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对匹罗卡品致痫ICR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 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16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雷帕霉素对照组、模型组、雷帕霉素前给药组和后给药组。其中模型组、前给药组和后给药组均经腹腔注射匹罗卡品(pilocarpine,PILO)诱导小鼠急性癫痫发作,雷帕霉素治疗组分别在致痫前后腹腔给药3 d。学习记忆水平的检测采用水迷宫、Y迷宫及旷场等行为学方法。FJB染色用于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检测。Timm染色用于检测苔藓纤维发芽。 结果:PILO致痫后ICR小鼠虽然并未出现明显神经元细胞死亡,但在PILO诱导癫痫后的7~10 d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损伤,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平台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正确反映次数减少(P<0.01)和穿格次数下降(P<0.05);致痫前给予雷帕霉素治疗能显著逆转PILO所致的平台逃避潜伏期延长(P<0.001)、正确反映次数减少(P<0.01)和穿格次数下降(P<0.01),后给药组亦能逆转PILO所致的平台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和穿格次数下降(P<0.01)。同时,雷帕霉素能明显抑制PILO致痫后苔藓纤维发芽(P<0.001)。 结论:雷帕霉素能改善PILO致痫后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雷帕霉素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SPF级成年健康雄性C57/B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模型。治疗组在第7天MPTP注射后1 h开始腹腔注射雷帕霉素(3 mg/kg,1次/d,共7 d),模型组和对照组均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溶剂。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分析小鼠运动功能;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脑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试剂盒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应激产物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行走速度和步频变慢,速度变化率增加(P < 0.05或P < 0.01),被系统识别的落脚模式减少;小鼠脑黑质中TH阳性染色神经元数量减少,Akt、S6K、S6及UNC-51样激酶(ULK)磷酸化水平升高,LC3-Ⅱ/Ⅰ比值降低,氧化应激相关的SOD和GSH-Px含量减少而丙二醛含量增加(均P < 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步态规律性恢复,落脚模式被系统识别的数量增加,行走速度和步频加快,速度变化率减小(P < 0.05或P < 0.01);小鼠脑黑质中TH阳性染色神经元数量增加,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ULK磷酸化水平降低,LC3-Ⅱ/Ⅰ比值升高,SOD、GSH-Px含量增加而丙二醛含量减少(P < 0.05或P < 0.01)。结论: 雷帕霉素可以抑制帕金森病小鼠mTOR信号通路活性,通过增强大脑黑质部自噬活性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来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改善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组后给予雷帕霉素常规剂量(1.5mg/kg.d-1)、低剂量(0.15mg/kg.d-1)、高剂量(4.5mg/kg.d-1)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用药21d后处死动物,称量鼠重、瘤重,计算抑瘤率;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后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剂量雷帕霉素明显抑制了肿瘤生长,并降低了肿瘤MVD及血清VEGF水平(P<0.05),低剂量、高剂量组皮下移植瘤、MVD、VEGF水平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中还发现高剂量组裸鼠体重明显下降(P<0.05)。结论常规剂量雷帕霉素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为肝癌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内源性组胺对大鼠戊四唑点燃癫痫诱发记忆障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戊四唑点燃癫痫诱发记忆障碍的发病机制,并探讨内源性组胺对此类记忆障碍的作用。方法:大鼠隔日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35mg/kg)的戊四唑,直至完全点燃。采用穿梭箱被动回避试验测定大鼠的记忆能力。化学荧光法测定脑内组胺含量。大鼠脑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海马完整神经元。结果:大鼠戊四唑点燃后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表现为穿梭箱内被动回避反应潜时缩短,而腹腔内注射组胺前体物质组氨酸则阻断了被动回避反应潜时的缩短。戊四唑点燃后大鼠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组胺含量明显下降,同时点燃使海马CA1区和CA3区完整神经元数目分别减少至对照组的72.7%和78.9%。结论:戊四唑点燃癫痫可导致大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癫痫造成的组胺能神经活性降低和海马神经元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用于癫痫治疗的药物均为对症治疗(anti-seizure),不能干预癫痫的发生(anti-epilepsy)及进程,即使服用这类药物,仍有1/3的患者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必须明确癫痫的发生机制以研发新型抗癫痫药物。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和突触可塑性,近年来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得以广泛研究。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亦成为癫痫治疗药物的强力候选者。明确mTOR信号通路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以mTOR信号通路作为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作用靶点,将对癫痫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ICR小鼠对常用致痫药物匹罗卡品、红藻氨酸以及戊四氮的差异性反应,为ICR品系小鼠用作常规癫痫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给予不同的药物(匹罗卡品、红藻氨酸、戊四氮)诱发急性痫性发作,在癫痫持续状态发作(SE)2h后终止,分别于造模后7 d采用Fluro-Jade B染色观察兴奋性神经元死亡和28 d后采用Timm染色检测苔藓纤维发芽状况,并于造模之日起录像监测自发性癫痫的发生。 结果:ICR小鼠经匹罗卡品和红藻氨酸给药后均能诱发出典型的SE,癫痫发作与大鼠和C57/BL6小鼠非常类似,给药后逐渐出现凝视、点头、面部及头部抽搐、全身肌阵挛、跌倒,大、小便失禁及流涎,最终发生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两者Timm染色均能观察到明显的苔藓纤维发芽(P<0.001),且均观测到自发性癫痫的发生,发生几率分别为57.1%和35.7%;戊四氮则表现为间断式的SE,且未见苔藓纤维发芽和自发性癫痫的发生。