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12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7月~2013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12例胫骨平台内侧骨折且进行了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后内侧入路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2位患者骨折均愈合,且无一患者出现钢板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周围神经血管受损等并发症的现象。所有患者都进行1年随访,患者愈合时间为(16.4±3.6)周。手术后1年根据HSS评分评价,优良率为91.7%,显著高于治疗前33.3%(P0.05)。结论:内侧入路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效果好、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少,且不会损伤血管神经,愈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在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 4例病例 ,通过各种方法复位后 ,于骨折两端胫前内侧做 2~ 3cm切口 ,部份胫骨近端选用胫前外侧切口。骨折近端选用高尔夫球棒型解剖钢板或LISS钢板 ,透视下置入 ,骨折两端拧入 3枚螺钉。结果 本组 2 4例经 3~ 2 6个月随访 ,平均 14个月 ,全部Ⅰ期愈合。手术时间 4 5~ 16 0min ,平均 80min。按Johner -Wruhs方法评价 ,优 15例 ,良好 7例 ,一般 2例。总满意率 94 1%。结论 微创钢板内固定对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成功率高 ,无并发症 ,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量改良Stoppa入路沿真骨盆缘钢板螺钉固定骨盆髋臼骨折时髋臼周围螺钉安全区,为安全置入螺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4例成人干燥髋骨标本,平行真骨盆缘下移重建钢板宽度一半垂直真骨盆内表面完成截骨,再在白纸上拓印出髋骨的横切面,以髂耻隆起为基准作图分析、测量髋臼周围螺钉安全区、相对安全区和危险区。结果:髂耻隆起内侧(9.66±8.28)mm与外侧(12.58±7.94)mm之间区域为髋臼周围螺钉置入危险区,置入螺钉会穿入髋臼。髂耻隆起外侧(12.58±7.94)~(21.09±6.09)mm ,内侧(9.66±8.28)~(16.53±6.57)mm之间区域为髋臼周围螺钉置入相对安全区,以最大偏转角远离髋臼置入螺钉不会穿入髋臼。髂耻隆起外侧>(21.09±6.09)mm和内侧>(16.53±6.57)mm的区域为髋臼周围螺钉置入的安全区,垂直钢板或远离髋臼置入螺钉不会穿入髋臼。髋臼周围螺钉安全置入的最长长度为外侧(38.35±6.09)m m ,内侧(25.28±3.60)m m。左右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沿真骨盆缘钢板螺钉固定可以髂耻隆起为标志指导髋臼周围螺钉安全置入,应避开危险区,可在安全区和相对安全区内置入,建议首选安全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前外侧入路的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分析和比较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各手术参数、随访结果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陈永飞 《河北医学》2015,(2):309-311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2年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20例患者,调查患者病情,并对其行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结果: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24个月回访,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骨性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无感染或固定失败情况发生。按照Kellgren-Lawrence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优12例,占60%,良6例,占30%,优良率达90%。结论:对患者行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能直视骨折位置,便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9月我院治疗的16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病人.按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后侧柱5例,后侧柱及内侧柱6例,后侧柱及外侧柱3例,三柱2例.其中合并髁间后棘后交叉韧带附着处骨折2例,无前、后交叉韧带、血管、神经的损伤.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切口以空心螺钉和“T”型钢板或重建钢板支撑内固定.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0周,平均16周.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膝内外翻畸形,膝关节屈曲100°~130°,膝关节伸直-3°~3°,膝关节HSS评分88~100分.结论采用后内侧入路以空心螺钉和“T”型钢板或重建钢板支撑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切口入路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双切口组32例采用前外侧后内侧双切口入路,结合T型钢板或1/2管型钢板作有限内固定,骨质缺损区植骨,用高尔夫钢板、T型或L型钢板固定外侧平台。