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音图对老年人的心脏方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和对疾病病程的观察和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价值。心音图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外已渐被广讯应用于临床医学。国内有些研究单位及临床医院也逐渐开展。但是至今尚未见到老年人正常心音图标准(正常数值)资料。因此,作者为了了解老年人的心音图正常值及异常程度,而选择了200名老年人,选择的标准是,多数老年人历来未体检过,无自觉症状,一般能照常参加脑力和体力劳动者,以及能自主的进行日常生活者(指70—88岁者)。理学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均属于被检之例。作者根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老年人AMI特点,我们分析50例老年人AMZ,发现不典型者21例,发生率为42%. 本组不典型AMI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典型心电图典型;心肌酶谱典型. 本组不典型AMI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心电图不典型,但必须具备典型酶变形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余健良  潘燕来 《广东医学》1993,14(6):333-334
老年人复发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再梗塞后同一部位的心电图不典型,常常导致延误诊断,漏诊,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如何防治及诊断再梗塞是临床工作者重要研究课题。现将临床资料完整60岁以上老年人再梗塞31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诊断标准凡60岁以上有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基础上再出现者:(1)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徐曼茜 《中外医疗》2012,31(36):52-53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ST-T异常对诊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大小。方法选择2012年1—7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140例常规心电图检查ST-T异常患者,其中伴有典型心绞痛者65例,无明显症状者75例,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且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伴有典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符合率为78.5%,无明显症状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符合率为30.7%。结论常规心电图ST-T异常不能作为诊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唯一标准,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造影等一些其它检查。  相似文献   

5.
<正> 负荷心电图试验已成为临床上估价和处理心血管病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此项试验中以ST段及T波的改变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标准。但近年来对于负荷心电图试验用ST—T改变来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无临床症状者中的可靠性已提出了疑问。因此,寻求用运动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Klein等提出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标准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心电图诊断标准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对比观察。结果 利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79%、诊断准确度为84%,与超声心动图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利用Klein等提出的心电图诊断标准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整群抽样,以常规9导联心电图检查法,检查了沂蒙山区313例60岁及其以上健康老年人。检出异常心电图208例,异常心电图检出率66.5%。在208例异常心电图中,电轴左偏占44.71%窦性心动过缓占27.88%,ST-T显著改变占36.54%,I°A-VB和LAH各占11.06%,CRBBB占6.25%等。讨论了老年人心电图改变的意义和老年人心电图诊断标准问题,提出了老年人心图各波形参考正常值范围和今后制定老年人心电图诊断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是一项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对老年人的心电图还研究得很少,研究和分析的方法也不统一,对老年人心电图改变的意义和诊断标准也无统一意见。Minnesota心电图编码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作为心脏病流行病学的诊断方法。本编码采用严格统一标准,因而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料有了可比性,同时也便于开展国际间的协作研究。此编码国外已广泛采用,国内这方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无症状心律失常发生的昼夜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ullerJE等[1]报导了急性心肌梗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及心性猝死发病的昼夜规律。而老年人常因心肌退行性变及潜在的心肌缺血等多种原因发生心律失常,往往常规心电图难以检出。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常规心电图不能发现的心律失常者,以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心律失常及其昼夜规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从1993年1月至1995年6月间住院病历及Holier资料中剔除有临床症状、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者,收集无心律失常症状、常规心电图未发现心律失常、实验室检查无电解质紊乱的病例110例(男sl例,女29例,平均年龄68士8岁),其中有冠…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对无Q波型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我们收集近十年来诊断为心肌梗塞但无Q波出现的21例,对其心电图ST-T改变及其诊断意义做了分析。对象和方法凡符合下列标准者诊为无Q波型心梗.列入分析对象:  相似文献   

