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颌后牙区进行种植术时,常出现剩余牙槽骨骨量不足的临床条件,上颌窦外提升术能够达到垂直骨重建的目的,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手段.由于受上颌窦解剖结构变异的影响,如上颌窦黏膜增厚、上颌窦底壁骨隔存在、上颌窦动脉走行位于窦底或骨窗附近等,常导致上颌窦外提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如上颌窦黏膜穿孔、术中出血、上颌窦炎、感染、植骨...  相似文献   

2.
因龋病、牙周病等原因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通常伴有牙槽骨的缺失,而牙齿缺失后上颌窦腔的气化、扩大加重了牙槽骨的吸收,导致剩余骨量不足是上颌后牙区行种植修复遇到的主要难题。临床上可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增加骨量为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创造有利条件。简单、快速、有效的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与经上颌窦外侧壁开窗入路植骨种植技术相比,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具有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但存在着术中微小黏膜穿孔不易被发现的缺点,故寻找更安全可靠的技术也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临床病例研究对临床上3种经牙槽嵴顶入路微创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技术的方法、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进行报告,为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上颌窦外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高度不足时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共完成52例、84枚种植体的上颌窦外提升种植修复病例.随访5年以上13例、3年以上24例、1年以上8例、1年以内7例.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患者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之间剩余骨高度小于7mm,无法植入足够长度的种植体,因此采用上颌窦外提升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术中使用了Bio-Oss骨粉作为骨移植材料,采用非埋入式种植技术,6个月后进行修复.结果:总计52例患者,2例发生上颌窦黏骨膜破裂,但术后观察未发生上颌窦感染等并发症.84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并已完成种植修复,至2011年12月为止,无种植体脱落,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上颌窦外提升技术安全可行,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时种植修复难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icon植体联合上颌窦内提升术用于上后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已完成种植修复的13例20颗上颌后牙Bicon植体修复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临床检查和CBCT评估Bicon种植体在骨量不足情况下,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统计种植修复成功率。结果:20颗Bicon植体,上颌窦内提升高度2~5 mm,临床检查初期稳定性良好,未见上颌窦黏膜穿孔,术后4个月骨整合良好,修复体负载1~2年后检查植体无动度,CBCT显示种植体周围无明显骨吸收,种植体留存率100%。结论:Bicon植体联合上颌窦内提升术可成功用于上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修复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上颌后牙缺失骨量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上颌后牙缺失患者35例,剩余牙槽骨高度平均(5.95±1.19)mm.采用经牙槽突进路上颌窦底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Straumanns@种植体47颗,分别于3~6个月后行上部修复,随访期为6~30个月,通过影像学及临床PD、PLI、BOP等评价指标,评价种植体修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的留存率为95.74%,45颗种植体成功负载,种植体稳定,骨结合良好.术中2颗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破裂,穿孔率为4.26%.随访期内,种植体周围组织状况良好,PD平均为(3.22±1.07)mm,平均累积边缘骨丧失为(1.38±0.59)mm.结论: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能有效修复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牙缺失,短期疗效可靠,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种植体周病是种植修复后常见的生物学并发症,上颌窦底提升是解决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时骨量不足的可靠方法。国内外尚缺乏针对上颌窦底提升区域种植体周病临床管理的指南与共识。