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玉娜  刘青  何艳萍  高婷  陈晶 《医药导报》2022,(11):1660-1665
目的 制备复方紫草阴道用微乳-原位凝胶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肉豆蔻异丙酯(IPM)为油相,分别以聚氧乙烯-35-蓖麻油(EL-35)和丙三醇为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温敏凝胶基质,制备复方紫草微乳-原位凝胶,并对微乳及凝胶的性状、粒径、流变学性质、体外释放特性等进行考察。结果 最佳微乳-原位凝胶处方中凝胶基质组成为P407 100 mg·mL-1,P188 20 mg·mL-1,凝胶平均粒径(23.23±0.29)nm。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复方紫草微乳-原位凝胶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性,药物释放由凝胶溶蚀决定。结论 复方紫草阴道用微乳-原位凝胶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凝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2.
Ding WM  Li M  Li GL  Xu HZ  Chen RX 《药学学报》2011,46(6):727-732
本文以泊洛沙姆F127为主要基质材料,复合使用泊洛沙姆F68和高分子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制备盐酸博安霉素注射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对凝胶的胶凝温度、流变学、质构特性、电镜结构和体外释放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该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制备的盐酸博安霉素注射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在常温下为流动的液体,在人体温度下能够发生相转变,成为具有一定胶凝强度的半固体,方便注射给药,胶凝后呈现三维网状空间结构,药物的扩散和凝胶材料的溶蚀为控制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该制剂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在大鼠体内可以持续释放48 h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阿奇霉素温敏原位凝胶滴眼液。方法:以凝胶基质与泪液混合前后的相变温度变化筛选适宜的处方,基于阿奇霉素与硫酸显色的原理,建立UV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以阐明其释放机制。结果:硫酸显色方法能够准确测定阿奇霉素在泪液中的体外释放度,该原位凝胶在8 h内能稳定释放,释放机制为扩散和凝胶溶蚀共同作用。结论:与普通阿奇霉素滴眼液相比较,原位凝胶滴眼液能够达到较好的缓释效果,体外释放稳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王勇  刘晓锋 《中国药师》2014,(4):606-609
目的:制备环孢素眼用微乳原位凝胶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方法:制备环孢素微乳原位凝胶制剂,通过考察其理化特性,粒径及分布,含量,流变学性质,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及稳定性试验来评价该制剂的质量。结果:制备的环孢素微乳原位凝胶制剂为澄清透明的溶液,理化特性研究显示各指标均在眼部制剂的要求范围内,粒径小于50 nm,且分布均匀,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含量简单准确,流变学考察显示该制剂为假塑型流体,影响因素试验研究显示该制剂不受温度和高温的影响,且高温保存6个月稳定。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环孢素微乳原位凝胶制剂符合眼用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丙烯酸Pluronic F127接枝共聚物的流变学性质。方法用同轴圆筒流变仪测定共聚物溶液的流变参数。结果共聚物溶液在较低浓度下具有温度敏感的原位凝胶特性。结论丙烯酸-Pluronic F127接枝共聚物作为一种具有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性质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Pluronic(R) F127接枝共聚物的流变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丙烯酸Pluronic F127接枝共聚物的流变学性质。方法用同轴圆筒流变仪测定共聚物溶液的流变参数。结果共聚物溶液在较低浓度下具有温度敏感的原位凝胶特性。结论丙烯酸-Pluronic F127接枝共聚物作为一种具有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性质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喷昔洛韦(penciclovir,PCV)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对其进行了处方优化筛选,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考察含有不同泊洛沙姆407(Pluronic F127)和泊洛沙姆188(Pluronic F68)浓度配比的处方对原位凝胶胶凝温度、流变学性质、质构特性和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等的影响,从而设计和优化处方.结果 得到最佳凝胶基质组成为19%F127/0.3%F68,其胶凝温度33.7℃;达到34℃时粘度和胶凝强度明显增大;PCV自凝胶中的释放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结论 喷昔洛韦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眼部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对温敏性原位凝胶基质体外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考察壳聚糖对泊洛沙姆为基质的温敏性原位凝胶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为两者的配伍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质量分数的壳聚糖与泊洛沙姆溶液(P407和P188的质量分数均为15%)制备成原位凝胶,测定原位凝胶的体外胶凝温度、胶凝强度和生物黏附力。结果当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从0上升至0.6%时,基质的胶凝强度和生物黏附力均逐渐升高,胶凝温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壳聚糖可改善以泊洛沙姆为基质的原位凝胶的流变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丙烯酸Plurinic(R) F127接枝共聚物的流变学性质.方法 用同轴圆筒流变仪测定共聚物溶液的流变参数.结果 共聚物溶液在较低浓度下具有温度敏感的原位凝胶特性.结论 丙烯酸-Pluronic(R) F127接枝共聚物作为一种具有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性质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王祺玥  沈雁  涂家生 《药学进展》2014,(10):754-760
