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对皮肤烫伤愈合的疗效。方法:Wistar大鼠80只,每只背部造成2处直径2.8cm深Ⅱ度烫伤创面。将大鼠随机分为黄芪提取物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联合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EGF组)、黄芪提取物治疗组(黄芪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每组20只,观察伤后愈合情况。烫伤后第2、5、7、10、14、18、21天计算创面愈合率;第7、14、18天取大鼠创面皮肤采用羟脯氨酸测试盒测定烫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第7、14、21天取大鼠创面皮肤采用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第14、21天取大鼠创面皮肤做病理学分析。结果:联合组愈合时间显著小于其它组(P〈0.05,P〈0.01),EGF组和黄芪组愈合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于烫伤后10、14、18、21d和7、14d创面愈合率、创面微血管密度明显大于其它组(P〈0.05,P〈0.01),EGF组和黄芪组创面愈合率以及创面微血管密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创面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在伤后第7、14天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0.01),EGF组和黄芪组创面组织羟脯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提取物联合表皮生长因子能显著促进皮肤烫伤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组装纤维支架肽RADA16在皮肤烫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在SD大鼠背部以电力机械方法制造深Ⅱ度烧伤模型,对照治疗组以0.9%NaCl溶液代替,烧伤后按时换药,并在不同时间段(伤后7、10、14d分别取烧伤修复创面的皮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记录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表达,并以图像处理系统软件记录生长因子表达的半定量检测。比较了短肽处理组及空白对照组创面生长因子表达的灰度值。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烧伤修复的不同修复期,短肽处理组bFGF和EGF均明显表达在新生表皮组织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组装纤维支架肽对烧伤皮肤生长因子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蜗牛多肽( SP)对大鼠皮肤烫伤的创面愈合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用90℃热水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建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用SP溶液(10 mg? mL-1)涂抹烫伤部位,模型组大鼠皮肤烫伤处涂抹等量0.9%NaCl。观察各组大鼠的皮肤愈合率、肤愈时间及脱痂时间, RT-PCR检测皮肤组织中bFGF mRNA表达。结果实验组的烫伤面积愈合率在用药后不同时段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烫伤皮肤的愈合时间与脱痂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同时,SP增加了不同时间bFGF mRNA的表达。结论 SP可促进大鼠皮肤烫伤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bFGF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凝胶对大鼠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深II度烧伤后的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自然愈合、外用基质凝胶、外用小牛血去蛋白凝胶方式处理,比较各组在烧伤后不同时间的羟脯氨酸(HOP)含量、成纤维细胞平均密度、毛细血管截面面数密度差异。结果烧伤后7、10、14d,C组创面HOP含量明显高于A、B组(P〈0.01);与A、B组相比,C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性修复出现时间早且生长速度快。结论小牛血去蛋白凝胶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促进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冰黄凝胶烫伤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实验组创面外用冰黄凝胶烫伤膏,通过伤后不同时间点创面取材,检测创面组织新生毛细血管数目,创面组织含水量,创面愈合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以湿润烫伤膏做阳性对照,基质乳膏做阴性对照。结果:烫伤创面外用冰黄凝胶烫伤膏后创面新生毛细血管数目和创面愈合率均高于烫伤对照组,而创面组织含水量低于烫伤对照组。结论:冰黄凝胶烫伤膏可减轻烫伤创面早期水肿,促进烫伤创面愈合。并且对于创面修复过程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数量与形态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常宏  伍倩  谢东 《中国药房》2007,18(18):1375-1376
目的:探讨伤疡愈软膏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C组复制烫伤动物模型,其中B组大鼠经常规处理,C组大鼠使用伤疡愈软膏治疗。愈合过程中取组织溶浆液,应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检测烫伤创面b-F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大鼠创面b-FGF mRNA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与B组比较,C组大鼠烫伤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结论:伤疡愈软膏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b-FGF 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对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微循环形成的作用.方法 42只雄性SD清洁级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稳定2个月,随机分为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大鼠背部造成4个直径3 cm深Ⅱ度烫伤创面,分别给予rhGM-CSF凝胶、SD-Ag冷霜、空白凝胶、生理盐水(对照用药),每日换药1次,实验组大鼠根据伤后1、3、7、10、14、21 d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对照组为非烫伤糖尿病大鼠.测量和计算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采用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Ⅷ因子,评价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rhGM-CSF凝胶组(A组)与SD-Ag冷霜组、空白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相比,烫伤后第10、14、21 d,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P<0.05);烫伤后第3、7、10、14、21 d,创面组织FGF-2含量显著增加(P<0.05);烫伤后第10、14、21 d,创面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大(P<0.05).SD-Ag冷霜组、空白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GM-CSF凝胶能通过增加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FGF-2含量,增加创面微血管形成,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苗药挖腐生肌膏在大鼠体表创面愈合过程中对大鼠皮肤创面ECG基因表达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影响.方法:60只8W龄SD大鼠,建立大鼠背部感染溃疡创面模型后分为3组:凡士林组、对照组(湿润烧伤膏组)和观察组(苗药挖腐生肌膏组),每组20只.分别于用药后d3、d5、d7、d14取创面肉芽组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EGF,以光密度值反映其含量变化,采用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量,采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数量,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换药后d3、d5、d7,对照组和观察组肉芽组织EGF、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量和新生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数量均高于凡士林组(P<0.01).d14时两组上述指标减少,各时间点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凡士林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苗药挖腐生肌膏能够促进大鼠皮肤切口感染性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早、中期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细胞中EGF的含量和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量和新生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数量,从而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杨晓津  方涛  高秀清 《天津医药》2016,44(9):1147-1149
目的 观察复方多黏菌素 B 软膏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儿童深Ⅱ 度烫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2015 年 3 月—2016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深Ⅱ 度烫伤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 例)及联合治疗组(40 例)。 对照组给予 bFGF 治疗, 联合治疗组采用复方多黏菌素 B 软膏及 bFGF 联合治疗。 比较 2 组患者烫伤创面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生成情况。结果 伤后 7、10、15 和 20 d, 联合治疗组创面感染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 < 0.05)。 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1.53±1.33)d vs.(25.76±1.50)d, t=13.345, P < 0.01)]; 瘢痕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U=5.077, P < 0.05)。 结论 复方多黏菌素 B 软膏联合 bFGF 治疗儿童深Ⅱ 度烫伤创面具有抗感染、加速创面愈合及预防瘢痕生成等优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促长散(促创伤愈合中药)对昆明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昆明小鼠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大、小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促长散172、374mg.kg-1,模型组给予0.9%生理盐水。