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ICU 2010-01-2012-12收治的1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60例,常规对照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加用34℃~35℃亚低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60d预后。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常规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GCS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明显改善且病死率低。结论亚低温用于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致残率,降低病死率,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应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术后1d血压心率、血氧分压以及血钾浓度;术后不同时间段的临床疗效评分;术后6个月患者应用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血氧分压以及血钾浓度并无差异;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段临床疗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周后评分有显著差异;研究组远期生存质量良好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良好率83.3%,2组间显著差异。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低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良好率。  相似文献   

3.
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血糖、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BI)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血糖水平、血肿侧PI、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血肿侧Vm、BI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治疗方式,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分为观察组(44例,亚低温联合穿刺碎吸术治疗)和对照组(36例,采用穿刺碎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GC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亚低温治疗之后,观察组GOS评分和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7 d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穿刺碎吸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 (BBB)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脑出血病人常规治疗组 2 5例和常规治疗 颅内血肿清除术组 2 5例 ,对照分析BBB指数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的变化 ,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 血肿清除术组BBB指数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 ,而此 2组病人BBB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血肿清除术组血清MB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1) ,而此 2组病人MB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脑出血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使BBB指数和血清中MBP含量增高 ,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减轻细胞毒性对血脑屏障的损伤 ,从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使用头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2015-06—2016-06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别将患者分成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0例和采取头部亚低温治疗的观察组30例,分析2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颅内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压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99%,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GCS评分差别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提高幅度更大;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不大,治疗后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半年的ADL对比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92.7%,优于对照组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该治疗方式适合作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优选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效果及机制。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前瞻性收集符合标准的sTBI共66例,均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采用亚低温治疗33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33例(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8周,采用GCS评分、GO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评估疗效;检测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和肽素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肾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治疗后8周,两组GCS评分、GOS评分、ADL评分、ES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而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两组血清MBP、和肽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两组血清肾素、肾上腺素、AngⅡ、NE水平均明显升高,但是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TBI去骨瓣减压术后,亚低温和高压氧均是有效治疗方法,而且两者联合效果更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BP、和肽素水平,以及抑制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的观察组和仅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神经功能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观察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NIHSS评分以及ET、AV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ET和AVP含量,维持脑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 将发病后6h内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亚低温组(48例)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别,但恢复良好率明显提高,2组病人预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两组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亚低温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d、第7d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皮质醇(CS)和醛固酮(ALD)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第21d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CTH、CRH、CS和ALD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治疗第3d、第7d逐步下降,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组各项指标下降更明显(均P<0.01)。治疗第21d亚低温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分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疗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预后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参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标准,前瞻性收集8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开颅手术、控制血压、脱水降低颅内压和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第5天开始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共25d。采用盲法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GOS评分、脑水肿程度、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1月,两组患者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水肿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高压氧治疗组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高压氧治疗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半年,按GOS评分评定预后,高压氧治疗组预后良好32例(76.19%),对照组预后良好21例(46.67%),两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能显著促进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祛瘀开窍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4-09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祛瘀开窍法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综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脑水肿程度、格拉斯哥(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术后24h、第3天脑水肿程度和G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第14天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组间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开窍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可缓解脑水肿的程度,改善血流状态,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Image-Pro Plus软件计算CT影像脑水肿面积;治疗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治疗后2周,两组血清IL-6、S100β、MBP、NSE和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2周,两组脑水肿面积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GCS评分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4.44%,29/45;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1/45;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保护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因子,降低脑水肿面积,缓解炎症,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碱性髓鞘蛋白(MBP)含量的影响,为PNS用于临床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方法按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NS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患者血清NSE和MBP的浓度,并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SE和MBP含量低于对照组,GCS和G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NS能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桶伤患者血清NSE和MBP的会量.有明理治疗技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血塞通注射液)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发病24h开始应用)治疗。2组经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前(发病24h)与治疗后(发病28d)2组的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脑血肿体积减少54.7%,对照组减少39.7%,2组间对血肿的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血塞通是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GCS评分的变化,比较2种方法对脑损伤的影响。 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6例,分为钻孔组(22例)和开颅组(24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钻孔组和开颅组术后1、3、7、14 d检测血清TNF-α、S100β、NSE并进行GCS评分,对照组检测血清TNF-α、S100β、NSE。比较钻孔组和开颅组术后1、3、7、14 d及对照组的血清TNF-α、S100β、NSE及GCS评分。 结果钻孔组与开颅组术后初期的血清TNF-α、S100β、NSE均高于正常水平,先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TNF-α:F=38.629,P=0.000;S100β:F=33.381,P=0.000;NSE:F=25.619,P=0.000);2组GCS评分于术后1~7 d均较低,术后14 d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正常水平(F=11.569,P=0.000)。术后1、3、7、14 d,钻孔组与开颅组血清TNF-α、S100β、NSE和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S100β、NSE及GCS评分的影响无差异,即两种方案对脑损伤的影响无差异,不能断定开颅血肿清除术较钻孔引流术效果差,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需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