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奇  张智  綦俊 《重庆医学》2012,41(10):1040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进食梗阻1个月"入院。胃镜见距门齿20~21cm处食管腔内新生物;病理改变为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钡餐及胸部CT可见食管胸上段病变,病变下缘位于主动脉弓上水平,有动度。未见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心肺功能检查及血液学检查基本正常。行上腹正中-左颈切口食管上段癌内翻拔脱术,术中见食管气管沟处淋巴结肿大,冰冻切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摘要 女性患者,61岁,已婚.主诉:确诊食管癌4个月,放疗后胸痛并呛咳3天. 患者2010年8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距门齿26~32 cm左侧壁至前后壁见浸润溃疡型肿物,占据管腔3/4,超声内镜提示:食管中下段癌uT3N1.病理提示:食管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胸部CT提示:胸中段食管管壁不规则增厚,考虑食管癌.临床分期为:cT3N1M0.  相似文献   

3.
<正> [病例]男,65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8月伴消瘦4月,来本院就诊。钡透检查:食管卞段狭窄,钡剂不能通过。诊断:食管下段癌。食管镜检查:食管距门齿35cm处可见菜花样肿物侵及食管四壁,管腔狭窄,纤维镜不能通过。距门齿30cm处食管后壁可见0.5cm×0.5cm暗红色充血斑,伴点状糜烂,表面粗糙颗粒样,质稍硬,触之易出血。内镜诊断:微小食管癌合并晚期食管癌。二病变处活检病理报告:距门齿30cm病变为低分化磷癌;距门齿35cm病变为中分化鳞癌。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7岁,进行性吞咽困难4月余,伴明显的食物滞留感。体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脾不大。胃镜示“食管上段癌”,胸部、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手术所见:食管颈段近咽部胸廓入口上方约1cm处见一大小约2.5cm×2cm×1cm肿物,向四周膨出,质韧,表面粗糙,胸上段平主动脉弓处另见一卵圆形大小约2cm×2cm×1.5cm肿物向一侧突出。  相似文献   

5.
丁鑫  马俊兵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4,20(3):215-215,22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因间断性便血2年,阵发性腹痛、腹胀1年,逐渐加重2月,于2004年3月27日入院.体检:右上腹可扪及约鹅卵大小包块.B超示:右上腹占位,大小6cm×5cm×3cm,提示结肠癌.未做其它检查.术中见:升结肠肝曲见一肿物,直径6cm,已侵犯浆膜层.探查过程中发现乙状结肠也有一肿物,直径2cm.另见结肠中动脉根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及肠系膜下动脉走向有多枚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6.
1病历报告患者,男.56岁,因吞咽梗噎,渐进性吞咽困难2个月余,于2005年11月来我院就诊。内镜检查:进镜29-37cm见溃疡型肿物向腔内生长。凹凸不平,坏死组织覆盖,易出血.病变侵及食管四周,致管腔狭窄。长度〉7cm。取其组织做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分化程度Ⅰ~Ⅱ级。患者拒绝手术和放化疗。要求行食管支架置入术,遂行手术。  相似文献   

7.
重复癌是指患者的单个或多个器官 ,同时或先后发生的2个或 2个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临床上较少见。现将1997~ 2 0 0 1年发现的 4例上消化道重复癌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1,男 ,5 8岁 ,主因吞咽困难 2 0天于 1997年 9月2 2日就诊。体检 :生命体征正常 ,营养中等 ,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电图正常 ,B超肝、脾、胰未见异常 ,胃镜检查 :食管上段距门齿 2 0cm后壁侧见 1 0cm× 1 0cm× 0 5cm半球状肿物凸入腔内 ,表面灰白 ,食管中段未见异常 ,食管下段距门齿 35~ 38cm右侧壁见肿物凸入腔内 ,贲门扩张可 ,胃内各部未见异常。食管上段距…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评价食管癌放射治疗后食管镜检查及疗效.方法:分析50 例食管癌放射治疗后患者食管镜检查结果与相关病历资料.部位:食管上段28 例,中段15 例,下段7例,病变长度3~5cm 23 例,>5cm 27 例.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46 例,腺癌4例,采用直线加速器行常规放射治疗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所有入组患者经放射治疗1个月后的不同时间行食管镜检查,镜下示:食管黏膜炎症表现31 例,局部未控6例,复发11 例,遗漏病灶2例.病变位于胸颈、上段,病变长度<5cm,照射量56~70Gy 范围,镜下表现呈食管黏膜炎症表现的患者,其疗效及生存率明显高于病变位于中、下段,病变长度>5cm,镜下表现为管腔狭窄、溃疡、肿物,照射量<55Gy 的患者.结论:根治性放射治疗对早中期食管癌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发生于食管的恶性淋巴瘤比较少见,1984年我们在上海市肿瘤医院进修学习期间曾遇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70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年,于1984年5月18日在上海纺织第一医院就诊,食管钡餐造影见食管上、中段偏食管左侧壁有三角形充盈缺损,病灶长达8 cm,近端食管扩张,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困难,未见壁龛及软组织块影。拟食管上中段癌住院。1984年5月28日开胸探查,发现肿物上界在主动脉弓上2cm 的食管腔内,病灶段食管明显扩张,食管壁柔软,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纵隔及食管旁无肿大淋巴结,乃行部分食管切除,作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手术经过顺利,病人术后恢复良好.于1984年7月20日在上海市肿瘤医院行COP 方案化疗二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肉瘤发病率低,临床上罕见。现将我院收治二例报道如下,其中一例为三源发癌肉瘤.贝临床资料倒1患者女,65岁,吞咽不顺lino。胃镜报告:距门齿30cm处,食管后壁有一乳头状新生物,表面光滑,管腔狭窄受阻。胃镜刷片发现鳞癌细胞。X线见食管中下段管腔充盈缺损长约6.ocm。诊断食管中下段恶性肿瘤。左侧剖胸探查见病变处食管呈梭形隆起,腔内有肿块,活动度良好,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切除病变段以下食管,行食管胃弓下吻合术.术后恢复良长随访半年仍健在。病理检查:肉眼观见食管标本距上切缘Icm处有一表浅糜烂面4cmx2.scm。…  相似文献   

