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四肢骨折手术后感染者中的整体护理效果。 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3例四肢骨折手术后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奇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指导下的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及焦虑抑郁情绪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出院时焦虑及抑郁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443、P = 0.017,t = 3.118、P = 0.002,t = 4.223、P = 0.000),而出院时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553、P = 0.038,χ2= 7.695、P = 0.021),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678、P = 0.410)。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和整体护理模式的结合能够更好的为四肢骨折术后感染者提供护理支持,减轻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对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 方法选取骨科2014年5月至11月收治的15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选取骨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5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住院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患者满意度、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对医院感染各检查项目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评价总得分。 结果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5.33%,试验组患者感染率为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208、P = 0.024);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对照组有19例不满意,33例满意,98例非常满意,满意度为87.33%,而试验组中6例不满意,27例满意,117例非常满意,满意度为96.00%,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454、P = 0.011);对照组患者病房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为80.67%,试验组患者病房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为9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215、P = 0.021);试验组医院感染评价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194、P = 0.027)。 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控制骨科患者医院感染率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头孢氨苄联合甲硝唑对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后急性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接受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患者共738例,根据随机数表原则将患者分为术前预防治疗组、术后预防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前准备;术前预防治疗组和术后预防治疗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预防性给予头孢氨苄和甲硝唑;各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比较3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急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率。 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F = 2.149、P = 0.126)、不孕年限(F = 1.214、P = 0.305)、流产次数(F = 0.047、P = 0.954)、月经紊乱(χ2 = 0.758、P = 0.684)、子宫内膜异位病史(χ2 = 0.647、P = 0.724)、宫外孕史(χ2 = 0.561、P = 0.756)、既往盆腔炎性疾病史(χ2 = 0.575、P = 0.750)及盆腔或附件肿块占比(χ2 = 0.473、P = 0.78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预防治疗组和术后预防治疗组患者急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1.63%和2.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35、P = 0.026,χ2 = 3.781、P = 0.049)。症状体征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术前预防治疗组和术后预防治疗组患者发热[2(0.81%)vs. 9(3.66%):χ2 = 4.556、P = 0.032,3(1.22%) vs. 9(3.66%):χ2 = 4.132、P = 0.044]、阴道流血[2(0.81%) vs. 7(2.85%):χ2 = 4.016、P = 0.048,1(0.41%) vs. 7(2.85%):χ2 = 4.574、P = 0.032]和输卵管充血积液[1(0.41%) vs. 8(3.25%):χ2 = 5.546、P = 0.019,2(0.81%) vs. 8(3.25%):χ2 = 3.774、P = 0.049]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前或术后预防性使用头孢氨苄联合甲硝唑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急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住院早期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与干预的效果。 方法收集入住本院的40例USN患者,随机分为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的常规管理联合雾化吸入;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由单侧空间忽略小组进行综合管理干预联合雾化吸入。 结果单侧空间忽略综合管理小组经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CBIT和MBI均存有一定的优势(CBIT:17.41±18.17 vs. 31.75±16.33,t = 2.625、P = 0.01;MBI:85.38±14.25 vs. 71.49±11.12,t = 3.437、P = 0.002)。观察组患者(综合管理干预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仅为6.67%,较对照组33.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9.62、P = 0.01),且管理满意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6.36、P = 0.001),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70.00%和2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和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7.16、P = 0.012,χ2= 6.02,P = 0.01)。 结论住院早期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实施综合管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程度及长期卧床导致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有利于大大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视频化健康教育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方法将脊柱外科住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制作健康教育视频,上传至医院APP平台,实施视频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视频化健康教育较常规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要,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合护理干预模式改善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为骨科病房降低血栓发生率提供实践指导。