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卵巢癌患者的免疫平衡的影响以及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手术的122例上皮卵巢癌患者,根据输血方式分为自体输血组(A组,58例)和异体输血组(B组,64例),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化疗,A组围术期采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B组围术期采用常规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7 d、14 d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HelperTcell17,Th17)和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百分比及两者比值;比较两组术后3年无进展生存期,并对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1、7、14 d B组Th17(%)、Th17/Treg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Treg(%)显著升高(P<0.05);术后A组Th17(%)变化无显著差异,Treg(%)显著升高,Th17/Treg显著下降,但Treg(%)升高幅度和Th17/Treg下降幅度显著低于B组,组间、时间点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A组失访4例,B组失访6例。A组无进展生存率53.70%(29/54),B组无进展生存率32.75%(19/58),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IGO分期Ⅲ~Ⅳ期、中低分化、化疗后CA125(≥35 U/mL)、残余肿瘤直径≥1 cm、腹膜转移、对铂类不敏感、术后14 d Th17/Treg<0.6、异体输血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自体输血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与异体输血相比,围术期自体输血有利于减轻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Th17/Treg平衡的影响,是影响患者术后3年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害性急性胰腺炎评分(HAPS)、C-反应蛋白(CRP)、有核红细胞(NRBC)、辅助性T细胞17(Th17)对轻症急性胰腺炎诊断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7月急性胰腺炎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MAP组)和非轻症组(non-MAP组),对比两组CRP、NRBC、Th17及HAPS水平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各指标对MAP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non-MAP组患者CRP、NRBC、Th17和HAPS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NRBC、Th17和HAPS是M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RP、NRBC、Th17和HAPS对MAP的诊断均具有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757、0.754、0.714,4者联合的AUC为0.872,敏感性为91.3%,特异度为84.8%,95%置信区间为0.748~0.996;高水平的CRP、NRBC、Th17和HAPS局部并发症发病率、全身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低水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NRBC、Th17和HAPS可作为MAP临床诊断和预后的评估指标,4者联合评估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Th17、Th22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取34例脑胶质瘤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Th22细胞的表达比例。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视黄酸相关孤儿核受体(RORC)mRNA及芳香烃受体(AHR)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浆中Th22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2(IL-22)的水平。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升高不明显(P>0.05),且高级别组(WHO Ⅲ-Ⅳ级)与低级别组(WHO Ⅰ-Ⅱ级)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Th22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0.05),且不同级别之间差异明显(P<0.05)。脑胶质瘤患者Th17与Th22细胞呈正相关(r=0.40, P=0.03),健康对照组中二者无相关(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外周血中RORC mRNA及AHR mRNA的升高不明显(P>0.05, P>0.05),且不同级别间差异不明显(P>0.05, P>0.05)。患者血浆IL-22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不同级别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22细胞及IL-22异常升高,Th17细胞与Th22细胞可能共同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维  王新卫  刘新年 《重庆医学》2013,42(14):1583-1584,1588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1~6月该院呼吸内科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8例,哮喘患者分为稳定期组(n=34)和发作期组(n=34),另取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百分比。结果对照组、稳定期组和发作期组CD4+IL-17+Th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32±0.41)%、(5.64±1.23)%和(8.87±2.18)%,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47±1.33)%、(1.86±0.76)%和(0.81±0.52)%,Th17/Treg比值分别为(0.38±0.12)%、(3.03±0.94)%和(10.95±2.36)%。Th17细胞比例和Th17/Treg比值在稳定期组和发作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作期组又高于稳定期组(P<0.01)。Treg细胞比例在稳定期组和发作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组又高于稳定期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Th17细胞比例与Tregs细胞呈负相关(r=-0.437,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存在Th17细胞的升高和Treg细胞的降低,调控Th17/Treg细胞的失衡,可能成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导入前列腺治疗仪联合前列通瘀汤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8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泌尿科治疗的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予以前列通瘀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直肠超声导入前列腺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前列腺炎症状评分、炎性因子水平、排尿症状、疼痛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总疗效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的NIH-CPSI评分及排尿、疼痛等情况均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IL-1β、IL-8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导入前列腺治疗仪联合前列通瘀汤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的NIH-CPSI评分及各评价指标均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腔感染继发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住院治疗的腹腔感染继发心力衰竭患者5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n=25)和营养治疗组(n=25)。