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具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症状发作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根据病史和体检医师可对大多数症状典型的患者作出正确诊断,但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常被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中央气道不全性梗阻和支气管结核、术后痰栓形成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及正确诊断的方法。方法对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3l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特征以刺激性咳嗽为主,其次为活动后胸闷、气促,肺部闻及哮鸣音,胸部影像学多无特征性改变或极易漏诊,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低,诊断前缺乏气管镜及病理检查,均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结论中央气道不全梗阻性病变或炎性病变包括支气管结核、术后痰栓形成时原发疾病症状不典型,肺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表现或极易漏诊,故该类以表现为咳嗽、喘息、活动后胸闷,进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常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延误诊治。支气管镜及病理检查再结合肺CT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典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临床表现,以气喘发作并有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为特点,可用支气管舒张剂或自行缓解。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以咳嗽为主要或单一症状的哮喘日、见增多。这种非典型哮喘临床上常易漏诊和误诊。本文结合3例报告,对其发生机理、诊断及防止漏诊和误诊的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典型哮喘的诊断大多无困难。随着对哮喘的致病机理以及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和诊断手段的成熟,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哮喘的一些非典型表现,如顽固性咳嗽、阵发性胸闷等,由于其缺乏典型的喘息症状,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本文分析非典型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15例误诊情况,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这种特殊类型的哮喘的认识,以减少其临床误诊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3~66岁,平均35.3岁。均否认有“哮喘”病史。1.2临床表现15例均有反复咳嗽,服用多种抗生素及镇咳药无效,其中以夜间及凌晨发…  相似文献   

5.
孙伟红  莫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31-8431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误诊原因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CVA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其按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的效果。结果 115例CVA误诊时间为6周~15个月;误诊为支气管炎45例,上呼吸道感染27例,咽炎22例,扁桃体炎13例,支原体肺炎5例,百日咳、原发性肺结核、支气管异物各1例。按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1~8周咳嗽停止。结论 CVA临床表现不典型,对慢性咳嗽患儿应详细了解病史及掌握其诊断要点,避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支气管哮喘的误诊原因。方法:选择经过支气管激发试验确诊的胸痛患者32例,分析其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治疗过程。结果:2例直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30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以胸痛为主诉的支气管哮喘临床上易被误诊,及时行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咳嗽变异型哮喘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 ,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 ,容易漏诊和误诊 ,其临床特点为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伴有发作性胸闷为主要症状 ,无喘息和哮鸣音。VCA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获理想疗效 ,并可避免和减少其发展成为典型支气管哮喘。本文将我院呼吸科于 1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不难诊断。但不典型性支气管哮喘,由于没有以上的典型症状,易误诊。我院在2004年3月收治了1例不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由于详细询问了病情,找到了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及时得到了治疗和护理,使症状迅速缓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发育不良(congenital pulmonary hypoplasia,CPH)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避免临床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长期误诊的CPH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资料。结果本例14岁,自幼反复咳嗽、喘息,多次误诊为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给予常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至我院就诊后经胸部高分辨率CT+三维重建及肺功能检查,诊断为CPH并支气管哮喘,因家长担心手术风险,经规范化抗哮喘保守治疗后症状较前明显缓解。结论 CPH临床罕见且缺乏特异性表现,易误漏诊;详细询问病史,全面分析病情,及早行胸部高分辨率CT等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支气管哮喘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非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和诱因的不同将74例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B组15例和C组39例,分别制定治疗方案。结果58例(78.37%)症状完全缓解,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6例(21.63%)症状明显缓解,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改善率〉15%。结论非典型支气管哮喘由于症状表现单一,不典型,容易漏诊。应详细询问病史,消除诱因,对症治疗,症状均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典型症状的主动脉夹层(AD)的误诊原因,以加强首诊医生对AD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以不典型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D误诊为冠心病的诊治过程。结果1例仅表现为阵发性胸痛伴有腹痛、腹泻,因胃肠炎病史而病初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急性胃肠炎。1例仅表现为胸闷,病初诊断为可疑冠心病。2例均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术前行相关影像学检查中发现AD,因经济原因未行手术治疗并出院。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不典型症状AD的诊断意识及鉴别能力,注重临床查体的重要性,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可减少不典型症状AD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并误诊的31例甲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初诊时诉首发症状为慢性腹泻、乏力、消瘦9例,周期性四肢软瘫7例,心悸、胸闷5例,紧张、烦躁3例,精神异常2例,食欲缺乏、腹胀2例,发热、乏力1例,黄疸、厌油1例,失眠1例。本组早期误诊为慢性结肠炎9例,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7例,神经症、心肌炎、更年期综合征各3例,冠心病、精神病各2例,黄疸性肝炎、粒细胞缺乏症各1例。误诊时间平均(6.7±1.2)个月。均经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彩超等检查确诊。确诊后经抗甲状腺药物及对症治疗后临床治愈。结论甲亢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某一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或首发症状时,易误诊或漏诊。