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手术26例(内镜组),显微镜下手术35例(显微镜组)。结果 与显微镜组相比,内镜组手术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是两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神经内镜下手术较显微镜下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但两种手术方法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评价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清除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择同期30例采用传统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作为对照组。以病死率、血肿量,血肿清除率、感染率、GCS评分、mRS评分、GOS评分等作为疗效指标。结果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手术治疗组,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且神经内镜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在病死率、GOS评分、出院时GCS评分、6个月mR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率(GOS≥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经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血肿临床疗效满意,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头颅定位仪联合CTA和神经导航辅助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前瞻性收集出血量25~40 ml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123例,均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按照术前穿刺定位方法分为精准定位组(60例)和传统定位组(63例)。精准定位组采用头颅定位仪联合头部CTA和神经导航进行定位,传统定位组根据术前头部CT进行定位。结果 精准定位组穿刺成功率(100.0%)明显高于传统定位组(90.5%,57/63;P<0.05)。精准定位组血肿清除率(87.3%;95%CI 85.4%~90.4%)与传统定位组(83.7%;95%CI 81.8%~85.7%)无统计学差异(P>0.05)。精准定位组术后24 h病死率(0%)与传统定位组(4.8%,3/63)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精准定位组GCS评分明显高于传统定位组(P<0.05),术后1周、1个月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定位组(P<0.05)。结论 对于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相对于传统CT定位,头颅定位仪联合CT血管成像和神经导航定位的准确性更高,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神经导航下内镜手术与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IV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69例IVH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神经导航下内镜手术(内镜组),38例行脑室外引流术(引流组)。结果 根据自发性IVH分级方法:内镜组Ⅰ级1例,Ⅱ级15例,Ⅲ级13例,Ⅳ级2例;引流组Ⅰ级2例,Ⅱ级19例,Ⅲ级15例,Ⅳ级2例。低级别组(IVH分级Ⅰ~Ⅱ级)中,内镜组和引流组血肿清除率、引流管放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组(IVH分级Ⅲ~Ⅳ级)中,内镜组血肿清除率、引流管放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引流组(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IVH。对高级别IVH,内镜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 纳入 2019 年4 月至2020 年1 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40 例,均经 CT证实为幕上血肿。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40 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16 例)和开颅血肿 清除组(24 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 表( 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 症)以及治疗前与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指数)等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 40 例患 者中,基底节区血肿32 例,皮质下血肿4 例,丘脑出血4 例。两组间性别、出血部位、年龄、血肿量、术前 GCS 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 开颅血肿清除组 [2(1,3)h 比3(3,4)h;Z=76.5,P< 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颅血肿清除组[100.0 (62.5,137.5)ml 比500.0(300.0,600.0)ml;Z=33.0,P< 0.0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内镜血肿 清除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开颅血肿清除组[83.84( 75.54, 88.89)%比58.91( 15.27, 84.23)%;Z=21.0, P=0.02]。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入院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开颅血肿清除组[35.0( 30.0, 35.0)比25.0(20.0, 30.0);Z=23.0,P=0.03],出院GCS评分高于开颅血肿清除组[15.0( 7.0, 15.0)比8.5( 5.0, 12.0);Z=42.0,P=0.0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颅血肿清除组术后肺炎发生患者明显多于神经内 镜血肿清除组(9/24 比1/16,χ2=5.00,P=0.03)。结论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 面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可尝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是否比单独应用神经导航具有优势。 方法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开颅手术患者213例,根据手术中应用的定位方法将患者分为神经导航组(82例)和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组(131例)。通过术后影像学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完全切除率。 结果神经导航组:病变完全切除53例,占64.6%;未完全切除的29例,占35.4%。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组:病变完全切除103例,占78.6%;未完全切除的28例,占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可提高手术的完全切除率,相比单独应用神经导航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HICH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航穿刺组(n=60)和传统手术组(n=60); 比较2组在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上的差异,并对影响患者临床结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导航穿刺组总住院天数、ICU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 导航穿刺组1月后mRS评分、3月后mRS评分、12月后mRS评分、1月后患肢肌力恢复程度、3月后患肢肌力恢复程度、12月后患肢肌力恢复程度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 2组血肿清除率、复发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GCS评分、内囊是否出血、血肿体积、治疗方式是影响老年HICH患者临床结局的危险性因素,其中入院GCS评分<12分、内囊出血、血肿体积≥30 mL、治疗方式选择传统手术的老年HICH患者不利于临床结局(P<0.05)。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穿刺手术具有精准度高、安全性强、易操作等特点,在老年HICH治疗中存在一定优势; 相比于传统手术,导航穿刺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与锁孔显微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2组,内镜组(35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锁孔组(27例)采用锁孔显微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术前、术后7 d GCS评分变化;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2组的预后情况。 结果内镜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短于锁孔组,术中失血量少于锁孔组,血肿清除率高于锁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锁孔组(5.71% vs. 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内镜组GCS评分等级优于锁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镜组预后效果优于锁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锁孔显微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可缩短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根据神经导航确定穿刺部位、角度及深度,应用硬通道多靶点技术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各40例,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小时血肿清除率、平均手术时间、3天后肺部感染发生率、1月后GOS评分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左右血肿清除率及再出血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可降低死亡率及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使用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33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198±20) min,术中出血量(92±15)ml,血肿清除率(89±5)%。术后1月内死亡3例。2例术后再次手术(颅后窝减压术)。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残13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平均(3.8±1.1)分。结论 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能迅速解除脑干受压,是治疗小脑出血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SH)的发生率、与意识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对意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征分为PSH组和对照组,发病后1年进行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机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修改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脑电图结果(按照Synek标准分级)、重症监护时间(ICU时间)和GOS评分的差异。