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N- 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N- cadherin(神经性钙黏附分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9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 cadherin表达阳性的例数为30例(33.3%);34例Ⅲ期患者中N-cadherin阳性率47.06%,56例Ⅰ、Ⅱ期患者中N-cadherin阳性率2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N-cadherin阳性率42.31%,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N-cadherin阳性率21.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N-cadherin在肺腺癌和鳞癌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N- 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N-cadherin可能参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陆晓旻  彭春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91-92,115
目的:探讨Ezrin蛋白在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20例正常肺组织(NL)中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Ezrin蛋白在鳞癌、腺癌、鳞腺癌、大细胞癌阳性率分别为63.64%(14/22),70.00%(7/10),71.43%(5/7),66.67%(4/6),Ezr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总的阳性率为66.67%(30/45),Ezrin蛋白在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00%(20/2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Ezr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主要表达于胞浆,在正常肺组织主要表达于胞膜,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肺癌分期无关,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Ezr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下降且表达部位发生移位,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5,(5):618-620
目的:探讨p16基因在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26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为100%,而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为47.62%,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织、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发展阶段的p16蛋白表达情况也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6的基因表达率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类型有明显差异;p16的基因表达率会随着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电子鼻筛选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呼气中的挥发性标志物,并评估其用于临床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用CAT#232-03型Tedlar袋收集20例NSCLC患者呼气样本,收集20例健康人的呼气标本作为对照.样本经预浓缩管进行浓缩,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声表面波(SAW)检测标本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非肿瘤性合并症对抗肿瘤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发非肿瘤性并发症进行分类,按各种并发症的诊疗指南,进行小剂量的化疗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果:90例接受抗肿瘤介入治疗者中,CR6例,PR62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1.11%,10.00%、5.56%。结论:积极恰当的治疗非肿瘤性并发症可以增加患者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在肺癌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的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酶(S-P)法检测80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Survivin、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urvivin、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50%,而在肺良性病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0%,两者在两组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urvivin蛋白在~期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2.0%显著高于I~II期肺癌组织的43.3%(P<0.05),bcl-2蛋白在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62.2%高于腺癌组的34.3%(P<0.05);Survivin、bcl-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Survivin蛋白表达与肺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Survivin、bcl-2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33ING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p33ING1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33ING1在40例NSCLC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33ING1在NSCLC组织中阳性率(57.5%,23/40)低于正常肺组织(100.0%,10/1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33ING1低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33ING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16/21)、36.8%(7/1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UICC的TNM分期~期、~期组病例中分别为69.0%(20/29)、27.3%(3/11)(P<0.05);在高、中、低分化组病例中分别为87.5%(7/8)、66.7%(12/18)和14.3%(2/14),其中高、低分化组间及中、低分化组间的阳性表达率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p33ING1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等)不相关(P>0.05)。