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9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3例,发生率33.3%。1例术后第9天因T管短臂致肝总管阻塞出现黄疸,在DSA下经T管置入导丝至肝内胆管,起支架作用,一周后拔除导丝,梗阻解除;另一例术后3个月拔除T管,并发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经原T管窦道置入引流管引流胆汁,1周后拔除引流管;第3例术后3个月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经T管造影,显示肝总管、左右肝内胆管多处狭窄,狭窄近端胆管局限性扩张,目前正在积极治疗中,结论 本组3例胆道并发症,原因系T管放置不当,拔除T管时窦道未完全形成,并发胆道阻塞和胆漏;供肝热、冷缺血时间过长致肝内外胆道狭窄。术中放置管径相匹配的T管,二次(分步)T管拔除法或拔除T管时预先经T管置入导丝,如胆漏再置入引流管,可预防T管所致的并发症;尽可能缩短供肝热、冷缺血和二次热缺血时间,注意保护肝外胆管血供,避免肝动脉血栓形成;供肝切取时,胆道充分冲洗是预防胆道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对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肝胆外科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胆漏新的临床分型:Ⅰ型,胆囊管漏;Ⅱ型,肝外胆管漏(漏口直径小于胆管直径1/3的为A型.大于1/3为B型);Ⅲ型,肝内胆管漏(肝内胆管盲端漏为A型,引流肝段以下的肝内胆管漏为B型,引流肝段以上的肝内胆管漏为C型);Ⅳ型,Luschka管漏。结果11例中Ⅰ型6例,ⅡA型2例,ⅢA型1例,ⅢB型2例。3例行单纯支架置入,8例行Oddi括约肌(包括胆总管括约肌、胰腺管括约肌、壶腹括约肌)切开联合支架置入。术后2周拔除支架7倒,1个月拔除支架1倒,3周、5个月和8个月拔除支架各1例。11例经内镜治疗后腹痛缓解,腹腔胆汁引流消失,黄疸消退。2例随访5个月,9例随访1~2年,均未复发腹痛、发热、黄疸、腹腔积液,血胆红素正常。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是治疗肝胆外科术后大多数胆漏的有效手段之一,胆漏新临床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T管拔除后胆漏的诊治要点。方法:分析8例T管拔除后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瘘管形成不佳7例,瘘管过长弯曲成角1例。置导尿管引流成功5例,成功穿刺引流1例,中转手术2例。结论:要选择适当的T管;术后留置2周以上,营养不良者需留置更长时间;发生胆漏及时置管引流是处理拔T管后胆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总管引流术后拔除T管出现胆漏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3例胆总管术后拔T管出现胆漏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总结预防胆总管引流术后拔除T管出现胆漏的方法。结果:13例患者中10例保守治疗,3例剖腹探查,定向放置T管引流,均治愈。结论:预防是关键,拔管时间要因人因病而异,在2周基础上,可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管拔除后胆漏的处理和原因分析。方法:总结“T”管拔除后胆漏12例临床资料,简析其处理原则和原因。结果:1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引流是胆漏的治疗关键,适当延长“T”管留置时间可以减少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T管拔除后胆漏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拔除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7例拔T管后出现胆漏患者均立即给予禁食,经T管窦道置入导尿管引流,同时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解痉及对症等处理。结果1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拔T管时间应“个体化”,一旦发生胆漏应积极处理,24h后无效者应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7.
胆总管切开探查时放置T管对胆总管可取得良好的支撑引流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多在术后2~3周且经T管逆行胆道造影证实胆道无狭窄、无残余结石、胆总管下端通畅并见T管窦道形成完全即可拔除T管。常规拔除T管后,仍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胆漏及胆汁性腹膜炎。2001—2008年本院治疗拔T管后胆漏患者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常规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2009年1月治疗的9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常规拔除T管后致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胆结石并胆总管结石7例,胆总管结石并重症胆管炎2例;伴肝硬化3例,糖尿病2例.全部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后均发生胆漏,其中经原漏口置管保守治疗成功6例,置管失败后再手术治疗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发生胆漏的原因除病人自身因素外,也与术者操作不仔细有关.对已发生的胆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需要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伴随之拔管后的并发症也相应增加,其中较严重的为拔管后胆漏,但术后T管拔除后胆漏的发生率却有增加的趋势,原因不清楚。现对我院近年出现胆漏1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囊管胆汁渗漏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有效处理策略。 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近6年来(2007.03.01~2013.02.28)收治的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该院6年间行LC术4 211例,术后发生胆漏15例(Luschka肝管5例,胆囊管6例,肝总管损伤2例,胆总管损伤2例),占0.36%。6例LC术后胆囊管胆漏中,4例因放置了有效的腹腔引流管而幸免再次手术处理,仅行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或塑料支架置入后即痊愈。该院另2例及外院转入的9例LC术后胆囊管胆漏患者纳入该组,合计11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认胆漏后,给予置入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并予以再次腹腔镜探查、清理腹腔及肝下置入血浆引流管。1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结论 LC术中可因多种原因导致胆囊管结扎夹移位或胆囊管坏死,易导致胆囊管胆汁渗漏,术者预防性留置腹腔引流管很有必要。一旦发生胆汁渗漏,应毫不犹豫进行再次腹腔镜探查,明确胆漏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及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腹腔外引流联合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胆漏可顺利愈合。  相似文献   

11.
