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55例T2DM合并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60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77例)和CGA组(78例)。通过CGA评估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通过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障碍改善情况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基本日常生活能力(BADL)、步态、跌倒、认知功能、焦虑、抑郁、多重用药、慢性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A组治疗前后BADL、营养不良、步态、跌倒、认知功能、焦虑、抑郁、多重用药、慢性疼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A组治疗前后比较:各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DL、但营养不良、步态、跌倒、认知功能、焦虑、抑郁、多重用药和慢性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两组FPG、2 h PG、HbA1c、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潜伏时间、因子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夜间睡眠障碍、催眠药使用情况及PSQI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A对T2DM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治疗中有效果,建议尽早应用T2DM,基于评估结果的有效干预,以最大限度地去维持和改善老年患者的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黛力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伴焦虑抑郁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COPD稳定期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7例COPD稳定期并焦虑和/或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超过40的患者随机分成黛力新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呼吸困难分级评分、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6分钟运动量(6MWD)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测定。结果黛力新组与治疗前比较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OPD各项指标中,除FEV1改善不明显外(P〉0.05),呼吸困难分级评分、6MWD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黛力新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患病率,探讨焦虑抑郁程度分级与COPD症状评分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154例COPD患者,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总分,呼吸困难(mMRC)评分,结合肺功能检查,按照HADS≥11分表示存在焦虑、抑郁进行分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同时依据HAMD、HAMA进行焦虑抑郁分级,观察焦虑抑郁分级与COPD患者病情的关系。 结果154例COPD患者中,41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病率为26.63%,其中单纯焦虑或抑郁患者6例,轻度焦虑抑郁患者19例,中重度焦虑抑郁患者16例,COPD合并焦虑抑郁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吸烟、教育水平方面与单纯COPD无差异(P>0.05),但低收入人群比例、疾病每年花费、肺功能分级3、4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P<0.05);在与COPD症状评分关系的研究中,结果表明HAD评分与HAMD评分,HAMA评分,SGRQ总分,mMRC评分呈正相关,与肺功能FEV占预计值%、FEV1/FVC呈负相关(P<0.05);焦虑抑郁分级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中重度焦虑抑郁COPD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SGRQ总分、mMRC评分、FEV占预计值%、FEV1/FVC均较合并轻度焦虑抑郁COPD患者差(P<0.05)。 结论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患病率较高,且焦虑抑郁分级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度与呈正相关,提示临床上在治疗COPD患者基础疾病的同时还需关注患者的精神疾病,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COPD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激素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应用激素的患者在治疗后其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较之治疗前均有显著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很可能有加重COPD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CAT评分的影响,并研究最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不同分级中焦虑、抑郁的分布情况。方法 152例COPD患者门诊、入院接受肺功能检查,并对其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the COPD Assessment Test CAT)、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评分、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估,了解COPD患者焦虑和/或抑郁的发病率;分析不同水平焦虑、抑郁对COPD患者肺功能、CAT得分的影响。结果 152例患者中,焦虑和/或抑郁的患病率为36.8%(56例),女性患病人数较男性多,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也增高;无焦虑、抑郁组肺功能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有焦虑和/或抑郁组(P〈0.05);无焦虑、抑郁组CAT得分明显低于有焦虑和/或抑郁组(P〈0.05),相同肺功能水平组间,症状重组焦虑和/或抑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症状轻组(P〈0.05)。结论 COPD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COPD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按2011年GOLD指南提出的COPD不同分级中,焦虑和/或抑郁的患病情况是不同的,即其症状越重,焦虑和/或抑郁的患病率越高,而与气流受限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并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对COPD并发焦虑抑郁进行风险评估。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纳入的COPD患者295例为对象,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成COPD组及COPD并发焦虑抑郁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对COPD并发焦虑抑郁患者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COPD并发焦虑抑郁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295例COPD患者中,焦虑/抑郁者131例(44.4%),其中并发焦虑者111例(37.6%),并发抑郁者104例(35.2%),同时焦虑抑郁者有84例(28.5%)。COPD并发焦虑抑郁组mMRC评分、CAT评分、病程高于无焦虑抑郁者。而FEV1%pred较无发焦虑抑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吸烟、学历、年治疗费用、过去1年是否急性加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COPD并发焦虑抑郁为因变量,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mMRC评分、CAT评分、FEV1%pred、病程)为自变量,分别行单因素逻辑回归,显示变量与COPD并发焦虑抑郁有关(P<0.05)。CAT评分(OR=1.074,P<0.05)、FEV1%pred(OR=0.981,P<0.05)是COPD并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 结论COPD并发焦虑抑郁患者的FEV1%pred低,mMRC评分、CAT评分高。CAT评分、FEV1%pred是COPD并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对CAT评分高、FEV1%pred低的COPD患者风险较高,进行筛查,为预测COPD并发焦虑抑郁患者提供预警,早发现、诊断及治疗,从而提高COPD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估综合护理措施对CCU病房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 方法  将本院CCU病房收治的139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0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其他69例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45.83±4.91分,SDS评分为44.92±5.22分;观察组SAS患者评分为34.80±5.23分,SDS评分为33.69±4.9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视觉空间与执行(4.64±0.48分)、记忆(3.86±1.31分)、注意(4.67±0.78分)、语言(2.51±0.54分)、定向力(5.12±0.56分)等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CCU病房患者心理、行为、认知等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抑郁伴或不伴焦虑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F合并抑郁伴或不伴焦虑的患者1 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估治疗前后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变化;评估心功能分级(NYHA)和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监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LVEF;采用副反应量表及心电图评估西酞普兰的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时熙组治疗后第4、6、8周末抑郁和焦虑程度明显减轻,第8周末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除外第4周末LVEDD,第8周末NYHA、6MWT和LVEF明显增加,血浆NT-proBNP及LVEDD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第2、4、6、8周末抑郁和焦虑程度明显改善,第8周末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第4、8周末NYHA、6MWT、LVEF明显增加,第8周末NT-proBNP明显下降(P<0.05)。