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分析使用生理性支抗控制PASS矫治器矫治前后颅颌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取拔除上下4颗第一前磨牙后应用PASS矫治器治疗的病例20例,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并测量15项硬组织项目,分析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的硬组织改变主要为上前牙唇倾的角度及距离的减小,上唇突度有一定改善;ANB减小及上下前牙交角增大,下切牙到NB的距离减小,下唇的位置有所改变。结论:牙列拥挤不齐和前牙唇倾前突的病例使用PASS矫治器治疗后能够有效地改善上下切牙的位置及关系及侧面容貌。  相似文献   

2.
《口腔医学》2017,(12):1083-1086
目的探讨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治疗低位尖牙伴重度拥挤错牙合的特点。方法选取上颌尖牙低位造成的牙列重度拥挤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1~20岁,平均14.5岁。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后使用PASS矫治器进行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16.4±5.1)月,矫治结束后上下前牙中线一致,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上颌第一磨牙矢状向前移(1.50±1.25)mm,与矫治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SS矫治器能够高效矫治低位尖牙造成的重度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3.
现代轻力低摩擦矫治器因为减少了对牙齿的束缚,被广泛认为可以提高排齐错位牙齿的效率,但因为同样的原因,也减少了对支抗磨牙的控制能力。于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正畸医师开始使用”更加符合生理性轻力”的价格昂贵的自锁托槽矫正器,另一方面对侵入式能够提供重力的”种植钉支抗”的依赖却越来越大。难道现代低摩擦轻力矫正器不应该比传统”高”摩擦”重”力矫正器在支抗保护方面更加具有生物力学的优势吗?本课程拟向正畸医师介绍如何利用这一优势。  相似文献   

4.
尖牙后退与磨牙支抗丧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床上对于前牙拥挤、尖牙低位错位,而牙根又向远中倾斜(尤其是尖牙颊向萌出)的牙列拥挤和上前牙前突患者,单侧或双侧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后退尖牙是最常采用的正畸方法,然而在后退尖牙时常可造成支抗磨牙的前移。本文通过对43例(50侧)矫治前后记存模型的测量,探讨尖牙后退,支抗磨牙的前移量,并讨论与此有关的问题。以便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畸关闭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的支抗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一恒磨牙是正畸矫治中的重要支抗单位。但很多正畸患者就诊时已经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恒磨牙缺失或仅存留残冠残根。第一恒磨牙缺失后正畸治疗方案制定 ,支抗控制方法与常规治疗相比有何不同 ?本文通过对 15例错牙合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997~ 2 0 0 0年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错牙合畸形伴第一恒磨牙缺失的患者 ,共 15例 ,年龄 10~ 3 3岁 ,对缺牙间隙大小 ,部位 ,正畸治疗中采用的支抗控制方法 ,治疗完成后的间隙关闭情况等进行回顾总结。2 结 果15例第一恒磨牙缺失患者 ,上颌缺失 6个磨牙单位 ,下颌缺失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交叉颊面管对磨牙支抗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1名全程使用新型交义颊面管(XBuccal Tube,XBT)进行矫治的病例,在矫治前、后取上颌研究模型,进行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并和传统的治疗前后X线片重叠测量相对比,观察矫治前后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移变化。结果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显示矫治后22颗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倾斜1.81°,近中移动2.38mm,伸长0.73mm,颊向倾斜0.46°,与相应的头颅侧位片重叠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到强支抗的要求。结论在不使用任何额外口内或口外装置加强支抗的情况下,新型交叉颊面管能对磨牙支抗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Edgewise技术中几种加强磨牙支抗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丝弓(Edgewise)固定矫治技术,作为现代正畸学的主要矫治方法之一,近年来已在我国逐渐推广。在其矫治计划中磨牙支抗的设计,往往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特别是Ⅱ类1分类病例和严重前牙拥挤的拔牙病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磨牙的近中移动,将造成拔牙间隙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Ⅱ类牵引时下颌支抗磨牙的受力情况;分析对支抗磨牙的不利影响,探讨支抗磨牙颊舌向失控的原因和防止失控的措施。方法 将64名正畸患者分成4个实验组:①任选21名使用Ⅱ类牵引进行正畸治疗的病例;②选择13例患者使用0.016”NiTi直丝制作下颌弓丝,再加上Ⅱ类牵引100g;③选择14例患者使用0.016”不锈钢丝制作下颌弓丝,弓丝后端比磨牙间距宽5mm左右;再加上Ⅱ类牵引力80g;④选择16例患者使用0.016”不锈钢丝,按常规制作弓丝,9例患者增加80gⅡ类牵引力;另7例患者Ⅱ类牵引力为150g作为第5组。测量Ⅱ类牵引实验前后,下颌两侧磨牙近中舌尖和两侧远中舌尖间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第1组支抗磨牙的舌向倾斜较严重,磨牙近中牙尖舌向倾斜比远中舌尖更多(P<0.01)。第2组支抗磨牙无论近中舌尖或远中舌尖间距均缩窄(P<0.01或0.001)第3组支抗磨牙仅近中舌尖间距有轻度变窄。第4、5组支抗磨牙近远中舌尖间距均变窄。所有以上4个实验组,实验前后下颌磨牙近远中舌尖间距变化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Ⅱ类牵引力均可导致下颌支抗磨牙的颊舌向失控,以NiTi丝加上Ⅱ类牵引导致磨牙失控最为严重。②牵引力实际上起到三维方向上的合力作用。这种合力作物的结果,导致了下颌磨牙向近中、He向、舌向的综合旋转。③临床上牵引力的方向决定了对支抗磨牙影响的方向。④针对Ⅱ类牵引力对支抗磨牙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以及支抗磨牙本身的薄弱环节,作者建议可以采用一些具体办法防止磨牙间距变窄。  相似文献   

