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胆总管腺癌伴卵黄囊瘤和绒毛膜癌分化的病例。患者女, 52岁。胆总管肿瘤根治标本, 肿瘤大部分区域呈管状、乳头状、筛状、微囊性结构, 偶见Schiller-Duval小体, 细胞呈柱状、立方状, 细胞质透明, 内含有嗜酸性小体, 部分区域呈滋养层细胞形态, 诊断胆总管腺癌伴卵黄囊瘤和绒毛膜癌分化。免疫组织化学肿瘤成分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7、CK18、CK19, 部分表达CK20、CD10、CDX2;p53弥漫强阳性, MSH2、MSH6、MLH1、PMS2均阳性。卵黄囊瘤成分部分表达SALL4、Glypican3, 灶性表达甲胎蛋白。绒毛膜癌成分弥漫表达SALL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二代测序显示TP53、SMARCA4、U2AF1基因的突变, CDKN2A基因拷贝数缺失, 微卫星稳定。术后短期肿瘤进展并伴有肝、肺转移, 血清HCG水平显著增高(>12 000 IU/L), 肝转移肿瘤穿刺结果为绒毛膜癌, 患者术后随访7个月, 化疗7个周期, 生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例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侵及宫颈近全层,盆腔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免疫表型:腺样囊性癌成分p63、CK7、S-100均(+);HHF-35、34βE12、CK17、ER、PR均(-),鳞状细胞癌成分34βE12、p63(+);CK17、S-100、CK7、HHF-35、ER、PR均(-)。结论发生于宫颈的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非常罕见,该肿瘤术前诊断易出现漏诊,确诊主要靠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20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18例,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并透明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体失去极性,细胞核变大、变圆、核仁突出,染色质粗或呈空泡状,同时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为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常有炎性反应。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数仅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1例子宫内膜腺鳞癌呈双侧卵巢转移;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应注意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子宫卵黄囊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识。本组分析3组子宫肿瘤的基础上,对具有卵黄囊瘤样表型的子宫内膜肿瘤进行多层面研究。第1组中有9例子宫内膜肿瘤被归类为卵黄囊瘤,或具有卵黄囊瘤成分,应用35个免疫组化标志物对其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免疫表型谱系;第2组中包括70例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分析SALL4、Glypican-3和AFP的表达,以评估这些标志物相对子宫内膜癌在卵黄囊瘤诊断中的特异性;第3组中包括626例子宫内膜癌/癌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组织内分泌分化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内分泌分化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嗜铬素A(CgA)及CgA/细胞角蛋白(CK)表达。结果:(1)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的癌组织中CgA阳性率为44.0%, 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15.0%, 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仅见极少量的内分泌细胞,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内分泌细胞的数量及染色强度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2)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可见同时表达CgA与CK的细胞。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内分泌分化是肿瘤异质性的表现。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存在可向上皮细胞或内分泌细胞分化的"多向分化细胞", 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内分泌分化是肿瘤细胞多向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未成熟畸胎瘤合并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例子宫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分型检测, 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35岁和29岁, 临床表现为反复阴道流血和急腹症症状。HE切片显示肿瘤中含有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层成分, 例1的未成熟成分表现为幼稚的间叶组织, 未见神经组织;例2见原始神经外胚层组织。2例均见卵黄囊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SALL4、Glypican3阳性、CDX2局灶阳性、甲状腺转录因子1局灶阳性。STR检测结果显示例1肿瘤组织的遗传接合性为杂合性, 例2为纯合性。结论子宫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未成熟畸胎瘤合并卵黄囊瘤)非常罕见, 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相互结合方可明确诊断, 手术切除及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皮脂腺淋巴腺瘤( nonsebaceous lymphadenoma, N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N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NSL均为成年女性。镜检:肿瘤主要由上皮成分及间质增生的淋巴组织混合形成,与周围腮腺组织界限清楚,由纤维结缔组织分隔,间质内可见增生的淋巴滤泡。上皮成分可由囊腔、实性岛状、梁状或腺管样结构组成,其中囊腔及腺管样结构由两种细胞成分构成,腔面细胞及外层细胞,囊腔内含伊红不定形物及偶见的泡沫细胞,上皮细胞无皮脂腺分化,形态温和,无非典型性,未见核分裂象。其中1例见完整的纤维被膜包绕整个肿瘤,被膜下见窦结构。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AE1/AE3)和CK7阳性,囊腔、腺管样结构的外层细胞p63、CK34βE12和CK5/6阳性。结论 NSL是一种罕见的涎腺良性肿瘤,位于淋巴结内的病变报道较少,组织学结构的多样性使其易与一些涎腺病变相混淆,与一些恶性肿瘤的鉴别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 43岁。因右乳肿块3个月行手术切除。病变切面呈囊实性。镜下观察:肿瘤呈囊实性生长, 囊内可见乳头状突起。肿瘤由形态温和的中间细胞、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 细胞间可见筛状腺腔/微囊结构, 其内含黏液或嗜酸性分泌物。瘤周乳腺组织可见淋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p63、细胞角蛋白(CK)5/6和CK7呈分区阳性染色, GATA3阳性、S-100蛋白和SMMHC阴性, 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25%、孕激素受体(PR)阴性、HER2 1+、Ki-67阳性指数约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提示MAML2基因重排。病理诊断为右乳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  相似文献   

9.
