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早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病房2013年8月-2014年6月共计120例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定义为感染组。对照组为来本院分娩的120例健康新生儿。入院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浆采集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感染组及对照组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以及感染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结果感染组及对照组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别为11.5μg/L±2.6μg/L、12.7 mg/L±3.1 mg/L和0.3μg/L±0.1μg/L、4.2 mg/L±1.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PCT、hs-CRP检测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认为新生儿在感染急性期,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均能明显增高,但是对于诊断早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阳性率比超敏C反应蛋白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变化率对肺部感染的新生儿的预测价值,为早期识别危重新生儿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7月-2019年8月期间于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且并发肺部感染的新生儿,共计400例,检测所有新生儿入院时和24 h时的降钙素原的水平,并计算比较所有新生儿降钙素原的变化率,根据新生儿的降钙素原变化率[(入院24 h时降钙素原-入院时降钙素原)/入院时降钙素原]将其分为对照组(≤0.00%)和观察组(>0.00%)各200例。同时检测两组新生儿体内的C反应蛋白和维生素A的含量,然后比较C反应蛋白、维生素A和降钙素原变化率对新生儿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体内的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降低(t=-30.601),维生素A含量增加(t=-15.460),住院时间明显延长(t=13.783);脓毒症发生率显著增加(χ2=4.712,P<0.05)。此外,降钙素原变化率诊断肺部感染新生儿并发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803~0.878,P<0.05),较C反应蛋白和维生素A更具检测价值。结论 降钙素原变化率对新生儿肺部感染具有预测价值,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变化率对肺部感染的新生儿的预测价值,为早期识别危重新生儿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7月-2019年8月期间于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且并发肺部感染的新生儿,共计400例,检测所有新生儿入院时和24 h时的降钙素原的水平,并计算比较所有新生儿降钙素原的变化率,根据新生儿的降钙素原变化率[(入院24 h时降钙素原-入院时降钙素原)/入院时降钙素原]将其分为对照组(≤0.00%)和观察组(>0.00%)各200例。同时检测两组新生儿体内的C反应蛋白和维生素A的含量,然后比较C反应蛋白、维生素A和降钙素原变化率对新生儿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体内的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降低(t=-30.601),维生素A含量增加(t=-15.460),住院时间明显延长(t=13.783);脓毒症发生率显著增加(χ2=4.712,P<0.05)。此外,降钙素原变化率诊断肺部感染新生儿并发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803~0.878,P<0.05),较C反应蛋白和维生素A更具检测价值。结论 降钙素原变化率对新生儿肺部感染具有预测价值,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单独及联合诊断细菌感染性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间到我院就诊的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患者46例和46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本次实验研究主体,肺炎患者应将其作为疾病组,健康体检人员应将其作为对照组,均行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两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值、单独及联合诊断阳性率。结果对比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值,疾病患者的显著较高,统计学意义存在(P 0.05);联合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单独诊断方式,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诊断细菌感染性肺炎阳性诊断率较高,可有效确诊感染类型,该种检验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及白细胞(WBC)在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5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检测结果,并对其血清PCT、CRP、NEU%及WBC的水平变化进行对比,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5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阳性(G+)球菌106株(68.38%)、革兰阴性(G-)杆菌46株(29.68%)、真菌3株(1.94%);G-杆菌感染者PCT显著高于G+球菌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9,P<0.05),G-杆菌感染者CRP、WBC、NEU%与G+球菌感染者CRP、WBC、NE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1.59、-1.18、,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CT、CRP、NEU%及WBC的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651、0.556、0.444、0.405,PCT、CRP、NEU%及WBC的Youden 指数分别为0.288 8、0.162 0、0.232 2、0.185 4,PCT、CRP、NEU%及WBC的敏感度分别为56.35%、36.96%、26.09%、54.35%,PCT、CRP、NEU%及WBC特异度分别为74.53%%、70.25%、92.45%、68.87%。结论 PCT对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CRP、NEU%、WBC,早期监测PCT有助于降低血流感染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王飞 《中国校医》2019,33(3):201-204
目的 探讨PCT(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 WBC(白细胞总数)及NL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比值],在老年人群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分别检测细菌性感染患者59例,非细菌性感染患者53例和42例健康人群的PCT、CRP、WBC及NLR水平,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利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在老年人群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 细菌感染组分别与其他2组比较,PCT、CRP、WBC及NLR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1、0.812、0.808和0.795。其中PCT特异性最高,为92.6%,CRP的灵敏度最高,为93.2%。4个参数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特异性为91.6%,灵敏度为91.5%。对老年人群细菌感染组患者住院治疗前后PCT、CRP、WBC及NLR水平变化研究发现,4项指标水平随着治疗的进程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CT、CRP、WBC及NLR在诊断老年人群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均具有诊断价值。其中PCT的诊断特异性较高,与细菌性感染程度的相关性更强。4项指标联合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儿科中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儿科接收的重症感染、局部感染、非感染性疾病、正常新生儿各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正常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本次研究中的新生儿进行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观察各组新生儿这两项指标的检查结果。