9.
10.
无论采用何种矫治技术,支抗的预备和控制是大多数错骀畸形治疗成功的关键。当运用舌侧矫治技术时,在支抗控制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但研究表明,在关闭间隙阶段,无论是使用滑动机法还是关闭曲,舌侧矫治技术较传统唇侧矫治器均能提供较强的支抗控制,这可能是由于舌侧托槽更加接近牙的抗力中心,而且在间隙关闭过程中,矫治力的方向使磨牙产生一定程度的根颊向转距和远中旋转继之产生骨皮质支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2种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支抗装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因上颌磨牙前移所致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种植体支抗结合磨牙推进器组(A组)和Nance腭托支抗结合磨牙推进器组(B组)。对矫治开始之前与磨牙远移到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及磨牙远移速率进行比较,评价磨牙远移后颅面硬组织变化的结果。结果 A组与B组治疗前后SNA、SNB、ANB值变化量均无明显差异;B组U1-NA、U1-SN值在治疗前后变化量均较A组大;2组在磨牙移动距离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月平均移动速率明显大于B组。结论 初步临床观察表明应用微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能更好地控制支抗,移动速率快,异物感小,易清洁,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微种植体为支抗压低伸长磨牙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来大连博大口腔诊所就诊的13例需正畸压低伸长磨牙患者。其中9例因下颌第一磨牙长期缺失未进行修复,致上颌第一磨牙过度伸长,造成垂直向修复空间不足,不能直接进行义齿修复,需要压低上颌第一磨牙;另外4例因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矜致上颌第二磨牙伸长、颊倾,对应的下颌第二磨牙舌倾。所有患者均利用微种植体作为支抗。使用弹力链施力于伸长的磨牙,产生根向压入力,同时对于正锁铪磨牙调整其不良颊舌向倾斜。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结果9例因修复需要压低伸长磨牙的患者,伸长的磨牙均成功压低,获得了足够的义齿修复空间,并进行了种植义齿或固定义齿修复;4例单侧第二磨牙正锁袷的患者,上颌伸长的第二磨牙得到压低。且颊向倾斜得到改正。13例患者伸长的磨牙平均压入(3.00±0.65)mm,治疗时间平均为(6.50±0.59)个月。结论采用微种植体作支抗可有效压低伸长的上颌磨牙,且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3.
上颌第三磨牙对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萌出中的上颌第三磨牙是否会使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方法选择18~24岁正畸患者18例,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且随机拔除一侧上颌第三磨牙,两侧其余治疗条件保持一致。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一侧,其上颌第一磨牙在治疗3个月后未发生明显的近中移动;2)未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一侧,其上颌第一磨牙在治疗3个月后的近中移动量为1mm;3)治疗3个月后,未拔除上颌第三磨牙侧的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大于拔除第三磨牙侧的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正畸治疗的初始阶段,若上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不足,其萌出会对其近中的上颌第一磨牙产生影响,导致其近中移动而丧失支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在减数磨牙矫治中应用牙槽外区域骨骼支抗钉牵引牙列向远中的矫治设计方法.方法:选择应用骨骼支抗钉的减数磨牙矫治病例35例,男12例,女23例.骨骼支抗钉均植入牙槽骨以外,上颌多在颧牙槽嵴,下颌多在颊棚区.常规排齐整平牙弓后更换特澳丝,应用镍钛拉簧牵引全牙弓向远中以解除牙弓拥挤或前突.结果:矫治结束时均达到前牙覆耠覆盖正常,后牙尖窝交错咬合,侧貌明显改善的矫治效果.结论:牙槽外区域骨骼支抗钉的应用丰富了减数磨牙矫治设计的内容,是今后减数磨牙矫治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plaque control and root debridement in molar teet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healing response of non-molar sites, molar flat surface sites, and molar furcation sites was investigated in 19 adult periodontitis patients following a periodontal therapy of plaque control and root debridement. A total of 2472 sites were monitored by recordings of dental plaque, bleeding on probing, probing depth, and probing attachment levels every 3rd month for 24 month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in sites with initial probing depth of 4.0 mm or greater, molar furcation sites responded less favorably to the therapy as compared to molar flat surface sites or non-molar sites. This was demonstrated by higher mean scores for bleeding on probing, less reduction in probing depth, and a mean loss of probing attachment of 0.5 mm over 24 months. Site analyses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showed a higher % of deeper sites with probing attachment loss for the molar furcations than either molar flat surface or non-molar sites. Among sites initially 7.0 mm or deeper, 21% of molar furcations were identified as showing probing attachment loss as compared to 7% of the molar flat surface sites and 11% of the non-molar sites.  相似文献   

