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19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93例和传统开腹组10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方法进行TME。结果两组患者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肠管远切缘距离相比P>0.05。两组所有标本远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腹腔镜组合传统开腹组完整TME切除+近完整TME切除率分别为92.5%和91.7%。腔镜组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分别是5.6%和93.3%,而开腹组分别为7.3%、94.8%,两组相比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与开腹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及肛门控便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59例,收集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69例(腹腔镜下TME+ISR手术)、开腹组9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实施TME+ISR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肛门控便功能。 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09,1.585;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34,5.930,6.556;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控便功能显著的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83,P=0.029);术前,两组患者的肛管收缩压(t=1.381,P=0.397)、肛管最大收缩时间(t=1.047,P=0.297)及肛管静息压(t=0.483,P=0.4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患者的肛管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及肛管静息压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1,5.188,3.448;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率为7.25%,显著低于开腹组患者的17.78%(χ2=4.003,P=0.045)。 结论腹腔镜下TME联合ISR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良好,并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应用肛管直肠压力和反射,直肠容量,括约肌肌电及排粪造影等指标,检测了51例原位肛门重建患者术后2 ̄8年的肛门节制功能。结果证明,重建肛门节制功能的恢复随时间延长逐渐完善,至术后3年达正常或接近正常,其后改观甚少,中,青年患者恢复快,且完善,替代括约肌的肌肉来源与肛门节制功能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腹腔镜应用于Miles手术的价值,对33例腹腔镜与34例开腹直肠癌Miles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腹腔镜根治术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根治水平,且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极具推广价值,有望成为该手术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高达90%的患者在直肠切除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目前治疗LARS有盆底康复治疗、骶神经刺激、经肠道灌洗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但仍缺乏广泛的共识或指南.本文将对近年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对3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肛门外结直肠吻合的保肛术,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肛门外结直肠吻合保肛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无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出血.随访5 a局部复发1例,所有患者肛门控便功能在术后3~6月恢复.认为本术式在保证彻底根治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保肛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切除,一期肛门原位再造的临床效果和实用性。方法对62例下段直肠癌行经腹肛门切除,一期肛门原位再造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62例病人中未发生再造肛门缺血坏死和狭窄、回缩。术后早期排便次数多,常在8~17次/d,无便意,口服止泻药、排便次数正常。术后28周养成定时排大便习惯,大便成形。病人有5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3.5%,58/62),平均随访4.0年,其中局部复发1例(1/58局部复发率17%)。3年生存数46例(生存率88.5%,46/52),5年生存数30例(生存率83.3%,30/36)。结论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切除、一期肛门原位再造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直肠癌术式。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Miles)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40例行Miles的患者分为2组,腹腔镜组(L组)和传统开腹组(O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辅助T淋巴细胞(TH)2个亚群Th1、Th2细胞含量、Th1/Th2及白细胞介素-2(IL-2)、IL-6含量。术前1d和术后第3天检测全血CD3 CD56 T细胞和CD3-CD56 自然杀伤(NK)细胞的百分比。IL-2、IL-6的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CD3 CD56 T细胞和CD3-CD56 N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术后第1天,L组Th1细胞含量高于O组(P<0.05);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L组Th2细胞含量低于O组,Th1/Th2高于O组(P<0.05);术后第2天,L组IL-2含量高于O组,术后第1天L组IL-6含量低于O组(P<0.05)。2组手术对CD3 CD56 T细胞、CD3-CD56 NK细胞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iles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肿瘤患者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比机器人和腹腔镜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自2017年3月18日至2017年10月25日,共有5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二科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被随机分组接受机器人或腹腔镜手术,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 结果最终机器人组27例,腹腔镜组29例。机器人组较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日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器人组术中失血量比腹腔镜少[(77.0±50.0)mL vs.(121.0±129.8)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25,P=0.068)。机器人组术后有1例吻合口漏和1例肠梗阻,腹腔镜组术后有1例吻合口出血和1例肺部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 vs. 6.9%,χ2=0.006,P=1.000)。 结论机器人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效果相当,远期功能学和肿瘤学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多数是位于腹膜返折以下的低位直肠癌。近年来,随着直肠癌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率在逐年上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肛术式有低位前切除术(LAR)、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等,但保肛术后出现的各种肛门功能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和医生。笔者通过回顾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就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影响肛门功能的因素及处理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自制新型透明螺纹扩肛器应用于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及优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8年6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采用自制螺纹扩肛器完成腹腔镜联合经肛手工吻合超低位直肠癌精准保肛(PPS)NOSES手术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肛门功能情况等相关指标。 结果5例患者顺均利完成超低位直肠癌PPS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17.01±37.