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抑郁症中医治疗的有关医案,探索其辨证与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医案,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熵聚类和关联规则等多种数据研究的方法,总结出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常见辨证和处方用药。结果通过对178个相关医案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了医案中常见证型、治则、处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种类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4个核心配伍和14个新处方。结论中医论治抑郁症具有一定规律性,从中医医案转化出抑郁症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难治的消化系常见病,其主要特征为胃腺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胃酸分泌减少等。近年来其发病率与癌变率有上升趋势,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之一,目前国内外西医对此尚无特殊疗法。近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CAG的报道日见增多。资料表明,中医药对临床症状和胃粘膜、病理组织的改善确有较好的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很多新观点、新思想已逐渐渗入到中医药领域里,并对中医组方治疗CAG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治疗CAG的水平。本文试就这一影响与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一分析与概述,以期对研究CAG的学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取辨证施治;对照组60例予口服胶体果胶铋、多潘立酮治疗。2组均服药2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6.7%,2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治疗CAG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近年来的文献研究探寻中医辨证法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象之间的规律;方法:从望诊、脉诊、中医辨证分型这三个方面来总结中医辨证法与现代医学检查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唇象、脉象以及证型与胃镜征象相关;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象与中医辩证法有一定联系,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笔者从1996~2001年共治疗本病54例,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型、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经中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中医辨证分型为基础,将胃镜下黏膜改变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等微观指标应用于辨证分析,寻求微观指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90例。参考2010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进行辨证分型,对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胃黏膜征象、中医证型与木村-竹本分类、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对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胃黏膜征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胃络瘀阻证和胃黏膜白相与否呈正相关(P<0.05),肝胃不和证和胃黏膜变薄与否呈正相关(P<0.05),脾胃湿热证和胃黏膜水肿与否呈正相关(P<0.05),脾胃虚弱证和胃黏膜出血与否呈正相关(P<0.05)。对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胃黏膜征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胃络瘀阻证与木村-竹本分类具有相关关系(P<0.05),胃络瘀阻证患者相比非胃络瘀阻证患者木村-竹本分类为闭合型的概率更高。对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提示肝胃不和证与OLGA、OLGIM具有相关性。结论 研究发现中医证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黏膜像变化、萎缩的范围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李昊 《吉林医学》2010,31(2):209-210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典型增生,特别是中-重度癌变,癌变率达2.55%~7.4%。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黏膜活组织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17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27例显效,2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理想,可有效优化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研究、辨证论治研究、专方专药研究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作了综述,肯定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明确疗效,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00例,对照组190例。治疗组应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采用胃苏冲剂、胃蛋白酶合剂、甲硝唑、阿莫西林、吗丁啉等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显效64例,有效7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190例,痊愈5例,显效45例,有效65例,无效70例,总有效率63.1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36例CAG患者,按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划分,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施药,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持续用药1个月。对比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胃镜有效率及3年复发率(94.45%、88.89%、11.1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3.33%、69.93%、27.78%),P均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CAG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且毒副作用少,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根据名老中医陈永灿(下称陈氏)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资料和诊疗方案,挖掘基于置信规则库(belief rule base,BRB)的CAG辨证经验。[方法] 对症候信息进行编码,将症候“有、无”分别赋值为“1、0”,以此建立CAG中医症候信息数据库。将编码后的信息作为CAG辅助诊断模型的输入特征,通过BRB挖掘症候信息与证素之间的关系,利用证据推理(evidence reasoning,ER)融合算法对输入特征进行激活处理并输出结果,最后根据输出的证素结果结合临床实际得到证型。[结果] 在收集到的572例CAG病例数据集上对CAG辅助诊断模型进行训练及测试,证实该模型准确率达到79.07%,优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由预测结果得到的证型主要为脾虚气滞型、寒热错杂型、肝胃郁热型。[结论] CAG辅助诊断模型在实际临床运用中具有可行性,表明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用中医辨证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试验组痊愈10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痊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痊愈率为6%,总有效率为70%.试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病证范畴。由于本病主要依靠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其症状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因此分析和研究本病的辨证规律对确立理法方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指导意义。1资料和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18.
李德斌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347-348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医辨证方法对确诊的73例CAG患者进行辨证加减治疗,并用文献通用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观察评估.结果 治愈12例,有效5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8%.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用药李军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胃液分析;胃粘膜相;病理;辨证用药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又称CAG)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临床上以胃院胀满、疼痛、嘈杂纳少,大...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病,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约占胃镜受检病例的14.2%左右,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约5.4%。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将CAG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作为重点予以研究。对这样一种对人类威胁甚大,患病率高,癌变率高的疾病,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学有着丰富的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并自成体系。现对近年来中医对CAG的研究作一综述。1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中医学中对CAG的临床表现多有论述,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