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史他汀类药物通过其非胆固醇依赖性作用对抗β- 淀粉样蛋白(Aβ)的 过程中β- 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代谢、尼古丁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表达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史他汀类药物对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可能性干预途径。方法:选择原代培养神经细胞及过表达APP670/671 的SHSY-5Y 细胞,用史他汀类药物(包括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罗苏伐他汀和辛伐他汀)、Aβ、nAChR 拮抗剂或细胞外信号调节白白激酶(ERK)抑制剂分别或合并处理。用生化方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胆固醇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用蛋白印迹法检测nAChR 多种亚单位蛋白表达水平,APP 代谢途径中α分泌型淀粉样前体蛋白(αAPP)、β分泌型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2(BACE2)及解聚素金属蛋白酶结构域蛋白10 (ADAM10)等的蛋白表达水平,MAPK 通路中ERK、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及p38 磷酸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测定nAChR 亚单位mRNA 表达水平。结果:用Aβ或Aβ寡聚体处理体外培养神经细胞48 小时后见细胞存活率下降、SOD 的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增高等毒性作用,用史他汀类药物预处理细胞24 小时,均能减轻Aβ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用洛伐他汀处理培养细胞24 小时后,发现α7 nAChR 蛋白及mRNA 表达水平均升高,而α4、α3 和bβ2 未见明显改变;洛伐他汀处理引起αAPP 分泌增加、βAPP减少、BACE1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BACE2 和ADAM10 增高。洛伐他汀处理亦导致phospho-ERK1/2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phospho-JNK 和phospho-p38 未见明显改变。联合应用洛伐他汀与MAPK/ERK1/2 抑制剂U0126 或α7 nAChR 拮抗剂MLA 处理培养细胞,结果显示U0126 可以抑制细胞phospho-ERK1/2 的磷酸化,降低α7 nAChR 蛋白表达水平,减少αAPP 的分泌,同时阻断洛伐他汀引起的MAPK/ERK1/2 信号转导通路活化、α7 nAChR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以及αAPP 分泌增加等作用;MLA 处理神经细胞仅能减少αAPP 的分泌,对其自身的蛋白表达及phospho-ERK1/2 的磷酸化均无明显影响,MLA 与洛伐他汀共同处理细胞后仅见洛伐他汀诱导的αAPP 分泌增加作用被减弱,而MAPK/ERK1/2 的活化以及α7 nAChR 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均未被减弱。结论:采用不引起细胞胆固醇水平改变的史他汀类药物剂量处理培养细胞,能减轻Aβ引起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引起MAPK/ERK1/2 信号转导通路活化、α7 nAChR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以及αAPP 分泌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首先活化phosphor-ERK1/2 信号转导通路,该通路的活化刺激α7 nAChR 的表达,最终增强APP 的非淀粉样代谢过程,活化α- 分泌酶,从而促进αAPP 的分泌,产生对抗Aβ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清尿酸水平对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模型组、中剂量模型组和高剂量模型组,每组6只,后3组采用酵母膏饲料喂养联合不同浓度氧嗪酸钾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共4周。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通过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β及Aβ生成和清除途径中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尿酸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4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及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β1 42、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β-分泌酶1(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中性肽链内切酶(neprilysin,NEP)、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 degrading enzyme,IDE)表达均增加,且随血清尿酸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而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2,ABCG2)表达则减少,且随血清尿酸水平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 高尿酸血症能促进大鼠海马组织中Aβ沉积,可能通过APP-BACE1途径增加Aβ的生成或ABCG2途径减少Aβ清除,而不是通过NEP、IDE降解途径减少Aβ降解;高尿酸血症对大鼠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血脑脊液屏障(blood 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lood-CSF barrier)是介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一道生理屏障,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血脑脊液屏障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重点论述血脑脊液屏障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LRP1)受体转运系统及以血脑脊液屏障为核心组分的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介导的中枢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水平调控与AD发病机制的关系,为AD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IR)大鼠脑组织β 淀粉样蛋白(A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代谢相关酶的表达及吡格列酮(PIO)的干预效果。方法从45只Wistar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NC组),35只给予10%果糖水诱发胰岛素抵抗,4周后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将制作成功的胰岛素抵抗模型26只大鼠随机分为IR组、PIO组。