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2013至2014年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儿科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013至2014年本院收治的232例儿科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使用肠道病毒(EV)通用型、肠道病毒71(EV71)型及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型核酸检测试剂盒,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检测。结果2013年5~7月手足口病病例数最多,占全年的64.96%(76/117),2014年手足口病病例则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68.70%(79/115)。2013年手足口病患者的EV阳性率为81.20%(95/11 7),其中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占63.25%(74/117);2014年手足口病患者的EV阳性率为79.1 3%(91/11 5),其中,EV71型肠道病毒占53.91%(62/11 5)。0~1岁组EV71感染率低于1岁组儿童(χ~2=5.22、P=0.022),而该组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的感染率高于1岁组儿童(χ~2=5.38、P=0.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组患者病原学构成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EV71型、CoxA16型及非EV71非CoxA16型病原体感染的住院天数中位数分别为8、7和7 d,EV71感染者住院天数大于CoxA16感染者(Z=-7.27,P0.001)及非EV71非CoxA16感染者(Z=-7.39,J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3至2014年本院手足口病以夏季高发;2013年本院儿科手足口病患者以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为主,2014年发生较大改变,以EV71型为主;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以1岁组儿童为主,而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以0~1岁组儿童为主;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者平均住院天数大于CoxA16型和非EV71非CoxA16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1年北京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儿童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88例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使用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16型核酸检测试剂盒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进行检测。结果 2011年度本院肠道病毒阳性标本占51.74%(149/288)。病毒分型结果显示,EV71阳性标本占总标本例数的23.26%(67/288);CoxA16阳性标本占7.29%(21/288);非EV71非CoxA16型阳性标本占21.18%(61/288)。2009至2011年北京地区的手足口病病原学分析结果显示,3年间EV71阳性率变化并不明显;CoxA16阳性率显著下降;非EV71非CoxA16型阳性率显著升高。结论 2011年度本院手足口病患儿在主要流行期以EV71和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北京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和前两年相比非EV71非CoxA16型感染比例继续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3至2015年北京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病原体类型及分布特点,为手足口病的诊疗及预防提供关键性的指导。 方法收集2015年北京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儿科收治的手足口病住院患者共84例的咽拭子及粪便标本,提取病毒RNA,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法,进行肠道病毒(EV)通用型、肠道病毒71(EV71)型及柯萨奇A16(CoxA16)型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与2013年和2014年度本院手足口病病原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2015年手足口病患者的EV阳性率为86.9%(73/84),其中EV71型肠道病毒占44.05%(37/84),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占40.48%(34/84),CoxA16型肠道病毒占2.38%(2/84)。与2013年相比,2015年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率显著下降(χ2 = 10.20、P = 0.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EV71型感染率显著升高(χ2 = 28.38、P < 0.001),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与2014年相比,2015年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率显著升高(χ2 = 15.50、P < 0.001),差异均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EV71型感染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9、P = 0.019)。 结论2013至2015年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布变化较大,2013年本院手足口病患者以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2014年以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2015年以EV71型和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在未来的手足口病防控中应在重视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的同时,重视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天门地区手足口病(HFMD)疑似患儿CoxA16和EV71的感染情况,为其有效治疗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住院及门诊HFMD疑似患儿血标本,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CoxA16-IgM和EV71-IgM含量。 结果共收集3 009例HFMD疑似患儿,总阳性率13.2%(396/3 009),CoxA16-IgM阳性率为10.77%(149/1 384),EV71-IgM阳性率为15.2%(247/1 625),CoxA16 + EV71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0.57%(146/1 381)。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男性患儿均显著多于女性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EV71 = 4.60、P = 0.017,χ2CoxA16 = 4.64、P = 0.025,χ2EV71 + CoxA16 = 4.36、P = 0.030);1岁患儿组阳性率最高(较其他各年龄组,P均= 0.000)。 结论天门地区儿童HFMD感染率较高,病原以EV71为主,以CoxA16 + EV71混合感染较严重,疾控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防止HFMD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2012年度北京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与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北京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儿科2012年度211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EV)通用型、肠道病毒71(EV71)型和柯萨奇A16(CoxA16)型肠道病毒核酸检测。