浆液-黏液性肿瘤是新版世界卫生组织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有关卵巢上皮性肿瘤增加的一个新肿瘤。目前,交界性肿瘤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描述,然而很少有浆液-黏液性癌的报道。该文报道19例卵巢浆液-黏液性癌,患者年龄16~79岁,平均47岁;其中16例单侧发生,3例双侧发生;瘤体直径1.8~18 cm,平均10.5 cm;肿瘤分期:Ⅰ期15例,Ⅱ期1例,Ⅲ期3例。12例以乳头状结构为主,含有少量腺管状、微管状和实性成分;6例以腺管状结构为主,1例以实性生长成分为主。典型的特征是两种细胞类型的混合。15例以子宫颈样黏液细胞为主,4例以子宫内膜样细胞为主;另外一些细胞类型,包括鞋钉样细胞、嗜酸性细胞、鳞状细胞、透明细胞及印戒样细胞,可以以不同的比例出现。多数病例中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显著特征。大多数病例呈现伴透明胞质和腔内多形性改变的微管状结构区域,这一特征与子宫颈微腺性增生相似。少数病例可出现间质玻璃样变区、腺纤维瘤样结构和砂粒体。10例卵巢发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且同时有浆液-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成分。采用FIGO分级系统关于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级:1级13例,2级5例,3级1例。1例同时伴有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免疫表型:CK7(17/17)、ER (16/16)、PR(6/7)、CA125(15/15)、Pax-8(8/8)、CEA (8/13)、CA19.9(8/9)、WT1(2/13)、野生型p53(4/4)阳性;p16局灶阳性(5/5);CK20和CDX2在所有检测的病例中均阴性。8例患者获得随访信息,7例无病生存(随访3~74个月),1例ⅡB期肿瘤患者术后192个月死亡。鉴于两型细胞混合的特性及其与低级别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及子宫内膜样肿瘤在形态学重叠的特性,对浆液-黏液性癌的最适合的分类仍然未明确。尽管形态学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似,本文认为最好将其视作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不同的肿瘤,由于其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生物学行为相似,推荐将该肿瘤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恶性肿瘤外科分期手术中偶发盆腹腔淋巴管肌瘤病(LAM)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例妇科盆腔恶性肿瘤合并盆腹腔淋巴结LAM临床病理资料及鉴别诊断,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宫体子宫内膜样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级]和1例宫颈腺癌(胃型, 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伴盆腹腔淋巴结清扫, 受累淋巴结内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局限于淋巴结被膜下或弥漫浸润淋巴结实质, 肿瘤细胞围绕衬覆扁平内皮细胞的裂隙不规则状、小梁束状或吻合绳索状排列, 异型性不明显, 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和坏死。免疫表型:平滑肌肌动蛋白弥漫阳性, β-catenin胞膜和胞质弥漫强阳性,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散在弱阳性, HMB45灶状阳性, Melan A阴性, D2-40标记内皮细胞, Ki-67低阳性指数。结论 LAM是罕见的多系统疾病, 盆腔肿瘤偶发盆腹腔淋巴结LAM极罕见, 其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形态与肺LAM有一定差异。独特的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明确诊断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盆腔淋巴结(髂总、髂内、髂外、闭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肌层受侵、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等因素对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结果存在子宫外受侵的患者更易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0.01);肌层受侵、子宫外受侵、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与患者的OS、DFS缩短密切相关(P0.05)。结论肿瘤侵犯至子宫外的患者更易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肌层受侵、子宫外受侵、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2.
CA125是卵巢上皮性癌的相关抗原,作为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化疗疗效观察和疾病复发的监测〔1〕,尤其对尚缺乏理想肿瘤标志物的子宫内膜癌可协助诊断。为此,我们检测了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25及CA199的含量,以探讨子宫内膜癌评估和监测的价值与临床预后因素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99401~199805,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49例,其中浆液性乳突状囊腺癌48例,粘液性囊腺癌27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癌6例,子宫内膜样癌17例,库肯勃氏肿瘤7例,腺鳞癌8例,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中肾样癌是一类罕见的子宫内膜癌亚型,其组织形态和分子标记与中肾管腺癌相似,存在KRAS基因突变和缺乏微卫星不稳定性。该亚型还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即GATA-3、CD10和TTF-1阳性,ER和PR阴性。该文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学相结合方法对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作者从经大规模测序的570例子宫内膜癌数据库中选择KRAS突变的微卫星稳定(MSS)子宫内膜癌病例,并对典型KRAS突变且缺乏诊断子宫内膜样癌特征(包括鳞状或黏液分化)的MSS肿瘤进行中肾样腺癌的形态学特征复查。  相似文献   

14.