PIO组灌服吡格列酮(10?mg·kg-1·d-1)12周,IR组和NC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Aβ42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APP、β 分泌酶( BACE1)、γ 分泌酶(PS1)的变化。结果IR组和PIO组大鼠海马Aβ42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与IR组相比,PIO组表达明显减低(P<0.01);与NC组相比,IR组和PIO组大鼠脑组织APP、BACE1及PS1的表达增高,PIO组表达较IR组减少(P<0.05)。 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脑组织通过上调BACE1、PS1活性,使Aβ42生成增加;吡格列酮能抑制BACE1、PS1的表达,减少Aβ42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Sim)通过RhoA/ROCK途径对转β分泌酶(BACE1)-HEK293细胞分泌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BACE1-HEK293细胞,在保证培养环境胆固醇充足的条件下分为对照组、1μmol/L Sim组、1μmol/L Sim+250μmol/L甲羟戊酸(Mev)组、5μmol/L Sim组、5μmol/L Sim +250μmol/L Mev组对细胞进行处理。MTT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Aβ42分泌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膜RhoA及细胞浆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酶肌球蛋白结合亚基(p-MYPT1)表达量。结果 MTT显示各组细胞存活率无差异(P>0.05); 1μmol/L Sim组和5μmol/L Sim组细胞分泌Aβ42较对照组减少(P<0.05); 两组细胞膜上RhoA及细胞浆p-MYPT1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分别加入250μmol/L Mev后能对抗Sim的作用(P<0.01)。结论 Sim可以通过降低胆固醇以外的途径减少RhoA蛋白的细胞膜定位和下游激酶ROCK的活化,抑制细胞Aβ42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脑低灌注(chronic brain hypoperfusion,CBH)被认为是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临床前病理表现,MCI 会引起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或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早期干预被认为治疗AD 或VaD 的有效措施。VaD 和AD具有相似的病理学特征:在细胞外表现为β- 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所引起的老年斑、在细胞内表现为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所引起的神经纤维缠结,此外还包括神经元轴突和树突的退化。我们的研究发现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8 周构建大鼠CBH 动物模型表现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随后研究表明:CBH 可引起海马和皮层miR-195 的表达下调,下调的miR-195 会上调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及APP β裂解酶1(Beta-secretase 1,BACE1)的表达,引起Aβ的聚集;下调的miR-195 在通过促进Aβ的生成促进LCMT-1 表达的同时转录后调节PME-1 表达,从而参与CBH 大鼠海马区蛋白磷酸酯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活性的调节过程,并通过诱导Aβ的生成激活CDK5/P35 向CDK5/P25 的转化协同靶向调节cdk5r1 的转录后翻译促进了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CBH 通过下调miR-195 激活N-APP/DR6/caspase6/ caspase3 信号通路,诱导神经元树突退化和神经元的死亡。结论:miR-195 以多靶点调控方式调节Aβ级联反应过程,在CBH诱发认知功能障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通过下述两种途径进行加工:由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介导的淀粉样通道产生Aβ(β-淀粉样蛋白4kDa)肽或由β-淀粉样蛋白区域的α-分泌酶介导产生非淀粉样产物。在31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1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受试者中,研究22kDa片段的血小板水平,上述片段包括Aβ(β-淀粉状蛋白4kDa)肽、β-分泌酶(BACE1)、α-分泌酶(ADAMl0)和120—130kDa到110kDa肽的APP异构体比。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者相比,AD患者的Aβ4水平升高、BACE1活性增加、ADAM10活性和APP比降低。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与脑内APP的加工相同,血小板APP也是通过淀粉样和非淀粉样通道进行加工的,并且AD患者血小板APP的加工过程与对照者相比有所改变,这也许可以作为临床试验中诊断AD、病程和监测药物疗效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症,其特征性病变是过度磷酸化的tau 蛋白聚集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 brillary tangles,NFT)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蛋白磷酸脂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在AD 脑中活性抑制并参与调节tau 蛋白和Aβ前体APP 磷酸化,从而促进tau 病变和淀粉样病变,但PP2A 抑制的上游机制未阐明。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 是一种新发现的内源性PP2A 抑制子,其在脑中的功能和在AD 发病中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无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阐明CIP2A 是否通过调节PP2A 参与AD 样病变及其机制,为AD 的防治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在人脑样本,用免疫印迹检测AD 病人和对照组CIP2A 的表达;在细胞水平,在HEK-tau,N2a-APP 和原代神经元过表达CIP2A,检测tau 病变、淀粉样病变和突触退变损伤;在整体水平,采用腺病毒注射感染C57 小鼠,检测认知功能、tau 病变、淀粉样病变和突触退变损伤情况。结果:CIP2A 在AD 脑内表达水平增高并与PP2A 活性负相关;在HEK-tau 细胞和原代神经元中过表达CIP2A 导致PP2A 活性下降,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并在树突和树突棘中聚集,树突棘数目减少,突触功能障碍;在N2a-APP 细胞中过表达CIP2A 导致APP 磷酸化,Aβ产生和释放增加;整体动物海马注射AAV 过表达CIP2A 导致动物出现AD 样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脑中出现tau 病变,Aβ产生增加,神经元退变。结论:CIP2A 通过抑制PP2A 活性参与调节tau 蛋白和APP 磷酸化,从而促进AD 样tau 病变、淀粉样病变和神经退变。因此,抑制CIP2A 可能底物特异性活化PP2A 从而逆转AD 样病变。  相似文献   

9.