EV(+)标本判为EV阳性,EV(+)EV71(+)标本判为EV71阳性,EV (+)CoxA16(+)标本判为CoxA16阳性,EV(+)且EV71(-)CoxA16(-)标本判为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阳性。结果2012年度211例本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中EV阳性标本共118例,占55.92%。病毒分型结果显示,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阳性标本共46例,占22.81%;EV71阳性标本共45例,占21.32%;CoxA16阳性标本共27例,占12.80%。病原学分布分析结果显示,5~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不同年龄、性别组患儿之间病原体构成无显著差异;患儿入院前3d肠道病毒检出率较3 d后高;不同型别肠道病毒感染患儿之间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12年度本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不同型别EV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EV71、CoxA16,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率较往年具有升高趋势,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0年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为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共采集337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采用肠道病毒(EV)通用型、柯萨奇病毒A16(CA16)型和肠道病毒71(EV71)型核酸检测试剂盒,应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检测.结果 肠道病毒阳性标本占63.20%(213/337).其中,EV71阳性标本占40.36%(136/337);CA16阳性标本占5.64%(19/337);其他未分型肠道病毒阳性标本占17.21%(58/337).结论 2010年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的病原学分布以EV71为主,非CA16和非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率已显著高于CA16型肠道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010年泰安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和分析.方法 对临床收集的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标本437份、咽拭子标本25份,采用实时荧光PCR筛选出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标本,分别用CA16和EV71型的特异引物进行分类检测.结果 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82.47%(381/462),其中CA16阳性率为38.31%(177//462),EV71阳性率为19.48%(90/462),CA16的阳性率显著高于EV71.粪便标本的阳性率为84.67%(370/437),显著高于咽拭子的44%(11/25)(χ2 = 27.05,P< 0.01).本研究病例发病年龄多为1~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结论 2010年度泰安市手足口病疫情以CA16感染为主,粪便标本的阳性率较高,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1年南皮县报告的HFMD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全年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采集病例的疱疹液、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标本,利用肠道病毒PCR-荧光探针法检测肠道病毒、EV71和CA16核酸。资料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相关分析。结果:南皮县2011年HFMD发病382例,发病率为104.31/10万,2010年发病率为103.09/10万,比去年发病率增1.18%;死亡无;无重症病例;发病高峰在6~9月,共241例(占63.09%);潞灌乡发病数与发病率最高,发病94例,发病率191.84/10万;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373例,占97.64%。检测病例标本60份,EV71阳性34份,Cox16阳性7份,其它肠道病毒阳性4份,阴性15份,月发病数与EV71阳性检出率相关(P=0.089)。结论:南皮县2011年HFMD发病人数是2010年的1.05倍,发病强度增强与EV71在该县流行相关,且该县HFMD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3岁儿童感染EV71病例较多。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和口腔部的疱疹,由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A(CoxA)和B组,埃可病毒(ECHO viruses)4、6、7型等感染引起,CoxA16和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尤其常见。1958年,加拿大首次分离出CoxA16[1],1969年,加利福尼亚首次报道了EV71[2],至1972年美国纽约、孟加拉国、澳大利亚陆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流行时才真正分离出EV71病毒[1]。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为CoxA16,20世纪70年代后,EV71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3]。二者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暴发。CoxA16:美国(1968年)[4]、日本(1970年)[5]、澳大利亚(1991年)[6]、台湾(2006至2008年)[7]、西班牙(2009年)[8];EV71:马来西亚(2000至2003年)[9]、新加坡(2000年)[10]、泰国(2008至2009)[11]、韩国(2008至2009年)[12]、中国阜阳(2008年)[13]。显然,手足口病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疾病,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重视。本文拟从病原学、临床表现、病毒基因型和核苷酸序列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以及发病机制方面,对手足口病的两种主要病原体,即EV71和CoxA16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脑脊液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杭州市儿童医院2013年5至8月收治的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V71阳性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EV71感染组)114例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并与同期入院的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7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对照组)脑脊液检测结果作比较,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EV71感染组呕吐(35.1%)和肢体抖动(50.9%)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肠道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864和19.682,P<0.05);EV71感染组中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100×106/L的患儿肢体抖动的发生率高于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 100×106/L的患儿(72.3%比35.8%,x2=14.740,P=0.000);EV71感染组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定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组(Z=-9.458和-6.591,P=0.000;x2=105.421和10.932,P=0.000和0.001).