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儿IgE介导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自然病程及持续过敏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门诊就诊的72例<24月龄IgE介导CMPA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血清总IgE、牛奶特异性IgE、牛奶组分特异性IgE等基线临床资料。在患儿24、36月龄进行随访, 根据患儿36月龄是否出现牛奶耐受分为持续过敏组和耐受组。采用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等进行组间比较,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72例患儿中男42例、女30例, 就诊年龄10(7, 15)月龄。24、36月龄内出现牛奶蛋白耐受者分别32例(44%)、46例(64%)。持续过敏组26例、耐受组46例。持续过敏组患儿CMPA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喘息病史、α乳清蛋白特异性IgE阳性的比例及总IgE水平均高于耐受组[7例(27%)比0、6例(23%)比2例(4%)、67%(14/21)比26%(10/39)、225(151, 616)比48(21, 185)kU/L, χ2=10.82、4.16、9.5...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食物过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自2010年来,世界上很多学术团体发布了关于食物过敏,特别是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的指南、共识或建议。包括2010年世界过敏组织(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WAO)发布的《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和理论依据》~([1]),2012年8月欧洲儿科肠胃病学、肝病和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儿童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的患病率呈连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对公共卫生服务造成一定的压力~([1])。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是婴幼儿最常见的FA,Yang等~([2])最近在我国华南地区进行的一项CMPA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婴儿的CMPA患病率为2.69%。牛奶中最主要的过敏原是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患儿主要是对乳清蛋白中的α酪蛋白和酪蛋白中的k酪蛋白过敏~([3])。根据免疫学机制,CMPA可分为IgE介导(Ⅰ型),非IgE介导(Ⅱ型:细胞毒性反应,Ⅲ型:Arthus型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3月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的临床症状与相关因素,提高 CMPA 的诊断与防治水平。方法纳入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首诊及外周医院转诊疑似 CMPA 的就诊患儿,设计观察量表,由中、高级儿科医生分选并确诊病例,门诊及电话随访,完成资料收集。结果共纳入137例患儿,过敏组51例,对照组(排除病例)86例,过敏组与对照组共有的症状包括腹泻、便秘、血便、腹痛、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消化不良、厌食拒食、喂养困难等。过敏组与对照组喂养方式(即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不当添加辅食、新生儿期间长期使用抗生素、父母过敏体质等11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就诊时有胃食管反流[20例(39.2%)vs.7例(8.1%)]、新生儿期间接触牛奶成分配方奶[51例(100%)vs.71例(82.6%)]、喂养不耐受(含 GER)[17例(33.3%)vs.11例(12.8%)]、肠道感染[8例(15.7%)vs.4例(4.7%)]、输血及使用血制品[12例(23.5%)vs.11例(12.8%)]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38、P =0.000,χ2=9.989、P =0.002,χ2=8.308、P =0.004,χ2=4.691、P =0.030,χ2=5.198、P =0.023)。结论≤3月龄婴儿 CMPA 以腹泻、血便、GER 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新生儿时期接触牛奶成分配方奶具有重要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敏配方在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据报道,每12名婴幼儿中就有1名患有食物过敏,其中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最为多见.CMPA是指由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现有资料显示CMPA的发病率约为2%~3%,年龄多集中在2岁以下~([1]).  相似文献   

6.
<正>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 CMPA)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流行病学统计其发生率在2.0%~7.5%。严重CMPA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随着对CM PA认识的深入,传统的食物回避管理模式也不再满足临床的需求。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消化专业委员会联合《临床儿科杂志》主办,并于2018年6月正式启动了全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膳食管理规范化培训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牛奶相关症状评分(Co Mi SS)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早期识别中的作用。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消化门诊就诊疑似CMPA的26例婴儿测定Co Mi SS,回避牛奶蛋白饮食4周症状改善后返院,行牛奶蛋白食物口服激发试验(OFC),通过ROC曲线来测定Co Mi SS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其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早期识别中的作用。结果 26例患儿中口服激发试验阳性17例,Co Mi SS平均(7.9±2.8)分;阴性9例,Co Mi SS平均(4.6±1.6)分。确诊CMPA患儿中,表现为湿疹12例(70.6%),血便9例(52.9%),腹泻9例(52.9%),呕吐3例(17.6%),生长发育迟缓3例(17.6%),反复咳喘1例(5.9%),哭闹1例(5.9%)。两组Co Mi 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26,P0.05)。Co Mi S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最佳诊断界值为5.5分,其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66.7%。结论 Co Mi SS方法简易,可操作性强,以Co Mi SS≥12分作为CMPA早期识别标准易造成漏诊。在我国是否将血便等因素纳入评分或将分值取整以Co Mi SS≥6分作为早期识别标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0~5岁儿童IgE介导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变态反应科确诊为IgE介导0~5岁CMPA的106例患儿资料。完善患儿外周血常规、血清总IgE、牛奶特异性IgE、新鲜牛奶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及牛奶蛋白组分检测等检查,...  相似文献   

9.