11.
张素玲 《疑难病杂志》2003,2(6):367-367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性 ,6 8岁 ,因进食咽下不顺 4个月于 2 0 0 3年 4月2 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 4年。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腹部B超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造影示食管胸中段长约 3cm左右黏膜破坏 ,不规则充盈缺损 ,贲门及胃未见异常。纤维食管镜检查见 :据门齿 2 8~ 30cm食管右后壁溃疡型肿物 ,边缘隆起不平 ,黏膜粗糙糜烂 ,上覆白苔 ,触之易出血。活检报告为鳞癌。术前检查胸片见肺右下叶约 4 .0cm分叶状肿物 ,有毛刺。胸CT示食管中段壁不规则增厚 ,最厚处 15mm ,局部管腔狭窄 ,病变与左侧主支气管壁分界不清。右下叶背段肿物 3.5c…  相似文献   

1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年龄25岁。主诉:吞咽哽噎感伴中上腹闷痛2月余。体检无明显异常。胃肠钡餐检查示:钡剂通过食管下段及贲门部见3.0cm长的半弧型压迹。考虑食管下段贲门部占位性病变。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贲门部见一隆起病灶,未行活检病理检查。超声内镜提示病灶来源于食管肌层,呈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分叶状,边界不清。长径〉2.0cm。术中所见:食管下段一肿物呈梭型。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肉瘤极为少见,我院遇到1例,现予以报告,并结合文献作简要讨论。患者女,34岁,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体重减轻5kg 多,食管拉网找到鳞癌细胞。钡餐示食管中下段长约6cm 粘膜破坏,管腔狭窄。临床诊断:食管鳞癌。术中见肿瘤限局食管中下段,长5cm,未侵入周围组织,行部分食管切除术。病理检查:大体:食管长11cm,周径3~5cm,距下切缘1cm 处见息肉状肿物4.5×2×1.5cm,切面灰白灰红色,质韧,肿物侵犯肌层。光镜:肿瘤由癌与肉瘤成分组成。表面为鳞癌,呈巢或团块状分布,有明显角珠形成。肉瘤成分位于深层,围绕癌巢分布或与鳞癌交织混杂。但分界清楚,互无移行。肉瘤细胞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部分细胞长梭形呈束状排  相似文献   

14.
异位右锁骨下动脉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右锁骨下动脉较少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 例1,女,39岁.因进食后有异物感就诊.体检: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不大,咽、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服钡X线检查:食管上段主动脉弓水平可见带状压迹,边缘光整,由左下向右上呈螺旋状,侧位在主动脉稍后上方见食管向前错位,并轻度局限性狭窄,钡剂通过稍迟缓,该处食管壁软,黏膜正常,可见血管搏动现象.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肉瘤较少见,延边大学医院病理科自1993年1月至2006年4月间共诊断食管癌肉瘤2例.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67岁,主诉为进行性吞咽困难2年,加重3个月,伴恶心呕吐.行钡餐及CT检查诊断为食管下段平滑肌瘤.手术切除包括食管及食管旁、纵隔和肺门部分淋巴结.肉眼检查所见:食管下段见大小为8cm×6cm×5cm带蒂的息肉状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切面呈灰白色,食管近端距肿物3cm处见大小为2.0cm×1.2cm×0.5cm浅表溃疡.病理诊断:息肉状肿物为平滑肌肉瘤;溃疡为鳞状细胞癌,浸润至黏膜下层;平滑肌肉瘤蒂部亦见鳞状细胞癌,但肉瘤体内未见癌细胞,送检各…  相似文献   

