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01—2016-12诊治的2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均采用外侧入路手术,尺骨冠状突骨折及桡骨头骨折均用无头挤压螺钉内固定,撕裂的外侧副韧带用带线锚钉修复重建。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1.6(12~7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及内外翻应力时肘关节均保持稳定,屈伸活动范围均可达到15°~130°,旋转活动度平均140°。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EPS评分平均89(75~100)分,其优8例,良11例,可2例。结论单纯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固定及修复外侧副韧带后,肘关节已经获得相对稳定,无需作内侧切口修复内侧副韧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伴肘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7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且获完整随访的9例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伴肘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0~62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跌伤3例,自行车伤1例,电动自行车伤3例,交通事故伤2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4~12 d,平均7.2 d。均为O'Driscoll分型2型,其中1亚型1例,2亚型5例,3亚型3例。其中肘关节外侧副韧带肱骨外髁止点撕脱骨折4例,其余5例术中证实肘关节外侧副韧带肱骨外髁止点撕脱。伴有尺骨鹰嘴骨折或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未纳入本组。经肘关节前侧或内侧入路复位,以支撑钢板、缝合锚、螺钉固定冠状突骨折及修复前侧关节囊。经后外侧入路,以缝合锚修复外侧副韧带。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5.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失效、肘关节不稳定、创伤后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肘关节活动范围:伸肘0~10°,平均1.1°;屈肘110~135°,平均128.9°;前臂旋前40~70°,平均61.1°;旋后80~90°,平均88.9°。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2~100分,平均95分;优6例,良3例,优良率10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2分,平均0.7分。 结论重视和识别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伴肘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对于存在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者,根据冠状突骨折块的大小、部位及形态,经肘关节前侧或内侧入路复位,以支撑钢板、缝合锚及螺钉固定,修复前侧关节囊,经肘关节后外侧入路,以缝合锚修复外侧副韧带,术后早期活动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用胶加微型螺钉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方法。方法所有手术均采用臂丛麻醉、气囊止血带止血。14例患者采用单纯外侧入路,5例采用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大部分受损结构都可通过单纯肘外侧入路得到修复,由冠状突骨折-前关节囊-桡骨头骨折-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伸肌腱起点受损结构依次进行修复。术后7~14d行肌肉等长收缩功能锻炼。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本组19例患者术后经10~36个月的随访,Mayo评分:优10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4%。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原则为重建肘关节同心圆中心复位及可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肘关节三联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厚兆军  王栓科 《中国骨伤》2016,29(7):677-680
肘关节三联征是一种复杂的肘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可达到同心圆复位、肘关节稳定,桡骨及冠突骨折块较小可保守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若需手术治疗,必须修复桡骨头骨折及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可以采用单一外侧入路也可以联合前内侧入路。MorryⅠ型和Ⅱ型冠状突骨折是否需固定,是否附加外固定支架固定及同时修复内侧副韧带损伤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使用肘关节后侧入路术中暴露、固定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近期单纯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及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并尺骨冠突骨折患者资料,均使用肘关节后侧入路暴露固定,术中暴露固定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以上骨折患者均使用后侧入路,术中各结构暴露清楚,固定牢固,冠突前侧肱肌止点剥离较少。结论采用后侧入路术中尺骨冠突、桡骨小头均可完整暴露、固定,如向近端扩切口,肱骨远端内外侧髁均可完整暴露,同时固定肱骨远端骨折,修复肘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等。减少前侧入路固定冠突对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前侧入路位置深、暴露困难及对前侧屈肘肌群止点大量剥离等,从而减少术后异位骨化及肘关节僵硬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笛  汤健 《实用骨科杂志》2013,(5):435-438,462