2018年4月22日,由美赞臣主办的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临床前沿高峰论坛于上海顺利召开。会议邀请来自欧洲、美国、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的数位顶尖学者出席,为听众呈上一场学术盛宴。从机制探索到临床应用、从全球指南到具体实践,全方位解读了CMPA诊疗在世界范围内的最前沿学术进展。借此次会议之机,美赞臣发布了拥有75年历史的殿堂级特殊配方产品安敏健LGG,成为国内牛奶蛋白过敏疾病领域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牛奶特异性IgG(sIgG)、IgE(sIgE)的浓度变化及sIL-2R与牛奶sIgG、sIg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人工喂养慢性、迁延性腹泻患儿中经牛奶回避-激发试验确定的45例CMPA患儿,采用ELISA法检测小儿血清中牛奶sIgG、sIL-2R浓度并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部分检测牛奶sIgE抗体浓度。结果血清牛奶sIgG检出阳性率为91.1%,牛奶sIgE检出阳性率为20.0%。血清sIL-2R浓度与牛奶lgIgG成正相关(r=0.409,P<0.05);牛奶sIgG阳性患儿中sIL-2R浓度与牛奶lgIgG浓度成正相关(r=0.524,P<0.05);腹泻患儿血清sIL-2R浓度与牛奶lgIgE浓度不相关。结论血清sIL-2R的升高与牛奶sIgG抗体浓度有相关性,与牛奶sIgE的升高无相关性。血清sIL-2R浓度增高是反映非IgE介导CMPA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牛奶相关症状评分(CoMiSS)在早期识别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对6家儿科门诊疑似CMPA的210例婴儿进行CoMiSS评分,通过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OFC)明确或排除CMPA诊断。同期选取96例健康体检婴儿为对照组。通过ROC曲线评估CoMiSS识别CMP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其在早期识别婴儿CMPA中的作用。结果 210例疑似CMPA婴儿中,男114例、女96例,中位年龄4.5个月(1~12个月);其中82例确诊CMPA,中位CoMiSS为7.0分(6.0~8.3分);128例非CMPA婴儿的中位CoMiSS为4.0分(3.0~5.0分)。96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54例,中位年龄4.1个月(1~12个月);中位CoMiSS为 3.0分(2.0~4.0分)。三组间CoMi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2.58,P0.01)。CoMiS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最佳诊断界值为5.5,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78.1%。结论 CoMiSS评分临床可操作性强,适合儿科推广。建议以CoMiSS≥6分作为早期识别CMPA标准。  相似文献   

12.
<正>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可导致患儿出现皮肤湿疹、腹泻、便秘、呕吐、便血、鼻塞、咳嗽,甚至生长发育停滞、营养性贫血、吸入性肺炎、过敏性休克等多器官系统受累的症状。近年来,我国CMPA的患病率显著升高[1],在危害患儿健康的同时,也给患儿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现有研究发现,CMP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牛奶蛋白过敏(CMPA)儿童基本情况,探讨个体化应用氨基酸配方粉、深度水解乳清蛋白婴儿配方粉治疗后的干预效果及转归.方法 收集2009年2 -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就诊,符合CMPA诊断的180例患儿为干预对象.在营养门诊对其喂养史、一般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牛奶回避及治疗类配方粉营养干预7d后回访疗效,指导辅食的选择和添加,并随访3个月、6个月后配方粉喂养婴儿的变化及疗效.结果 180例患儿牛奶过敏高发年龄段为>2 ~4月龄组(64例,占35.5%);母乳喂养者21例(11.7%),非纯母乳喂养者159例(88.3%);有家族史者32例(17.8%);男女比为1.65:1.干预7d后显效比例最高的临床症状为腹泻(61例,占83.6%).3个月后纯氨基酸配方粉喂养76例(占46.0%),深度水解配方喂养54例(占32.7%),适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为25例(占15.3%).6个月后喂养主要是纯氨基酸配方(39例,占24.9%),其次为牛奶配方粉(36例,占22.9%).结论 母乳喂养有利于避免婴儿牛奶过敏,营养干预3个月内不宜喂养含牛奶蛋白配方奶粉,营养干预6个月后部分患儿可获牛奶耐受.牛奶过敏患儿喂养配方粉的转归各不相同,应结合患儿家庭经济能力、病情变化等个体化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4.