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对此类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176例老年GERD中15例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均无明显反酸、胃灼热症状,咳嗽、咽痒、咽部异物感9例,胸痛、胸闷4例,呼吸困难2例.本组误诊率8.5% (15/176),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6例、冠心病心绞痛4例、慢性咽炎3例、哮喘2例,误诊时间20 d~13个月.后结合症状及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GERD,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等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应重视老年GERD患者的食管外表现,对表现为胸痛、吞咽困难、咽喉痛、牙龈炎、气管炎、哮喘、夜间呛咳老年患者在按照专科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GERD,尽早行胃镜及相关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pulmonary endometriosis,PEM)的影像学特征、诊治方法、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PEM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以经期出现胸痛、胸闷为主要症状就诊,其中首诊误诊26例,误诊率81%,12例误诊为肺结核、10例误诊为肺部感染、4例误诊为肺部肿瘤。本组11例病情较重者经胸腔镜手术活检确诊PEM,另21例病情较轻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合患者肺部病变随月经周期性改变特征,修正诊断为PEM。11例病情较重者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21例病情较轻者予GnRH-a保守治疗,预后均较好。结论PEM的CT表现具有多样性,与患者生理周期密切相关,多个月经周期的影像学复诊,并结合症状随患者月经周期性改变特征,能给予临床更多的提示,无需病理学检查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哮喘儿童孟鲁司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5~14岁哮喘儿童,共40例。给予入组患儿孟鲁司特常规治疗12周,随访6次并检测入组患儿FeNO水平,测定晨起呼气峰流速(PEF),并计算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记录儿童哮喘控制评分(C-ACT)。根据孟鲁司特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变化,将入组患儿分为显效组和无效组,采用SPSS 17.0对不同分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最后有31例患儿完成为期12周的研究,其中显效组21例,无效组10例。 结果两组患儿在哮喘病史时间[(2.36±2.03)年,(3.60±1.51)年]、病情分级(部分控制/未控制)(16/5,1/9)、起始C-ACT评分[(20.71±0.85)分,(19.30±1.57)分]、起始FeNO水平[(9.93±7.69)ppb,(32.52±22.70)ppb]方面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2,χ2=11.98,t=3.29,t=4.15;均P<0.05)。显效组患儿起始FeNO水平为(9.93±7.69)ppb,孟鲁司特治疗12周,前后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P>0.05);无效组患儿治疗前起始FeNO水平为(32.52±22.70)ppb,孟鲁司特治疗12周,前后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6,P>0.05)。两组患儿孟鲁司特治疗后,PEF%pred、C-ACT评分均提高,6次测量结果之间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3,6.06,50.67,6.09;均P<0.05)。两组患儿孟鲁司特治疗12周期间,除显效组患儿治疗2周时FeNO水平与PEF%pred呈正相关(r=0.44,P<0.05)外,FeNO水平与PEF%pred、FeNO水平、C-ACT评分无相关性(P>0.05)。 结论FeNO与PEF%pred、C-ACT评分相比暂不具有明显的疗效监测价值,哮喘患儿的病史、病情分级、起始C-ACT评分、起始FeNO水平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孟鲁司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诊治措施及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DPB 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以“发作性喘憋1~2年,呼吸困难加重近1个月”就诊,多次在我院及外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相应治疗效果欠佳。后经常规检查及行胸部CT检查发现DPB典型粟粒状结节影,鼻窦CT检查示双上颌窦黏膜增厚,进一步行纤维支气管镜或胸腔镜肺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DPB。误诊时间1~2年。8例确诊后5例予红霉素治疗,3例予克拉霉素治疗,疗程均6个月。1个月后8例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症状均明显好转;3个月后复查胸部CT示双肺结节影明显减少或消失,肺功能显著改善。结论DPB以持续性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短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误诊率较高。临床医生尤其是低年资医生应加强对DPB的认识,接诊持续性咳嗽、咳痰及活动后气短等高度怀疑DPB患者时,应仔细问诊和查体,及早行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还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或胸腔镜肺活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栓塞误诊为心内科疾病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心内科疾病的23例肺栓塞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胸闷、气短15例,其中伴咯血3例;8例以晕阙为主。查体发现口唇发绀20例,左侧胸骨旁2~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14例,颈静脉怒张9例,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13例,呼吸急促18例,心动过速15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12例。23例均在入院时误诊为心内科疾病,其中13例误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误诊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误诊时间8~72(42.52±5.14)min。23例初步诊断后均予对症处理,但症状均无改善,后进一步完善冠状动脉造影、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或肺血管重建CT检查,确诊为肺栓塞,其中21例予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辅以华法林及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症状好转出院;2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接诊医师未认真鉴别诊断、缺乏警惕性、未运用综合诊断思维、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等是肺栓塞误诊为心内科疾病的原因,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表现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的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A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例表现为腹腰痛在外院误诊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1例因突发胸闷伴视物模糊入院误诊为冠心病,均经胸腹部CT确诊为AD,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病情好转出院,1例失访。结论 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首诊易误诊、漏诊,疑诊AD时仔细问诊和查体,及时选择相应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加强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认识,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ABPA误诊肺结核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伴有乏力、食欲缺乏、盗汗等全身中毒症状.结合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及痰培养结果,初诊误诊为肺结核.予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好转但长期反复发作,至上级医院经高分辨率CT、免疫功能检测等检查确诊为ABPA.予糖皮质激素、伊曲康唑治疗,症状好转,各项实验室指标趋于正常.结论 对于有哮喘病史、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好转与恶化反复交替、痰培养始终未找到结核菌者,应想到ABPA的可能,尽早完善相关医技检查,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