结论:p33ING1在NSCLC中低表达,它的低表达对判断NSCLC恶性程度、浸润甚至转移有重要价值。p33ING1蛋白的低表达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NSCLC标本及19例癌旁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NSC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41例NSCLC中,MMP-9和TIM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9%和58.5%,MMP-9和TIMP-1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显著相关(P<0.05)。结论:MMP-9、TIMP-1与NSCL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MAGE 3基因编码的抗原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的情况 ,探讨利用MAGE 3抗原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的方法对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进行MAGE抗原的检测。【结果】 10 4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肿瘤组织切片中 ,MAGE 3抗原阳性的有 31例 ,阳性率 2 9 8%。【结论】有相当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表达MAGE 3抗原 ,这些患者可能是进行MAGE 3基因编码的抗原介导的免疫治疗的合适人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 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84例(化疗组40例和非化疗组44例)N SCLC中P-gp、p53和VEGF的表达水平,4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比较三者的表达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P-gp、p53和VEGF在N 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70.23%和67.9%;P-gp与VEGF呈正相关(χ2=10.805,r=0.360,P=0.001),P-gp与p53无相关性(χ2=138,r=-0.047,P=0.637),p53与VEGF呈正相关(χ2=9.288,r=0.333,P=0.002);化疗组中P-gp、p53和VEGF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者(P<0.05);Cox显示:临床分期、P-gp、p53和VEGF与N SCLC的预后有关(P<0.05)。结论:P-gp、p53和VEGF检测对肺癌患者化疗效果、预后的判断具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炎症介质白三烯D4(LTD4)对人肺泡上皮细胞株A549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A549细胞上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受体的表达;以不同浓度(001~100 nmol/L)的CysLT受体激动剂LTD4处理A549细胞不同时间后,以MTT还原法检测细胞活性反映细胞增殖,以改良的划痕法观察细胞迁移的变化。结果:A549细胞表达CysLT1受体及CysLT2受体。001~100 nmol/L LTD4处理A549细胞24~72 h,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均P>005);100 nmol/L LTD4处理A549细胞24、48、72 h后,细胞活性分别为不加LTD4处理的A549细胞的(103.00±446)%、(107.00±945)%、(105.00±9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001~100 nmol/L LTD4处理的第1个24 h内A549细胞的修复速率远高于第2个及第3个24 h内的细胞修复速率,但同一时间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0 nmol/L 的LTD4处理A549细胞24、48、72 h后,细胞迁移率分别为不加LTD4处理的A549细胞的115、121、106倍(均P>005),说明LTD4处理后细胞迁移亦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体外给予001~100 nmol/L LTD4处理72 h,不影响A549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食管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食管癌细胞经As2 O3处理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黏附实验与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转移相关蛋白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MMP9、E-cadherin及O型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RO)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As2O3处理显著抑制EC9706与EC109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同未加药(0μmol/L)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As2 O3处理可以减弱MMP2与MMP9的表达水平( P <0.01),增强E-cadherin 与PTPRO的表达水平( P <0.01)。结论As2 O3对食管癌细胞的恶性转移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下调MMP2与MMP9的表达、同时上调E-cadherin与PTPRO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转移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7(GPR17)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缺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氯化钴(400 μmol/L)诱导RGC-5细胞化学缺氧损伤,观察GPR17的表达及GPR17配体的作用,并通过小干扰RNA(siRNA)降低GPR17的表达深入研究GPR17在细胞缺氧损伤中的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GPR17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氯化钴处理后,细胞中GPR17 mRNA相对表达量由0.26±0.08上调至0.36±0.05(P < 0.01)。与未经GPR17配体预处理的缺氧细胞比较,GPR17激动剂尿苷5'-二磷酸二钠盐、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二钠盐、LTD4预处理细胞的存活率分别降低了29.6%、31.8%、33.9%(均P < 0.01);而其拮抗剂坎格雷洛预处理细胞的存活率升高了33.2%(P < 0.01)。GPR17 siRNA处理可以抑制缺氧导致的GPR17 mRNA表达上调(P < 0.01),减少缺氧导致的细胞凋亡[未加siRNA、NC siRNA和GPR17 siRNA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9.73±2.06)%,(42.50±3.64)%和(24.98±2.16)%,P < 0.01]。结论: GPR17介导了RGC-5细胞的缺氧损伤,抑制GPR17表达可减轻缺氧损伤。  相似文献   

14.
