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对胸腔镜(VATS)手术患者脑氧代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择期行VATS手术的80例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NI)组(n=40)与双腔管气管插管单肺通气(DO)组(n=40)。NI组采用喉罩通气保留自主呼吸,DO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记录麻醉诱导前(T0),以及手术开始/单肺通气后30 min(T1)、60 min(T2)、90 min(T3)、拔管(喉罩)后15 min(T4)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比较两组rScO2变化情况,以及苏醒期...  相似文献   

2.
李娟  张维  陈宇  田冶  吕浩 《武警医学》2017,28(7):668-671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肺保护性通气对膝关节置换术中氧合功能及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保护性通气组(V组)和常规机械通气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通气模式均为容量控制模式,氧浓度70%,氧流量2 L/min,吸呼比1∶2。V组诱导后全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潮气量(VT)=6 ml/kg,呼吸频率(RR)=16次/min,呼气末正压(PEEP)为5 cmH2O, 每30 min给予1次手法肺复张(气道压维持在30 cmH2O,持续30 s);C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通气:VT=10 ml/kg,RR=10次/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后5 min(T0)、手术开始时(T1)、骨水泥置入后5 min(T2)、手术结束即刻(T3)、手术拔管后15 min(T4)5个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吸气平台压(Pplat),并在上述五个时间点采集患者桡动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氧合指数(OI)和肺顺应性(CL)。结果 与T0时刻比较,C组Pplat在T2~T3时刻明显升高(P<0.05),OI值C组在T2~T4时较T0时刻明显降低(P<0.05),而V组仅在T4时较T0时刻明显降低(P<0.05);C组CL值在T2~T4时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V组Pplat在T2~T3时明显低于C组,而OI值在T2~T4时,CL值在T2、T3时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与常规机械通气相比,肺保护性通气能明显改善患者氧合功能,提高患者的肺顺应性,减轻膝关节置换手术中患者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曾如筱  田冶  刘晓梅 《武警医学》2022,33(9):742-744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配合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电子耳蜗(CI)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10至2021-10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接受CI植入术治疗的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配合常规通气策略,观察组配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两组常规通气策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前(T0)和后30 min(T1)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治疗前后的应激反应及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结果 T0时,两组HR、MAP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两组HR、MAP和SPO2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DA[(6.21±0.19)μmol/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63±0.24)μmol/L],SOD[(90.77±11.54)U/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2.63±8.49)U/L](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率(7.50%)低于对照组(27.50%)(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配合静吸复合麻醉可维持小儿CI植入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儿应激反应水平,并减少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硬膜外麻醉时的镇静、遗忘及并发症等,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期行下肢或中下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 随机分为3组, 右美托咪定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三组患者均于硬膜外麻醉平面固定、效果完善后, 手术前20 min开始神经安定镇痛:D组和M组负荷剂量分别为0.6 μg /kg和0.06 mg /kg, 维持量分别为0.5 μg /( kg·h)和 0.05 mg /( kg·h);C组泵注生理盐水50 ml/(kg·h)。负荷剂量均于10 min内泵完, 维持量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监测并记录入室( T0) 、麻醉平面固定后神经安定镇痛前( T1)、神经安定镇痛后5 min(T2) 、10 min(T3) 、20 min(T4) 、30 min(T5) 及术毕(T6) 时患者平均动脉压血压( MAP)、脉搏(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 D、M组患者BIS值达到75(BIS75) 时所用的时间和用药剂量, 随访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遗忘程度。结果 与T0比较, D组患者MAP T2、T3时明显升高, HR T2时明显下降(P<0.05), T3、T4时极明显下降(P<0.01);M 组患者MAP T3、T4时明显降低, HR T3~T5时明显下降, SpO2 T2、T3时明显下降, D组和M组BIS均于T2时开始下降(P<0.05), D组T4、T5时下降极明显(P<0.01)。D组患者BIS达75时所需的时间短于M组(P<0.05), 患者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极明显低于M组(P<0.01), 但遗忘程度M组明显优于D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均能达到硬膜外麻醉中辅助镇静的目的, 右美托咪定0.6 μg/kg作为负荷剂量, 既能满足术中镇静的需要, 又不会发生呼吸抑制。在遗忘作用方面, 咪达唑仑具有较好的遗忘作用, 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时, 虽然患者能回忆术中部分事件, 但均无强迫体位等不良回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面罩对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体重指数(BMI)大于28 kg/m2的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00例 ,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50例, 一组采用内镜面罩给氧(T组), 另一组采用鼻导管吸氧(C组), 氧流量均设置为3~5 L/min。两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咪达唑仑(1 mg)、丙泊酚(1~2 mg/kg), 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检查, 检查中若有轻微体动及时追加丙泊酚用量。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2 min(T2)和操作结束时(T3)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 以及胃镜检查时间和丙泊酚用药总量。结果 (1)两组T2及T3时SBP、DBP和HR与T1相比均有所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T2时, C组受检者SpO2下降明显, 检查中有6例 (12%)发生SpO2<90%, 与T1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组受检者与T1相比明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组SpO2(99.26%±0.90%)明显高于 C组(92.68%±2.