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5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30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28例),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和P选择素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9%(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P选择素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P选择素的水平,有效缓解心绞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丹参多酚酸盐组(70例)与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丹参多酚酸盐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血hs-CRP、血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血hs-CRP、血NT-proBNP两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用于冠心病PCI术后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心肌血供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后对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OPCABG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16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替格瑞洛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予以减轻心肌耗氧、改善冠脉供血、稳定血糖水平等常规治疗,术前至少5 d予以低分子肝素4100 U,每12 h皮下注射,对照组术后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替格瑞洛组术后予以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小板聚集率、术后第4周心功能指标及术后12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一般临床参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聚集率:术后5、10、30 d替格瑞洛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4周心功能指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内MACE发生率,缺血性心绞痛、心力衰竭:替格瑞洛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可显著降低OPCABG后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缺血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8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40mg,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30~50ml,两药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qd连续14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切全血黏度下降和红细胞变形性升高幅度,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作用,治疗组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显著地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增加红细胞变形性,作用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出血高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出血高危老年AMI患者100例,根据应用替格瑞洛治疗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PCI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每次100 mg,每天1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每次90 mg,每天2次;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每次45 mg,每天2次;持续治疗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血小板聚集率;随访1年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BMI及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周,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1年,两组心源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出血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26%)(P<0.05)。结论出血高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但不增加MACCE...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同时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77%、89.09%;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西洛他唑+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替格瑞洛两种双重抗血小板方案对氯吡格雷抵抗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90例氯吡格雷抵抗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和替格瑞洛组(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双重抗血小板)。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PAR)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Ⅱb/Ⅲa复合物(CD61)、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水平等凝血相关指标及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2年,比较2组病人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NIHSS评分以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阿司匹林组相比,治疗后替格瑞洛组血清MDA、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以及CD61、PAC-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替格瑞洛组头痛症状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随访2年,与阿司匹林组相比,替格瑞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P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海南省临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UPA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而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150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MP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MPA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小剂量氯吡格雷(75 mg/d)相比,大剂量氯吡格雷(150 mg/d)能更有效地改善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并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在急诊PCI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和QTd的变化。结果急诊PCI治疗前有22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急诊PCI后,无室性心律失常出现,QTd在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P0.05);氯吡格雷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更明显(P0.05);氯吡格雷组QTd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替格瑞洛组QTd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下降更明显(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及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更快、更强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缩短QT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组加用替格瑞洛,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炎症指标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均可减轻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炎症反应,替格瑞洛的效果更为明显,两种药物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栓素B2(TXB2)、血小板聚集率]。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27/3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PAI-1、TXB2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有效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血小板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艾司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艾司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艾司洛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心肌梗死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39%(68/9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9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较对照组低,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hs-CRP、BNP、MMP-9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hs-CRP、BNP、MMP-9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心肌梗死发生,对照组心肌梗死11例(11.22%),组间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艾司洛尔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降低血清hs-CRP、BNP、MMP-9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与阿斯匹林合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随机将收治的 4 2例UAP患者分为对照组 2 1例和治疗组 2 1例 ,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斯匹林片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每天用奥扎格雷钠 16 0mg溶于 5 0 0ml生理盐水中静滴 ,连用 2周 ,监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心电图和心绞痛症状等。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缓解和消失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P均 <0 0 1)。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0 0 5 ) ,全血比黏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 0 5 ) ,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无出血并发症。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参数 ,更有效治疗UAP。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润肺解毒汤加减对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病人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及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润肺解毒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主症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血清PAPP-A、VASP表达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为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3,P=0.041)。治疗后,两组胸闷、胸痛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PAPP-A表达均降低,VASP表达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V1导联P波双向的负向波振幅及宽度乘积(PTF-V1)≤-0.04 mm·s和ST段异常比例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润肺解毒汤加减辅助常规西医治疗可有效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病人临床疗效,改善胸痛、胸闷、血液流变学及心电图指标,降低血清PAPP-A水平,升高VASP表达水平,起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常规、血液流变学参数在冠心病患者PCI前后24 h的动态变化及对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心梗组)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组)2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对患者入院、PCI后24 h的EPO、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心梗组、不稳定组、稳定组患者治疗后FPO、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明显下降,血红蛋白、血小板、全血黏度低切明显升高(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EPO与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全血黏度低切、血小板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内源性EPO可能通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全血黏度低切间接影响冠心病患者的血黏度,且治疗前和治疗后冠心病患者均处于高血黏度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加灯盏细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0例,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奥扎格雷加灯盏细辛,对照组则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心电图、血小板电泳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可明显缓解心绞痛及心电图缺血改变,治疗后血小板电泳率显著增快,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结论奥扎格雷加灯盏细辛能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 (L 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U AP患者 13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和常规治疗加 L MWH组 (治疗组 ) ,疗程均为 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 95 % ,对照组为 70 % (P<0 .0 5 )。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 (P<0 .0 1) ,血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下降明显 (P<0 .0 5 )。观察半年 ,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6 %对 2 0 % ,P<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 L MWH,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支架植入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防治效果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AMI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术前均给予替格瑞洛,对照组术后给予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研究组术后给予替格瑞洛与西洛他唑,连续应用1年。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分析仪检测两组术后1 d、15 d、30 d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及最大聚集率(MPAR);随访统计术后1年期间出血事件、主要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狭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刻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 ADP途径诱导的MP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术后15 d、30 d MPAR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5 d、30 d 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术后1 d(P<0.05),MPAR低于术后1 d(P<0.05),而术后15 d与30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出血、轻微出血及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与24.44%,P<0.05);两组术后1年内心功能恶化、非致死性AMI等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内复发心绞痛、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6.67%,4.44%)均低于对照组(20.00%,17.78%,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有助于改善AMI病人支架植入术后血小板功能,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且有助于降低复发心绞痛及支架内再狭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苦碟子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予标准方案治疗);苦碟子组(在标准方案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连续治疗14d。随访并记录两组3个月内心绞痛再发率和1年内心肌梗死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苦碟子组3个月内心绞痛再发生率(22.9%比10.0%)、一年内心肌梗死率(10.0%比1.4%)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对于患者短期症状缓解和延缓病情进展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