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婴幼儿, 是肠道免疫耐受体系失衡导致的异常免疫反应。丁酸是肠道厌氧菌的发酵产物, 可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G蛋白耦联受体的配体调节肠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 从而诱导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肠道免疫耐受, 对牛奶蛋白过敏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然而, 这一理论仍局限于细胞及动物水平的机制探索, 尚未在临床中推广。该文综述了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肠道免疫机制、丁酸的合成代谢及丁酸在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肠道免疫耐受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旨在为丁酸诱导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肠道免疫耐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对罗马Ⅳ标准功能性胃肠病(FGID)诊断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1月龄至3岁的CMPA患儿作为病例组,84例健康体检确诊无CMPA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由儿科消化专科医生使用罗马Ⅳ标准FGID诊断问卷询问两组婴幼儿的父母,评估临床症状,进行FGID诊断。结果 病例组家族过敏史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84例病例组中,38例(45%)符合罗马Ⅳ版诊断FGID的标准;而84例对照组中,13例(15%)符合罗马Ⅳ版诊断FGID的标准(P < 0.05)。根据FGID罗马Ⅳ标准,婴儿反流、功能性腹泻、婴儿排便困难、功能性便秘等胃肠病,病例组的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对对照组中诊断为FGID的患儿进行FGID常规治疗,病例组中诊断为FGID的患儿除常规治疗外,进行了牛奶蛋白回避治疗。治疗3个月后,病例组的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婴幼儿中,CMPA对罗马Ⅳ标准FGID的诊断有重要影响,诊断FGID时应该考虑CMPA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正>婴儿期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食物过敏,由于牛奶蛋白是婴儿期主要的食物蛋白来源,所以婴儿期食物过敏以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allergy,CMA)最为常见。牛奶蛋白过敏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并以消化系统症状和皮肤症状为最主要表现。如:呕吐、反流、腹泻、便血、肠绞痛、湿疹、荨麻疹等。这些症状均为非特异性。单从临床症状判断是否为食物过敏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结合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本文探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牛奶过敏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邵洁  李云珠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6):379-380,384
牛奶过敏 (cow'smilkallergy)是小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 ,在欧美发达国家 ,婴儿牛奶过敏发生率约2 %~7.5 %。50 %牛奶过敏的婴儿可能对其它食物过敏 ,如蛋类、豆类、花生仁等。50 %~80 %牛奶过敏婴儿以后可能出现对吸入性过敏原 ,如尘螨、花粉等过敏。同时 ,牛奶过敏婴儿还存在着发生哮喘、湿疹、过敏性鼻炎等特应性疾病的风险。牛奶过敏的临床表现和分型牛奶过敏是指机体对牛奶蛋白的高反应性 (hypersensi_tivity)。牛奶中含有多种蛋白质 ,其中 ,α_乳清蛋白、β_乳球蛋白是引起牛奶过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及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的食物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牛奶蛋白过敏导致婴儿食物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生67 d女性患儿,出生起即混合喂养,出生后2周起反复腹泻、腹胀、呕吐、黏液血便、喂养困难、贫血和生长发育迟缓。实验室检查见贫血、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牛奶特异性Ig E阴性。4次住院及入院时均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经回避牛奶蛋白4周后,症状消失,牛奶蛋白激发试验阳性,符合牛奶蛋白过敏以及牛奶蛋白过敏导致婴儿食物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特征。结论牛奶蛋白过敏及牛奶蛋白过敏导致婴儿食物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症状体征多样,临床需注意辨别。  相似文献   

19.
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婴幼儿,是由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发病机制可分为IgE或非IgE介导,亦或两者混合介导。目前我国已有多项牛奶蛋白过敏的专家共识,但这些共识均未对IgE和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进行区分。鉴于两者在临床上有着明显不同,且婴儿时期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更为常见,故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组织儿科消化、过敏/免疫、皮肤、营养和儿童保健专业专家,针对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类型、临床特征、诊断和营养干预,参考国际指南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的建议更适合基层医师的理解和实践,涉及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问题共7大类42条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I rs2228570及TMPRSS6 rs85579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0例CMPA儿童及10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 VDR基因FokI rs2228570和TMPRSS6 rs855791单核苷酸多态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CMPA组与对照组TMPRSS6 rs855791基因型CC、CT、TT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MPA组的TT基因型占优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s855791 TT基因型的儿童发生CMPA的风险增加(OR=3.473,P=0.011)。而VDR基因FokI rs2228570基因型分布在两组儿童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结论 TMPRSS6 rs855791多态性与儿童CMPA的发生有关联,TT基因型可能为儿童CMPA的易感基因型,而VDR基因FokI rs2228570多态性与儿童CMPA无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