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右美托咪定用于临床镇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对α2肾上腺素受体具有高选择性的激动剂,不但有剂量依赖性的镇静作用,同时还具有镇痛、抗交感、抗焦虑、抑制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以及使血液动力学趋于稳定等生理活性,目前已成功应用于麻醉术前用药、全身麻醉时辅助用药、神经外科手术及术后镇静镇痛等临床实践中。该文对右美托咪定的药理学性质及其在镇静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9,(1)
目的观察水合氯醛与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科MRI检查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择期住院行MRI检查的患儿52例,年龄1~3岁,ASAⅠ~Ⅱ,随机分为2组(CH组和DEX组),CH组口服水合氯醛60 mg/kg,DEX组经鼻滴右美托咪定2μg/kg。记录二组患儿生命体征、入睡和苏醒时间、镇静评分及镇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在入睡和苏醒时间、镇静评分上显著优于CH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DEX组在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镇静成功率、及检查后二次镇静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CH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儿童镇静成功率高、苏醒质量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拥有镇静、镇痛、抗焦虑、抗交感及呼吸抑制轻等特点,成为临床麻醉中的常用药物。右美托咪定作为全麻辅助用药和区域阻滞中的辅助药物,在心外科、神经外科、儿科和重症监护室中得到普遍应用。本文从右美托咪定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麻醉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臂丛麻醉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A、B、C组,每组40例。A组术前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B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C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同时术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T0)、给药10 min后(T1)、20 min后(T2)、30 min后(T3)、60 min后(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 与B、C两组比较,A组患者的感觉完全阻滞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3、5.849,P=0.007、0.004)。与给药前(T0)HR、MAP和OAA/S评分相比,A组仅T1时显著降低,C组T1~T4均显著降低(P均<0.05);B组各个时刻均保持平稳(P均>0.05);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A组患者T1时刻低于B组,C组患者T1~T4时刻均低于B组,且T2~T4时刻低于A组(P均<0.05);3组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中因心率减慢而给予阿托品治疗的例数多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2)。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在小儿心电图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进行心电图检查的10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53例,均实施右美托咪定滴鼻进行镇静处理,A组给予1.0μg/kg右美托咪定,B组给予2.0μg/kg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患儿镇静效果及生命体征、镇静并发症及其对心电图检查的影响。结果 B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唤醒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起效时间、检查时间较A组缩短(P<0.05),两组镇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没有出现镇静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心率下降发生。所有患儿成功完成心电图检查。结论对于小儿心电图检查,2.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起效快,能明显缩短检查时间,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临床上硬膜外麻醉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于我科室择期行硬膜外麻醉妇科手术患者11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6例。达到麻醉平面后,A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B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观察并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时、牵拉腹膜时、牵拉内脏时及术毕各个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和Ramsay分值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在麻醉前、手术开始时、牵拉腹膜时、牵拉内脏时和术毕均无明显变化,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心率(HR)在手术开始时、牵拉腹膜时、牵拉内脏时和术毕均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Ramsay评分在手术开始时、牵拉腹膜时、牵拉内脏时和术毕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硬膜外麻醉能产生可唤醒的镇静,未见呼吸抑制,镇静状态维持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ICU住院机械通气患者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和丙泊酚组(P),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后Ramsay镇静评分、心率情况及用药前后血压的控制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Ramsay镇静评分、心率以及用药前后血压控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好于丙泊酚,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8.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妇科手术患者镇静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妇科手术患者镇静效果差异。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我院68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与丙泊酚(P)组,分别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T0)、用药后10min(T1)、60min(T2)及术毕(T3)MAP、HR、Ramsay镇静评分及2组手术时间等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组患者较D组术中烦躁患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组内不同时段Ramsay镇静评分、MAP、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T3时段Ramsay镇静评分、MAP、HR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好于丙泊酚,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患者镇静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需要镇静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0例)和咪达唑仑组(30例)。调整药物剂量使Ramsay评分控制在3~4分,分别记录镇静起效的时间、停用镇静药物后苏醒时间、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留住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起效迅速,唤醒所需时间短,谵妄发生率低,治疗剂量内不诱发临床意义的呼吸抑制。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留住时间,血流动力学影响发生率相似。结论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病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老年患者腰椎术患者的镇静效果分析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将拟择期行腰椎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0.5 μg组(A组)、1.0 μg组(B组)和对照组(C组).记录患者各时间点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line ARX-Index,AAI)、有创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和改良警觉/镇静视觉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sedation,OAA/S),并记录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术后24 h随访患者对手术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 A、B2组AAI评分、OAA/S评分、MAP及HR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RR与SpO2值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2组均不能自主正确回忆麻醉及手术过程,经提示后有部分患者可产生回忆;C组大部分患者可不经提示对麻醉及手术过程产生清楚回忆,与A、B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未见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C组多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老年患者腰椎术的麻醉采用1.0 μg/kg Dex给予负荷剂量,按0.5 ug/(kg·h)持续泵入Dex,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滴鼻给药对听力障碍儿童术前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6个月~6岁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4组.D1、D2、D3组分别给予Dex0.5、1.0、1.5 μg·kg-1滴鼻给药,对照组(C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0.2 mL.给药40 min后进入手术室,各组麻醉诱... 相似文献
13.