3种模型均未见明显神经元细胞死亡。 结论:ICR品系小鼠能诱发出与大鼠C57/BL6小鼠类似的癫痫,其中匹罗卡品和红藻氨酸模型是理想的慢性颞叶癫痫模型。ICR品系小鼠作为既经济又有效的模型动物,可常规用于药物筛选和癫痫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用纳米缓释技术处理的雷帕霉素(RPM-NP)对移植静脉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家兔40只,建立兔颈外静脉间位移植至颈总动脉的移植静脉模型,按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药物纳米局部干预组(RPM-NP局部处理颈外静脉,n=10,A组)、药物纳米全身干预组(RPMNP周围静脉滴注,n=10,B组)、空白纳米局部干预组(空白纳米粒局部处理颈外静脉,n=10,C组)和未干预组(不做上述处理,n=10,D组).术后28 d,切取各组移植静脉和对侧正常静脉,病理学检测移植静脉内膜厚度、内径、内膜/中膜厚度比以及胶原容积指数.结果 移植静脉的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表明,A、B、C、D组移植静脉和对侧正常静脉的内膜/中膜厚度比分别为0.26±0.02、0.73±0.05、0.71 ±0.04、0.69±0.03、0.24±0.01,胶原容积指数比分别为0.24±0.03、0.56±0.06、0.53±0.07、0.49±0.08、0.21 ±0.01.B、C、D组的组织病理学(移植静脉内膜厚度、内径、内膜/中膜厚度比以及胶原容积指数)与对侧正常静脉组比较,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之间移植静脉的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移植静脉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与对侧正常静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纳米缓释技术处理的雷帕霉素,对离体的移植静脉行管腔内局部处理,能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防治移植静脉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 idarubicin,IDA)联合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抗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 Jurkat细胞株的效应及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分析两药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Isobologram法分析两药联合作用的性质;电镜形态学观察和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PARP、Caspase8、Caspase9及Akt、p-Akt、P85S6K、p-P85S6K、P70S6K、p-P7OS6K、ERK1/2、p-ERK1/2等蛋白质水平表达.结果:CCK-8法示IDA联合Rapa能明显降低IDA的半数抑制浓度(50%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Isobologram法示两药联合指数小于1.免疫印迹法示两药联用组较IDA单用组更能激活Caspase3和底物PARP,Caspase8和Caspase9在两药联用组均呈现明显激活.IDA联用Rapa后能使mTOR 信号通路上游的Akt及下游的P85S6K、P70S6K分子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并能协同下调ER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Rapa和IDA对Jurkat细胞的生长抑制具有协同作用,两药联用时细胞凋亡增加,且通过线粒体和细胞膜双途径增强凋亡效应.其协同机制可能与Rapa逆转IDA引起的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并抑制ERK信号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恒磁场对雷帕霉素作用下大鼠内皮祖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恒磁场对雷帕霉素作用下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SD雄性大鼠的骨髓EPC,无菌条件下培养6 d.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雷帕霉素(1 ng/ml)组及雷帕霉素+不同强度的恒磁场(0.1、0.5、1.0 mT)组.各组皆于24 h后收集标本,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测定EPC的迁移能力.结果 雷帕霉素组EPC增殖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252±0.006 vs 0.328±0.025,P<0.05),EPC迁移能力显著降低(31±3 vs 48±5,P<0.05);0.5 mT和1.0 mT恒磁场组EPC增殖显著强于雷帕霉素组(0.278±0.008、0.280±0.010,P<0.05),EPC迁移能力显著高于雷帕雷素组(37±3、38±4,P<0.05).结论 0.5 mT和1.0 mT恒磁场有拮抗雷帕霉素的作用,可促进EPC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0.
牡丹皮流浸膏对实验性癫痫及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牡丹皮流浸膏(extractofmoutancortex,EMC)对多种实验性癫痫模型及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最大电惊厥(maximalelectroshockseizure,MES)及戊四唑、士的宁、氨基脲等惊厥模型。结果EMC(11,相当于生药量375mgkg-1,500mgkg-1,ig)可剂量依赖性对抗小鼠MES及戊四唑、士的宁、氨基脲所致小鼠惊厥作用。EMC作用峰时为1~2h;EMC(250mgkg-1)可增强苯巴比妥抗MES作用。此外EMC(250mgkg-1,ig)可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自发活动。结论EMC具有明显抗癫痫作用并可抑制小鼠自发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百令疏肝胶囊对大鼠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酒精反复灌胃,建立大鼠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肽(Ⅲ PC)、层粘连蛋白(LN)、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TIMP-1)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含量;肝组织病理切片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使用Motic Med 6.0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肝纤维化面积.结果:百令疏肝胶囊0.09、0.27、和0.45 g·kg-1剂量能明显降低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IMP-1、LN水平和肝组织纤维化面积,0.27和0.45 g· kg-1剂量还能明显降低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Ⅲ PC水平和肝组织中Hyp含量.结论:百令疏肝胶囊对大鼠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降低酒精损伤后大鼠血清中Ⅲ PC、TIMP-1、LN水平和肝组织中Hyp含量和纤维化面积的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单用阿司匹林组(ASA组)23例、单用巴曲酶组(巴曲酶组)15例及两者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高切应力、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生活自理能力(MBI)的变化,并比较出血(包括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的发生率。