结论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CHF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从而更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滤过泡功能不良行滤过泡剥离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状况。方法 选取行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6个月复查恢复正常患者(A组)、早期滤过泡功能不良行滤过泡剥离治疗患者(B组)及查体健康成年人(C组)各3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评分,比较三组SAS、SDS、PSQI评分以及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阳性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早期滤过泡功能不良行滤过泡剥离治疗患者SAS、SDS、PSQ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均衡可比。三组SAS、SDS、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与C组比较,SAS、SDS、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C组比较,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SAS评分≥45分、SDS评分≥50分、PSQI评分>7分作为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阳性判定标准。三组抑郁和睡眠障碍阳性率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蒙台梭利教育法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痴呆患者11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照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蒙台梭利教育。两个月后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差值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视空间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定向维度评分及MoCA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抽象维度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视空间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计算、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维度评分及MoCA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视空间执行能力、命名、语言、延迟回忆、定向维度评分及MoCA总分的干预前后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意力维度评分的干预前后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及总积极因素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迟缓、抑郁因子及总消极因素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惹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及总积极因素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惹、迟缓、抑郁因子及总消极因素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精神病、激惹、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因子得分的干预前后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研究组IADL及BADL测评得分、ADL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IADL及BADL测评得分、ADL总分较干预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ADL及BADL测评得分、ADL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各项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IADL及BADL测评得分、ADL总分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台梭利教育法可以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whether preventive in-home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CGA) prevents functional decline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rsons with different baseline functional status: (1) without any 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BADL) dependency at baseline; and (2) without any instrumental ADL (IADL) and basic ADL dependency at baseline. DESIGN: Subgroup analyses of a 3-yea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ETTING: The city of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PARTICIPANTS: Participants came from the original population (n = 414) of community-living older persons aged 75 years and older who participated in a trial tes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nual preventive in-home CGA. For the first subgroup analysis, we excluded subjects (n = 27) who were dependent in one or more BADL before randomization (final sample size, n = 387); for the second subgroup analysis, we excluded 93 additional subjects who were dependent in one or more IADL before randomization (final sample size, n = 294). INTERVENTION: Annual preventive in-home CGA, with quarterly home visits by gerontologic nurse practitioners, for 3 years. MEASUREMENTS: Functional statu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yearly in-home interviews by independent observers. Subjects were classified as (1) independent in both BADL and IADL, (2) dependent in IADL but independent in BADL, or (3) dependent in both IADL and BADL. RESULTS: In both subgroup analyse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survival between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subjects. In the subgroup with no BADL impairment at baseline, intervention subjects spent significantly fewer days dependent in both BADL and IADL during each year of the study (5 days vs 14 days, P = .022; 13 vs 33, P = .016; and 19 vs 44, P = .014 for years 1, 2, and 3, respectively) and over all 3 years combined (36 days vs 92 days, P = .016) in bivariate analyses. In multivariate analyses, the intervention reduced time spent in complete (BADL and IADL) dependency (P = .028). In the subgroup of subjects without any IADL or BADL impairment at baselin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apparent in the number of days spent in complete independence and days spent in complete dependency. Intervention group subjects spent more days in partial dependency during Year 1 (24 days vs 9 days, P = .021),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during Year 2 (47 vs 29, P = .088), Year 3 (49 vs 41, P = .370), and over all 3 years combined (120 vs 79, P = .123) as well as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P = .062).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in-home preventive visits delay the onset of disability in people without initial BADL impairment. Further studies in larger sampl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optimal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nd effectiveness among well functioning older peopl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患者通过老年综合评估(CGA)及多学科团队服务(GITS)进行多维度诊疗,为老年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个性化诊疗模式,有效改善共病诊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年龄≥60岁的老年科共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自主开发的“老年综合评估软件V2.0”对210例老年患者入院7天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随后观察组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共病、老年综合征、心理、认知及生活方式等全面综合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共病干预。