16.
1病历报告患者,男31岁,因吞咽困难6个月于2004年3月9日院。既往体健。查:体质较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正常,肝脾肋下未扪及。食管钡餐造影显示:食管下段管壁硬,管腔狭窄,不规则充盈缺损,诊断食管癌。先后在2个医经纤维内镜检查,结果提示:食管下段右前侧管腔凹凸不平,膜不清,诊断食管癌。同时2次活检均无异常结果,拟诊“食下段癌”。剖胸探查见:食管下段右前侧食管旁淋巴结肿大,浓性分泌物,粘连融合成不规则形肿块约3cm×4cm包绕食手术切除病变段食管,术后无并发症,病理报告:食管旁淋巴结核,部分食管肌层受损,粘膜完整。给予系统正规…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主因吞咽困难2个月于2003年7月28日入院。吞咽困难时轻时重,下咽固体食物时需用水送服。上消化道造影示上段食管腔内息肉状肿物,肿瘤上方可见“圆顶征”,钡剂通过肿瘤部位时呈偏流而下。食管镜示距门齿20cm处食管粘膜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胸部CT示肿瘤位于食管腔内,有一蒂与食管后壁相连(图1)。术前诊断:食管上段癌。于2003年8月3日手术治疗。取左胸后外侧切口经第六肋间进胸,探查肿瘤位于食管上段,顶部达食管胸廓入口,呈息肉状,约7cm×3cm×3cm,表面凹凸不平,有一直径2.0cm的蒂与食管后壁相连,无…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20余天伴胸骨后疼痛于2014年11月24日就诊,体格检查无恶心、呕吐,无声音嘶哑,无发热。门诊胃镜示:距门齿28~33 cm 处食管壁见肿物突出,质硬脆,易出血,表面覆盖污物。胃镜诊断结果:食管癌。胃镜病理提示:恶性梭形细胞肿瘤。门诊以“食管癌”收入院。入院后食管 X 线钡餐造影检查示:食管胸中段长约4.5 cm管壁僵硬,黏膜破坏中断,局部可见一充盈缺损,管腔狭窄,钡剂通过缓慢,其上端食管稍扩张(图1)。诊断:考虑食管胸中段癌。胸部增强 CT 显示:食管胸中段可见软组织样增厚,管腔狭窄(图2),累及范围约5.5 cm,增强扫描病变可见明显强化,三期 CT值约为79、89、77 HU,周围界限尚清;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像诊断:食管癌。手术记录:行左侧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位于食管中段,质硬,大小约5 cm ×3 cm ×2 cm,游离食管下段后,打开膈肌,腹腔无转移。游离胃,依次切断结扎胃结肠韧带、脾胃韧带、肝胃韧带,双重结扎胃左动脉,保护网膜右动脉。贲门部离断食管胃,继续游离食管,托至弓上,距肿瘤5 cm 处切断食管,移除标本。胃制成管状,切除贲门连同部分胃底,食管残端与胃残端吻合。吻合满意、通畅,胃管送入胃内。彻底止血,清点器械纱布无误,缝合膈肌,固定胃。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1根,常规逐层关胸,手术完毕。切开病变食管:肿物呈息肉状,带蒂,蒂长约0.5 cm,肿物切面灰白色。术后病理:食管梭形细胞癌(图3),侵及浅肌层,上、下切缘及另送左下肺、隆突下、胃左、贲门周围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0/2、0/4、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E1/ AE3(部分﹢),Vimentin(部分﹢),CK34βe12(部分﹢),P63(部分﹢),Ki67 index 约20%~50%。  相似文献   

19.
徐先琼  郝萍  段玉忠  王志新 《四川医学》2006,27(12):1252-1252
患者,男,50岁.2005年6月确诊为食管下段鳞癌,7月行食管区域病灶放射治疗:70Gy/35F/7W,未行化疗.2005年10月复查胃镜:食管距门齿32~35cm见菜花状隆起,病变约累及食管1/2周,肿块约占管径的1/2~1/3;11月出现咳嗽、咳痰,12月食管吞钡发现食管中下段癌伴食管瘘;胸片:纵隔感染.  相似文献   

20.
腹部食管段超声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性能可变聚焦超声仪,经腹显示腹部食管段,探讨了正常食管的显示方法和周围解剖;还讨论了食管病变的声象图表现.103例正常志愿者清晰显示率达85.4%;壁厚均值为2.80±0.61mm,可显示长度为3.00±0.73cm.观察797例其它疾病患者食管,发现食管病变11例.结果证实超声可显示胸段食管下段及腹段食管,发现管壁增厚,并能发现早期癌,可成为高发区普查及日常常规检查筛选食管疾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