结论 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检测的异常值较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重症患儿严重,且EV71感染组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越高,肢体抖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黄石市2010至2013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黄石市2010至2013年收治的18 011例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3 089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研究期间黄石市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占95.40%以上,绝大多数为散居儿童;0~5岁手足口病发病儿童中,男女比例为2.03︰1(12 061/5 950),男孩显著高于女孩(χ2 = 10.91,P < 0.01)。从各城区(县市)发病率曲线图看,城区高于农村县市;每年手足口病流行起于3月份开始,4、5、6月份急剧上升至高峰,随后逐月下降。2012年11~12月份、2013年11~12月份又出现一个轻微的抬升,呈现第二个高峰。实验室诊断病例病原学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以EV71为主,占44.52%;2011年则以CoxA16为主,占76.24%;2012年、2013年再度以EV71为主导,分别占98.99%和91.49%。 结论气温和适宜的湿度是手足口病发生与传播的主要原因,流行时间特征与当地气温和湿度密切相关,存在2年为一个流行周期的可能。EV71和CoxA16为黄石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两种主要病原体,每年引起流行的病原体呈现交替主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黄石市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为科学制定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本市疾病控制中心2010至2012年手足口病的疫情资料。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13734例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分类统计分析,选取2466例实验室诊断病例进行了病原学分型。结果黄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从3月份开始增多,4、5月份急剧上升至高峰,随后逐月下降。2012年11~12月份又出现一个轻微的抬升。3岁以下发病人群中,男女比例为2.08︰1,男性显著性高于女性(χ2=8.36,P <0.01),且70%以上为散居儿童。实验室诊断病例病原学分析,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以EV71为主导,占44.52%;2011年则以CoxA16为主导,占76.24%;2012年再度以EV71为主导,占98.99%。结论气温和适宜的湿度是手足口病的发生与传播的主要原因,流行时间特征与当地气温和湿度密切相关。EV71和CoxA16为黄石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两种主要病原体,每年引起流行的病原体呈现交替主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为治疗手足口病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89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895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临床诊疗和细心的护理,均基本恢复或有所好转,仅有1例手足口病患儿转到外院治疗后死亡;手足口病患儿多发病于5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1~2岁的手足口病患儿较多,占41.74%,其次是< 1岁的患儿发病较多。手足口病患儿皮疹主要分布于手掌、足掌、口腔黏膜,构成比例分别为64.21%、57.12%和63.54%。896例手足口病患儿全部有皮疹,691例(占77.10%)患儿伴有发热症状,其中热峰> 39 ℃的患儿263例,构成比占29.40%。手足口病患儿白细胞计数升高(605例,占67.50%),其余也表现出白细胞正常或降低。人柯萨奇病毒A16和人肠道病毒71型感染占主要部分,分别为444例(占49.60%)和340例(占37.90%),其他肠道病毒感染126例(占14.10%),合并病毒感染中流感病毒感染所占比例较高达到51.20%。 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年龄小,病情进展迅速,早期临床表现较隐匿,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3年菏泽市手足口病(HFMD)流行的时间、区域和人群分布以及病原构成。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汇总全市2013年HFMD病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菏泽市报告手足口病例分别为4631例,重症22例,实验室诊断数503例,发病率为55.59/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县区是东明县、牡丹区和鄄城县,占全市报告病例总数的55.11%。报告病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29岁,其中0~4岁4231例,占91.36%。HFMD病例中,以农村散居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数的97.99%。实验室诊断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其他肠道病毒检测构成比分别为74.95%、1.79%、23.26%。结论2013年菏泽市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基本稳定,不同县区流行强度不同,季节分布存在差异,4岁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EV71为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合并惊厥患儿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西安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惊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年龄、性别、个人史、症状、体征与临床转归等临床资料,采集其肛拭子,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RT-PCR)对患儿标本进行病毒检测.结果 2019年本院共收治...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48年Dalldorf在美国纽约州格林县的柯萨奇镇(Coxsackie New York)的患儿中发现并描述了一种后来被命名为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以来,直到1960 Alsop将由萨科奇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手足口病(HFMD),随后在世界各地均发现存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我国于1980年首次报告手足口病,广西于1989年第一次发现并报告了该病,自2008年手足口病列为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以来,广西对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的基因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占41.70%,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阳性8.50%。同时证实广西分离的EV71与国内其他省流行的EV71流行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同属于C4基因亚型C4b分支。资料显示手足口病在国内呈现自然流行消长趋势,尽管该病的疫苗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但离现场应用仍然存在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