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术后患者166例,其中试验组性别人数(男/女,35/48),对照组性别人数(男/女,36/47);试验组和对照组年龄均为(57±6)岁,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围手术期护理,试验组按照复合护理干预的思维和方法,制定针对性DVT预防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主要血液指标(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变化、DVT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DVT近端发生率(2.41%),远端发生率(4.82%)更低(χ2=26.231,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2%)评价较高(χ2=11.093,P<0.05)。同时,试验组术后24 hD-二聚体水平(6.4±0.5)较对照组低、血小板计数(142±26)较对照组高(t=2.061,t=11.582,P<0.05)。 结论复合护理干预用于骨科围手术期临床实境,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对于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合理防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回授法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将21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11例与观察组10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观察组运用回授法进行教育,比较干预后两组低血糖防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注射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低血糖表现和处理、口服降糖药服用方法、胰岛素名称、注射部位、部位轮换、保存等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回授法用于健康教育可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年患者骨折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老年骨科2020年1月20日至2月19日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65岁以上)作为观察组,以2019年1月31日至3月2日(农历与2020年相对应)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同一时间区域内收治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合并疾病、致伤因素、治疗方式、术前等待时间、住院天数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患者134例,观察组53例,男性19例,女性34例,男女构成比1∶1.79,平均年龄(81±8)岁;对照组81例,男性23例,女性58例,男女构成比1∶2.52,平均年龄(79±8)岁。观察组合并陈旧脑梗塞患者(30例,56.60%)高于对照组(29例,35.80%,χ2=5.625,P<0.05),跌倒患者(53例,100%)占比高于对照组(71例,87.65%,χ2=5.396,P<0.05)。致伤原因中,站立不稳(18例,33.96%)占比高于对照组(8例,11.27%,χ2=9.432,P<0.05),浴室滑倒(15例,28.30%)占比高于对照组(6例,8.45%,χ2=8.501,P<0.05)。围术期方面,术前等待时间[5(4,7.25)d]长于对照组[4(3,5)d,P<0.05],住院天数[12(9,15)d]长于对照组[10(6,13)d,P<0.05];并发肺部感染几率(36例,67.92%)高于对照组(16例,19.75%,χ2=31.306,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几率(31例,58.49%)高于对照组(24例,29.63%,χ2=11.028,P<0.05)。 结论本研究提示疫情期间我院收治的新发骨折患者较去年同期显著减少。合并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是预防骨折的重点人群,致伤原因以居家跌倒为主。由于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住院患者应重点预防围术期肺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其甲基化状态与胃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63例(胃癌组),另选取同期行胃黏膜病理切片检查的胃黏膜息肉患者67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胃黏膜组织中SOCS-1基因甲基化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病理组织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分析胃癌组织SOCS-1甲基化与Hp感染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升高(74.60% vs 11.94%,χ2=52.234,P<0.001),SOCS-1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发生率升高(80.95% vs 5.97%,χ2=74.491,P<0.001)。Hp感染阳性胃癌患者的SOCS-1甲基化比例显著增高(95.74% vs 4.26%,χ2=26.261,P<0.001),Hp感染阳性是SOCS-1甲基化的危险因素(OR=1.576,95% CI:1.126~2.205,P=0.035)。SOCS-1甲基化与胃癌分化程度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1.530、9.380、11.581,均P<0.01)。与Hp感染阴性组相比,Hp感染阳性组SOCS-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 结论Hp感染可能与SOCS-1 DNA启动子区甲基化密切相关,并通过影响SOCS-1甲基化促进胃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思维导图在老年患者行斜侧方椎间融合术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5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和试验组38例,所有患者行斜侧方椎间融合术,围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患者采取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术后1个月内跌倒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3.78%,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8,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18.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2,P>0.05);出院1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出院时比较均有所提升(对照组:t=-8.817,P=0.000;试验组:t=-10.829,P=0.00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t=-2.974,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8.11%,试验组跌倒发生率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护患双方合作,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提升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生活能力,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基于病理报告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68例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基于病理报告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疾病认知度、焦虑情况、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至放化疗结束,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遵医配合率及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病理报告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缓解负性情绪,提升遵医行为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接受手术的高龄(年龄≥75岁)髋部骨折患者149例,男62例,女87例,年龄(82±5)岁。分别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组及传统处理模式组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进行对比。 结果149例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2.3)个月。男62例,女87例,平均年龄(82±5)岁。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2±1.2)d,少于传统处理模式组术后住院时间[(12.1±1.9)d,t=2.513,P<0.05]。术后24 h及48 h,加速康复外科组VAS评分与传统处理模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1,t=1.598;均P>0.05)。