监测两组治疗前后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白介素6(IL-6)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治疗前后比较发现,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肠内营养治疗组的血浆BNP明显下降(59.60±21.58 vs 122.44±19.56,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提升(59.20±2.08 vs 50.28±2.21,P<0.05),白介素6降低(5.7±0.61 vs 7.56±0.97,P<0.05),白蛋白升高(35.56±2.68 vs 33.68±2.50,P<0.05),总胆红素(14.75±2.67 vs 23.66±3.08,P<0.05)、天门冬氨酸转氨酶(42.48±1.81 vs 49.52±3.39,P<0.05)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3.20±2.74 vs 47.48±6.62,P<0.05)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提供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腹腔感染继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全身营养不良状况,有效控制机体感染,显著提升心功能和肝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对炎症因子与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市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诊的82例小儿CVA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射干麻黄汤加减疗法+孟鲁司特钠)与对照组(41例,孟鲁司特钠),比较两组患者的IL-13IL-4水平、Treg、CD8+与CD4+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IL-13、IL-4、与CD8+水平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其Treg与CD4+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射干麻黄汤加减疗法有助于改善小儿CVA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其不良反应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人文关怀理念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医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法舒地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人文关怀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效果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液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相关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相关指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相对干预前,干预后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包括LVEF升高、LVEDd下降、LVESd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LVEF升高程度、LVEDd、LVESd降低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和治疗方面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等方面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给予法舒地尔治疗的同时结合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接纳承诺疗法(ACT)对脑梗死(CI)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CI偏瘫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1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ACT。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及自我效能水平。结果 ACT干预2、4周时,试验组CI偏瘫患者的GAD-7评分为(10.62±1.38)、(8.91±1.81),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1.04±1.32)、(10.14±1.84)(P均<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CI偏瘫患者GDS-15评分为(7.87±0.49)、(5.91±0.31),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03±0.42)、(7.39±0.49)(P均<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T干预2、4周时,试验组CI偏瘫患者GSES评分为(24.32±4.71)、(25.42.±4.4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2.06±3.05)、(23.11±3.06)(P均<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各时点GAD-7、GDS-15、GSES评分分别进行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T改善CI偏瘫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current stimulation, tACS) 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发作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抑郁发作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加用tACS真刺激治疗,对照组加用tACS伪刺激治疗。治疗次数两组均为20次。治疗部位为前额部、双侧乳突部,频率为77.5 Hz,强度为15 mA。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 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评估安全性。评估时间点为基线,治疗结束时(4周末),随访时(8周末)。结果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线、治疗4周末、随访8周末时HAMD-17和HAMA的评分进行比较,显示两组HAMD-17总分均随治疗及随访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时间<0.05),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组间<0.05),且随观察时间的延长治疗的效应增大(P交互<0.05)。两组HAMA总分均随治疗及随访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时间<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第4周末HAMD-17的减分率分别为74.29%±8.40% vs 32.54%±13.30%;第8周末HAMD-17的减分率分别为81.00%±10.68% vs 40.27%±12.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经颅交流电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发作能够增强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可作为抑郁发作联合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醒神解郁汤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专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舍曲林50 mg,I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神解郁汤,1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辅助性T细胞17及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肝病房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患者,其中轻度患者31例,中度患者48例,重度患者41例,同时选取本院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进行监测,同时对各组患者的肝功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检测,对四组患者的以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中度组ALT和AST的含量要高于轻度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8.264、10.237,P<0.05),重度组ALT和AST要高于中度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1.036、17.209,P<0.05)。中、重度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Th17表达率均要高于健康对照组(t=16.230、18.714,P<0.05);各感染组的Th17表达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22.783,P<0.05);轻、中和重度组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Treg表达率要高于健康对照组(t=3.201、3.784、4.115,P<0.05),而不同程度地感染乙型肝炎的各组之间无差异(P>0.05); 轻、中和重度组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Th17/Treg 比值要高于健康对照(t=21.306、24.397、28.001,P<0.05),且不同程度地感染乙型肝炎的各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35.067,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Th17和Treg细胞水平会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Th17/Treg比值较单一的 Th17、Treg 表达率更能反映肝脏受侵害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明波  谭永顺  王自良  王敏 《重庆医学》2018,(15):2045-204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Th17)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85例,其中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02例为透析组,未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3例为非透析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Treg、Th17、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IL-17水平.