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克癌新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肉瘤S180及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克癌新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L-2和IL-6的水平,探讨克癌新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克癌新在150和300 mg·kg-1时对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8.52%和47.88%,对肝癌H22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17%和40.18%,且能提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克癌新能增强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升高荷瘤小鼠细胞因子IL-2和IL-6的水平.结论:克癌新有较强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九节龙皂苷Ⅰ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九节龙皂苷Ⅰ对S180、H22、EAC和L1210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右腋皮下(或腹腔)接种瘤细胞复制荷瘤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九节龙皂苷Ⅰ8 d后,剥离瘤块,计算抑瘤率;3H-TdR参入法研究了其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法测量了其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九节龙皂苷Ⅰ对小鼠S180、H22和EAC实体瘤均有抑制作用,其100 mg.kg-1对3种移植瘤最大抑瘤率分别为38.7%、48.6%和50.0%;并能促进荷瘤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结论九节龙皂苷Ⅰ能抑制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并能改善荷瘤小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多肽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美洲大蠊多肽提取物,TLC薄层色谱法鉴别美洲大蠊多肽提取物;建立小鼠肉瘤S180及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美洲大蠊多肽提取物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及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L-2,IL-6,IL-12,TNF-α的水平,检测美洲大蠊多肽提取物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美洲大蠊多肽提取物含多种氨基酸和多肽;在25,50,100 mg·kg-1时美洲大蠊多肽提取物对S180的抑瘤率分别为29.08%,45.92%,55.61%,对H22的抑瘤率分别为16.51%,25.94%,46.23%,且能提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美洲大蠊多肽提取物能增强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升高荷瘤小鼠细胞因子IL-2,IL-6,IL-12,TNF-α的水平。结论:美洲大蠊多肽提取物有较强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增强荷瘤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产白首乌C21甾体苷对荷瘤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首乌C21甾体苷对肝癌实体型(Heps)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eps移植模型,进行抑瘤率计算,对肿瘤病理组织进行观察;计算小鼠的胸腺、脾脏指数;用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及分泌NO反映整体免疫功能;MTT法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诱生IL-2及腹腔巨噬细胞诱生TNF—α. 结果:C21甾体苷三个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4.79%、47.08%和50.23%,病理检查可见肿瘤组织中有片状坏死;各剂量组均可降低荷瘤后异常增高的脾指数,升高胸腺指数;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使脾细胞分泌IL-2及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量显著提高:结论:白首乌C21甾体苷可提高荷瘤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抗肿瘤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山茶花总黄酮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山茶花总黄酮(TFC)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将60只接种H22肝癌细胞悬液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TFC高、中、低剂量组,给药12d,末次给药后1h处死全部小鼠,称小鼠肿瘤重量,观察TFC对H2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小鼠免疫器官、巨噬细胞吞噬、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另取60只小鼠,分组造模同上,观察小鼠给药后存活时间的变化。结果 TFC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抑制瘤体重量;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增加小鼠脾和胸腺指数,且高、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转化能力;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结论 TFC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伞粗多糖抗肿瘤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伞粗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180肉瘤细胞,接种健康小鼠,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组:①蒸馏水组;②黄伞粗多糖高、中、低剂量组。观察计算抑瘤率、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及吞噬率、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溶血素水平、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TNF-a、IL-4含量。结果:黄伞粗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S180肉瘤均有抑制作用,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与吞噬率、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溶血素水平,并能提高血清中细胞因子TNF-a含量,对血清中细胞因子IL-4含量的影响作用不显著。结论:黄伞粗多糖具有抗肿瘤以及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长江航运总医院治疗的合并MS的NAFLD患者。患者分别接受非药物治疗(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和中等量有氧运动)或吡格列酮(30 mg·d-1)联合非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后2组病例的TNF-α、IL-6、NAFLD/MS相关指标和疗效的差异,并分析TNF-α、IL-6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合并MS的HAFLD患者64例,每组各32例。非药物组治疗后6个月仅体重指数和空腹胰岛素显著性降低(P<0.05),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及NAFLD/MS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非药物组(81.3% vs 21.9%)。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差值与HOMA-IR差值显著性正相关(分别为r=0.676,P<0.001;r=0.498,P<0.001);HOMA-IR差值与疗效级别亦呈显著性正相关(r=0.608,P<0.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降低合并MS的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TNF-α、IL-6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参与病变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8.