16.
后倾曲作用下上颌支抗磨牙运动趋势的三维有限元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Begg技术第一期后倾曲作用下上颌支抗磨牙的运动趋势。方法三维有限元法,模型采用中国人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几何尺寸,包括516个单元,1128个节点。结果牙体瞬间转动中心是一个范围,位于根分叉处偏近中颊根及舌侧根区域的牙槽骨中。牙体呈现出“螺旋式”不平衡近中舌向旋转伸长趋势,伸长的量从多到少顺序:近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颇尖、远中舌尖。结论支抗磨牙的各部分运动趋势不平衡。  相似文献   

17.
刘茜  段银钟  宁芳  王蕾 《口腔医学》2007,27(6):308-310
目的分析上颌第二磨牙的不同存在情况对口外弓远移上颌第一磨牙的影响,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取磨牙Ⅱ类Ⅰ分类关系口外弓远移磨牙病例30例,其中拔除上颌第二磨牙7例,平均年龄18.4岁;上颌第二磨牙未萌13例,平均年龄11.7岁;上颌第二磨牙已萌10例,平均年龄16.9岁。根据治疗前后牙列模型及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磨牙远移总量、总时间、下磨牙近移量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拔除组上颌第一磨牙远移速度最快;拔除组磨牙的远中倾斜显著小于已萌组;3组中上颌第二前磨牙向近中移动、上前牙轴倾度增加不明显,且拔除组小于其他2组。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于某些特定病例,拔除上颌第二磨牙可以有效提高疗效和简化疗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口内支抗移动上颌尖牙的效果,在不使用口外支抗的情况下,使用腭弓、Ω曲、适当矫治力,使上颌尖牙向远中移动。结果96.56%的病例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小于2mm,说明适当利用口内支抗,在尖牙向远中牵引期间可较好地控制磨牙的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球基曲与j钩联合应用技术辅助矫治磨牙支抗丧失效果。方法    2006—2008年厦门市第一医院思明分院拔4颗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的患者13例,23颗上颌第一磨牙在采用直丝弓技术矫正治疗过程中出现支抗丧失,联合应用球茎曲与“J”钩对其进行矫治,治疗3~5个月后,观察上颌磨牙向远中、颊向移动情况。结果    13例患者23颗近中移动或倾斜移动的磨牙,联合应用球茎曲与“J”钩治疗后,上颌磨牙平均远中移动(3.97±0.85)mm,颊向平均移动(0.90±0.61)mm,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3例患者均成功达到磨牙、尖牙一类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    联合应用球基曲和“J”钩是一种有效的矫治支抗丧失磨牙向远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