术后12 h及72 h,加速康复外科组VAS评分为(2.5±1.3)分、(1.2±0.8)分,低于传统处理模式组[(3.9±1.6)分、(2.7±1.5)分,t=2.379,t=2.165;均P<0.05]。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精神异常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6.4%及9.0%)低于传统处理模式组(23.9%及29.6%,χ2=9.079,χ2=10.339;均P<0.05)。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脑血管意外、尿路感染、褥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5,χ2=1.232,χ2=0.444,χ2=2.170及χ2=1.091;均P>0.05)。术后1 w,加速康复外科组Harris评分为(63.2±4.8)分,高于传统处理模式组[(49.2±3.9)分,t=2.221,P<0.05],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7,t=1.098,t=0.813,均P>0.05)。 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后精神异常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于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和脾长径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实施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微创手术的194例患者,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108例和非肥胖组(BMI≤25 kg/m2)86例。根据术前超声、CT和(或)MRI测量脾脏长径的结果将患者分为AC>20 cm组和AC≤20 cm组。结合脾AC线长度进行亚组分析,统计并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1)肥胖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中转开腹手术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43±40.72)min vs(158.31±37.65)min,t=2.372,P<0.05;36.11% vs 13.95%,χ2=4.831,P<0.05];脾AC线>20 cm的患者中,肥胖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中转开腹手术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16±41.38)min vs(167.26±31.54)min,t=2.408,P<0.05;25.00% vs 9.30%,χ2=4.627,P<0.05]。肥胖组内脾AC>20 cm的患者明显比AC≤20 cm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224.16±41.38)min vs(151.23±43.17)min,t=2.453,P<0.05],中转开腹手术比例更高(25.00% vs 11.12%,χ2=4.168,P<0.05)。(2)肥胖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96% vs 11.63%,χ2=5.024,P=0.025)。脾AC>20 cm的患者中,肥胖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49.06% vs 17.50%,χ2=4.236,P=0.023)。肥胖组内脾AC>20 cm与AC≤20 cm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06% vs 27.27%,χ2=3.857,P=0.053)。 结论BMI过高延长了脾脏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微创手术的操作时间,脾长径>20 cm时增加了中转开腹手术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严格掌握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回授法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指导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活动、有效咳嗽、咳痰,降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5月期间于我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采用基于回授法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活动依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体重指数(BMI)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228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胃代食管(经食管床)左颈机械吻合+空肠造瘘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剔除术前接受过辅助放化疗、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浓度≤35 g/L)、合并心肺基础疾病、轻BMI(BMI<18.5 kg/m2)患者,最终收集符合标准的151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将15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正常BMI组和高BMI组,其中正常BMI组(18.5kg/m2≤BMI<24kg/m2)92例,高BMI组(BMI≥24 kg/m2)5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高BMI组患者的术后食管吻合口瘘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7% vs 7.6%,χ2=7.80,P<0.01;84.7% vs 68.5%,χ2=5.05,P<0.05);但两组间切口感染、心脏并发症和乳糜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χ2=0.48,χ2=0.23,均P<0.05)。 结论高BMI患者较正常BMI患者易发生吻合口瘘和肺炎,可根据患者术前BMI指导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手术与直接手术治疗可切除或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n=60),通过术后展开随访调查,回顾性分析直接手术治疗(直接手术组,n=30)与新辅助治疗+手术治(联合治疗组,n=30)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相较于直接手术组患者其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χ2=3.880,P=0.049);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及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67%与80.00%,均较直接手术组的73.33%与53.33%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χ2=6.405,P=0.011;χ2=4.800,P=0.028);联合治疗组术后胰腺癌复发率及转移率分别为10.00%与43.33%,均较直接手术组的33.33%与70.00%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χ2=4.811,P=0.028;χ2=4.343,P=0.037);联合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较直接手术组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因髋部骨折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225例患者,其中心衰组64例、非心衰组16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相关检查结果及术中、术后管理因素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心衰组与非心衰组在年龄、收缩压、入院至手术时间、ASA分级、系统疾病数超过4种、合并心血管疾病、低血红蛋白量、手术方式、输血量≥400 ml、术中补液量大、每日液体出入量差值大、输注血白蛋白、术后电解质紊乱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9.861,χ2=7.075,χ2=8.732,χ2=25.504,χ2=29.226,χ2=45.825,χ2=14.362,χ2=6.662,χ2=8.190,χ2=7.216,χ2=30.086,χ2=10.122,χ2=12.07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系统疾病数超过4种、合并心血管疾病、低血红蛋白量、电解质紊乱、围手术期液体"正平衡"、ASA分级Ⅱ级以上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5.769,95% CI:1.212~36.243;OR:9.576,95% CI:2.118~45.387;OR:3.686,95% CI:1.313~10.349;OR:6.584,95% CI:1.217~26.744;OR:14.114,95% CI:5.021~42.342;OR:6.012,95% CI:3.245~11.329)。 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围手术期准确的风险评估、早期治疗合并症、减少手术创伤以及完善术后补液是减少此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