对重症感染组新生儿治疗前后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针对四组新生儿的降钙素原检测,各组间比较,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局部感染组新生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阳性率与非感染性疾病组新生儿的检测结果阳性率相比,无较大的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其与正常组新生儿的检测结果阳性率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重症感染组新生儿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与其他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临床诊断检查中,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帮助新生儿疾病的早期诊断,在新生儿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超敏C一反应蛋白及白细胞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儿科自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入院的感染性疾病的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同期体检的小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上述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后对采集的所有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查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以及白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93.33%和76.67%,而对照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的阳性率为0.从上述结果看来,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白细胞的阳性率.结论:血清超敏C一反应蛋白检测以及白细胞的检测对于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血常规检验中部分检测项目与机体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血常规检验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某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00名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样本患者进行特异性抗感染治疗活动,然后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指标进行观察,具体包括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然后针对对比结果及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经过特异性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与机体感染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手足口病发病率高,并且易交叉感染,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本研究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手足口病关系以及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分析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快速准确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01-01—2018-11-01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92例,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两组,即重症组(39例)和普通组(53例)。另选取同院同期行正常体检儿童46名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儿童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检测结果。结果重症组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和WBC检测结果分别为(64.24±13.44)mg/dL、(22.45±5.38)ng/mL和(15.20±4.16)×10~9 L~(-1),普通组分别为(25.40±6.78)mg/dL、(5.10±1.26)ng/mL和(11.66±3.53)×10~9 L~(-1),均高于对照组的(0.26±0.09)mg/dL、(0.20±0.07)ng/mL和(6.86±1.43)×10~9 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其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0和4.35%,低于普通组的35.85%、62.26%和74.58%以及重症组的56.41%、76.92%和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手足口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WBC检测结果分别为(3.23±0.88)ng/mL、(8.56±2.50)mg/dL和(9.52±2.67)×10~9 L~(-1),均低于治疗前的(12.43±3.00)ng/mL、(41.80±9.53)mg/dL和(13.16±3.80)×10~9 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和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治疗后水平降低。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手足口病检测阳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赵飞娟 《现代养生》2014,(22):103-103
目的:对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9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病毒性感染组与细菌性感染组,进行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测定。结果:病毒性感染组9例患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20%,细菌性感染组41患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91.1%。病毒性感染组8例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17.8%,细菌性感染组12例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26.7%。结论: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能够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且为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9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病毒性感染组与细菌性感染组,进行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测定。结果:病毒性感染组9例患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20%,细菌性感染组41患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91.1%。病毒性感染组8例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17.8%,细菌性感染组12例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26.7%。结论: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能够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且为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体阳性率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3 582例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测结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共1 339例,阳性率为9.86%,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0.58%,女性阳性率为8.96%;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者共8 082例,阳性率为59.51%,其中男性阳性率为57.54%,女性阳性率为61.96%;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最高的是年龄为41~50岁的患者,为14.60%;阳性率最低的是年龄为0~10岁的患者,为0.20%;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最高的是年龄为0~10岁的患者,为70.98%。