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8.32±53.15)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34±1.72)天,术后肛门功能Wexner、Vaizey平均评分均为3分,术后均无显著并发症发生。 结论应用新型螺纹扩肛器完成PPS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避免了腹部辅助切口、显著减少了手术创伤,同时可在直视下精准地切除病灶,极大限度地保存及改善了患者术后的肛门功能,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可操作性强且经济实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介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描述各种直肠癌保肛术式的历史和开展现状、手术方法及要点,提醒注意事项,评价它们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Anal incontinence is experienced by some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who received low anterior resection.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effects of the alpha-1 adrenergic agonist phenylephrine, which causes contraction of the internal anal sphincter and raises the resting pressure in these patients.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rty-five patients with anal incontinence were treated with 30% phenylephrine or a placebo randomly allocated in a double-blind study. The efficacy of the drug was assessed by changes in the following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 scores: the fecal incontinence severity index (FISI), fecal 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FIQL) scales, and a global efficacy question. Anal sphincter function was evaluated using anorectal manometry. Results Phenylephrine did not improve either the FISI score or any of the four FIQL scores. Five of 17 (29%) patients reported subjective improvement after phenylephrine compared with 4 of 12 (33%) using the placebo. The maximum resting anal pressure did not differ between baseline and after 4 weeks application of phenylephrine (30.0 to 27.3 mmHg). In the phenylephrine group, allergic dermatitis was developed in five patients and headache in two. Conclus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anal incontinence after low anterior resection for rectal cancer, phenylephrine gel did not seem to be helpful in relieving symptoms with some adverse effects.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low rectal cancer poses significant technical difficulties for the surgeon. There is a lack of published follow-up data in relation to the surgical, oncological and survival outcomes in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套袖式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采用套袖式吻合技术完成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肛门功能等资料。 结果共有40例患者成功完成应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例患者术中因结肠残端血供较差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其中21例(52.5%)患者术前行新辅助治疗,肿瘤距肛缘中位距离为4 cm,中位手术时间为166.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 mL。肿瘤中位长径为2.5 cm,中位近端切缘长度为10.3 cm,中位远端切缘长度为1.0 cm,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3.10枚。患者术后中位下地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9.0 h、12.5 h、20.5 h和6.0 d,中位住院费用为47 646.0元。随访过程中,结肠残端回缩入盆腔的中位时间为12.0 d,其中4例(10%)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行临时性肠造口手术后逐渐好转,1例(2.5%)患者术后出现结肠残端出血,4例(10%)患者术后出现肛周粪水性皮炎,2例(5%)患者术后出现肛周疼痛,均予对症止处理后好转。术后3个月采用低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评估肛门功能,其中,8例(20%)无LARS,23例(57.5%)轻度LARS,9例(22.5%)重度LARS。随访期间无患者肿瘤复发或者转移。 结论应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可行,避免了常规预防性造口,近期疗效较为满意,其远期疗效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且以中低位多见,对于距肛门低于5 cm的低位直肠癌,过去常规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不仅手术创伤大,而且永久性造口也为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极大的痛苦。近年来随着对直肠癌特点的深入认识、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开展及手术器械和术者技术的发展,在肿瘤根治的前提下,吻合口的位置也不断地向更低的位置挑战,功能保护和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已成为低位直肠癌治疗的重要目标。内括约肌切除术(ISR)为低位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更多保肛的机会,并且其根治效果及肛门功能皆令人满意。本文将对ISR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肿瘤学和功能预后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累及直肠少见,仅占直肠恶性肿瘤的0.1%,但危险等级高,总体预后不良。尤其低位直肠间质瘤,更为罕见,既往治疗以手术为主,总体保肛率不高,并容易损伤邻近周围组织器官。现报道1例女性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予以口服伊马替尼术前治疗转化后,行肛门肿物切除术,术后继续予以口服伊马替尼,随访7个月未见复发。对于部分初始不可切除或切除困难,以及手术可能对相邻脏器功能产生较严重影响的特殊部位间质瘤,经伊马替尼进行术前治疗后有望获得手术机会且减少对脏器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20例利用套袖式吻合技术完成NOSES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术后恢复、病理特征、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等资料,并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采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评估肛门功能。 结果20例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患者均成功完成利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NOSES手术,术前肿瘤距肛缘中位距离为4.0 cm,术中未行预防性造口,中位手术时间为171.5 min,中位吻合时间为17.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35.0 mL。患者术后中位下地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5 h、12.0 h、30.0 h和7.0 d,中位住院费用为47 678.0元。术后病理显示中位肿瘤长径为3.3 cm,中位近端切缘长度为10.3 cm,中位远端切缘长度为1.0 cm,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4.5枚。随访过程中,结肠残端回缩入盆腔的中位时间为11.5 d,其中1例(5.0%)患者于术后第五天出现吻合口漏,另外有3例(15.0%)患者出现肛周粪水性皮炎伴肛周疼痛,均予对症止处理后好转。1例(5.0%)患者术后1年出现肝转移,其余患者无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12例(60%)患者术后1个月LARS评分较高,但术后3个月15例(75%)患者肛门功能较为满意。 结论利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NOSES手术安全可行,避免了预防性造口,经对症指导治疗肛门功能恢复满意,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其远期疗效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