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CISH)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术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7年子宫良性病变已全子宫切除的患者200例,分为CISH组与TVH组,每组100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3年生殖激素水平.并选择同期在妇科门诊就诊阴道炎症患者20例测定其性激素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值作为对照.结果 2组比较术后3年FSH、LH、E2、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2组FSH、LH水平升高,E2、P值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SH术与TVH术后对卵巢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冯琳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261-262
目的探讨临床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与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5岁以下非绝经妇女因良性子宫异常出血症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病患104例进行随机分组比较研究。子宫内膜切除组:52例,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次全切组:52例,行保留双侧附件子宫次全切除术。并对所有病患术前月经干净后的3 d、术后6个月进行LH、PRL、FSH、P、T、E2水平的测定。同时,于术后6个月时对上诸病患进行更年期症状的回访。结果子宫内膜切除组术后LH、FSH升高不明显;而E2下降也不明显;而子宫次全切组则在术后LH、FSH升高明显;而E2水平也均有下降,与子宫内膜切除组相比,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的影响要较子宫次全切除术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3.
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远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2月于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妇科病区行子宫切除的子宫肌瘤患者43例,其中全子宫切除患者20例,年龄35~42岁,平均3±72.18岁。次全子宫切除患者23例,年龄33~42岁,平均年龄3±72.84岁。在患者术后3年即2006年1~2月测定性激素FSH、LH、E2值,并选择同期在妇科门诊就诊阴道炎症患者测定其性激素FSH、LH、E2值15例作为对照。对所有手术组及对照组患者均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有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结果全子宫切除组和次全子宫切除组患者之间相比,术后3年FSH、LH、E2值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手术组术后3年和对照组FSH、LH、E2各两两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子宫切除、次全子宫切除、对照组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0%、21.7%、6.67%,三组两两比较,全子宫切除患者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3年患者卵巢功能较正常有所减退,全子宫切除与次全子宫切除两组间并无差异,但全子宫切除术术后3年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7例月经周期规则、卵巢正常、手术方式不同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前及术后性激素(FSH、E2)水平,以及术后是否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结果术后2周子宫全切组及次全切组患者E2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FSH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12个月E2、FSH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前后全切组与次全切组相比,E2、FSH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切除会引起卵巢功能暂时性下降,可于术后逐渐恢复,与手术方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2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A组(子宫肌瘤剔除组)15例、B组(子宫全切组)38例,C组(子宫次全切组)29例。测定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和雌二醇(E2)的值。结果 3组患者术后均表现为血清LH、FSH上升,E2下降;但子宫肌瘤剔除组LH、FSH、E2水平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血清LH、E2、FSH水平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术式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影响程度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影响最小。临床上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选择术式,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程度。方法分析2005年5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妇科接受子宫次全切除并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手术85例(治疗组),和同期接受传统的子宫次全切除的82例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6个月抽空腹静脉血查FSH、LH、E2,观察手术前后的变化及绝经综合征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手术后FSH、LH、E2无明显改变,绝经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近期对卵巢功能影响小,绝经综合征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于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全宫切除、次全宫切除、肌瘤剔除术后卵巢近期功能的影响。方法 312例因子宫肌瘤行不同术式治疗的患者,测定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性激素FSH、LH、E2值。结果与术前及肌瘤剔除组相比较,全宫切除、次全宫切除组年龄在40~45岁的患者术后3个月E2明显下降,FSH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各种激素水平与术前及肌瘤剔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及肌瘤剔除组相比较,全宫切除、次全宫切除组年龄在46~50岁的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中各种激素水平变化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E2明显下降,FSH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对于46~50岁的绝经过渡期患者,近期卵巢的功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对子宫肌瘤患者应慎重选择术式,尽可能保留卵巢血供,维护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与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后患者卵巢功能变化以及围绝经期临床症状影响.方法 选择多发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120例,按入院先后以信封法随机分为手术组与栓塞组,每组60例.分别于术前与术后第3、6、12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变化,于术前以及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围绝经期相关症状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清E2、LH、FSH水平以及Kupperma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12个月,手术组与栓塞组患者血清E2、LH、FSH水平变化不明显,2组患者组内以及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术后12月,手术组患者Kupperman评分高于术前,其中,以心悸、疲乏、潮热多汗、抑郁多疑以及性生活质量下降为主,与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患者手术前后比较Kupperma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与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后对患者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对于患者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次全子宫切除术,n=41)和对照组(全子宫切除术,n=41)。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卵巢功能和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E2、LH和FS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E2和L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性欲、性交痛、阴道润滑度和性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全子宫切除术相比,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卵巢功能和性生活质量影响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大部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1~2012年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子宫大部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子宫全切术,全部患者随访1年,手术前、术后6个月测定患者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E2、LH 、FSH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大部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患者激素水平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次全子宫切除对中青年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治疗后随访半年,采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及国际标准Kuppermann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及更年期症状。