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 T组SpO2 (99.58%±0.61%)也明显高于C组(96.24%±0.9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胃镜操作时间及丙泊酚的用量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内镜面罩给氧优于鼻导管给氧, 使无痛胃镜检查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李秀满  王卫民  周宪  刘亚华 《武警医学》2021,32(11):933-936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妊高症)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顺产条件的妊高症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静脉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硬膜外组),记录产妇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测定各个时点产妇的VAS评分,分析产妇的满意度评分;记录各个产程时间及母婴不良反应;测定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血血气。结果 两组在T0(处理前10 min)时MAP、HR、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处理后10 min(T1)、处理后60 min(T2)、分娩后10 min(T3)、分娩后2 h(T4)这四个时间点的比较中,观察组的MA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0(处理前10 min)时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镇痛后各个时点(T1-T2)的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低血压和下肢麻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头晕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结果和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应用于妊高症产妇时循环稳定,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08至2016-09就诊医院内分泌科T2DM患者42例为T2DM组,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8名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均行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 and 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评分。比较两组MADRS评分、血糖波动参数,并分析T2DM组血糖波动参数与MADRS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MADRS评分为(15.67±7.43)分,对照组MADRS评分为(8.29±3.76)分,T2DM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8,P<0.01)。T2DM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plasma glucose excursions,MAGE)、全天血糖水平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plasma glucose excursions, 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eans of daily differences, MODD)、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plasma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excursions, MPPGE)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MAGE与MADRS评分呈正相关(r=0.330,P<0.05)。结论 MAGE与抑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月兵  刘庆春  鲁飞翔  李军  王英 《武警医学》2017,28(11):1093-1095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两种不同年龄小鼠体成分的影响,筛选出较为理想的肌肉衰减综合征模型。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8~10周龄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A)和实验组(DA),6~7月龄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M)和实验组(DM)。每组8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5 mg/kg 地塞米松,皮下注射19 d。每3 d测量小鼠体成分,最后一次给药24 h后,利用Echo MRITM检测小鼠体成分。结果 干预后,DA组与NA组相比,体重降低5.97%(P<0.05),肌肉量降低14.33%(P<0.01),脂肪量增加32.94%(P<0.05)。DM组和NM组相比,体重增加13.67%(P<0.05),肌肉量降低6.06%(P<0.05),脂肪量增加43.77%(P<0.01)。6~7月龄和8~10周龄小鼠相比,地塞米松对肌肉的干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148),地塞米松对脂肪的干预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7月龄小鼠脂肪的增加高于8~10周龄小鼠。结论 本实验的干预条件下,6~7月龄小鼠较8~10周龄小鼠更适于做长期研究的肌肉衰减综合征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管型喉罩通气用于全身麻醉下肩关节镜手术对患者应激反应、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4例行全身麻醉下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7)和B组(n=47)。A组行气管插管麻醉;B组行双管型喉罩通气麻醉。比较两组喉罩或插管开始前(T1)、喉罩或插管即刻(T2)、喉罩或插管后5 min(T3)、拔管后(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脑氧代谢指标[脑氧耗/脑糖耗比值(CMRO2/CMR-Glu)、脑血流量/脑氧耗比值(CBF/CMRO2)]变化,两组间歇通气10 min(T5)、15 min(T6)、30 min(T7)、60 min(T8)的呼吸功能[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创建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动物模型,为环甲膜切开救治实战化训练和考核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12头4~6个月龄健康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将实验猪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6头。分别采用口内置入充气球囊(A组)与填塞棉球(B组)方法制备猪急性上呼吸道梗阻模型,使用相同的器械行环甲膜切开操作。分别于建模前(T0)、建模后(T1)、环甲膜切开后(T2),记录并比较两组实验猪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记录两组建模耗时、环甲膜切开术耗时和术中出血量。采用一种新的战伤动物模型评价方法评价两组动物模型。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均升高,血氧饱和度(SpO2)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时的HR、RR、MAP均降低,SpO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阴分娩史对非插管静脉全麻下宫腔镜手术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检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临床信息系统,选取2008-08至2019-12在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498例行非插管静脉全麻下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数据,将患者分为有经阴分娩史组(VD组)和无经阴分娩史组(NVD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进行1∶1配对。对比麻醉前(T1)、麻醉后1 min(T2)、手术开始时(T3)以及手术开始后5 min(T4)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疼痛NRS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PSM后共354例(NVD组和VD组各177例)纳入分析。T1与T2时点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未见明显差异;T3与T4时点NVD组较VD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升高(P<0.01);两组SpO2<...  相似文献   

12.