正中切口组36例采用前正中纵向切口入路,结合胫骨外侧髁部L型标准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内侧使用小的抗滑动钢板或小T型钢板固定。结果:双切口组优良率78.1%,正中切口组优良率80.6%,两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前外侧后内侧双切口入路,结合T型钢板或1/2管型钢板作有限内固定,高尔夫钢板、T型或L型钢板固定外侧平台;和采用前正中纵向切口入路,结合胫骨外侧髁部L型标准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内侧使用小的抗滑动钢板或小T型钢板固定,均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锁骨下方毗邻重要解剖结构以及这些结构于锁骨平面(水平面)的投影,帮助锁骨中段骨折是否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明确诊断、选择治疗方法以及应用钢板固定治疗时的安全性提供解剖学资料,并指导固定钢板所用螺钉的安全长度。方法解剖经过甲醛浸泡固定的相对新鲜成人尸体标本7具14侧,尸体年龄不详,颈肩部结构完整。分别观察锁骨、喙突同锁骨下神经血管束的相应毗邻关系,确定锁骨下神经血管束于锁骨表面(水平面)的投影范围,并测量相应数据。结果锁骨下神经血管束由内上后方向外下前方走行。左右锁骨下神经血管束与锁骨长轴的夹角(冠状面)分别为(46.3±1.5)。和(45.6±1.3)°。锁骨下神经血管柬走行至锁骨内侧份下面时,位于锁骨下肌、前斜角肌和第一肋骨之间,紧贴锁骨下肌与锁骨相邻,于相应锁骨表面(水平面)的投影范围大约在该锁骨由内而外的第二个1/4段。左右神经血管束在相应锁骨投影区内与该段锁骨上缘最短距离分别为(1.685±0.019)cm和(1.673±0.235)cm。结论于锁骨中、内段拧入螺钉时应注意入钉方向,于锁骨由内向外的第二个1/4段入钉时螺钉长度应严格控制,术前结合影像学资料描绘神经血管束走行可辅助诊断是否合并其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腓深神经的走形进行解剖观察,为微创钢板固定法(MI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避免损伤腓深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12具成人尸体24例膝关节标本,模拟MI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手术入路,解剖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及其分支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腓深神经由腓总神经发出后与胫前动脉伴行,在小腿上1/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下2/3段位则于胫骨前肌和踇长伸肌之间.其中以胫骨粗隆最高点和腓骨头连线为底线,向下约(35±2.1)°在离胫骨粗隆(51.6±2.8)mm处腓总神经有一较大分支(胫前关节返支)垂直胫骨方向进入胫骨前肌,分布于膝关节周围.在离胫骨粗隆5,10,15 cm处分别测得腓深神经到胫骨前缘的距离分别为(36.8± 2.5)mm,(30.1±1.9) mm,(27.0±1.2) mm.结论:胫骨外侧存在一个倒三角形的安全区域,在此区域内行MI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9年4月65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恨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对比2组木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伸直度、屈曲度)及功能(HSS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忡直度、屈曲度及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7%,与对照组23.33%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膝关节扩大内后侧入路对胫骨平台内侧及内后髁骨折的手术显露复位及胫骨后内侧阻挡钢板结合前内侧“竹筏”固定的临床效果。 方法 23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合并伤。采用膝关节扩大内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后前内侧采用T型3孔排钉固定+后内侧重建板塑形后阻挡固定。通过X线检查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及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功能评分。 结果 术后X线检查均提示骨折解剖复位,关节面平整,平台后倾角恢复正常; 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评分为14~18分。切口愈合时间12~14 d。患者随访5~38月,骨折愈合时间3~6月。KSS膝关节临床功能恢复评价优18例、良5例,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胫骨平台内后髁骨折采用膝关节扩大后内侧手术入路,创伤小,手术显露好,能直视下进行解剖复位,后侧阻挡钢板支撑保护,允许患者早期负重和屈膝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腓肠肌内侧入路治疗复杂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经腓肠肌内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置入治疗复杂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9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住院期间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  相似文献   

13.