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FSH、L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Kuppermann评分显示中重度更年期症状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次全子宫切除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利于中青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恢复及更年期症状的减轻或延迟,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107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1(行子宫肌瘤剥除术)22例、观察组2(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保留双附件)67例,观察组3(行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18例,比较各组研究对象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1术前、术后8周及术后24周性激素FSH、LH、E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2术后8周FSH、LH、E2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周FSH、LH、E2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FSH、LH出现升高,E2出现下降;观察组3术后8周FSH、LH、E2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周FSH、LH、E2与术前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FSH、LH出现升高,E2出现下降;三组术后一年内出现围绝经症状比例分别为9.1%、23.9%、83.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观察组3最高。结论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功能影响不同,临床应根据患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采用不同术式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淮北市矿工总医院于2009年至2011年接受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150例,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血清中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手术前以及肌瘤剔除组相比较,全子宫切除组和次全子宫切除组年龄在40~44岁的患者在手术后3个月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促卵泡生成素水平上升,呈显著性变化(P<0.05)。在手术后6个月,全子宫切除组和次全子宫切除组患者血清中各种激素的水平与手术前和肌瘤剔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以及肌瘤切除组相比较,全子宫切除组和次全子宫切除组年龄在45~55岁的患者在手术后3个月激素的变化没有显著性(P>0.05)。在手术后6个月,全子宫切除组和次全子宫切除组患者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促卵泡刺激素明显增加,与手术前和肌瘤剔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45~50岁的绝经过渡期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对卵巢的功能有明显的影响,会使卵巢出现提前衰退。  相似文献   

14.
刘桂香  方少英  彭泉 《江西医药》2014,(12):1483-1485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的疗效和其各自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20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均具有子宫次全切除术指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的全子宫切除术。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恢复和对卵巢功能造成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的血清中E2、P、FSH以及LH的含量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术前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年的血清中E2和P 含量显著降低,其FSH和LH含量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同术前进行对比,其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血清中E2和P含量显著降低,其FSH和LH含量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半年,1年和2年,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的E2和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FSH和LH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维持患者的卵巢功能,且疗效显著优于子宫全切除,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严园  周晓  刘杰  何素芬 《重庆医药》2009,38(13):1618-1619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3种不同术式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一定年龄段(35~44岁)的患者60例分3组。分别行子宫动脉栓塞(UAE)、子宫肌瘤挖除术、子宫全切术。分别测定术前、术后3、6个月血FSH、LH激素水平,比较3组间激素水平差异。结果3组激素水平在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全子宫切除组FSH、LH上升,和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生育年龄妇女UAE治疗与子宫肌瘤剔除术一致,基本不引起卵巢激素变化。子宫切除术可引起卵巢激素的变化,在术后6个月更明显,对女性内分泌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与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接诊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意愿,将所有患者分为子宫切除组和肌瘤剔除术组两组,每组各23例患者。子宫切除组采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肌瘤剔除术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3项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发现子宫切除术组患者的FSH、LH均显著升高,E2水平显著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瘤剔除术组患者的FSH、LH、LH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术前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的内分泌情况影响较小,效果明显优于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保留卵巢血供子宫次全切除术对绝经前妇女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绝经前患者行保留卵巢血管子宫次全切除术、传统子宫次全切除术各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前、术后血清性激素(FSH、LH、P、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血清性激素(FSH、LH、P、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对照组在更年期症状及性生活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保留卵巢血供子宫次全切除术式具有不影响卵巢功能、操作简单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的影响。收集拟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2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肌瘤剔除术组(A组)24例、子宫全切或次全切组(B组)72例、子宫全切及双附件切除组(C组)28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8周和术后24周时的性激素水平及随访1年期间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A组FSH、LH、E2水平在术后8周、术后24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FSH、LH、E2水平术后8周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24周FSH、LH水平显著性高于术前,E2低于术前(P<0.05);C组术后8周、术后24周FSH、LH水平较术前显著性升高,E2水平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术后8周,A组与B组比较FSH、LH、E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组FSH、LH水平显著性高于A组和B组,E2水平显著性低于A组和B组(P<0.05);术后24周B组显著性低于A组(P<0.05),C组显著性低于B组和A组(P<0.05)。A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低于B组,B组低于C组。对子宫肌瘤患者,应根据其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宜考虑肌瘤剥除术;而对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患者,亦尽可能地保留子宫及附件,以避免影响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瞿丽娟 《北方药学》2011,8(9):55-55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切除与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38例分别行子宫切除和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于术前、术后3月、1年3个时间点,用放免法测定生殖3项指标(FSH、LH、E2),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子宫切除术组术后FSH、LH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9例月经周期规则、卵巢正常、手术方式不同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前及术后性激素(FSH、E2)水平,以及术后是否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结果:术后2周子宫全切组及次全切组患者E2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H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E2,FSH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全切组与次全切组相比,E2、FSH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切除会引起卵巢功能暂时性下降,可于术后逐渐恢复,与手术方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