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成都市双流区学龄前儿童体质现状,了解学龄前儿童体质水平的年龄性别差异及发展特点。方法 2017年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130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并依据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 幼儿部分) 进行体质测试,实际检测儿童1 077名,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组儿童的体质总分进行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对不同性别儿童的体质总分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的综合评级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共对双流区5所公立幼儿园的1 077名 3 ~ 6 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体质测量,学龄前儿童体质测试总体合格率为 87.16% 。体质总分方面,男童及女童不同年龄组间的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组、4岁组及4.5岁组的男女童体质总分存在差异,且均为女童优于男童。体质评级方面,男童及女童优秀率最高的年龄组分别为5.5岁组(7.69%)与4.5岁组(12.06%);各年龄组的女童的优秀率均高于男童,但仅有4.5岁组男女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都市双流区 3 ~ 6 岁学龄前儿童体质水平较低;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以增强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运动、饮食和睡眠构成了儿童每天24 h自然养育的3个要素。学龄前儿童的运动与其骨骼、心肺健康、动作和认知发展、以及社会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均密切相关,并且也将持续影响着成年后乃至一生的健康。近几年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推出儿童早期(涵盖出生至学龄前阶段)的运动指南,而我国尚无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为此,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联合运动科学、儿科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组成指南工作组。指南研制全过程遵循了严谨、透明的指导原则,借鉴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 II),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全面检索文献和整理国外学龄前儿童运动相关指南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形成指南推荐意见的核心内容。通过共识会议反复讨论修订,最终完成《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我国首次研制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运动指南,适用于健康的3~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人群为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幼儿园教师及儿童家长。《指南》遵循了国际身体活动指南的发展趋势,全面考虑了学龄前儿童1天24 h的各种活动行为,包括运动、久坐行为以及睡眠,从学龄前儿童运动原则、运动时间、运动类型以及运动监测与评估4个方面提出10条推荐意见,为我国学龄前儿童科学和安全的运动以满足其身体发育需求提供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丽水市3~6岁城乡学龄前儿童体质现状,分析影响儿童体质的因素。方法 抽取丽水市城乡6所幼儿园共80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和体质调查。结果 除6岁男童外,其他城镇儿童体质总得分均高于同龄乡村儿童(P0.05),城乡差异主要体现在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立定跳远、10m折返跑、双脚连续跳;体质总得分与室内身体静态活动平均每天时间、父亲身高、父母亲教育程度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社会、学校和家庭各个层面应该共同努力从营养、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等多方面全面促进城乡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京市学龄前儿童身体成分特征,为丰富儿童健康评价内容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的3~6岁正常儿童2 010名,常规进行体格测量,同时运用生物电阻抗法(InBodyJ20)对其进行人体体成分测定,检测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蛋白质、无机质、体水分、肌肉量、骨骼肌、体脂肪量等,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检验。结果 人体成分与性别有关,男童身高、体重、BMI、蛋白质百分比、体水分百分比、肌肉量百分比、去脂体重率、骨骼肌百分比均高于女童,体脂百分比低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3.61、2.72、6.97、7.49、7.35、7.06、8.32、-7.22,P<0.05);男女童BMI、体脂百分比各年龄组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MI男=23.78、FBMI女=13.66、F体脂百分比,男=32.34、F体脂百分比,女=9.82,P<0.05),且均随着年龄增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3、4岁组高于...  相似文献   

5.
幼儿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体质是今后学习、生活的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生产力,关系到国家未来强弱和民族盛衰[1]。运动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基本状态和能力,运动素质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承受能力及营养状况[2]。3~6岁幼儿正处于人体快速生长发育时期,是形成良好体质的基础阶段[3],该时期良好的体质会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幼儿运动素质状况及  相似文献   

6.
了解上海市学龄前儿童运动协调能力,为制定本地区学龄前儿童健康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5-6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4个区174所幼儿园共9 833名3~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小龄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Little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Questionnaire,Little DCDQ)对学龄前儿童运动协调能力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总运动协调能力得分及运动控制能力、精细运动/书写能力、一般协调性得分分别为(67.96±8.44) (23.01±2.92) (22.85±2.97) (22.10±3.12)分,且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P值均<0.01),女童运动协调能力各项得分均高于男童(P值均<0.01).运动协调障碍的发生率为4.4%,疑似运动协调障碍为7.9%,3~6岁各年龄组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0%,4.7%,3.5%,2.7%,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x2趋势=92.04,P<0.01);男、女童发生率分别为5.3%,3.4%,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x2=31.70,P<0.01).结论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发展水平良好,且存在年龄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甘肃省不同地区抽取774名3~6岁学龄前儿童,对其进行了血铅负荷水平的调查,并对其生活环境中土壤、空气、水的铅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我省学龄前儿童的血铅含量水平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白银市儿童血铅含量最高,为79.1μg/L,血铅超标率也最高,为38.0%;郑州市红古区儿童的血铅含量最低,为27.73μg/L。环境中土壤与空气的含铅量有明显的正相关,而儿童血铅含量与土壤及空  相似文献   

8.