β-分泌酶(β-siteAPPcleavingenzyme,BACE)在β位点裂解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gor protein,APP)并产生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Aβ),Aβ的聚集是形成阿尔茨海默病(Alzhemier’s disease,AD)患者脑中老年斑的主要原因,引起神经元损伤和认知功能减退,在AD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中心和共同通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BSA)对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β-淀粉样蛋白(Aβ)的生成,以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相关酶—β-分泌酶(BACE1)、γ-分泌酶(PS1)的表达的影响,在体外水平探讨AGEs-BSA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培养的SH-SY5Y细胞为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用MTT实验得到的AGEs-BSA最佳干预时间及浓度干预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ELISA方法观察及检测各组细胞内Aβ1-40、Aβ1-42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APP、BACE1、PS1变化。结果 BSA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PP、BACE1、PS1、Aβ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AGEs-BSA组与BSA组相比APP、BACE1、PS1、Aβ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AGEs-BSA+抗RAGE中和抗体组APP、BACE1、PS1、Aβ的表达较单纯AGEs-BSA组明显减少(P<0.05),但仍高于BSA组(P<0.05)。结论 糖基化终末产物能够促使SH-SY5Y细胞中APP的表达增加,并通过上调BACE1、PS1的活性使Aβ生成增加。通过阻断其与特异性受体RAGE的结合可以部分减少APP、BACE1、PS1及Aβ的表达和生成。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究金钗石斛生物碱(Dendrobium nobil Lindl Alkaloids,DNLA)抗老年痴呆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右侧脑室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或Aβ25-35 制备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模型、APP/PS1 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式小鼠动物模型,以及Aβ25-35 或氧糖剥夺诱导的大鼠原代神经元损伤细胞模型,通过行为学、组织形态学、免疫荧光、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手段,围绕学习记忆改变、炎症、tau 蛋白磷酸化、Aβ清除、自噬等评价DNLA 的抗老年痴呆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在LPS 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减退模型,预防性给予DNLA(20,40,80 mg·kg-1),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距离缩短,神经元坏死凋亡显著改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caspase3/8 mRNA 表达、减少Aβ1 -42 产生、减轻海马Tau 蛋白磷酸化有关,值得注意的是DNLA
(80 mg·kg-1)的作用与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相似,提示DNLA 的改善记忆作用与抗炎作用有关,后续研究发现DNLA 可抑制p-p38 MAPK 和NF-κB 通路降低炎症因子TNF-α及其受体TNFR1 的表达。在Aβ25-35 诱导的大鼠痴呆模型,给予DNLA 后可改善大鼠空间学习成绩,明显减少海马组织Aβ1-42 的含量,降低β- 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和BACE1 蛋白在海马组织的表达,另外,DNLA 可预防Aβ25-35 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及其突触缺失,该效应至少与增加其海马与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等有关。在APP/PS1 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式小鼠,DNLA 可通过诱导神经元自噬改善模式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离体细胞实验发现DNLA 抑制氧糖剥夺诱导的大鼠神经元细胞活力降低,减轻细胞凋亡,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Aβ25-35 诱导的神经元轴突变性,作用机制与降低[Ca2+]i、增高MMP水平、下调caspase-3/12 基因表达、诱导自噬有关。结论:DNLA 可改善LPS 或Aβ25-35 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模型、APP/PS1 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式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作用机制与抗炎、抗凋亡、诱导自噬,减少Aβ沉积和tau 蛋白磷酸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β分泌酶是一种Ⅰ型跨膜蛋白,其在脑内的主要作用是从Met596和Asp597之间以及Tyr606和Glu607之间切割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形成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N端,以启动Aβ生成。β分泌酶包括多个成员,其中因天冬氨酸蛋白酶β-位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cleaving enzyme 1, BACE1)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研究较多。本文主要对BACE1的基因和蛋白结构、转录和翻译调控、胞内运输和调控、代谢及其调控、底物以及与其同源的酶进行综述,为以BACE1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II(ICS II)对慢性脑低灌注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减退模型的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给ICS II高剂量组、模型组、ICS II低剂量组、ICS II中剂量组、ICS II高剂量组,每组13只。