构建温敏型三嵌段共聚物,研究其理化性质以及用其制备的可注射更昔洛韦温敏型原位凝胶剂的制剂特性。以聚乙二醇(PEG)作为亲水嵌段.丙交酯(LA)和β-丁内酯(β-BL)的无规共聚物PBLA作为疏水嵌段.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温敏型三嵌段共聚物PBLA-PEG-PBLA,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其溶液的胶凝温度/临界凝胶浓度、流变学性质、通针性和溶蚀行为以及以更昔洛韦作为模型药物、用其制得的可注射载药温敏型原位凝胶剂的体外释放特性。合成的PBLA-PEG-PBLA嵌段共聚物重均分子质量在6000左右,多分散系数为1.5左右;其溶液临界凝胶浓度(g·mL^-1)为5%-10%,质量浓度(g·mL^-1)在10%~25%时胶凝温度为31~35℃,接近并略低于体温:其凝胶在低温下储能模量与黏度较小,当温度接近相转变温度后两者迅速增大:其载药凝胶剂累计释放量经拟合显示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并呈扩散释药机制。较低质量浓度[10%15%(g·mL^-1)的PBLA—PEG—PBLA更符合玻璃体注射要求,更适用于制备可注射载药温敏型原位凝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右旋布洛芬/酸改性蒙脱土缓释干混悬剂体外释放及体内药动学特性。方法:通过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等检查,初步评价右旋布洛芬/酸改性蒙脱土缓释干混悬剂质量,采用体外溶出装置进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右旋布洛芬体外累积释放量;以大鼠为动物模型,测定给药后的血药浓度,采用DAS2.0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右旋布洛芬/酸改性蒙脱土干混悬剂3 h内沉降体积比大于0.9,且混悬剂再分散性好,流动性好;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r=0.970 1);并具有明显缓释作用;体内试验表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86.05±5.96),(123.5±41.74)μg·mL-1;AUC0-24 h分别为(644.49±73.26),(439.88±84.41)μg·mL-1·h,t1/2分别为(5.58±0.55),(2.36±0.55) h;各参数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受试制剂的达峰时间tmax延长到2 h,t1/2和MRT比参比制剂分别延长2.36倍和2.47倍,可见右旋布洛芬/酸改性蒙脱土干混悬剂在大鼠体内具有明显缓释作用。结论:右旋布洛芬/酸性蒙脱土干混悬剂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抗帕金森病药物罗替戈汀原位形成植入剂(R-ISFI),并对其体内长效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N-甲基-二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R-ISFI。采用摇床法进行体外释放度的考察,采用大鼠体内药动学实验考察罗替戈汀的体内释药特性。大鼠皮下注射R-ISFI,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高分子材料的类型、高分子材料与溶剂比、药物与高分子材料的用量比及ISFI的形状均对药物体外释放有显著的影响。R-ISFI体外释药平缓,30 d可累积释放85%,体内药动学结果表明,R-ISFI在体内缓释效果良好,突释小,可持续释放30 d。结论:制备的R-ISFI可持续平稳释放达一个月,是一种很有开发应用前景的长效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芒果苷(MGF)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固体分散体(MGF-SD),提高MGF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并对比考察MGF、MGF-SD在体外肠道菌群模型中的代谢差异。方法:以PVP为载体材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GF固体分散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红外光谱(IR)表征其物相特征。采用摇瓶法测定MGF、MGF-SD溶解度。采集健康志愿者新鲜粪便,制备肠道菌群混悬液,分别与MGF、MGF-SD在厌氧环境下孵育,HPLC法监测MGF含量变化。结果:当MGF与PVP的质量比分别为1∶2,1∶4,1∶9时,MGF溶解度分别提高了432,513,633倍。DSC、XRD和IR均显示,MGF-SD中MGF晶体结构发生破坏,以非晶状态存在。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MGF-SD中MGF释放速度快于MGF原料。与MGF原料相比,MGF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后,离体人肠道菌群对MGF的代谢速度降低。结论:MGF制备成PVP固体分散体后,MGF以非晶型分子状态高度分散在载体材料中,MGF溶出度与溶解度显著提高,同时可减慢肠道菌群对MGF的代谢,有利于提高MGF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胡静  周卫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6):1369-1374
目的: 制备一种帕利哌酮渗透泵控释片,通过在由含药层和助推层压制的双层片芯外包裹一层控释衣,达到理想、稳定的控释效果。方法: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处方进行优化,以含药层中HPMC E5用量、助推层中氯化钠用量和PEO WSR Coagulant用量、半透膜包衣增重为自变量,以2,8,14,24 h的累积释放百分率为考察指标,绘制优化模型的效应面图,得到了最优处方。结果: 得到一个最优处方,并对优化处方进行验证,释放结果与预测值基本一致,24 h内药物呈零级释放特征。自制片与国外市售片体外释药行为一致。结论: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帕利哌酮渗透泵控释片的优化模型,实现了处方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高乌甲素脂质体(LA-LIP)经皮给药制剂,对其质量及透皮吸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LA-LIP,以包封率与载药量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法确定LA-LIP的优选处方;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LA-LIP凝胶,采用体外释放试验评估释放能力。结果:正交试验法确定LA-LIP最佳处方工艺组合为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8:1、药脂比为1:8、水化温度为55℃。