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针对种植体周病的预防和诊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术为种植体的植入及修复创造了条件,且被证实长期效果可靠,已经全球范围被广泛接受作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规骨增量方法.但上颌窦囊肿的存在一直被认为是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的绝对禁忌症.严重制约了上颌窦植骨的可能性,使此类患者难以得到进一步的种植修复.在行上颌窦底植骨前,先行上颌窦囊肿摘除,二期再行上颌窦植骨与种植术,国内尚未见到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上颌窦区骨量不足3 mm的情况下,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并植骨同期将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静安区牙病防治所2012年4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上颌后牙缺失患者56例,剩余牙槽骨高度均小于3 mm,术中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并植骨,同期将种植体植入.术后3、6、12个月定期随访,分析及评估术后愈合效果及骨结合情况.结果:56例患者共植入72颗种植体,随访期间,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良好,种植体稳定.术后6个月行种植修复,均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牙龈无形态、色泽异常,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对于上颌窦底骨量不足3 mm的患者,术中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并植骨同期将种植体植入,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并讨论外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相关的并发症以及建议的治疗方法。方法 122例上后牙缺失并且骨量不足的患者于2010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15日接受了外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均已完成上部修复。测量记录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记录所有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比如过量出血、上颌窦底黏膜穿孔、感染、创口裂开、急性上颌窦炎、移植骨吸收,以及统计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术中8例发生窦底黏膜穿孔,术后3例当晚少量鼻出血,术后1~2周3例伤口裂开,术后2周1例急性上颌窦炎伴化脓性感染;术后6个月内,有6例患者的移植骨出现部分吸收,6颗种植体发生松动或自行脱落。结论 外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相关的并发症有黏膜穿孔、感染、创口裂开、移植骨吸收以及种植体松动、脱落,可通过术前周密检查、术中控制手术操作、修补穿孔黏膜、术后适当加大抗生素剂量、缝合裂开创口并配合使用漱口水及系统性抗生素治疗等方法预防及治疗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上颌严重骨量不足的后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的牙列缺损患者24例,牙槽骨高度2.0~5.0 mm,经上颌窦外提升术后同期植入3i种植体33枚,同时植入人工骨粉行骨引导再生术。种植手术后至少6个月完成永久修复。随访3~21个月,采用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100%,33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并成功负载,种植体上部结构无松动,仅1例种植体出现周围黏膜炎,无修复体崩瓷。结论:上颌窦外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严重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种植修复病例中疗效显著,可减少手术次数和治疗费用,缩短疗程,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比较上后牙缺失后牙槽嵴高度不足时根据上颌窦底牙槽嵴骨高度不同,选用不同术式和不同充填材料提升上颌窦底,进行种植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89例上后牙缺失的患者,其中68例窦底牙槽嵴骨高6一lOnun者行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其余21例骨高2-5mm者行开窗植骨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同期完成一期种植手术86例,二期完成种植手术3例.充填材料有自体颗粒骨、人工骨粉或者自体颗粒骨加人工骨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上颌窦炎症,21例行开窗植骨上颌窦底提升手术的患者2例术中窦膜穿孔,以可吸收生物膜修补后同期完成种植手术.平均提升窦底高度5.8mm,59颗种植体有1颗松动失败,其余种植体平均负载23个月,种植体稳定,骨结合状况良好.68例行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患者,平均提升窦底高度4.1mm.植入术中有3例发生可察觉窦膜破孔,3例术后2天内鼻腔少量自发性渗血,其余无明显症状.在121颗种植体中,有2颗种植体失败,119颗种植体平均负载15个月,种植体稳定,未见明显骨吸收.结论:临床上上颌窦底骨高度不足的情况应根据上颌窦底骨高度不同,选用开窗植骨或闭合冲压提升上颌窦底,并根据需提升高度不同选用不同的充填材料,大多数可以同期种植.  相似文献   

12.