10天后,取肉芽组织,分别在光镜、电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和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大、小剂量促长散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提高了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和bFGF表达水平,且成纤维细胞增殖处于明显旺盛状态。结论促长散具有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穿龙骨刺胶囊联合艾瑞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0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用药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艾瑞昔布片,0.1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穿龙骨刺片,4 g/次,3次/d。两组均经8周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相关评分和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经治疗,治疗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VAS评分、WOMAC评分、IS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Lysholm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相关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升高,但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龙骨刺胶囊联合艾瑞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深Ⅱ°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羟脯氨酸、胶原比例和真皮细胞DNA增殖周期动态变化.方法 建立深Ⅱ°烧伤模型SD大鼠35只,其中10只大鼠观察创面愈合面积累积百分比,其余25只均分为5组,分别于烧伤后3、5、7、14和21 d观测创面中羟脯氨酸、胶原比例和真皮细胞DNA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百分比的变化.另取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烧伤组第14和21天羟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烧伤组第7、14和21天皮肤组织中Ⅲ/Ⅰ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S期DNA分布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21.3±1.3)d.结论 深Ⅱ°烧伤创面,烧伤后7~21 d主要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新生胶原合成,伤后14~21 d主要为表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3.
张莉  高志军  赵静 《中国药房》2011,(35):3283-3286
目的:研究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毒素(LPS)及Toll样受体4(TLR4)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模型对照和MEBO组。复制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模型,每天观察烫伤大鼠创面,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于烫伤后第1、3、7、14、21、28天分别通过尾静脉采血收集大鼠静脉血,分离血清、血浆。采用鲎试剂检测血浆中脂多糖(LPS)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相关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相点大鼠外周血中TLR4阳性表达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MEBO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1);用MEBO7d后,大鼠血清中LPS、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大鼠外周血中TLR4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MEBO可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烫伤大鼠LPS、TLR4以及相关的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组织病理学方面动态观察生肌玉红膏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初步探讨生肌玉红膏促进皮肤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 将深Ⅱ度烧伤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生肌玉红膏组和湿润烧伤膏组,每组24只。烧伤创面涂以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直至创面愈合。观察各组动物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并于烧伤后第7,14,21天对各组动物创面组织进行取材,分别进行HE常规染色、Masson皮肤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成纤维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并对创面中成纤维细胞进行计数,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各组创面胶原纤维面积。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生肌玉红膏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愈合率提高(P〈0.05);烧伤后第7,14天,生肌玉红膏组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多于模型组(P〈0.05);烧伤后第14,21天,生肌玉红膏组创面中心胶原纤维面积大于模型组(P<0.05)。结论 生肌玉红膏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可能与其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The healing effect of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hEGF) on open wounds was studied in rats. No improvement in wound healing was found by topical application of EGF alone to open wound sites. We found an ointment containing EGF and a protease inhibitor, nafamostat mesilate or gabexate mesilate, or gelatin accelerated the healing rate of open wounds.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dry weight of the wound site granulation tissue, uronic acid (as an index of acid mucopolysaccharide) and hydroxyproline (as an index of collagen) were observed by treatment with EGF ointment containing nafamost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The effects of the protease inhibitor on wound healing were dose dependent. Nafamostat was more efficient than gabexate or gelatin on wound healing. The degradation of 125I-EGF in wound tissue homogenat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a protease inhibitor, such as nafamostat or gabexate, or gelatin.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stabilization of EGF at the wound sit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ermitting the expression of its healing effects and suggest that the ointment containing EGF and a stabilizing agent would be a suitable dosage form for acceleration of wound repair.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wound healing potential of Calotropis gigantea latex on excision wound induced in rats. Topical application of Calotropis gigantea latex extract ointment (10% w/w in petroleum gel) for 14 day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ound contraction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of rats. The levels of hydroxyproline (collagen), hexosamine, uronic acid, DNA, RNA, and protein in the wound matrix revealed the pro-healing effects of Calotropis gigantea latex.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nitrofurazone, a standard drug widely used for wound healing. The pro-wound-healing activity of the latex extract may be due to its high content of glycosides, flavonoids, phenolic compounds, and triterpenoids with antimicrobial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it may be concluded that Calotropis gigantea latex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into new therapeutic agent for wound healing.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EGF和PD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鼠分为1%壳聚糖组(W/V)、2%壳聚糖组(W/V)、4%壳聚糖组(W/V)、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剂)组(阳性对照组)、自然愈合组(模型组),制备成大鼠Ⅲ度烧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原位杂交法及图像分析法检测大鼠Ⅲ度烧伤创面EGF和EGFmRNA的表达;PDGF的活性用L929细胞生物法测定。结果4%壳聚糖组(W/V)对烧伤后7、14 d创面EGF的表达、对烧伤后3、7 d创面EG-F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提高;对烧伤后3、7、14 d创面PDGF的活性有明显的提高,与自然愈合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的EGF表达和PDGF活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