模型组大鼠经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诱导慢性脑低灌注,制备大鼠学习记忆减退模型,假手术组同法操作,但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手术后第十天开始给药,ICS II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灌胃ICS II 4、8、16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天。制模后第33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连续5天。水迷宫检测结束后,取材,HE、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及存活情况;ELISA检测海马PDE 4、PDE 5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Aβ1-40、 Aβ1-42蛋白水平,APP、BACE1、ADAM10、IDE、TGF-β1、PPAR-α、PPAR-β、PPAR-γ、BDNF、TrkB蛋白表达,Smad2、Akt、CREB 磷酸化水平。结果: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目标象距离百分比明显降低;海马区神经元排列紊乱,细胞变性,尼氏体数量明显减少;海马PDE 4、PDE 5、Aβ1-40、Aβ1-42蛋白水平及APP、BACE1、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ADAM10、IDE、PPAR-α、PPAR-γ、BDNF、Trk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PAR-β无明显变化,Smad2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Akt、CREB 磷酸化水平明显减少。然而,ICS II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目标象距离百分比明显增高;海马神经元排列较整齐,细胞少有变性,尼氏体数量增加;海马PDE 4、PDE 5、Aβ1-40、Aβ1-42蛋白水平及APP、BACE1、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ADAM10、IDE、PPAR-α、PPAR-γ、BDNF、TrkB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PAR-β无明显变化,Smad2磷酸化水平明显减少,Akt、CREB 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假手术给ICS II高剂量组较假手术组大鼠上述指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ICS II明显减轻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的空间学习记忆减退及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PP、BACE1的蛋白表达和上调ADAM10、IDE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Aβ产生和促进Aβ代谢,阻遏TGF-β1的过度表达和Smad2磷酸化,激活PPAR-α和PPAR-γ,上调BDNF、TrkB蛋白表达和抑制Akt、CREB 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老年性痴呆( Alzhel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β-APP)和β-分泌酶(amyloidβ secretase1,BACE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β1-40右侧海马区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腹腔注射姜黄素给予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与海马组织中Aβ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神经元中β-APP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β-APP和BACE1 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大鼠血清和脑组织海马中Aβ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β-APP蛋白表达、β-APP mRNA和BACE1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低剂量组β-APP蛋白表达、β-APP mRNA和BACE1 mRNA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对BACE1 mRNA调控作用,阻断β-APP裂解进程,抑制Aβ在脑内生成与沉积,从而减少Aβ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天青B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代谢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生成的影响.方法:用天青B处理能稳定表达APP695基因的Neuron-2a细胞(N2a-APP695).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PP、可溶性APPα(soluble APPα,sAPPα)和β-分泌酶 1(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的水平,利用 ELISA 检测 Aβ 的水平.采用 BACE1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BACE1酶活性的抑制.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数据.结果:①天青B在5、10、15、20 μmol/L的终浓度下不会影响N2a-APP695细胞的活力.②ELISA检测结果显示天青B能够降低Aβ1-40(P=0.002)和Aβ1-42(P=0.036)的水平.③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天青B能够降低全长APP(P=0.018)和sAPPα(P=0.006)蛋白的水平,但不影响BACE1蛋白的水平(P>0.05).④BACE1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天青B能降低BACE1的活性,其活性抑制率为66.0%(P=0.000).结论:天青B通过抑制APP的表达和BACE1的活性从而抑制Aβ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sor protein,APP)经成淀粉途径多次水解形成。人APP 基因表达受可变剪接调控,人脑内有三种APP 可变剪接异构体产物。根据这些APP 可变剪接异构体是否表达外显子7,可分为APP-KPI+ 和APP-KPI- 两种类型。据报道,APP-KPI+ 在脑内的表达水平与Aβ的产生呈正相关。GSK3β是脑内和AD 相关的最主要的激酶之一,它的活性在AD 脑内增加,是AD 治疗中的一个潜在的重要靶点。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二苯乙烯苷(stibene glucoside,TSG)能够减少APP 转基因小鼠脑内Aβ含量和淀粉样斑块数量,改善学习记忆功能,但TSG 对APP 可变剪接和GSK3β的影响尚不清楚。