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于2015年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落实安全文化,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未实施安全文化管理期间手术室接收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实施安全文化管理期间手术室接收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9.17%),观察组安全性更高(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即安全文化获得患者认可(P<0.05)。结论 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PDCA循环对消化内镜治疗患者配合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某医院收治的消化内镜治疗患者20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配合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配合度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0.59%,(χ2=15.653,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18.63%,(χ2=7.704,P<0.05)。结论 对消化内镜治疗患者采取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配合度,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季巧 《中国校医》2018,32(1):62-63
目的本研究探讨跌倒风险分层管理模式在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住院患者开展跌倒风险分层管理模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 30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使用《跌倒风险评估单》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监测2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比较2组患者发生跌倒不良事件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跌倒不良事件10人次,试验组患者发生跌倒不良事件4人次,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34%,高于对照组的93.04%。试验组患者对病情的知晓率为99.72%,高于对照组的88.55%。结论加强跌倒风险分层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防范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我院精神科基础护理质量,减少精神病患者的出走率、医院感染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特建立品管圈(QCC),探究其在精神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名护理人员,组成一个品管圈小组并从护理管理知识上入手,加强该品管小组对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同时要更进一步的学习卫生护理知识。通过观察这30人组成的品管圈对患者的护理后精神病患者的出走率、精神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感染率,探讨出品管圈活动对精神住院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结果:在成立品管圈小组后,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出走率、感染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前。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的降低了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出走率、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医院感染率,优化并提高了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大力推广。~([1-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实施常规管理期间行CBP治疗的4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期间行CBP治疗的4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质量评分,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87.71±5.69)分、病历书写(85.54±5.84)分、仪器操作(84.36±6.22)分、病区管理(83.95±6.1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56±5.67)分、(79.82±5.74)分、(78.92±6.15)分、(76.64±6.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12)。结论 行CBP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经护理风险管理后,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皮下注射用药不良反应预防的影响。方法 在2018年11月—2020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的3 059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以盲抽法选取76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品管圈组与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品管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PZB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评分和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品管圈组健康知识知晓率94.74%(36/38)较常规组76.32%(29/3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23);干预后,品管圈组VAS评分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0.26 vs 2.03±0.31,t=8.684,P<0.001);品管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2/38)较常规组23.68%(9/3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23);品管圈组SERVQUAL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8±0.69 vs 20.90±0.85,t=15.090,P<0.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皮下注射用药中,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度,降低皮下注射用药不良反应,减轻疼痛度,且护理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李素芳 《中国校医》2018,32(3):228-22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老年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坠床与跌倒事件发生率、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责任感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坠床与跌倒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减少坠床与跌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珊  郁海燕 《中国校医》2020,34(10):767-769
目的 探讨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脂水平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甘油三酯(1.48±0.28)mmol/L、胆固醇(4.21±0.64)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2.54±0.36)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66±0.31)mmol/L、(4.72±0.61)mmol/L、(2.87±0.4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1.43%,(χ2=5.126,P<0.05)。结论 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6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6月实施分级管理模式,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实施分级管理模式前(2017年1—5月)、后(2017年6—12月)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业务知识考核情况、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6.98%)低于实施前(1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术评分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自身满意度(90.70%)高于实施前(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水平,改善其对自身的满意度,优化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范丽萍  管秀梅  张鑫 《中国校医》2018,32(10):770-771
目的 探讨知-信-行模式在神经内科脑卒中高危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将198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9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并分析比较2组应用不同干预方法后的临床效果,包括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信-行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增加患者满意度,从而大大降低卒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另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文书书写、基础管理、安全管理及消毒隔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 <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精神科封闭病房的护理质量,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余淑芳 《中国校医》2019,33(9):704-705
目的 探讨前馈管理对预防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某医院深静脉置管患者,研究组为2016年4月—2018年11月某医院就诊实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35例,实行前馈管理,对照组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实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35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置管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护士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深静脉置管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渗血、血流不畅、感染、红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士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馈管理可以减少深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胸外科患者给予品管圈活动管理对导管留置期间意外拔管发生率与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两年的胸外科住院患者263例,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患者设为对照组126例,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入院患者设为试验组13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管道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品管圈管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管道防护依从性、意外拔管发生率、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管道防护依从性为91.24%高于对照组56.35%(P0.05);试验组患者各类导管意外拔管总发生率为1.42%低于对照组11.83%(P0.05);试验组患者引流导管受压、引流袋/球未拧紧、引流导管堵塞、引流导管未双固定、衔接处松脱、引流量漏记录/错误、静脉炎及感染等各类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18%、0.18%、0.00%、0.71%、0.00%、0.53%、0.36%、0.00%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临床医师工作满意度量表评分(MMSS)分别为(4.17±0.62)分、(4.36±0.54)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胸外科患者实施留置导管的品管圈管理,可有效降低导管留置期间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和感染等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樊亚慧 《中国校医》2022,36(3):216-218
目的 对比分析共同参与式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0月于本院分娩的86例产妇,将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分娩的43例产妇设为对照组,予以传统常规护理,2018年12月—2020年10月分娩的43例产妇设为观察组,予以共同参与式护理。对比2组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母亲角色适应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新生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尿布更换、脐部护理、喂养、淋浴评分分别为(21.09±1.36)分、(20.52±1.43)分、(21.63±0.87)分、(21.19±1.50)分,高于对照组的(17.92±2.55)分、(17.33±1.97)分、(19.08±1.11)分、(18.09±2.16)分;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同参与式护理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中利于提升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使其尽快适应角色转变,降低新生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杨国清 《中国校医》2018,32(4):301-302
目的 探讨对精神病患者实施社会家庭支持干预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精神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9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社会家庭支持干预,对比2组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精神病患者实施社会家庭支持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20例急性及亚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应用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VitB12混合液组和比亚芬组。对照组放疗期间常规护理;VitB12混合液组放疗期间使用VitB12、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混合液;比亚芬组放疗期间使用比亚芬。结果 VitB12混合液组和比亚芬组的2级、3级和4级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预防性护理能有效的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咯血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咯血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杨方 《中国校医》2019,33(12):948-949
目的 镇痛泵用于普外科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照组行常规镇痛和护理,观察组行镇痛泵镇痛和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轻微、中度、严重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0.60%、33.73%、15.66%,对照组分别为31.33%、46.99%、21.6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25%)低于对照组(22.89%),护理满意度(96.39%)高于对照组(7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手术后应用镇痛泵可提升镇痛效果,给予针对性护理则能够控制并发症,可予以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周学萍 《中国校医》2019,33(8):626-627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评估2组患者康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固体食物耐受时间、初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3,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可降低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行为导向健康教育法联合行为干预对预防冠心病(CHD)患者急性心脏事件(ACE)发生率的作用。 方法 选择淮河医院2014年1-12月心内科住院的19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98例应用行为导向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干预,患者均随访至2016年12月,记录出院6、12、24个月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死亡等心脏事件(ACE)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 结果 两组6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12、24个月ACE发生率分别为6.12%、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3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STEMI构成比例高于对照组,NSTEMI、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构成比例低于对照组(Z=5.271,P=0.006)。随访24个月,观察组病死率为1.02%,对照组为7.29%(P<0.05)。观察组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行为导向健康教育法联合行为干预对预防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