抗癌胶囊对实验性肿瘤的治疗及对化疗减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艳  王英  侯宇成  吴玉波 《中国药师》2003,6(3):133-135
目的:研究抗癌胶囊对小鼠移植肿瘤S180,H22,Lewis的抑瘤作用及对化疗药所致小鼠免疫功能抑制的保护作用。方法:按照抗癌药物筛选规程进行体内抑瘤实验:采用氟尿嘧啶(FU)制备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测定抗癌胶囊对小鼠白细胞计数、免疫器官重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NK细胞的影响。结果:抗癌胶囊对小鼠移植肿瘤S180,H22,Lewis均有不同的抑瘤作用,其中高剂量组抑瘤效果最佳,并对小鼠体重生长无明显影响。抗癌胶囊还有明显拮抗FU所致白细胞下降,胸腺、脾脏萎缩,腹腔巨噬细胞功能降低和NK细胞减少等毒副作用。结论:抗癌胶囊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艳  王英 《中国药师》2005,8(3):188-189
目的:研究参苓胶囊与氟尿嘧啶(FU)配伍对小鼠移植肿瘤S180,H22,Lewis抑瘤作用及对FU所致小鼠免疫功能抑制的保护作用.方法:按照抗癌药物筛选规程进行体内抑瘤实验;采用FU制备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测定参苓胶囊与FU配伍对小鼠白细胞计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的参苓胶囊与FU配伍用均能明显提高FU对小鼠移植肿瘤S180,H22,Lewis的抑瘤率,其中高剂量组抑瘤效果最佳,配伍且能明显拮抗FU所致白细胞下降、腹腔巨噬细胞功能降低及NK细胞活性降低等毒副作用.结论:参苓胶囊与FU配伍能有明显提高FU抗肿瘤及降低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左旋咪唑对喃氟啶抑瘤活性的增强作用及其毒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左旋咪唑与喃氟啶伍用均能明显提高喃氟啶对小鼠移植肿瘤s_(180)、Lewis及H_(22)的抑瘤率。与单用喃氟啶相比,P值<0.05—0.01,其中低剂量的左旋咪唑(?)mg/kg)抑瘤效果较佳。对喃氟啶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免疫器官萎缩、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及NK细胞活性下降等均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蜈蚣干品和鲜品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评价其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蜈蚣干品和鲜品的水、30%、50%、70%及95%乙醇提取物分别处理MGC80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观察蜈蚣提取物对H22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和实体瘤小鼠的抑瘤率的影响。结果:蜈蚣干品和鲜品不同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IC50值相近,而蜈蚣水提取物的IC50值相对最小。蜈蚣水提取物能延长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对实体瘤小鼠瘤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有部分动物加速死亡。结论:多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蜈蚣提取物均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蜈蚣水提取物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但超剂量使用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姜黄素衍生物64PH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MTT法检测64PH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及人HepG2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H22观察64PH的体内抑瘤活性,HE染色观察肿瘤血管新生。结果:64PH对B16 的IC50分别为10.30 μg·ml-1(24 h),3.12 μg·ml-1(48 h), 2.67 μg·ml-1(72 h),对HepG2的IC50分别为5.60 μg·ml-1(24 h),7.60 μg·ml-1(48 h),5.92 μg·ml-1(72 h);低剂量(100 mg·kg-1)、高剂量(300 mg·kg-1)64PH对小鼠H22的抑瘤率分别为26.1%,33.0%,且可明显抑制小鼠H22肿瘤的血管生成。结论:64PH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重组高密度脂蛋白-紫杉醇复合物(γHDL-PTX),研究其对结肠癌的靶向作用。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γHDL-PTX,采用HPLC法定量考察结肠癌细胞HT-29对γHDL-PTX的摄取作用;采用MTT法测定研究γHDL-PTX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HPLC法测定γHDL-PTX在荷瘤鼠中的组织分布情况;构建rHDL-DiR并采用裸鼠活体成像法观察载体在荷瘤鼠的分布情况。结果:细胞试验表明HT-29细胞对γHDL-PTX摄取高于对PTX溶液、γHDL-PTX核的摄取,IC50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剂型(P < 0.01)。组织分布及裸鼠活体成像试验表明γHDL-PTX在肿瘤组织的分布较其他两种剂型有所提高。结论:γHDL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对结肠癌具有较好的靶向性能,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右旋布洛芬/酸改性蒙脱土缓释干混悬剂体外释放及体内药动学特性。方法:通过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等检查,初步评价右旋布洛芬/酸改性蒙脱土缓释干混悬剂质量,采用体外溶出装置进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右旋布洛芬体外累积释放量;以大鼠为动物模型,测定给药后的血药浓度,采用DAS2.0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右旋布洛芬/酸改性蒙脱土干混悬剂3 h内沉降体积比大于0.9,且混悬剂再分散性好,流动性好;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r=0.970 1);并具有明显缓释作用;体内试验表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86.05±5.96),(123.5±41.74)μg·mL-1;AUC0-24 h分别为(644.49±73.26),(439.88±84.41)μg·mL-1·h,t1/2分别为(5.58±0.55),(2.36±0.55) h;各参数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受试制剂的达峰时间tmax延长到2 h,t1/2和MRT比参比制剂分别延长2.36倍和2.47倍,可见右旋布洛芬/酸改性蒙脱土干混悬剂在大鼠体内具有明显缓释作用。