结果 慢性意识障碍患者PSH的发生率为26.19%(33/126)。在随访成功的83例患者中,PSH组26例,对照组57例;PSH组患者年龄(35.19±13.11)岁较对照组(42.86±16.17)岁年轻、GOS评分(1.88±0.99)分较对照组(2.53±1.36)分低、意识恢复的患者(6例,23.08%)较对照组(28例,49.12%)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损伤机制、GCS评分、CRS-R评分、脑电图分级和ICU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H是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年龄相对年轻,PSH的出现会阻碍患者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不同时期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大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住院时间、ICU时间、病死率、GO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前2组患者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实验组患者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死率12.00%,低于对照组的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GOS分级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SH)的发生率、与意识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对意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征分为PSH组和对照组,发病后1年进行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机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修改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脑电图结果(按照Synek标准分级)、重症监护时间(ICU时间)和GOS评分的差异。结果慢性意识障碍患者PSH的发生率为26.19%(33/126)。在随访成功的83例患者中,PSH组26例,对照组57例;PSH组患者年龄(35.19±13.11)岁较对照组(42.86±16.17)岁年轻、GOS评分(1.88±0.99)分较对照组(2.53±1.36)分低、意识恢复的患者(6例,23.08%)较对照组(28例,49.12%)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损伤机制、GCS评分、CRS-R评分、脑电图分级和ICU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H是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年龄相对年轻,PSH的出现会阻碍患者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法在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疗效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73例(出血量20~40 mL)的临床资料,分为微创穿刺引流术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分别统计2组的入院时出血量、入院时GCS评分、7 d后残余血肿量、7 d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S评分。 结果2组均出现死亡病例,但短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后微创穿刺引流术组较内科保守治疗组残余血肿量、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微创穿刺引流术组GOS评分较内科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中等量幕上自发性脑出血中较保守治疗存在优势,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自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一病区接诊的60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次,每日1次,治疗时间为3周,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治疗前、治疗3周、随访3个月进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格拉斯哥结果(GO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记录ICU住院天数,统计死亡率,评判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3周、随访3个月的GCS、ADL、MoC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F=3.664、11.827、9.667和3.028、9.808、8.623,P<0.05或P<0.01,且观察组治疗3周GCS、ADL、MoCA、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6、3.665、3.862、3.448,P<0.05),随访3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3,P<0.05),两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9,P>0.05)。 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能够快速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且对合并颅神经损伤也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术与插管术在重症脑外伤中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与插管术在重症脑外伤患者治疗中,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5~2006-11我院住院治疗的符合以下标准的脑外伤患者:单纯脑外伤,在伤后第1d及第3d Glasgow昏迷评分(GCS)≤8,CT显示脑损伤。随机分为气管切开组(n=27)及气管插管组(n=31),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间、术后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气管切开组应用呼吸机时间平均为(9±4.6)d,气管插管组平均为(13±3.6)d,2组间有显著差异。而总住院时间、术后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2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气管切开术可以明显减少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但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表明脑外伤昏迷患者早期进行气管切开术有利于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判断病情预后和指导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入院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护,对照组根据传统方法评估颅内压。比较2组患者GCS评分和GO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颅内压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预后组间颅内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检测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并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监测目标导向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治疗的60例sTB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重症传统监护治疗管理,试验组在实施神经外科重症传统监护治疗管理基础上予以rScO2目标监测指导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NSICU住院时间、出院时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6个月后的死亡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GOS评分。 结果2组患者出院时GCS评分均高于入院初始评分,且试验组患者出院时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NS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试验组患者mRs评分及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试验组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ScO2监测目标导向治疗能有效缩短sTBI患者的NS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终板造瘘在前交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的51例前交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术中是否行终板造瘘分为造瘘组和非造瘘组,比较两组在住院时间、GOS分数及慢性脑积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造瘘组和非造瘘组的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8.3%和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造瘘组的住院时间为13.83±1.24(天)少于非造瘘组的15.39±1.90(天),造瘘组和非造瘘组的GOS评分分别为4.08±0.83分和3.30±0.8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造瘘组的预后好于非造瘘组。结论终板造瘘对前交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及慢性脑积水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入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救策略的影响。方法共2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186例接受手术治疗,包括GCS评分5~8分94例、9~11分71例和12~14分21例,分别予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63例,22.03%)、单纯血肿清除术(21例,7.34%)和血肿钻孔引流术或脑室外引流术(102例,35.66%);100例接受保守治疗,包括GCS评分5~8分25例、9~11分27例、12~14分25例和15分23例。随访3~6个月,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疗效。结果 GCS评分5~8分组失访6例(5.04%),GOS分级1级14例(11.76%)、2级21例(17.65%)、3级39例(32.77%)、4级22例(18.49%)、5级17例(14.29%);GCS评分9~11分组失访2例(2.04%),GOS分级1级6例(6.12%)、2级2例(2.04%)、3级6例(6.12%)、4级48例(48.98%)、5级34例(34.69%);GCS评分12~14组GOS分级4级15例(32.61%)、5级31例(67.39%);GCS评分15分组GOS分级4级1例(4.35%)、5级22例(95.6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66,P=0.000)。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其预后呈正相关,GCS评分越高、GOS分级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