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Chymase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35例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hymase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hymase蛋白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Chymase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05,P=0.038),结直肠癌组织中,有远处转移患者Chymase蛋白表达降低(P=0.002),Chymase蛋白的表达与N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hymase蛋白的表达越低(Χ2=54.81,P<0.001),在Ⅲ+Ⅳ期患者Chymase蛋白表达降低(Χ2=50.84,P<0.001),生存分析结果提示Chymase蛋白低表达患者预后不佳(Χ2=10.501,P=0.001)。 结论Chymase蛋白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过程中建立、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60例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标准化工作流程组30例(标准化组)及常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3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其中,两组护理评估(t=4.030,P<0.001)、健康教育(t=4.151,P=0.001)、专科护理(t=2.688,P=0.0094)、护理记录书写(t=2.078,P=0.042)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基础护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78,P=0.5723)。术前满意度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44);术后满意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出院随访满意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8,P=0.126)。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照组共计发生2例(6.67%),标准化组共计发生1例(3.33%),两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过程中建立、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使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工作质量,降低老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护理队伍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在结直肠肿瘤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及地位。 方法选择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程护理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围手术期对照组只采用加速康复护理,全程护理组在加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全程护理干预,全程护理组医师与责任护士协同患者整个住院期间的诊治护理,协同主管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一步强化加速康复措施的执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尿潴留、腹胀、肺部感染、术后疼痛、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全程护理组首次排便时间(t=-13.49,P=0.034)、术后首次下床时间(t=17.067,P=0.044)、术后进食时间(t=9.704,P<0.01)、总住院时间(t=-0.195,P=0.045)均小于对照组,其在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χ2=4.807,P=0.028)、疼痛(χ2=5.021,P<0.025)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在结直肠肿瘤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中具有优化各项护理举措,为患者提供全程、系统、延续的整体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将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多项临床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为进一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方向。 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病理证明的结直肠癌患者892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乙肝表面抗原、年龄、术前相关实验室检查、术后病理结果等),研究是否会影响肝转移的发生。 结果结直肠癌是否发生肝转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病理组织类型、是否造口、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及谷草转氨酶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59,Z=-1.631,χ2=0.003,χ2=1.223,χ2=0.619,χ2=0.516,Z=-3.235,Z=-0.106,Z=-0.328;均P>0.05)。HBsAg阳性较阴性患者发生肝转移几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9,P<0.05)。另外,肝转移与分化水平(χ2=14.165,P<0.01)、浸润程度(χ2=17.808,P<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χ2=41.798,P<0.01)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示乙肝病毒表面阳性患者肝转移发生低,而低分化、浸润程度高、淋巴结转移多者肝转移率高。 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会降低肝转移的发生几率。分化程度越低、浸润程度越高、淋巴结转移数多,越容易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自2014年1月~2019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行结直肠癌NOSES IV式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纳入172例患者,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病理资料、术者经验、术中情况等临床资料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意义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172例患者中,共21例(12.2%)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依次为腹盆腔感染(4.7%)、吻合口漏(3.5%)、腹腔出血(1.7%)、肺部感染(1.7%)、吻合口狭窄(1.2%)、直肠阴道瘘(1.2%)、肺栓塞(1.2%)、切口感染(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χ2=5.144,P=0.023)、术者经验(χ2=4.412,P=0.042)、手术时间(χ2=4.713,P=0.030)是影响NOSES IV式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OR=3.317,95%CI:1.024~10.747;P=0.046)是NOSES IV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手术时间≥135 min是结直肠癌腹腔镜NOSES IV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把握NOSES适应证、熟练灵活使用腔镜器械是降低NOSES术后并发症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甘露糖敏感性血凝菌毛的铜绿假单胞菌(PA-MSHA)制剂与顺铂在治疗结直肠癌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腹部B超证实为中-大量腹腔积液,且经细胞学检查为恶性腹腔积液的结直肠癌患者49例。根据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2组,铜绿组(31人)和顺铂组(18人)。