方法:构建包含APP 外显子7、8 可变剪接的微型基因(mini-gene)。人胚胎肾细胞(HEK-293FT)、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euro-2a,N2a)内转染APP mini-gene 来模拟APP 外显子7、8 在体内的剪接。在神经细胞N2a 内过表达GSK3β或下调其表达,用RT-PCR 和qPCR 观察GSK3β对APP 可变剪接的影响。在HEK-293FT 细胞内共表达剪接因子ASF 和磷酸激酶GSK3β,用HA 抗体免疫共沉淀ASF,GSK3β抗体检测ASF 与GSK3β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将ASF、GSK3β单独或者共转染至HeLa 细胞中,用荧光二抗进行染色,观察ASF 和GSK3β的细胞定位。APP/PS1 转基因鼠TSG(50 mg·kg-1·day-1)灌胃处理12 个月,用Western blot 或qPCR 观察鼠脑内相关蛋白在mRNA 和蛋白水平发生的改变。结果:APP mini-gene 在HEK-293FT 和N2a 细胞系内进行表达,RT-PCR 结果可见三个条带,经测序分别是APP770,APP751 和APP695。过表达GSK-3β促进APP 微型基因产物APP-KPI+ 在N2a 细胞内的表达,siGSK3β则抑制APP-KPI+ 表达量;不同浓度LiCl 处理SH-SY5Y 细胞,内源性APP-KPI 表达量随LiCl 浓度增高而降低。SR 蛋白ASF 对APP-KPI+ 的表达影响最大,是最为重要的APP 可变剪接调控因子。GSK3β可以被ASF 免疫共沉淀,存在生理上的相互作用,并且免疫共定位实验显示ASF 与GSK3β有很好的细胞内共定位。TSG 抑制细胞内APP-KPI+ 的表达量,同时发现细胞内AKT-GSK3β信号通路可被TSG 激活。在体内实验中,5 月龄APP/PS1 转基因小鼠灌胃给药TSG12 个月后,脑内AKT 和GSK3β磷酸化水平增加,APPKPI+表达水平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研究APP-KPI 表达的微型基因。TSG 可以激活神经细胞和APP/PS1 转基因鼠脑内的AKT-GSK3β通路;GSK3β通过与剪接因子ASF 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其促进APP-KPI+ 生成的能力;在体内长期喂食TSG 可降低APP-KPI+ 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知母活性成分知母皂苷元(ZMS)对HEK293sw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位点APP切割酶1(BACE1)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HEK293sw细胞,加入不同浓度ZMS预处理24 h后,换为无血清培养,继续处理48 h后观察ZMS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测定APP和主要β-分泌酶BACE1的表达;荧光分析法测定BACE1活力.结果有效终浓度1 μmol/L和10 μmol/L的ZMS对BACE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显著降低作用,但对APP的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荧光分析结果显示,10 μmol/L ZMS能显著降低BACE1活力.结论 ZMS显著降低HEK293sw细胞主要β-分泌酶BACE1的表达及活力,而对APP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知母活性成分知母皂苷元(ZMS)对HEK293sw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位点APP切割酶1(BACE1)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HEK293sw细胞,加入不同浓度ZMS预处理24 h后,换为无血清培养,继续处理48 h后观察ZMS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测定APP和主要β-分泌酶BACE1的表达;荧光分析法测定BACE1活力.结果有效终浓度1 μmol/L和10 μmol/L的ZMS对BACE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显著降低作用,但对APP的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荧光分析结果显示,10 μmol/L ZMS能显著降低BACE1活力.结论 ZMS显著降低HEK293sw细胞主要β-分泌酶BACE1的表达及活力,而对APP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最常见的老年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有:神经元外β- 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神经元内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大量丢失或损伤。近年研究发现,脂肪因子与Aβ沉积、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以及神经元凋亡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该文主要针对脂联素(adiponectin,APN)、瘦素(leptin,L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脂肪因子对AD 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为AD 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神经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原代培养皮层及海马胆碱神经元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亚基Kir6.2/SUR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B的可能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β1-42组、Aβ1-42+SN50组和SN50组。运用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培养大鼠皮层及海马胆碱神经元并进行鉴定,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药物干预后的Kir6.2/SUR1蛋白及NF-κB亚基p65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加入药物处理神经细胞72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1-42组的p65蛋白和Kir6.2/SUR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Aβ1-42组相比,Aβ1-42+SN50组的Kir6.2/SUR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在Aβ1-42诱导神经元Kir6.2/SUR1蛋白的表达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