结果:3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60s、180s及最大聚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作用最明显(P<0.05),巴曲酶组及联合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血高切应力均降低(P<0.005,P<0.01)。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联合治疗组(75.80%)优于巴曲酶组(47.11%)和ASA组(18.45%)。出血发生率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个月时3组NIHSS、MBI比较显示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P<0.001)。结论:巴曲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药治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LTR)拮抗剂普鲁司特和HAMI 3379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慢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40只体质量为45~65 g的清洁级健康雄性长爪沙鼠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再灌注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于术前30 min和术后30 min、4 h、12 h分别腹腔注射普鲁司特和HAMI 3379,第二天起每天分别给药一次,连续给药5 d。于全脑缺血再灌注24 h和14 d时对各组的神经症状和功能进行评分;尼氏染色法观察再灌注14 d时各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再灌注14 d时各组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结果: 30只长爪沙鼠中,21只造模成功,其中模型对照组7只,普鲁司特组6只,HAMI 3378组8只。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术后24 h神经症状评分降低(均P < 0.01),术后14 d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的神经症状评分较模型对照组亦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在这两个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 < 0.05或P < 0.01)。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较模型对照组减轻,存活神经元密度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情况较模型对照组改善(均P < 0.01)。结论: 普鲁司特和HAMI 3379对长爪沙鼠全脑缺血慢性损伤模型具有较持久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Nimesulide)和吲哚美辛(Indom-ethacin)在减轻脑外伤早期炎症反应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液压冲击法建立实验动物脑创伤模型,每间隔12h腹腔注射尼美舒利和吲哚美辛,分别于伤后24、48、72和96h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环氧合酶-2mRNA和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实验动物给予以神经功能评分。结果: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在降低脑外伤早期环氧化酶-2mRNA及蛋白质合成方面强于非选择性COX-2抑制剂吲哚美辛,但二者在降低PGE2水平以及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和吲哚美辛在脑外伤早期治疗中的抗炎作用相当,但吲哚美辛的抗炎机制可能涉及到更多的炎症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由小剂量高三尖杉脂碱(Har)和阿糖胞苷(Ara-C)组成HA化疗方案,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19例60岁及以上AML患者,采用Har1~2mg/d,第1~14d,Ara-C 25~50mg/d,第1~14d,静脉滴注,间隔21~28d再行第2疗程化疗。结果:19例中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4例,未缓解(NR)5例,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无早期死亡病例。结论:小剂量HA方案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和促进凋亡,对不能耐受标准剂量化疗的老年人AML患者,具有一定优势,既可减少标准剂量化疗所致的化疗相关性死亡,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与心律平应用于房颤转复与维持窦律96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胺碘酮与心律平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49例):胺碘酮150mg+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10min注射完毕;B组(47例):心律平70mg+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5~10min注射完毕。观察10~2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最大累积量胺碘酮为450mg,心律平为210mg。A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服用胺碘酮0.2g,每天1次维持。B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接受心律平治疗,150mg,每8小时1次维持,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75.51%(37/49),心律平组48.94%(23/47),两组转复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14,P<0.05)。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胺碘酮组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且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随访1,3,6,12月胺碘酮组左心房直径缩小,左心室舒张早期经二尖瓣血流的最高值(E峰值)和左心房收缩时经二尖瓣血流的最大值(A峰值)、E/A增大。1,3,6,12月间比较极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和心律平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胺碘酮复律后窦律维持率高于心律平,胺碘酮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褪黑素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伤方法制作创伤性脑损伤模型,致伤后连续给予褪黑素,测定脑损伤后12h、24h、48h、72h大鼠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和钙离子(Ca2+)含量并观察脑微细结构的变化。结果: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GSH-PX活性降低,MDA及Ca2+含量升高,褪黑素能部分反转这种变化,脑水肿减轻。结论:褪黑素对创伤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GSH-PX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