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上颌后牙缺失病例50例.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2±2.2)mm,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67枚Straumann SLA种植体.术后3~6个月上部结构修复,观察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及骨量改变情况.随访期为(12.8±5.6)个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的留存率为97.01%,65枚种植体成功负载,种植体稳定,骨结合状况良好,无不良自觉症状.术中4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破裂,穿孔率为4.48%.术后当天与术后6个月X线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增加(2.5±1.3)mm,边缘骨丧失(1.1±0.7)mm.结论: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能有效治疗上颌后牙缺牙区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牙缺失,对窦底骨高度极度不足(<4mm)亦有治疗可能.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上颌后牙区的特殊解剖位置,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病例的种植修复一直是种植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常用外科手段根据手术径路可分为:(1)经上颌窦外侧壁开窗植骨术;(2)经牙槽嵴顶的上颌窦内挤压提升术。种植体植入的时机可选择一期或二期种植。对于不同术式的选择以及种植体植入时机的把握,现有的临床标准主要依据上颌后牙区的剩余骨高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改良上颌窦底提升术在处理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65名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共103个植入位点。上颌窦底下方的剩余牙槽骨高度为2~9mm。其中,30例剩余骨高度为5~9mm的患者,采用超声骨刀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35例剩余骨高度为2~5mm的患者,行侧壁小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随访9-30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的患者,平均提升高度为4.43mm(2.22~5.47mm);行上颌窦底外提升术的患者,平均提升高度为5.95mm(4.16~12.85mm)。103个种植位点中仅2例在术中发现黏膜穿孔,1例在戴牙后3个月出现种植体松动,其余种植体均形成良好骨结合,存留率为99%。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术能够有效促进上颌窦内成骨,增加上颌后牙区骨高度,超声骨刀及外提升术中小开窗术式的应用,可显著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上颌窦底提升是目前解决上颌后牙区种植骨量不足的主要技术,通过创造上颌窦底的成骨空间,植入或不植入骨增量材料,引导新骨长入,从而增加种植体的骨结合面积,获得种植体功能状态下的长期稳定性。因此,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窦腔内新生骨的来源及其成骨机制的研究对于临床术式的改良,植骨材料的选择以及种植的远期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开窗植骨与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比较上后牙缺失牙槽嵴高度不足患者,根据上颌窦底牙槽嵴骨高度不同,选用开窗植骨或闭合冲压提升上颌窦底,同期种植牙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55侧)上后牙缺失患者,其中34例(40侧)窦底牙槽嵴骨高6~10 mm者行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其余9例(15侧)骨高2~5 mm者行开窗植骨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均同期完成一期种植体植入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上颌窦炎症,9例行开窗植骨上颌窦底提升手术的患者,无窦膜穿孔,平均提升窦底高度5.8 mm,26颗种植体平均负载30个月,种植体稳定,骨结合状况良好。34例行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患者,平均提升窦底高度4.3 mm,手术操作中有3颗发生可察觉窦膜破孔,发生率为4.1%(3/73),在73颗种植体中,有2颗种植体失败,71颗种植体平均负载23个月,种植体稳定,未见明显骨吸收,成功率97.3%(71/73)。结论: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一种微创、简单、可靠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嵴骨高度不足的种植临床技术,临床上应根据上颌窦底牙槽嵴骨高度不同,选用开窗植骨或闭合冲压提升上颌窦底。  相似文献   

17.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即上颌窦底外提升,是解决上颌后牙缺失后上颌骨后部骨量不足的有效方式.其技术敏感性较高,术中常见并发症有出血和上颌窦黏骨膜穿孔.若未对手术风险进行完善评估,对术中并发症处理不妥当,可能会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影响远期种植效果.本文将对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的术中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预防及处理进行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8.
上颌后牙区的种植常常受限于垂直骨高度的不足,上颌窦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的有效手段,可为种植体的成功植入打下基础。20世纪60年代,美国Philip Boyne教授提出侧壁开窗法即柯-陆技术来提升上颌窦黏膜,以增加上颌后牙区的骨量,1994年,Summers报道了骨凿技术(经牙槽嵴顶技术),这是一种微创的上颌窦底提升术,逐渐发展成为如今上颌窦提升技术的两大主流方法,即上颌窦外提升术和上颌窦内提升术。本文回顾了上颌窦提升技术的历史和现状,从上颌窦提升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手术器械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上颌后牙区缺牙后的种植修复,常由于上颌窦的存在、缺牙后的解剖生理性改变而采用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技术增加骨量来解决垂直骨高度不足的问题.但是至今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颌窦底黏膜提升后是否必须植入植骨材料.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无论是经牙槽嵴顶路径的上颌窦底提升(TAFSE)还是经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LASFE)均可采用不植骨的方式来完成,并进行后续种植修复,但其疗效仍存在争议.本文就经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黏膜提升后不植骨的相关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上颌窦外提升术是一种用来增加上颌骨后牙区域垂直方向骨量的手术方法,它通过颊侧前庭沟切口在直视情况下,分离上颌窦底黏膜,在上颌窦底黏膜与骨质之间增加骨质高度来满足种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