刘晓梅  董兰  靳冰 《武警医学》2019,30(4):283-286
 目的 探讨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3-12月行全麻下择期脊柱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以SVV作为采血时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对照组以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作为采血时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全麻后行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分别于采血前即刻(T0)、采血100 ml时(T1)、采血200 ml时(T2)、采血300 ml时(T3)、采血结束时(T4)5个时间点记录两组患者MAP、HR或SVV;观察各采血时间点Hct及Hb数值;记录每位患者的采血时间、采血量、采血结束时的羟乙基淀粉(HES)用量及尿量。结果 (1)观察组:与T0相比,T1、T2时点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 MAP及HR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T1~T3时点S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时点SVV[(9.8±1.2)%]显著高于T0时点SVV[(5.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T1和T0时点相比,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点MAP显著低于T0时点,HR显著高于T0时点(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4时点MAP及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及T1时点两组Hb及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点观察组Hb及H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采血量[(396±91)ml]显著高于对照组[(357±86)ml],HES用量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采血时间、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行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时,SVV作为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比MAP和HR能更好地维持循环动力学稳定,对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的安全实施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应用于全麻诱导的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特点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诱导方案:A组静注丙泊酚1.5 mg/kg、依托咪酯0.075 mg/kg;B组静注丙泊酚1 mg/kg、依托咪酯0.15 mg/kg;C组静注丙泊酚0.5 mg/kg、依托咪酯0.225 mg/kg。诱导完成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3、5 min(T2~T4)三组患者MAP、HR、BIS的变化,记录三组患者注射痛、肌阵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诱导后的MAP、HR低于B、C组,BIS高于B、C组(P<0.05);A组注射痛发生率低于B组(P<0.05);A、B组肌阵挛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丙泊酚1.5 mg/kg复合依托咪酯0.075 mg/kg用于全麻插管对血流力学和BIS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刘晓梅  马丽  董兰 《武警医学》2020,31(12):1058-1062
 目的 探讨压力记录分析法(pressure recording analytical method,PRAM)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失血性休克兔的效果。方法 建立失血性休克兔模型4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试验组(G组)以PRAM指导失血性休克兔的液体治疗,对照组(C组)以传统静态参数指导液体治疗。记录两组液体治疗期间液体总入量、晶体液入量、胶体液入量、自体血输入量、尿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动物死亡数量,并记录造模前(T0)、失血性休克时(T1)、液体治疗30 min (T2)、液体治疗60 min(T3)、液体治疗90 min(T4)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气分析数值。结果 与C组比较,G组液体总入量、晶体液入量及自体血输入量减少,胶体液入量及尿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G组MAP明显高于C组,HR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2-T4时点MAP及HR均显著高于T1时点;T2-T3时点,MAP均显著低于T0时点,HR均显著高于T0时点(P<0.05)。与C组比较,G组T2-T3时间点PaO2、BE明显增高,pH、PaCO2、Lac显著降低。T1时点两组PaO2、pH、BE均较T0时点显著降低,PaCO2、Lac较T0时点显著升高(P<0.05);T2-T4时点,两组PaO2、pH、BE与T1时点相比均有逐步升高,PaCO2、Lac均逐步下降,T2-T3时点各指标与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AM指导的GDFT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优化液体输入量和液体配比、减少自体血的输入,比传统液体治疗方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剂量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的影响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8-10至2020-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A组)、依托咪酯(B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C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B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C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075 mg/kg、丙泊酚1.0 mg/kg。诱导完成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3、5 min(T2-T4)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的变化,记录3组患者注射痛、肌阵挛、高血压、低血压、BIS<30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诱导后的MAP高于A组(P<0.05),C组在T1-4时刻MAP高于A组,T2时刻MAP低于B组(P<0.05),且诱导后HR低于B组,T2时刻HR低于B组(P<0.05),BIS低于A组,T1时刻BIS高于B组,T2-3时刻低于A组,T4时刻低于A组,高于B组(P<0.05),注射痛和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0.0% vs. 36.7%,3.3% vs. 33.3%),肌阵挛发生率低于B组(3.3% vs. 66.7%),高血压、BIS<30发生率低于A、B组(3.3% vs. 40.0%、70.0%,0.0% vs. 30.0%、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射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于插管前注射丙泊酚对全麻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