11.
张海峰  杨磊 《甘肃医药》2012,(4):282-284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93例老年人体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或拟诊冠心病患者中有心电图ST—T改变者为72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存在血管狭窄>50%者为59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3例;心电图大致正常21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存在血管狭窄>50%者11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0例。在不同的年龄组别,分别比较男性患者以及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的阳性率,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且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阳性率也随之不断增加(P<0.05)。同时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数量的增加,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也变得越来越高(P<0.05)。结论: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体表心电图作为临床诊断老年人冠心病有一定价值及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病诊断及健康体检最常用的基础检查项目之一。心电图正常标准有年龄、性别和种族差异 ,中国人与西方白种人比较 ,心电图某些参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 ,这些差别往往对临床诊断带来明显的影响。每个国家的医学文库都应建立本国人的正常心电图标准资料 ,而我国目前使用的心电图绝大部分参数和指标均引自国外 ,有的已被证实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能适应我国临床要求。故研究国人心电图并制定国人心电图诊断标准很有必要 ,有着重要临床意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谢振武教授在心电图生理学方面有很深造诣 ,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已为人所熟知 ,但引起心电图改变的报告却少见 ,现对 5 9例 GBS患者异常心电图表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996 - 2 0 0 1年我院诊治 GBS者 14 4例 ,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来诊有心电图改变者 2例 (1.4 %) ;无心脏病病史以 GBS来诊并有心电图改变者 5 9例 (4 1%) ,其中男 2 8例 ,女 31例 ,年龄 9月~ 70岁 ,平均 13.5± 15 .6岁 ;无心电图改变者 83例 (5 7.6 %)。5 9例 GBS的诊断均符合有关 GBS的诊断标准 [1] ,全部病例入院后即行首次心电图、心肌酶检查 ,并根据病情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4.
现将1964年1月至1975年9月近12年来我院25,158例心电图中有原发性 T 波异常改变(指在 R 波占优势的导联上,T 波发生低平、双相或倒置,不包括 AVR 导联和右胸前导联,但包括逆钟向转位时的 V_3导联 T 波改变)者1,509例,同时临床资料确切者,加以分析,希望从中找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肌病变、神经官能症的 T 波改变规律性,供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参考。冠心病诊断标准是根据1973年全国冠心病座谈会修订的标准;心肌病的诊断标准是在心电图发生 T 波改变的同时,明确地存在能引起心肌病变的病因(如感染、风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诊断的价值.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选取xxx医院就诊的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3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再选择心电图正常的老年人35例,比较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率动态、心律失常发生率、动态心电图分型、类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总心率和24h平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测得的最高心率和最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检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2.46);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出现单纯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律失常比例无明显差别,但观察组患者出现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老年患者检出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动态心电图检测具有简便快捷、无创、可重复性高的优势,可以作为老年患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的优先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左心室肥大应用超声与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超声、心电图诊断,之后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62例患者中,60例确诊为左心室肥大。超声诊断确诊为左心室肥大者56例,符合率为93.3%;心电图诊断确诊为左心室肥大者54例,符合率为90.0%,2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左心室肥大诊断中,超声与心电图的诊断结果相当,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中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比较特殊,诊断上容易造成失误。死亡率更高,目前已引起临床上的广泛重视。本文拟对其临床特点加以分析,以提高诊断,降低病死率。资料和方法一、随机选择我院自1986年至1992年收治的较完整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80份,其中60岁以上者40例,55岁以下者40例做为对照。二、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标准。三、本文分析主要依据住院病案及心电图记录,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急性心肌梗塞时的初发症状,有无发病诱因、梗塞的部位、主要并发症及合并症…  相似文献   

18.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临床常作为对心律失常的定性及定量诊断、晕厥病因鉴别、心肌缺血的辅助诊断、评价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等。临床上大多数心律失常为间歇或者偶然出现,心律失常病人以心悸为主诉就诊时,常常并不在正当发作时,因此常规心电图很难发现。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对检出偶发或阵发心律失常具有优越性,对于有心悸症状者,对照病人日记中所记录的出现心悸的时间与相应时间的心电图改变,可以判断病人的心悸症状是否由病理性心律失常所致。而以心悸就诊的患者以老年人较常见。本文对200例常规体表心电图正常的老年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来明确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以便明确诊断,协助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设计动态心电图三倍二级梯运动试验,初步讨论其临床诊断价值。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根据1982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提出的健康老年人标准,经询问病史、体检、胸部X线和静息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者89例,年龄45~59岁,男53例,女36例。 2.动态心电图三倍二级梯运动试验受检者安置MV_1和MV_5监护电极,佩戴英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方法.方法:选择近期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对心电图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典型心电图变化24例,无典型心电图变化者36例.结论: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疾病早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