姜黄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朱青  张王刚  刘苏虎  赵万鸿  曹星梅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185-1186,1192
目的:探讨姜黄素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形态学方法、AnnexinV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HepG2细胞凋亡的发生,应用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和Fas的变化。结果:姜黄素对HepG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固缩,核染色质碎裂;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为11.7%,细胞停在G1和G2期。AnnexinV标记的方法检测凋亡时发现,坏死与凋亡共存。在姜黄素诱导HepG2细胞凋亡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Fas转录水平比用药前增强。结论:凋亡为姜黄素抑癌的机制之一,姜黄素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可能与P53、bcl-2和Fas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白藜芦醇对小鼠肝癌细胞H_(22)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细胞 H2 2 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来分析白藜芦醇对 H2 2 细胞生长的影响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对 H2 2 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IC5 0为 6.1 2 mg/L ,流式细胞术证实 ,白藜芦醇能引起 H2 2 细胞 S期阻滞。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改变 H2 2 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来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Aurora激酶抑制剂ENMD-2076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ENMD-2076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24 h、48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ENMD-2076能显著抑制AML细胞株THP-1和Kasumi-1的生长(P <0.001),24 h时对THP-1和Kasumi-1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9.32μmol/L和7.23 μmol/L.Hoechst荧光染色证实ENMD-2076能使THP-1细胞发生染色质浓缩等凋亡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证实,ENMD-2076能激活Caspase-3、Caspase-9、Caspase-8和PARP,上调促凋亡蛋白Bak、Bax、Bad和Bim,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的表达.结论:Aurora激酶抑制剂ENMD-2076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株THP-1和Kasumi-1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衍生物[N-(3-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酰胺,NTFMP]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迁移实验分析NTFMP对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NTFMP对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表达和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的影响.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天花粉多糖(polysaccharide of snakegourd root)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诱导凋亡的作用以及Caspase-3、Caspase-8活化对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天花粉多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进行细胞凋亡核形态学观察;通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DNA片段化分析,FITC-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天花粉多糖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Caspase-8活性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天花粉多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10.0μmol/L以上浓度的天花粉多糖作用2 d,DAPI染色可见核浓缩及边缘现象,DNA电泳出现特征性的凋亡条带。1.0、5.0、10.0和20.0μmol/L天花粉多糖处理的MCF-7细胞2 d,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2±1.3)%、(13.1±4.7)%、(27.6±6.8)%和(43.8±9.8)%;10.0μmol/L天花粉多糖处理MCF-7细胞1、2、3 d,Caspase-3活性在2 d达最高(2.32±0.12)U/μg,而Caspase-8活性则在1d达最高(1.92±0.11)U/μg,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花粉多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与Caspase-3、Caspase-8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受体(CysLT1R和CysLT2R)对小鼠BV2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经典炎症激活剂脂多糖和CysLT受体激动剂LTD4处理BV2细胞,采用免疫荧光计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V2细胞吞噬功能,免疫荧光共染法观察BV2细胞中CysLT1R和CysLT2R表达分布。结果: 脂多糖和LTD4均能增强BV2细胞吞噬功能,而CysLT1受体选择性拮抗剂孟鲁司特和CysLT2受体选择性拮抗剂HAMI 3379均能抑制脂多糖和LTD4诱导的BV2细胞吞噬功能增强;脂多糖和LTD4激活BV2细胞后可引起CysLT1R和CysLT2R在细胞内分布变化,两种亚型的受体分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存在共表达。结论: CysLT1R和CysLT2R均可以调节BV2细胞的吞噬功能,且两者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黄荆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在体外对人乳腺癌MCF-7和耐三苯氧胺细胞株(MCF-7/TAM-R)的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探索Evn-50在逆转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MCF-7/TAM-R细胞系,分别用DMSO、5μmol/L TAM、5μmol/L TAM+50μg/ml Evn-50和50μg/ml Evn-50处理细胞。然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Evn-50和TAM单独或联合作用时的机制。结果:Evn-50单药或与TAM联合均可以降低人乳腺癌MCF-7和三苯氧胺耐药细胞株MCF-7/TAM-R的存活率,两药联合作用更为明显,同单用T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n-50单药或与TAM联合应用对两株细胞的凋亡均有明显影响,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逐渐增多,其中以72 h时细胞凋亡率和G2期细胞比例最为明显(P<0.01)。TAM和Evn-50联合处理无论是对MCF-7细胞还是对三苯氧胺耐药细胞MCF-7/TAM-R,均能明显下调p-AKT(Ser473)和p-MAPK44/42(Thr202/Tyr204)蛋白水平。结论:Evn-50能够抑制MCF-7和MCF-7/TAM-R细胞株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尤其在Evn-50与TAM联合处理时更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和MAPK信号通路的下调相关,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