肘关节脱位可以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两种。简单型脱位仅有关节囊和韧带的损伤,而复杂型脱位常合并有肘关节周围的骨折。1996年Hotchkiss首先将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和桡骨头骨折的这种复杂型脱位命名为“terribletriedinjuriesoftheelbow”,国内学者大多将其翻译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2005年Armstrong重新定义为肱尺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及外侧副韧带损伤,伴或不伴有内侧副韧带、屈肌一旋前圆肌止点、伸肌总腱、肱骨头及尺骨滑车切迹等骨与软组织损伤。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以引起肘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等各种并发症,因此,这种损伤越来越受到广大创伤学者的关注。本文将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诊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尺骨冠突前内侧面骨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尺骨冠突在肘关节稳定性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解剖研究发现约有58%的尺骨冠突前内侧面没有尺骨干骺端和骨干的支持,受到内翻应力极易发生骨折.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损伤可引起冠突前内侧面骨折,常伴有肱尺关节半脱位和外侧副韧带起点处撕脱损伤.肘内侧副韧带前束不易受损.常表现为完整的内侧副韧带前束连带着前内侧面骨折块,一般骨折块较大,可引起肘关节内侧不稳.目前此类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可先行肘内侧入路暴露骨折处,直视下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骨折块,再通过肘后外侧入路修复受损的外侧副韧带.重建冠突稳定性和修复受损的外侧副韧带可使肘关节获得稳定,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但该法主要适用于单纯冠突前内侧面骨折,如果骨折是肘部复杂骨折脱位的一部分,可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2例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及2013年10月共收治2例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46岁及47岁,病程2个月及8个月。其中1例采用肘后侧入路,复位肘关节,同时复位桡骨头和冠突骨折并内固定,修复损伤侧副韧带;1例采用外侧切口复位肘关节,同时复位固定肱骨小头骨折,并作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尺骨冠突骨折。术后均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2例均于术后4个月骨折愈合,分别获随访15个月及10个月。肘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78分和85分,评定为良。结论对于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通过手术复位肘关节,尽量解剖复位内固定骨折,修复损伤侧副韧带,术后积极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均可改善。  相似文献   

9.
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三联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杜俊锋  朱仰义 《中国骨伤》2014,27(11):896-899
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采用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2~68岁,平均36.6岁;左侧10例,右侧7例。术中前内侧入路采用肘关节前内侧切口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劈开指浅屈肌入路对冠状突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外侧入路采用肘关节外侧Kocher入路,沿肱骨外上髁在肱三头肌和肱桡肌间隙切开,向下在后侧的肘肌和尺侧腕伸肌间隙切开,显露外侧副韧带、关节囊和桡骨小头,采用微型钢板及螺钉固定桡骨小头,用带线锚钉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术后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曲(134.0±8.8)°,平均伸直受限(6.4±2.3)°。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疼痛42.4±5.9,屈伸活动17.6±2.6,关节稳定性9.7±1.2,日常生活功能22.1±2.5,总分91.8±7.9;优13例,良4例。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尺神经麻痹症状,异位骨化1例,无感染、骨折不愈合、肘关节不稳、脱位及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疗效可靠,术中能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利于内固定植入,带线锚钉修复韧带可使关节获得充分稳定性,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Kocher入路联合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06—2018-11采用Kocher入路联合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无颈部骨折且较大骨块者使用埋头微型空心钉固定;合并颈部骨折且骨块较小者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后,行微型T形解剖钢板螺钉固定术;对于外上髁处损伤者缝合重建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于肱骨外上髁裸区旋转中心处行带线锚钉修复伸肌起点和外侧副韧带。