Economic evaluation of dexmedetomidine relative to midazolam for sed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Background
Dexmedetomidine is an α2-receptor agonist administered by continuous infus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for sedation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ho are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llowing intubation. Relative to ICU patients receiving midazolam (a γ-aminobutyric acid agonist) for sedation, those receiving dexmedetomidine spent less time on ventilation, had fewer episodes of delirium, and had a lower incidence of tachycardia and hypertension.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conomic impact, in a Canadian context, of dexmedetomidine, relative to midazolam, for sedation in the ICU.Methods
This economic evaluation was based on a cost–consequences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anadian health care system. The selected time horizon was an ICU stay (maximum 30 days). Clinical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a previously published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 comparing dexmedetomidine and midazolam. This evaluation considered the costs of the medication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delirium episodes, as well as cost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events requiring an intervention. All costs were adjusted to 2010 and are reported in Canadian dollars.Results
The average cost of the medication was higher for dexmedetomidine than midazolam ($1929.57 versus $180.10 per patient), but the average costs associ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elirium were lower with dexmedetomidine than with midazolam ($2939 versus $4448 for ventilation; $2127 versus $3012 for delirium). The overall cost per patient was lower with dexmedetomidine than with midazolam ($7022 versus $7680). Deterministic sensitivity analysis confirmed the robustness of the difference.Conclusions
The use of dexmedetomidine was, in most contexts, a more favourable strategy than the use of midazolam, in terms of clinical consequences and economic impact. Dexmedetomidine was less expensive than midazolam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occurrence of delirium and shorter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相似文献14.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患者分为右旋美托嘧啶复联合雷米芬太尼肠镜组(A组,n=20),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肠镜组(B组,n=20)。雷米芬太尼负荷剂量0.5μg.kg-1,然后以0.06μg.kg-1.h-1维持。A组从静脉5 min内缓慢注入右旋美托嘧啶1μg.kg-1,然后以0.2μg.kg-1.h-1维持;B组丙泊酚负荷剂量为0.8 mg.kg-1,丙泊酚维持量6 mg.kg-1.h-1,输注至肠镜到回盲部停药。根据患者反应,单次静脉追加雷米芬太尼30μg,观察并记录患者检查前,丙泊酚给药后,右旋美托嘧啶给药后,镜检开始后1、10 min,退镜完毕后1、5 min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麻醉起效时间、入镜时间、苏醒时间,镇静评分、定向力恢复、离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肠镜检查中B组MAP低于A组(P<0.05),B组RR显著低于A组(P<0.01),B组PetCO2高于A组(P<0.05);检查过程中B组呼吸抑制、肢体无意识运动发生率高于A组。各组给药后、镜检中的MAP、HR、RR低于检查前(P<0.05,P<0.01),B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长于A组(P<0.01),所有患者麻醉满意度为100%。结论:老年患者应用右旋美托嘧啶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实施无痛肠镜检查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注意右旋美托嘧啶初始注药速度,并加强监测,尽可能避免心动过缓和血压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对小儿眼科手术术后镇静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进行眼科手术的患儿2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患儿接受七氟烷联合生理盐水术后镇静,B组患儿接受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静,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PAED躁动评分,记录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B组患儿术后清醒较A组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术后拔管质量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患儿明显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及T3时刻,B组患儿的VAS评分显著小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及T2时B组患儿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PAED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儿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用于小儿眼科手术术后镇静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可以显著缓解患儿苏醒期的躁动程度,降低患儿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COPD急性发作期需机械通气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右美托咪定组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1),维持量0.2~0.7μg·kg~(-1)·h~(-1);丙泊酚组负荷剂量丙泊酚1 mg·kg~(-1),维持量0.5~4.0 mg·kg~(-1)·h~(-1)。根据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调整镇静药物剂量,记录SAS、达SAS 2~3分时间和苏醒时间,并比较2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和谵妄发生率。结果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都能使患者达到镇静目标评分且达标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更易唤醒并保持安静。右美托咪定组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6.4±1.2)d和(3.2±1.0)d]均短于丙泊酚组[(8.3±1.4)d和(5.1±2.3)d,P<0.05],呼吸抑制和谵妄发生率(4%和4%)低于丙泊酚组(32%和2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COPD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可缩短ICU住院及机械通气时间,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颈丛阻滞患者术中镇痛、镇静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DEX)组。DEX组:30 μg右美托咪定(1 mL)复合0.375%左布比卡因(29 mL)超声引导双侧颈4颈丛浅支阻滞和单侧颈3、颈4颈丛深支阻滞;首负荷0.5 μg·kg-1右美托咪定和维持剂量0.2 μg·kg-1·h-1右美托咪定持续至术毕。对照组:生理盐水(1 mL)复合0.375%左布比卡因(29 mL)行颈丛阻滞,其方法同DEX组;等量生理盐水同速率首负荷和维持持续至术毕。比较两组各个时(T0~T3)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心率变异频域参数。结果:DEX组T1~T3时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EX组T1~T3时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 power(LF)、高频功率(HF)、LF/HF、总功率(TP)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颈丛阻滞能提高术中镇痛,减少深度镇静,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心率变异稳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臂丛神经阻滞中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在超声引导下以0.375%罗哌卡因30 mL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镇静,分别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1及咪达唑仑0.1 mg.kg-1。观察2组麻醉前(T0)、开始镇静时(T1)、输注镇静药后15 min(T2)、切皮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生命体征变化。记录2组镇静起效时间、效果和持续时间,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2、T3时,2组患者血压、心率及M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T1时降低(P<0.05),D组SpO2无显著变化。D组镇静起效时间短于M组(P<0.05),镇静深度D组集中于Ⅲ级,而M组多分布于Ⅱ级及Ⅵ级,D组满意率高于M组且镇静持续时间长于M组(P<0.05)。D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术中心动过缓和术后头晕,而M组多见呼吸抑制和术后头晕,不良发生率D组(25%)低于M组(48%,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较咪达唑仑更适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中镇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