体外透析袋实验显示,LA-LIP凝胶慢释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LA凝胶释放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体外透皮结果显示,LA凝胶24 h内皮肤滞留量为8.39 μg·cm-2,LA-LIP凝胶皮肤滞留量为15.17 μg·cm-2。结论:本研究发现运用薄膜分散法制备LA-LIP工艺简单可靠,制备成脂质体凝胶剂时,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布地奈德灌肠用温敏性凝胶的体外释放度及体内滞留性。方法:制备布地奈德温敏凝胶灌肠液,采用动态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体外释放度研究;以新吲哚菁绿IR820为荧光标记物,昆明小鼠为受试动物,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不同时间点温敏凝胶灌肠液在小鼠体内的滞留情况。结果:含有增溶剂的布地奈德温敏凝胶灌肠液在体外能缓慢并完全地释放,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12 h释放在80%以上,普通灌肠液12 h的累积释药率不到60%;通过对新吲哚菁绿标记物观察,温敏凝胶剂在体内至少可以停留12 h,普通灌肠液体内4 h时几乎不能观察到荧光信号。结论:布地奈德温敏凝胶灌肠液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延缓药物释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合成mPEG/PLA比例为10/90,5/95,2/98的3种聚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用合成的mPEG-PLA为载体材料和有机溶剂N-甲基比咯烷酮(NMP)制备醋酸亮丙瑞林(LA)的原位注射剂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和体内外释放试验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PEG2000和外消旋-丙交酯(DL-LA),以开环聚合法合成比例为10/90,5/95,2/98的聚合物mPEG-PLA,并通过1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确证。然后将mPEG-PLA和LA置于两个注射器中,制成A/B系统,在使用前将药物加入聚合物溶液中并混合均匀,制备醋酸亮丙瑞林的原位注射剂。利用显微镜和SEM分析制剂结构。其次进行药物的体外释放试验,对释放曲线进行模型拟合,最后以大鼠为动物模型进行试验,考察药物在SD大鼠体内的释放行为,并考察体内外相关性。结果:成功合成且验证了不同比例的mPEG/PLA聚合物,并以此为载体材料成功制备出LA原位注射制剂。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药物以接近零级的方式释放,释放速率和聚合物mPEG/PLA比例,载药量和加入有机溶剂的量有关,且聚合物中PLA比例越高释放越慢,载药量增加则释放速率增加;选用黏度大的溶剂则药物释放减慢,溶剂的用量增加释放速率减小;大鼠体内实验也表明该制剂在体内能够达到缓释的效果,药物在前10 d内释放较快,30 d释放药物能达到90%。结论:醋酸亮丙瑞林原位注射制剂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体内外实验均证明该制剂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表面修饰材料结合到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以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为模型药,制备一种具有良好亲水亲脂性的雷公藤内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熔融-乳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通过单因素考察、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考察脂质材料、聚山梨醇酯-80和PEG-stearate(PEG-SA)三个因素对TPL-SLN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考察TPL-SLN的理化性质,并考察其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稳定性以及体外释放情况。用MTT法测定其对人正常肝L02细胞和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其IC50。结果:最优的处方:脂质材料为7.5%,聚山梨醇酯80(Tween 80)为2%和PEG-SA为2%,其粒径(193.43±6.07)nm,包封率(87.63±0.09)%,载药量(0.33±0.01)%。透射电镜观察所制备的纳米粒的形态近似于球形,DSC分析和X-射线衍射证实TPL以非晶型的形式存在于固体脂质纳米粒中。稳定性考察发现纳米粒粒径在一个月的贮存期基本没有变化(P>0.05),体外释放表明TPL-SLN具有体外缓释特性。TPL-SLN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正常肝细胞。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有望开发为临床口服用药新剂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溴新斯的明多囊脂质体(NB-MVL),并对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载药多囊脂质体,并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以动态透析技术与ƒ2相似因子评价法对NB-MVL与溴新斯的明在体外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进行研究,计算其药物释放度与相似因子。结果:NB-MVL的包封率受投料比、药物浓度等因素影响;NB-MVL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所获得的释放模型均符合Weibull模型,同时与溴新斯的明溶液在不同释放介质中所得累积释放曲线间的相似因子小于50。结论:本试验制备所得NB-MVL包封率较高,且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与溴新斯的明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出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有机酸诱导原理制备盐酸普萘洛尔延时脉冲微丸,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低渗型丙烯酸树脂为包衣材料,采用空白丸心上药法制备含有机酸的载药微丸,考察处方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优化处方。通过有机酸与包衣膜相互作用试验探索其体外释药机制。结果:药物与琥珀酸分层的微丸具有较理想的脉冲释药特征,最优处方体外释药时滞约为4h,时滞后2h累积释放量90%以上,其体外释放曲线符合logistic模型。有机酸能够降低衣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促进其水化,从而提高包衣膜渗透性而加速释放。结论:所得微丸具有良好的体外脉冲释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