结果 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4~21个月,平均7个月。无切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内固定未出现松动和移位。1例术后11个月肘关节屈曲和伸直功能受限且出现疼痛,合并骨化性肌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按Mago评分:优4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 Kocher入路联合前内侧切口能有效显露和固定桡骨头、冠状突骨折,修复的损伤骨与韧带组织,能较好地重建肘关节稳定性,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要点,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肘外侧入路修复桡骨小头骨折和肘外侧副韧带,肘前内侧或肘内侧入路修复冠突、前侧关节囊及内侧副韧带,恢复肘关节同心圆稳定性。早期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结果本组术中出血平均250(200~600)ml,手术时间平均2(1~2.5)h。本组1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7.5(4~26)个月。肘关节活动度屈曲平均125°±30°,伸展25°±15°,前臂旋转120°±35°。无感染和皮肤坏死,无骨不愈合病例,4例发生骨化性肌炎。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良5例,可2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选择肘外侧入路联合肘前内侧或肘内侧入路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显露;骨支持结构特别是冠状突的解剖复位是手术成功关键因素,也是软组织得以良好修复的前提;早期合理的康复方案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改良分型标准可行性及指导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12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26~74岁,平均37.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事故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1 d,平均6.8 d。在Mason分型标准和O’Driscoll分型标准基础上,根据桡骨头、冠状突、尺骨鹰嘴及内、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损伤情况,提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改良分型标准;并依据分型结果选择手术入路,行骨折复位固定、软组织修复,重建肘关节稳定性。结果 1例术后切口部分裂开,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35个月,平均21.6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7周,平均12.8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达95~135°,平均117.9°;前臂旋前70~85°,平均77.1°;前臂旋后45~75°,平均62.5°。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获优4例、良5例、可3例。术后1例拒绝行桡骨头置换者发生肘外翻,5例发生肘关节异位骨化。结论按骨性结构(桡骨头、冠状突、尺骨鹰嘴)及软组织结构(内、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损伤部位分类评估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改良分型标准简单实用,利用该分型标准可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多采取保守治疗,一般很难维持肘关节稳定性并有再脱位的倾向,目前学者们多主张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策略有恢复尺骨冠状突稳定性、通过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或金属假体置换以恢复外侧柱稳定性、修复外侧副韧带及相关结构及必要时修补内侧副韧带或应用可活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固定以利于早期活动。该文就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诊断、治疗、并发症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肘关节不稳定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肘关节不稳定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8月~2002年8月,12例慢性肘关节不稳定患者完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合术中探查,分析其原因;采用内、外侧入路分别或同时修复与重建肘关节尺、桡侧副韧带,总结疗效。桡侧副韧带的修复方法是将指总伸肌腱的外侧半劈开向外侧转位,将外侧关节囊重叠缝合数针后,在尺骨冠突外侧尺侧副韧带前束的起止点处钻骨孔,将转位的肌腱穿过骨孔后缝合重建桡侧副韧带前束,然后将伸肌总腱缝合。尺侧副韧带的修复是将屈肌总腱劈为两半,取外侧半,保留其在肱骨髁的止点,从尺骨冠突内侧钻骨孔后将肌腱条穿过骨洞后反折缝合固定于尺侧副韧带前束的止点处,将后束增生瘢痕尽量切除,缝合关节囊及屈肌总腱。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6年,平均3年。肘关节未发生复发性脱位,应力外翻试验阴性,肘关节外侧及后外侧轴移试验(PST)阴性,肘部无疼痛;活动范尉:平均屈伸0~135°,前臂旋转:平均旋前85°、旋后80°,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2000年,无锡)全国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本组优8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慢性肘关节不稳定主要原因是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采用手术重建肘关节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肘关节不稳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袢钢板技术修复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策略及其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并完整随访的33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资料,男21例,女12例;年龄26~68岁,平均38.6岁。