铜绿组:腹腔注射铜绿假单胞注射液10 mL×10支,第1、3、5天给药,7天一个周期,共2个周期;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50 mg/m2,d1,7天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两组同时期内给予mFOLFOX6方案化疗。参照WHO(1981)制定的腹腔积液治疗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参考Karnofsky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铜绿组31例中19例患者有效,顺铂组18例患者中5例有效(χ2=5.118,P=0.024)。铜绿组31例患者中22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顺铂组18例患者中7例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χ2=6.586,P=0.01)。铜绿组中有12例(38.71%)患者出现发热,顺铂组中有2例(11.11%)患者出现发热(χ2=4.25,P=0.039);铜绿组中有1例(3.23%)腹痛患者,而顺铂组中有6例(33.33%)患者出现腹痛(χ2=8.43,P=0.004);铜绿组未出现腹腔感染,顺铂组中有2例(11.11%)患者出现腹腔感染(χ2=3.591,P=0.058)。 结论腹腔灌注铜绿假单胞注射液在治疗结直肠癌恶性腹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顺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预置回肠造口(末段回肠预置于腹壁下)对比袢式回肠造口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优势。 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分为预置回肠造口组及袢式回肠造口组。主要的研究终点:首次住院以及术后3个月总体并发症指数(CCI);次要研究终点: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术后3个月再次住院率以及肛门直肠功能(Wexner评分);其他研究终点:术后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腹泻、手术时间>3 h、切缘阳性率以及术后病理pTNM分期。 结果预置回肠造口组对比袢式回肠造口组的首次住院总体并发症评分(CCI评分)为(25.3±7.1 vs. 26.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6,P=0.067),而预置回肠造口组对比袢式回肠造口组术后3个月的CCI评分为(26.2±6.2 vs. 31.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83,P=0.041)。此外,预置回肠造口组患者对比袢式回肠造口组患者在手术时间(Z=-2.646,P=0.008)、住院时间(Z=-3.564,P=0.034)、住院费用(Z=-5.118,P=0.021)、术后3个月再次住院率(χ2=25.652,P=0.001)、术后3个月肛门直肠功能(t=-3.128,P=0.003)以及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χ2=9.692,P=0.021)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预置回肠造口相对于袢式回肠造口是一种安全可行且经济有效的术式,但仅限于中低危吻合口漏患者。此外,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随访时间短,仍需后续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12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800例,女性480例;中位年龄为63岁;右半结肠癌337例,左半结肠癌398例,直肠癌545例。PCR方法检测肿瘤标本的微卫星状态。依据MSI状态,将患者分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组和微卫星稳定性(MSS)/低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组。观察人口学特征,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微卫星状态等指标。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在1280例患者中,112例(8.7%)为MSI-H,79例(6.2%)为MSI-L,1089例(85.1%)为MSS。MSI-H组与MSS/MSI-L组患者在术前血清CEA(χ2=6.943,P<0.05)、肿瘤部位(Z=-9.451,P<0.001)、肿瘤TNM分期(Z=-2.108,P<0.05)、肿瘤T分期(Z=-2.397,P<0.05)、肿瘤N分期(Z=-3.892,P<0.001)、肿瘤分化(χ2=6.663,P<0.05)、肿瘤黏液成分(χ2=78.833,P<0.001)、肿瘤最大直径(χ2=39.656,P<0.001)、癌结节(χ2=8.759,P<0.05)、神经侵犯(χ2=10.238,P<0.05)、淋巴结转移率(LNR)(χ2=5.880,P<0.05)、淋巴结检出数(Z=-5.019,P<0.001)、阳性淋巴结检出数(Z=-3.667,P<0.00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为,MSI-H组患者CEA<4.7 ng/mL、右半结肠癌、低TNM分期、高T分期、低N分期、低分化、黏液成分、肿瘤直径≥4 cm、无癌结节、无神经侵犯、低LNR所占比例显著高于MSS/MSI-L组患者。MSI-H组淋巴结检出数显著多于MSS/MSI-L组,而阳性淋巴结检出数显著较少。结论MSI-H结直肠癌患者具有较为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其中既有预后良好的,亦有预后不良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适形切除钉合术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的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适形切除组和传统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年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共有27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77例患者接受适形切除术,198例患者接受传统PPH术,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痔分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适形切除组术中失血量(Z=-6.472,P<0.01)和术后24 h疼痛评分(t=-5.152,P<0.01)明显低于传统PPH组,手术时间(均值35.2 vs. 31.9 min,t=-2.871;P=0.004)略长于传统PPH组。但两组住院天数(t=-0.467,P>0.05)及住院费用(t=1.141,P>0.05)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适形切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PPH组[9.1%(7/77)vs. 35.8%(71/198),χ2=19.55;P=0.000],其中术后复发[2.6%(2/77)vs. 10.1%(20/198),χ2=4.241;P=0.039]明显低于传统PPH组,中度肛门狭窄及Ⅱ度肛门失禁程度以上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肛门狭窄适形切除组明显低于传统PPH组[1.3%(1/77)vs. 8.1%(16/198),χ2=3.305;P=0.069],I度肛门失禁适形切除组明显低于传统PPH组[0%(0/77)vs. 7.1%(14/198),χ2=4.366;P=0.037]。术后慢性疼痛(P>0.05)、术后出血(P>0.05)、肛周分泌物(χ2=0.870,P>0.05)、肛门坠胀感(χ2=0.010,P>0.05)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切除组无术后出血、术后慢性疼痛及肛门失禁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适形切除钉合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的治疗,具有较轻的术后疼痛,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泌型卷曲蛋白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 2,sFRP2)与Wnt/β-catenin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首先对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sFRP2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其次通过质粒转染,使得sFRP2在HCT116细胞中的表达上调,通过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然后行CCK-8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sFRP2表达上调后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组中sFR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组(χ2=35.902,P=0.000)。