卵黄囊瘤又称内胚窦瘤, 是一种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主要发生于中轴器官, 性腺多见, 10%~15%的卵黄囊瘤出现在性腺外部位, 肝脏的原发性卵黄囊瘤极其罕见。本文报道1例6岁女患儿, 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19 823 ng/L(0~20 ng/L), CT示肝左叶一较大软组织密度包块;肿瘤镜下可见肿瘤细胞排列呈黏液样疏松网状、管状、假乳头状结构, 细胞异型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Glypican3、甲胎蛋白、SALL4、Lin28阳性, OCT3/4阴性, Ki-67阳性指数约90%。本例治疗方案以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助化疗为主, 术后随访14个月, 未见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15.
中肾样腺癌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中肾样腺癌生长方式的多样性, 与许多肿瘤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学重叠, 使得其诊断极具挑战性。基于GATA3、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D10等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的联合应用, 减少了此类肿瘤的漏诊和误诊。与中肾腺癌100%具有KRAS突变相似, >80%的中肾样腺癌存在该基因的高频突变。但是与中肾腺癌鲜少出现PIK3CA、PTEN、CTNNB1等基因突变不同, KRAS突变的部分中肾样腺癌同时也可以检测到这些与苗勒源性肿瘤相关的重要分子改变。此外, 中肾样腺癌还具有中等水平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有趣的是, 中肾样腺癌与苗勒源性病变混合存在的病例中, 二者不仅具有相同KRAS/NRAS突变及拷贝数异常, 各自还有其独特的分子改变。中肾样腺癌常与苗勒源性病变合并存在, 结合分子遗传学改变, 佐证了中肾样腺癌的起源可能与苗勒管密切相关。目前, 中肾样腺癌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 临床仍以经验性手术±放/化疗的治疗模式为主, 疗效尚不确切。鉴于KRAS基因在中肾样腺癌的高频突变, 靶向KRAS通路相关基因及KRAS突变的合成致死搭档的药...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53蛋白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与宫颈癌收治率比较,已趋接近甚至超过,而与雌激素相关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占全部子宫内膜癌的80%~900h,,其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关系密切。笔者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旨在探讨其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肿瘤转移、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例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分析。结果镜下见2例肿瘤均可见2种成分。其中一种成分为神经内分泌癌,另一种成分为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2例肿瘤中的神经内分泌癌成分均表达嗜铬素粒A、突触素和CD56,例1中子宫内膜样癌细胞角蛋白(CK)7、ER、PR、波形蛋白阳性。例2中黏液性癌CK7阳性。最终诊断为1例卵巢复合性小细胞癌(肺型)伴子宫内膜样癌,1例为卵巢复合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黏液性癌。结论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混合性肿瘤,预后较差,术前及术中诊断困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5月及2022年1月北京医院病理科2例直肠杯状细胞腺癌的患者资料、病理诊断及预后信息, 分析直肠原发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改变。结果例1女, 72岁;例2男, 67岁。手术切除后均诊断为杯状细胞腺癌, 例1肿瘤位于直肠距肛门5 cm, 大小2.5 cm×2.0 cm×1.3 cm, 带粗蒂;例2肿瘤位于直肠距肛门7 cm后壁, 肿瘤大小1.0 cm×0.8 cm×0.7 cm。镜下见肿瘤在直肠内浸润性生长, 2例中可见杯状或印戒样肿瘤细胞。杯状细胞呈柱状, 细胞质透亮, 核位于基底部, 核异型不明显;印戒样细胞圆形或椭圆形, 细胞质内富含黏液, 核深染, 月牙形。瘤巢呈腺管样、小巢状、菊形团样、小梁状、筛状或片状结构。2例杯状细胞腺癌肿瘤细胞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20、CDX2、突触素, 嗜铬粒素A和CD56;HER2免疫组织化学2例均阴性, 错配修复蛋白2例MLH1、MSH2、MSH6和PMS2肿瘤细胞均显示未缺失。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检测结果发现2例直肠原发杯状细胞腺癌均示APC、p5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急腹症中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术后病检证实为卵巢恶性及交界性肿瘤9例,回顾性分析这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恶性肿瘤7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例,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2例,卵黄囊瘤3例,子宫内膜样肿瘤1例,分别行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另2例术后病检证实为未成熟性畸胎瘤,再次行分期手术。结论卵巢恶性肿瘤可见于妇科急腹症中,因此,急诊手术时对术前准备、手术切口选择及手术方式应有充分预见。  相似文献   

20.
外耳道耵聍腺恶性肿瘤是头颈部较为罕见的肿瘤之一,其中复发转移的病例报道更是少见。本文报道1例外耳道耵聍腺腺样囊性癌术后69个月复发播散至颅内并可能肺部多发转移的病例。收集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该病诊断时需注意与其他形态学相似的肿瘤如基底细胞癌等鉴别。因具有复发及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