致伤原因:摔伤21例,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由深部向浅层依次进行修复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外侧韧带复合体。采用袢钢板技术修复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内固定(微型钢板、桡骨头解剖钢板或空心钉)或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骨折;采用带线锚钉进行外侧韧带复合体的修复重建;内侧韧带复合体不做手术修复。所有患者术后均配戴肘关节铰链式可调支具固定,早期进行肘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均获18~24个月随访,平均20.2个月,均获骨性结构和韧带结构的愈合。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为55~100分,平均85.8分。其中优19例,良8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1.8%。2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僵硬,3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经抗感染、伤口换药等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肘关节脱位、骨折不愈合、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修复是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治疗的关键,袢钢板技术修复尺骨冠状突骨折能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早期功能康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肘关节三联征这类损伤因为其周围解剖的复杂性,生物力学研究有限,治疗相当困难,预后较差,选择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检索大量参考文献对肘关节周围解剖、损伤机制、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目前肘关节三联征的手术治疗方案多样,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临床疗效大多不确切。肘关节三联征的治疗,多数骨科医生仍然选择外侧手术入路,固定冠状突骨折,桡骨头修复或者置换,常规修复外侧副韧带,大多数学者不建议修复内侧副韧带,故仍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外伤致肘关节复杂脱位45例,选取其中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9~55岁,平均35岁;7例摔伤,2例高坠伤,均为闭合性损伤。均采用肘关节前内侧旋前圆肌与桡侧腕屈肌间隙入路,使用克氏针、经尺骨近端套索缝合、带线锚钉套索缝合、空心螺钉、微型钢板等固定冠突骨折块,对于冠突粉碎者取自体髂骨重建冠突、钢板固定,同时修复尺侧副韧带,若术中肘关节仍不稳定或伴有肱骨外上髁骨折,可行外侧Kocher入路带线锚钉修复桡侧副韧带,空心螺钉或钢板修复肱骨外上髁,伴有下尺桡关节不稳的可闭合复位,克氏针经皮固定6周,随访12~24个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组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X线复查示冠突及肱骨外上髁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失效,肘关节结构正常、稳定,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化性肌炎,2例诉肘关节晨起时麻木、疼痛,活动后症状缓解。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是由后倒手撑地受伤,肘关节受到轴向、内翻、旋前暴力所致,肘关节较外翻-后外侧旋转不稳型更不稳定,易复发脱位,采用前内侧入路固定冠突、修复内侧副韧带前束,必要时使用Kocher入路修复桡侧损伤结构,早期康复方案,可使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肘关节副韧带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搪塞肘关节副韧带的形态结构特点在不同屈曲角度时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 在54侧成人肘关节标本上解剖、观察肘关节副韧带的组成、形态特点及肘关节不同屈曲角度时副带的形态变化。结果 (1)尺侧副韧带前束起于肱骨内上髁的前下方,止于尺骨冠突内小结节;后束起于肱骨内上髁的内下方,止于尺骨鹰嘴内侧的骨面;(2)桡侧副韧带直于肱骨个上髁的外下方,其纤维部分止于环状韧带,部分止于尺骨冠突的外下方;桡侧副韧带  相似文献   

19.
肘关节是人体内对合最好的关节之一,在一个关节囊内,肱骨、尺骨和桡骨组成了三个关节。组成关节的骨性结构、侧副韧带及周围软组织为肘关节提供了稳定性。内侧副韧带(MCL)可对抗外翻应力,并对肱尺关节提供支撑,MCL功能不全时可出现肘内侧疼痛及外翻松驰。外侧副韧带(LCL)为肱骨、环状韧带(AL)及尺骨近端提供了稳定,以维持前臂近端与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之间的正常关系。LCL功能不全相对少见,也没有特殊的运动方式容易发生LCL损伤,临床上可表现为后外侧旋转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尺骨冠突前内侧关节面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内旋半脱位"的新概念.[方法]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2例患者,其损伤特征包括:肘关节后脱位或内旋半脱位;冠突前内侧关节面劈裂骨折呈倒立三角形,连带内侧副韧带前束的附着点高耸结节,为O'Driscoll Ⅱ型;外侧副韧带从起点撕脱.治疗上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分别固定骨折和修复韧带,并随访1年以上.[结果]肘关节无疼痛和不稳,屈伸和旋转幅度与健侧相同,恢复伤前体力工作.MEPS评分和DASH评分均为优.[结论]认识这一新的肘关节损伤类型,并手术固定骨折和修复韧带,能获得优良的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