股骨髁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通常由高能量暴力所致,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临床讨论的热点。经外侧入路利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是最常用的方案,经内侧入路治疗的报道较为罕见。股骨髁间骨折的内固定一般包括:微创内固定系统,动力髁间螺钉固定、克氏针固定、髁间钢板固定。该文报道的病例采用了胫骨近端解剖钢板经内侧入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成功的固定了骨折,为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膝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性骨折,采用膝后内侧入路显露,采用空心螺钉或聚乙烯线捆绑固定骨折块,术后支具固定,早期行功能训练。结果 12例病例术后6周所有病例均显示骨性愈合,无骨折块移位。术后3月复查后抽屈试验均为阴性。按膝关节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效果判定标准(JOA),优良率为92%。无血管、神经损伤、关节液漏等并发症。结论膝后内侧入路显露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性骨折,采用空心螺钉或聚乙烯线捆绑固定骨折块,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下肢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彦芳  王聪  江滔  郭嵘 《吉林医学》2011,32(16):3275-3276
目的:观察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下肢股骨远端骨折与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骨折患者,其中股骨髁上骨折2例(1例伴髁间分离),胫骨平台伴上段骨折5例(其中1例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分别应用股骨远端LISS钢板或胫骨近端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7例均实施微创内固定,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无骨折不愈合、螺钉骨间松动、钢板断裂、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16个月,7例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屈伸范围均超过100°。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操作时经皮螺钉可通过螺钉孔轴心定位,故操作稳定性好,相对较简单,螺钉与钢板之间锁定,固定可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下肢股骨远端骨折与胫骨近端骨折一种良好的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内侧+前外侧入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2年11月手术治疗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32例,均采用后内侧+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及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7.5个月。按Merchant评分:优18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3%。本组无膝部血管、神经损伤,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未发生伤口感染,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结论:采用后内侧+前外侧入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良好,术后功能恢复佳,并发症少,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5):473-476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半脱位的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前内侧切口及前、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合并半脱位的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48例,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前内侧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前、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并比较两组Rasmussen放射评分和功能评分、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SA)。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Rasmussen放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研究组TPA、PSA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骨折端复位良好,并可对内侧骨块提供坚强的固定,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合并半脱位的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汤永南  焦锋  陈帅 《吉林医学》2015,(8):1563-1564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例胫骨平台后侧粉碎性骨折患者2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4例。对照组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锁定接骨板实施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均进行顺利,手术时间3~10 d,平均5.5 d,无血管、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10~14周),无骨折再塌陷及膝内、外翻畸形发生,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4.67±2.12)周,短于对照组的(19.03±2.54)周,Rasmussen评分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及骨折复位优良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口能较好地显露胫骨后侧、后内侧平台,可直视下复位骨折并植骨内固定,手术损伤小、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例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后内伴后外侧骨折8例,后内侧劈裂骨折5例,后外侧劈裂骨折6例,合并胫骨近端骨折1例。根据后柱累及部位不同采取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骨折复位固定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78.32±2.01)mL,住院时间(16.12±1.23)d,骨折愈合时间(17.52±0.58)周,完全负重时间(17.60±1.22)周,膝关节活动度(115.36±2.6)°。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者13例(65%),良者4例(20%),优良率85%。结论:膝关节后侧(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复位及支撑钢板固定术具有复位合理、固定稳定性高、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可作为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或者三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1例,均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外侧采用"L"型锁定钢板固定、内侧用"T"型锁定钢板固定,必要时后侧辅于重建锁定钢板固定。记录测量患者术后即刻、6、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X线片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术后3、6、12个月采用H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4.60±3.7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X线片愈合时间13~25周,平均(16.7±3.43)周;膝关节活动度100°~135°,平均(121.1±5.6)°。术后即刻、6、12个月TPA分别为(85.1±2.1)°、(84.6±1.4)°、(86.1±1.8)°;PA分别为(7.4±1.3)°、(7.3±1.8)°、(7.5±2.1)°;术后即刻、6、12个月的TPA、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70.9±1.3)分、(75.1±1.8)分、(81.5±1.3)分,术后3、6、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患肢关节僵硬2例,浅表感染1例,经使用抗生素后愈合,延迟愈合1例。本研究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和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后1次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无膝关节内翻或外翻、膝关节不稳、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的病例。结论:对于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或三钢板固定是有效和可靠的,具有显露充分、直视精准复位、便于操作、固定牢固、并发症较少等特点,并且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