相反,结直肠癌组中β-catenin膜表达缺失率和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χ2=23.149,P=0.000;χ2=27.002,P=0.000)。sFRP2阳性表达、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异位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明显相关(χ2=5.420,P=0.020;χ2=6.472,P=0.011;χ2=7.158,P=0.007),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sFRP2的阳性率与β-catenin的膜表达缺失率及异位表达率呈负相关,β-catenin的膜表达缺失率和异位表达率呈正相关。转染后sFRP2及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25.430,P=0.001;t=15.000, P=0.001)。sFRP2转染组与对照组及空载质粒组相比,细胞增殖速度及迁移速度明显减慢(t=16.890, P=0.001;t=7.206,P=0.002)。与对照组相比,sFRP2转染组透膜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t=25.459, P=0.001),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 结论sFRP2与Wnt/β-catenin通路相互作用,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sFRP2的上调明显抑制了HCT11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中心在ERAS理念指导下的25例行NOSES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NOSES-ERAS组),选取同期在传统理念指导下行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手术时长、失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切口并发症和下肢静脉栓塞和坠积性肺炎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数字分级法NRS方法评价术后疼痛感,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差异。 结果实施NOSES直肠癌根治术的ERAS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长、失血量、术后吻合口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OSES-ERAS组切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发生率(χ2=4.101,P<0.05);NOSES-ERAS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χ2=-11.179,-3.434,P<0.05);NOSES-ERAS组切口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t=-42.798,P<0.01),NOSES-ERAS组术后疼痛感NRS评分轻于对照组(t=-26.5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ERAS理念指导下的NOSES直肠癌根治术进一步优化了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微创化、美容化、功能化、个体化治疗的效果,NOSES直肠癌根治术与ERAS相结合具有更大的优势,值得推广开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王育光  刘志威 《肝脏》2022,27(1):38-41
目的通过信息化随访方式干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比分析其对患者疾病及用药依从性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剔除不符合纳入条件患者,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264例,有42例合并肝硬化。对纳入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分组,最终微信+电话随访组87例,电话随访组88例,对照组89例。随访并对比三组在2年后肝功能、肝硬化人数及停用恩替卡韦时间等不同差异。结果随访年后三组在失访人数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与B组2年后两组在ALT(Z=-3.218,P=0.02)、AST(Z=-2.749,P=0.03)、Alb(Z=1.746,P=0.04)、乙肝病毒DNA(Z=-3.231,P=0.02)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Bil、FIB-4指数、APRI、γ-G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2年后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在ALT(Z=-11.089,P<0.001)、AST(Z=-9.247,P=0.01)、TBil(Z=-7.623,P=0.01)、APRI(Z=-4.834,P=0.01)、γ-GT(Z=-2.867,P=0.03)、Alb(Z=3.187,P=0.02)、乙肝病毒DNA(Z=-10.078,P<0.001)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FIB-4指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2年后两组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在ALT(Z=-1.275,P=0.04)、AST(Z=-2.045,P=0.03)、TBil(Z=-3.762,P=0.02)、APRI(Z=-1.461,P=0.04)、γ-GT(Z=-2.254,P=0.03)、乙肝病毒DNA(Z=-1.782,P=0.04)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Alb、FIB-4指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年后A组肝硬化人数为12人,B组为16人,C组为24人。A组与B组(χ2=0.945,P=0.408)、B组与C组肝硬化人数(χ2=2.741,P=0.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C两组肝硬化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3,P=0.013)。在2年时间内,A组有15例患者暂停使用恩替卡韦,B组有28例,C组有61例,三组停用恩替卡韦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61,P<0.001),通过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A组使用恩替卡韦时间长于B组(83.0%vs 68.5%,χ2=5.754,P=0.016)及C组(83.0%vs 33.7%,χ2=61.601,P<0.001),而B组使用时间长于C组(63.5%vs 33.7%,χ2=32.451,P<0.001)。结论通过对患者强化信息化干预,可以使患者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依从性提高,降低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及肝硬化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 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诊断为结肠癌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共选取84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71.38岁,与同期75例中青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相关因素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计算。 结果84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患者临床表现以血便为主。直肠是最常见出血部位。病理组织类型以腺癌为主(占86.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方式、病理分型、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化疗是影响预后重要的独立因素。与中青年结肠癌患者(年龄<65岁)相比,肿瘤大体分型(χ2=10.652,P=0.005)、组织学类型(χ2=29.466,P<0.001)、分化程度(χ2=26.806,P=0.033)、淋巴结转移(χ2=6.963,P=0.031)、肿瘤浸润深度(χ2=7.983,P=0.018)、TNM分期(χ2=9.720,P=0.021)及远处转移方面(χ2=5.165,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病程发展缓慢、肿瘤分化程度较高,早期根治性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及预后,化疗是保护性因素,早期诊疗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