干预3个月后行第2次老年综合评估,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共病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1)观察组比对照组血压、血糖控制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发生人数减少(P<0.05)。(2)老年综合征及生活质量:观察组比对照组Barthel指数得分及MMSE得分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营养、抑郁、焦虑、跌倒、衰弱均有显著改善(P<0.05),因促眠药物的应用观察组与对照组睡眠障碍均有改善,改善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并结合多学科团队服务,可以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四川7家医院住院老年肿瘤患者综合评估结果及预后。方法 2012年7月到2014年1月间对四川省7家医院488例年龄≥65岁的住院老年肿瘤(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老年综合征情况并比较不同功能组患者随访1年的预后情况。应用SPSS 22.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488例患者中严重合并症占76. 4%(373/488),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受损占68. 6%(335/488),视力障碍占68. 2%(333/488),跌倒高危人群占51. 0%(249/488),社会支持不足占10. 0%(49/488)。65~75岁组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患者比例高于76~85岁和 85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37. 5%(183/488)的老年肿瘤患者随访期内发生肿瘤恶化进展/复发,功能障碍组患者恶化进展/复发率(41. 5%,92/222)高于功能独立组(16. 7%,4/24)和失能组(36. 0%,87/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的1年死亡率为11. 9%(58/488),功能独立组无死亡,失能组死亡率(21. 1%,51/242)高于功能障碍组(3. 4%,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接受化疗的273例患者中76. 9%(210/273)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失能组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的比例为100. 0%(96/96),高于功能障碍组(67. 1%,110/164)和功能独立组(30. 8%,4/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 79. 9%(218/273)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化疗副反应,其中≥3级副反应率为19. 0%(52/273),不同功能组间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08)。结论老年综合征在住院老年肿瘤人群中普遍存在,其中合并症和IADL受损最常见,部分功能障碍患者易发生肿瘤恶化进展/复发,失能患者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的比例和1年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均分样本为综合治疗组和口服降糖组,口服降糖组选择口服降糖药即二甲双胍治疗,综合治疗组选择以口服降糖组为基础实施甘精胰岛素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综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降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好于口服降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口服降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血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疗效及对肺通气功能和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诊治的120例AECOPD合并T2DM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应用稳糖汤与西医常规方案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88例进行研究,以入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加用稳糖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脾肾阳虚证患者应用稳糖汤联合西医常规方案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血糖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发生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和预防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慢阻肺合并ABPA患者36例作为病例组,按1:2选取同时段入院、性别相同、年龄差不超过5岁的COPD未合并ABPA患者72例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压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衰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29例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高压力无创通气组(16例)及低压力无创通气组(13例)进行家庭无创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VC、PaO2、PaCO2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FEV1、FVC、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压力通气组上述4指标及低压力通气组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力无创通气能更好地改善稳定期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肺功能,提高PaO2,改善二氧化碳潴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降脂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46例采用常规用药联合降脂通脉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变,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及C反应蛋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对照组为68.18%,两组对比X2 =1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改变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9.57%,对照组为59.09%,两组对比X2 =1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各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TG,t=1.70(P<0.05);TC,t=1.72(P<0.05)、LDL-C,t=1.66(P<0.05)、HDL-C,t=1.8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a)两组对比t=2.3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血浆肝功能指标、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租对比,治疗组GPT,t=2.35(P<0.01)、GOT,t=1.92(P<0.05)、GGT,t=2.38(P<0.01)、CRP,t=2.02 (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降脂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脂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在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在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糖尿病以及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各3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列为A、B、C 3组,采集3组患者的静脉血检测其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比较3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在补体C3水平方面,C组患者和A组患者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患者和B组患者比较,B组患者明显较C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补体C4水平方面,C组患者和A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显著较C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患者和B组患者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gA水平方面,C组患者和B组患者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患者和A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明显较C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gG水平方面,C组患者和A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显著较C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患者和B组患者比较,B组患者显著较C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gM水平方面,C组患者和A组以及B组患者比较,A、B两组患者显著较C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对其开展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有利于为临床治疗带来相应的科学指导依据,检测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