结果 对照组Treg、Th17、IL-6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非透析组和透析组(P<0.05),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非透析组和透析组(P<0.05).透析组Treg、Th17、IL-6和IL-17分别为(5.02±1.80)%、(20.16±7.04)%、(28.78±4.18)pg/mL和(40.38±9.03) pg/mL,明显低于非透析组(P<0.05),而IL-10(18.52±2.19)pg/mL明显高于非透析组(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存在Treg与Th17水平失衡,而血液透析可帮助改善患者Treg与Th17水平失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辅助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本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3例为病例组,分为轻症组(42例)、中症组(21例)和重症组(20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30名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T细胞的比值,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7和IL-35的浓度,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差异。结果病例组Th17细胞比值及其分泌的促炎因子IL-17、IL-6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Treg细胞比值及其分泌的抑炎因子IL-10、IL-35则明显降低,重症组愈加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h17与Th17/Treg、IL-17、IL-6呈正相关;Treg与IL-10、IL-35呈正相关,与Th17/Treg负相关;Th17/Treg、Th17和IL-17与IL-35负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h17/Treg、IL-7和IL-6是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Th17/Treg失衡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h17/Treg、IL-17和IL-6是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辅助性T细胞17(Th17)表达并探究其表达与患者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2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对症支持治疗,并采用多感官刺激方案对患者进行干预。采用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并将患者分为无抑郁组116例、轻度抑郁组38例、中度抑郁组31例、重度抑郁组15例。比较各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检测各组外周血CDC42 mRNA、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reg表达。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HADS评分与患者外周血CDC42 mRNA、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HADS-A评分、HADS-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重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亚群Treg和Th17细胞在CH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0例CHB患者(CHB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reg(CD4+CD25highCD127lowT)和Th17(CD3+CD8-IL-17+T)细胞频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10、TGF-β1、IL-17及IL-23水平。结果 CHB组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频数及其相关因子IL-23、IL-10、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7升高不明显(P>0.05)。CHB组Treg/Th17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轻中度CHB组Treg/Th17比率及TGF-β1水平明显低于重度CHB组(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reg/Th17失衡;Treg/Th17失衡可能参与了CH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丹  李智铭  林建新  王飞飞 《北京医学》2017,(11):1146-1149
目的 通过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 17/Treg细胞比例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和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ROR-γt)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与梅毒血清固定免疫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集6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分离单一核细胞(PBM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和Treg细胞比例;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Foxp3和ROR-γt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PBMCs上清液中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比例[(9.68±1.54)%]、Foxp3的mRNA[(2.85±0.16)%]和TGF-3[(275.15±20.89) pg/ml]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96±1.27)%、(1.96±0.14)%、(156.33 ±41.49) pg/ml];观察组中的Thl7细胞比例[(1.13±0.31)%]、ROR-γt的mRNA[(0.98±0.16)%]和IL-17的表达水平[(12.21 ±4.73)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98±0.17)%、(1.85±0.15)%、(18.98±6.8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中Treg和Th17细胞比例的变化、Foxp3和ROR-γtmRNA表达水平的异常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免疫机制相关,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可能存在Treg/Th17的失衡,且向Treg细胞漂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s, 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与胎盘植入感染程度关系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胎盘植入感染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20例,中度17例,重度13例,另选取同期未并发感染的胎盘植入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n=29)与预后不良(n=21)。比较2组VEGF、MVD、Th17/Treg,分析VEGF、MVD、Th17/Treg与常规感染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及胎盘植入感染程度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VEGF、MVD、Th17/Treg,分析预后影响因素,评价VEGF、MVD、Th17/Treg对胎盘植入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乌司他丁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ssed on myeloid cells 1,sTREM-1)、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protein,HBP)水平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r cell,Treg)的影响。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射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血清HBP和sTREM-1水平、T细胞亚群、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54/6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0,P=0.034)。两组APACHEⅡ评分组间、时点间和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BP和sTREM-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HBP和sTRE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Th17和Treg(CD4+ CD25+、CD4+ CD25high)表达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Th17和Treg(CD4+ CD25+、CD4+ CD25high)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PLT和FIB均显著升高,PT、APTT和TT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0,P=0.609)。 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调节sTREM-1、HBP水平及Th17/Treg表达率,改善免疫、凝血功能,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