胆道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和保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金方 《临床医学》2005,25(5):50-51
目的探索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和保守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3年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13例的原因和保守治疗方法效果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胆漏的发生原因,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后5例,T管拔除后6例,T管滑脱后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癌探查后1例,本组13例均采用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胆漏发生多见于胆囊切除术或T管拔除后;主要原因与胆囊肝床毛细胆管或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手术操作不当等有关。胆漏发生后首先立即置管负压引流或插入双腔套管引流 腹腔冲洗,禁食、补液、营养支持、抗生素等保守治疗,同时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2.
胆道术后胆漏2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 323例胆道术后出现胆漏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迷走小胆管及副肝管损伤14例(48.3%),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胆漏1例(3.4%),胆囊管残端漏2例(6.90%),T管滑脱或拔T管后胆漏10例(34.5%),T管引流术后护理不当2例(6.9%)。结论胆漏多发生在胆囊切除术,肝、胆管手术及拔T管后,主要与炎症、粘连、解剖变异和操作不当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胆漏的部位、量及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脓肿、有无胆道梗阻及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是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置T管引流可减轻胆总管下端及壶腹括约肌水肿,避免发生胆道梗阻及术后胆漏等。但拔除T管后可能导致胆漏、胆汁性腹膜炎,我院1992~2002年共诊治拔除T管后胆漏者1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胆道手术后胆漏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本院2000~2007年26例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胆漏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发生胆漏18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6例、胆总管T管边缘漏1例、胆总管空肠Roux—Y术后吻合口漏1例。非手术治疗24例,再手术2例,均成功治愈。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道手术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较剧、粘连甚、解剖变异或操作不仔细有一定关系,胆漏发生后根据胆漏大小、腹腔引流管是否通畅、腹膜炎症状轻重等选择采取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预防胆漏可从首次手术前、中、后三环节着手。  相似文献   

15.
拔T型引流管致胆漏1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T型引流管拔除后致胆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T型管拔除致胆漏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经保守治疗和体外置管或联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愈;2例经手术治疗治愈;全组治愈率100%(18/18)。结论 T型引流管拔除后致胆漏的原因是多种因素所致,需综合考虑,全面预防;T管拔除后胆漏首选保守治疗和体外置管或联合内镜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仍是有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是普外科的常规手术,其目的是引流胆汁,消除胆管感染,便于治疗胆管残余结石,防止术后胆漏,支撑胆道等。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术后2周以上拔除T管很少出现胆漏,但仍有发生,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国外为0.8%,中国国内为0.97%~5.60%。近年来,T管拔出后出现胆漏的报道日益增多,故提高护理人员对胆漏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痊愈;8例经再次行腹腔镜探查术,其中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或夹闭不全4例,经重新结扎胆囊管并置腹腔引流后治愈;肝外胆管撕裂伤2例,经腹腔镜下缝合修补置腹腔引流治愈;迷走胆管损伤致胆漏者1例,采用钛夹夹闭治愈;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针眼渗漏胆汁l例,拆除胆总管缝线置“T”管引流,一个月后拔除“T”管治愈。结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或夹闭不全、肝外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若腹腔引流通畅,无腹膜炎体征,引流胆汁每日不超过200ml并逐日减少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其他可再次行腹腔镜探查予以处理,但关键还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8.
黄春桃 《全科护理》2012,10(21):1949-1949
[目的]探讨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胆道术后常规拔除T管胆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右上腹局限腹膜炎,经原T管窦道置入适当的腹腔引流管行腹腔引流;1例出现全腹膜炎,急诊手术,重新放置T管+腹腔冲洗+腹腔引流术。23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拨T管后并发胆漏病人,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促进漏口愈合,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操作致拔除T管后胆漏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和同济医院2000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进行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265例患者中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的10倒患者的诊治经验。结果由于早期诊断,其中8例经及时置管引流后治愈;2例经非手术治疗未缓解,经再次开腹置T管后治愈。结论拔T管后造成胆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其发生非常重要。手术和拔管应操作规范,术中应注意T管的选择和正确置放;拔T管的时间应个体化;对年老体弱、营养状况不佳、贫血、合并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糖尿病、长期或大量使用激素的患者应延长拔管时间。一旦发生胆漏应积极处理,应用各种非手术方法充分引流胆汁,无效者应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20.
胆总管切开取石及胆道手术,要放置T管引流。胆道术后胆总管内放置T管的目的主要是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和防止术后胆漏。根据胆道术后留置T管的作用及生物学效应机理、应何时拔除T管,无疑对胆道术后病人很重要。近期时有报道T管拔后致胆漏,腹膜炎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