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试验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试验组接受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 结果试验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90.38%较对照组69.23%高(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LVESD及LVED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46%与对照组9.6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1例AMI并快速心律失常病人,先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继以静脉输注维持.观察心律失常的转复、血压、心室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快速心律失常转复率2 h内为64.7%(33/51),24 h内为88.2%(45/51).用药24 h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1例用药后出现长R-R间期,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停药或减量恢复.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美托洛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0%(38/40)优于对照组70.0%(28/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总计7.5%与对照组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且未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一胺碘酮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起效时间和心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胺碘酮+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9年2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心律失常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胺碘酮)、研究组(胺碘酮+美托洛尔),各42例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SBP、DBP、HR等生命体征指标优于对照组,E/A、LVEF、CO等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对心律失常治疗中,采用胺碘酮+美托洛尔可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指标与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研究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2014年的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再将这72名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转复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平均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比对照组明显要多,也更趋于正常(P0.05)。治疗后对照组转复率为75.00%,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转复率为88.89%,总有效率为91.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转复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平均起效时间为(6.79±0.84)h,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起效时间为(0.87±0.46)h,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在不良反应上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结论单纯胺碘酮治疗与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均良好,不良反应少;但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起效时间短。在临床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时可以优先考虑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因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的心律失常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心律转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达到有效率的平均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心率和血压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和血压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心率失常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行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01例对象,皆为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诊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单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51例患者,在对照组方式上加用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心率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8%(49/5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00%(33/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皆有明显下降,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有明显下降,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压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用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可以取得比单用胺碘酮更为明显的效果,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血压与心率改善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0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期前收缩、血压情况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05~2016-05收治的60例发生心肌梗死的中老年患者,入院24 h内并发心室率120次/mim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中老年患者,年龄48~78岁,给予胺碘酮静脉加口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中51例(85%)在48 h转复为窦性心律,4例死亡,5例未转复,疗效显著,心室率下降明显(P0.01),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窦性心动过缓1例,长R-R间歇3例,血压下降1例,静脉炎1例,予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56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0 d内无一例死亡,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胺碘酮静脉加口服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左心衰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急性左心衰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接受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心室率、QT间期、心功能指标[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59%(35/37)高于对照组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T间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室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CO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左心衰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患者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倍他乐克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n=44)给予静脉溶栓、阿司匹林、硝酸脂类等药物治疗,倍他乐克组(n=4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比较两组一个月内全因死亡率、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以及血糖和血脂等变化等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倍他乐克组各种原因死亡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糖水平低于倍他乐克组,两组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脂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倍他乐克降低死亡率、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而对血糖、血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快速房颤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19例AMI患者伴新近发生快速房颤 ,静脉应用胺碘酮 ,静脉负荷量后 ,继以静点维持观察房颤转复及心室率控制及副作用。结果  19例患者用药后 15min ,1h ,2h ,2 4h心室率分别为 (132 1± 17 4)次 分 ;(118 5± 15 0 )次 分 ;(10 8 2± 18 6 )次 分 ;(89 6± 2 3 7)次 分 ,较用药前 (149 7± 19 7)次 分明显下降。其中 14例患者 (73 6 % )在 2 4h内转为窦性心律 ,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长间歇 ,1例出现窦缓 ,经临时停药或减量后恢复。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的快速房颤是有效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期间收治的38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30 d病死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30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384例患者中,30 d病死率为53.13%。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0岁、Killip分级Ⅱ级以上、侧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未接受溶栓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未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未应用静脉硝酸盐制剂,未接受降脂治疗和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是增加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30 d病死率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IV级和未接受降脂治疗是影响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IV级和未用降脂治疗是影响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患者病情的评估,积极进行临床干预,强化降脂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分析急性广泛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监测的护理效果。方法:2013年8月到2016年1月选择在心内科诊治的急性广泛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76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观察组,都是38例,两组都给予介入治疗,在治疗阶段,对照组提供传统护理,而观察组不仅提供传统护理,还给予情绪与放松训练干预,记录与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经过治疗,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达到97.3%,对照组达到84.2%,能够看出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VDd值明显增加,而LVEF值明显减少,与治疗前对比都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LVDd和LVEF值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VEGF值分别为78.24±22.19pg/L和133.24±19.23pg/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49.20±34.19pg/L和341.03±41.55pg/L(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VEGF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的心力衰竭、心梗、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为23.7%,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在急性广泛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监测的护理应用能改善心功能,促进血清VEGF值表达量下降,从而提高治疗疗效,减少远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重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再通病例 30例 (再通组 ) ,溶栓治疗未再通病例 15例 (非再通组 )。溶栓药物尿激酶 ,每例 15 0万 u溶于生理盐水 10 0 ML ,30分钟内静脉滴入。治疗前后测心肌酶谱 ,两组病例均在溶栓后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下壁心肌梗死 15例中 8例在首次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后 5 0± 10分钟 ,出现与首次心律失常相似但程度不同的心律失常 ,本组病例多表现为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但这一重复心律失常 ,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较首次再灌注心律失常轻和短。 15例非再通组下壁心梗 9例中有 5例发生 AVB,发生时间与溶栓治疗无关 ,持续时间长。结论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首次再灌注心律失常后仍应重视重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根据31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48h内是否发生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186例)和无缺血预适应组(132例),另取健康人11l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每例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无缺血预适应组Q-Tcd(70.47±12.05ms)明显大于缺血预适应组(55.96±10.4lms,P<0.01),缺血预适应组明显大于对照组(42.47±9.17ms,P<0.01).缺血预适应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猝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缺血预适应组(P均<0.01).结论缺血预适应可明显减小急性心肌梗死时的Q-T离散度,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