李阳坡  李丹慧  李琳  韩雪 《中国保健》2010,(11):111-112
为了对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对996名3—6岁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家长围绕儿童身体活动特定的养育行为及促进和阻碍幼儿身体活动水平的家庭养育因素,为采取相应策略提高学前儿童身体活动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1年2月采用非概率抽样方式,使用自编问卷调查南方大中城市3 959名家长身体活动养育实践,列联表卡方检验探讨家庭不同角色对幼儿身体活动的影响。  结果  39.28 %的家长每周进行2~3次休闲体育活动,27.12 %的家长每周进行1次休闲体育活动,每周不进行活动者占20.86 %。亲子体育活动频率在1~2次/周的家长占58.59 %,其中“有氧运动”和“追逐、扮演游戏”是家长选择最多的内容,分别占55.83 %和52.68 %。从家庭对幼儿身体活动的支持来看,排在前3位的是“经常带孩子去公园等户外场所参加体育活动”(87.82 %)、“购买体育器材满足孩子的体育需求”(69.87 %)、“鼓励孩子自由玩耍”(69.21 %),只有26.02 %的家长选择“资助幼儿到体育培训机构学习”。父母角色差异(χ2 = 23.31,P < 0.001),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家长对不同性别幼儿身体活动需求时间(χ2 = 9.91,P= 0.04)、强度(χ2 = 17.14,P < 0.01)上认知差异是家长支持性行为的主要制约因素。  结论  以家庭为基础的体育干预策略中,应克服以上制约因素,尤其发挥父亲的榜样作用、要求家庭提供多种支持,可能将对促进幼儿身体活动发挥更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父母问卷)及自编儿童行为发病相关因素调查表对镇江市城乡72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4.2%,男女儿童检出率分别为28.4%和1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1,P< 0.01),男童A行为(违纪行为)明显多于女童(x2=9.45,P< 0.01),N行为(神经症性行为)及M行为(混合行为)未发现性别差异,农村儿童问题行为检出率高于城市(x2=10.87,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儿童行为障碍的相关因素为母孕期情绪、分娩方式、分娩时异常情况、儿童性别、儿童年龄及城乡区别6个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焦虑或抑郁、分娩时异常情况、男童、农村与儿童行为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农村儿童行为问题多于城市儿童.儿童行为问题与母孕期不良情绪及孕产期异常情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及其与情绪行为之间存在的关联。方法 2019年4—6月,在京津冀地区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本区域3 623名学前儿童进行睡眠状况及情绪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京津冀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困难检出率为10.93%,情绪行为困难异常男生比例(12.84%)显著高于女生(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7,P<0.001)。存在1种及以上睡眠障碍的比例为45.27%。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异态睡眠(OR=1.92,95%CI:1.07~3.21)对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呈现正相关关系,睡眠情况的自己睡觉(OR=0.61,95%CI:0.35~0.96)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存在负相关关联; 女生异态睡眠(OR=2.52,95%CI:1.24~4.36)和睡眠不安(OR=4.96,95%CI:1.26~19.03)对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呈现正相关关系,睡眠充足(OR=0.51,95%CI:0.26~0.79)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存在负相关关联。结论 京津冀地区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和睡眠障碍检出率较高,且睡眠与情绪行为问题存在密切关联并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高鹏  马龙  崔晶  王苗  王哲  朱立婉  王忆军 《中国校医》2018,32(11):809-811
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城区4~5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况,对易感幼儿的家庭提出保护性建议。方法 于2016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哈尔滨市12所幼儿园大、中、小班级4~5岁幼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 900份,有效回收问卷1 722份,回收率为90.6%。其中男幼儿905人(52.6%),女幼儿817人(47.4%)。本次调查采用量表包括一般情况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 本次调查幼儿有心理行为问题者279人,总检出率为16.1%。男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14.5%,女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不同年龄组、是否独生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是否争吵的4岁组、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是否离婚的4岁组、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岁组和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随父亲文化程度降低而升高;4岁组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初中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5岁组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最低。结论 哈尔滨市城市幼儿的心理行为检出率较高,幼儿性别、父母争吵、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某县城1所幼儿园在校儿童,将3~6岁儿童分成2组,一组为健康教育组即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健康教育前均进行体检,检测每个儿童的血红蛋白值,对实验组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未开展健康教育。6个月后再次检测每个儿童的血红蛋白值,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14.5%和14.2%,健康教育后2组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6.5%和13.7%。结论开展适当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改善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西城区314名3~6岁儿童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城区3—6岁儿童体质现状,评价儿童健康状况,为幼儿园体质测试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抽取349名儿童,测试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和体能素质指标(10m往返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走平衡木)。结果10m往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走平衡木这5项体能素质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稳定提高,其中反映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指标女童大于男童,反映速度力量的网球掷远指标男童大于女童。结论儿童体质状况有年龄和性别差异,应根据年龄和性别特点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促进体质发展。  相似文献   

15.