结论:右旋布洛芬/酸性蒙脱土干混悬剂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引入f2相似因子法对通脉浓缩丸与原制剂通脉丸中两指标成分竹节香附素A(RD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ZC)的释放曲线进行分析,以对比评价其体外释放。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通脉浓缩丸与原制剂中指标成分RDA和BZC的体外释放率,并进行f2相似因子计算。结果:通脉浓缩丸与原制剂中两指标成分的f2均大于50,说明工艺改变前后两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曲线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f2相似因子法可运用于制剂工艺改变前后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C60/Fe3O4-UCNPs@DTX@SNSC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记录色谱图,计算C60/Fe3O4-UCNPs@DTX@SNSC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结果:C60/Fe3O4-UCNPs@DTX@SNSC在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相对较大。结论:制备的C60/Fe3O4-UCNPs@DTX@SNSC能够能够显著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增强其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脂蟾毒配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PLGA-TPGS)纳米粒(RPTN)在体内对荷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HCa-F小鼠异位移植实体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为保证体内给药的安全性和确定给药剂量,考察RPTN和脂蟾毒配基溶液(RS)在小鼠体内静脉给药途径的半数致死量(LD50)。建立荷HCa-F细胞小鼠肝癌异位移植实体瘤模型后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5-氟尿嘧啶溶液(FS)组、RS组、脂蟾毒配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GA)纳米粒(RPN)组、RPTN组,尾静脉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在停药次日,处死小鼠后剥离实体瘤,称重并测量实体瘤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实体瘤体积增长量和抑瘤率;将实体瘤固定后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包埋,苏木素&曙红(H&E)染色观察,全面评价RPTN在小鼠体内的抑瘤效果。结果:RPTN和RS小鼠静脉给药LD50分别为38.2 mg·kg-1和18.9 mg·kg-1,表明RPTN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RBG在小鼠体内的毒性作用,相比RS更安全。小鼠体内抗肿瘤试验中给药7 d后,FS组、RPN组、RPTN组的实体瘤体积增长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P<0.05或P<0.01),RPTN组抑瘤率为64.93%,明显高于RPN组(51.64%)、FS组(37.19%)、RS组(31.60%)的抑瘤率。H&E染色后镜下观察的结果也表明RPTN组对荷HCa-F细胞小鼠肝癌异位实体瘤抑制作用效果最好。结论:与RPN、RS和FS相比,在抑制荷HCa-F细胞小鼠肝癌异位移植实体瘤试验中RPTN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幽康胃漂浮片对幽门螺杆菌和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抗幽门螺旋杆菌试验、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抑制试验、大鼠吲哚美辛胃溃疡抑制试验、大鼠棉球肉芽肿试验、小鼠耳二甲苯致炎试验和小鼠醋酸扭体镇痛试验,对胃幽康胃漂浮片进行了初步的药效学评价。结果:胃幽康胃漂浮片在体外对HP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MIC值为18.75 mg·mL-1;胃幽康和阳性对照药阿莫西林组均能有效清除HP感染小鼠模型胃内的HP。胃幽康胃漂浮片能明显抑制幽门结扎致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和吲哚美辛致大鼠胃溃疡,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胃幽康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而且能明显抑制棉球引起的大鼠慢性肉芽肿增生和二甲苯引起的小鼠炎症反应。结论:胃幽康胃漂浮片具有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抗胃溃疡、抗炎和镇痛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可持续释放且能治疗疼痛的载高乌甲素(LA)的聚乳酸(PL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情况和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高乌甲素的聚乳酸纳米粒(LA/PLA NPs),运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血药浓度,PKSolver程序处理药-时数据,并以LA为参比进行大鼠腹腔注射的药动学研究。结果:LA/PLA 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429±9.19)nm,包封率(86.34±2.15)%、载药量(45.85±1.34)%,体外可持续缓慢释放15 d,体内可释药8 d以上,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103.16±21.57)h,tmax=(3.6±1.34) h,Cmax=(3.50±0.69)μg·mL-1,AUC(0-t)=(455.14±26.18) μg·mL-1·h。结论:LA/PLA NPs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体内药-时过程符合非房室模型,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