结论 男性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的表面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表面抗原携带率随年龄段的降低大幅下降;表面抗体随年龄段的降低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探讨自身抗体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的相关性,为自身抗体应用于食管癌诊断、治疗的潜在可能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92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和184名正常对照,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哈萨克族食管癌和对照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结果 自身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为50.0%,对照组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癌患者自身抗体阳性检出几率明显高于对照者,OR=3.78,95%CI=2.11~6.77.结论 自身抗体的检测可能有助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检测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infection T cell spot detection kit,T-SPOT.TB)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1日-2017年2月28日平顶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300例,分为肺结核组(n=191)和非肺结核组(n=109),随机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T-SPOT.TB斑点数和血清ADA水平,比较各组T-SPOT.TB的阳性率和ADA水平及其对肺结核诊断的灵敏性与特异性。 结果 肺结核组患者血清ADA水平高于非肺结核组和对照组(P<0.05)。肺结核组患者T-SPOT.TB阳性例数多于非肺结核组和对照组(P<0.05),肺结核组患者血清ADA阳性率为48.69%;T-SPOT.TB阳性率为87.43%;肺结核组2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7)。利用ROC曲线评价ADA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发现,以血清ADA水平和T-SPOT.TB联合诊断肺结核,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75.3%。 结论 联合检测T-SPOT.TB斑点数及血清ADA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37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49)和正常对照组(n=88)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所有入选对象检测血脂、血糖、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TF的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pearson积差相关和Logistic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血浆TF水平和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TF水平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T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组内男性和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亚组和无糖尿病亚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F水平与冠心病呈正相关(r=0.791,P<0.001),与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均呈正相关(分别r=0.172,0.180,0.147,0.380,0.175;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排除年龄、LDL-C、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因素影响,血浆TF水平仍与冠心病发生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结论血浆TF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水平的TF诱导血栓形成,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也是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F蛋白抗体在血液透析人群HCV感染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pEGX-4T-2/HCV-F融合载体表达蛋白HCV-F/GST作为抗原,包被酶联反应板,间接ELISA法检测128例血液透析HCV感染者血清中的HCV-F抗体;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特征与HCV-F抗体是否阳性的关系.结果 128例HCV感染者中F抗体阳性率为45.3%;单因素分析显示,血透时间、HBcAb、HCV RNA与F抗体是否阳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38、P=0.012和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血透时间>10年(OR=4.153,95%CI=1.435~12.023)、HCV RNA阳性(OR=3.6979,5%CI=1.498~9.123)是HCV-F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血液透析人群HCV感染者中可检出F抗体;F蛋白的表达可能与HCV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贺艳 《现代保健》2011,(27):9-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35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35例除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非感染组)、35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与非重症组、非感染组及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预测和识别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发热病人细菌感染诊断价值初探。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本院发热患者274例作为对象,根据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分为两组,其中细菌感染患者为观察组(n=98),细菌未感染者为对照组(n=178),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两组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状态。结果: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指标对比,数据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降钙素原阳性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降钙素原作为感染性指标,在疾病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有助于区分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轻度感染与重度感染。血清淀粉样蛋白A可在病毒感染早期升高,敏感性高于C反应蛋白,也可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更灵敏地诊断感染性疾病,提高发热患者的初步病原学诊断水平,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患者病毒感染而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同时避免抗菌类药物的滥用,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无锡市锡山区从业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感染情况,为今后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对1 281名高谷丙转氨酶从业人员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分析。结果 1 281名高谷丙转氨酶人员中,HBsAg阳性率为13.58%,女性阳性率(14.85%)高于男性阳性率(12.81%),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HBsAg阳性者HBeAg阳性率为18.39%,男性阳性率(23.53%)显著高于女性阳性率(11.11%),18~30岁的阳性率最高(30%)。结论 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的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