洛阳市3~6岁儿童膳食营养与发育水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洛阳市3~6岁儿童膳食营养与发育水平,为开展相关于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洛阳市2435名3~6岁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与发育水平进行调查,应用营养分析软件(CDGSS)进行膳食营养分析。结果 膳食营养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要求,但钙、锌和维生素B1维生素A不足,仅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38.73%,58.78%和64.77%,59.18%,身高、体重平均值与NCHS/WHO标准比较,略低于WHO水平,儿童年龄别身高的:分为-0.23,年龄别体重的:分为-0.21,身高别体重的:分为-0.07,儿童发育迟缓率为9.3%,消瘦率为6.1%,体重不足率为5.7%。结论 洛阳市儿童营养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仍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且生长发育不良儿童仍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3~6岁支气管哮喘儿童自我感受负担(SPB)情况进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以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四川省某医院收治的3~6岁支气管哮喘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家长调查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次数)和家庭照顾情况(家长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患病情况等)。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对哮喘儿童进行SPB调查,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气管哮喘儿童SPB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61对3~6岁支气管哮喘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男、女儿童性别比为1∶1.2。在被调查的儿童中,3~4岁70例,占43.5%,5~6岁91例,占56.5%,3~14万元家庭年收入116例,占72.0%。家长性别以女性为主,125人,占77.6%,年龄以<45岁为主,125人,占77.6%,以高中或中专、大专文化程度为主,98人,占60.9%。儿童SPBS 评分为(26.62 ± 6.03)分,无负担、轻度负担、中度负担和重度负担者分别41、61、50、9例,分别占25.5%、37.8%、31.1%、5.6%。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儿童年龄越大(标准化回归系数=0.803)、女孩(标准化回归系数=0.213)、住院次数越多(标准化回归系数=0.073)、家长有疾病史(标准化回归系数=0.057)使支气管哮喘儿童SPB评分更高,家庭收入越高(标准化回归系数=-0.334)儿童SPB评分越低。结论 3~6岁支气管哮喘儿童存在不同程度SPB现状,轻度负担与中度负担比例较高,可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加强低龄支气管哮喘儿童心理疏导护理,适时开展心理行为引导,调节改善儿童SPB,预防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7.
毛开琼  杨友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4852-4854
目的:全面了解西昌市农村散居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方法:按WHO推荐的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西昌市9个乡27个村的6 024名农村儿童进行全面健康体验及辅助检查。结果:发现龋齿1170例,占19.43%;轻度贫血1 725例,占28.64%,佝偻病564例,占9.36%;乙肝(HBsAg+)112例,占1.86%;隐睾65例,占1.08%;营养不良146例,占2.43%。结论:西昌市农村散居儿童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应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儿童保健知识,加大投入办好乡村级幼儿园,提高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广州市6~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氓)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年级分层整班抽样方法对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广州市12所监测学校(广州市城乡各3所中学和3所小学)6~18岁学生进行腰围和身高检测,计算各个年龄组城乡男女生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百分位数、腰围身高比的均值,比较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年龄、城乡和性别差异。结果2010年调查5141名学生,城市男生1287名、城市女生1256名、农村男生1300名、农村女生1298名。广州市6-18岁学生随年龄增长腰围不断增加,女生在青春发育期腰围值接近男生,其他年龄组均是男生超过女生。同性别各年龄组的腰围城市大于乡村。城乡男女生6-18岁WHtR在0.40至0.45范围内波动,13岁前城乡男生WHtR高于女生,13岁后女生wHtR大于男生或与男生重叠。同性别各年龄组的WHtR均是城市大于乡村。结论广州市6~18岁城乡学生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在年龄、性别、城乡表现出差异;该数据为制定全国儿童青少年腰围:腰围身高比的体质量超标、肥胖筛查标准提供广州地区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