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2011年这段时间里该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30例,对其采用腹膜透析数进行治疗,术后对病人进行随访,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并反正等情况。结果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腹膜透析对患有尿毒症残余肾功能减退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毒症规律腹膜透析(PD)患者不同残余肾功能(RRF)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规律性PD治疗并定期复查;依据RRF分为RRF-Ⅰ组(RRF≥2.5 ml/min)29例,RRF-Ⅱ组(RRF〈2.5 ml/min)31例,观察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前白蛋白(PA)、血肌酐(Cr)及尿素氮(BUN)指标的变化,并设同期体检健康者30名为对照组。对3组Alb、TC、TG和PA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RF-Ⅰ组血清PA水平高于RRF-Ⅱ组(P〈0.05);RRF-Ⅰ、Ⅱ组Alb、Cr和BUN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RRF-Ⅰ组Alb、Cr和BUN明显高于RRF-Ⅱ组(P〈0.01);2组TC和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PD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RRF与营养状况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前瞻性观察长期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简称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残余肾功能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腹透时间大于3个月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7例作为实验组,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以残余肾肌酐清除率3ml/min为界,分A组[残余肾功能(RRF)<3ml/min],32例次;B组(RRF≥3ml/min),21例次。采用常规处方透析,留取尿液、腹透液,并抽血检测生化、血脂及蛋白营养指标,计算RRF、KT/V值、肌酐清除率(Ccr)、单位透析剂量(PV/S)及蛋白质分解率(PCR),评估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结果:RRF与KT/V、Ccr及残余尿量呈正相关(r=0.56、0.83及0.80,P均<0.05),与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呈负相关(r=-0.41、0.33,P均<0.05),与PV/S不相关。A组Ccr、KT/V及血浆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f)明显低于B组,但PCR高于B组。A、B两组间白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RF与腹膜透析的充分性密切相关,并影响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RRF下降程度及时调整透析剂量及方案,是预防CAPD患者营养不良最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探究排毒保肾丸联合缬沙坦对保护腹膜透析(P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自2002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进行腹膜透析的肾功能衰竭病患7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进行排毒保肾丸3g/次、6g/d联合缬沙坦40~80mg/d口服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治疗,对照组39例,除不给于排毒保肾丸外,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电话、门诊随访,每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白蛋白量MAU、血压BP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Ccr、MA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肾功能优于对照组,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0%,高于对照组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毒保肾丸联合缬沙坦能较好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其疗效显著,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龚晓云 《中外医疗》2011,30(19):47-48
目的探讨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所有患者按残余肾的功能状态分为2组:A组残余肾小球滤过率〈1mL/(min·1.73m2);B组残余肾小球滤过率≥1mL/(min·1.73m2)。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及生存率。结果本组随访6~30个月,平均1年半。共死亡16例。其中A组死亡12例(30.8%),B组死亡4例(8.9%)。2组死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衰时,更要加强对残余肾功能的关注和保护,尽可能地延缓患者进入无尿阶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措施。方法 :观察 6例腹膜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和尿量变化 ,为期 1年。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2 5~ 6 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均采用 Baxter双联透析液CAPD治疗 ,每天 4次。同时配合注射 EPO、降血压和营养治疗等。透析前血尿素氮 (BUN)(38.2± 1 1 .7) mmol/ L,肌酐 (Scr) (830± 2 5 4)μmol/ L,2 4h尿量 (6 40± 1 80 ) ml。透析 1个月后 BUN(1 7.6± 8.5 ) mmol/ L ,Scr(4 91± 1 2 0 )μmol/ L,2 4h尿量 (4 6 0± 1 1 0 ) ml。透析 1 2月后 BUN(1 9.7± 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残余肾功能(RRF)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对照组、A组(RRF〈3ml/min)和B组(RRF≥3ml/min)。患者均采用常规处方透析,并抽血检测生化、血脂及蛋白营养指标,计算RRF、尿素清除指数(KT/V)、周肌酐清除率(Ccr/w)、单位透析剂量(PV/S)及蛋白质分解率(PCR),评估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结果:RRF与KT/V,Ccr/w及残余尿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83,0.80),与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0.33),与PV/S无关。A组患者Ccr/w,KT/V及血浆前清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f)明显低于B组,但PCR高于B组。A、B两组间三酰甘油、清蛋白及胆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33例残余肾功能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岩  张忠静  于岩  舒岳笙 《黑龙江医学》2002,26(11):854-854
33例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 (RRF)的测定表明 ,当RRF >10L/周其血浆白蛋白 (RRF)浓度明显高于RRF <10L/周的患者 ,其KT/V值与Ccr值及尿显示明显高于后者。说明RRF与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况相关 ,研究还发现透析时间、透析液的剂量与浓度与RRF呈负相关。因此 ,为保证良好的透析效能 ,必须监测RRF ,积极保护RRF。根据RRF制订合理的透析方案。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慢性腹透 (PD)患者 33例 ,女 18例 ,男 15例。年龄 2 1~76岁 (平均 5 2岁 )。透析期为 1~ 2 1个月 ,平均 7 84个月。病因有慢性肾炎 9…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病人残余肾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对于腹膜透析的病人,保持良好的残余肾功能对保证透析的充分性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26例腹膜透析病人残余肾功能的变化进行追踪,以期发现影响残余肾功能减退的因素。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我院自1994年11月至1997年10月收治的腹膜透析病人26例,男性和?..  相似文献   

11.
不同残余肾功能腹膜透析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衰(ESRF)患者在腹膜透析(P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对临床生化指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按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水平将其分为两组:一组rGFR〈1 ml/(min.1.73m2);另一组rGFR≥1 ml/(min.1.73 m2)。每3个月进行一次临床随访,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及透析状态,包括血压、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尿量(UV)、残余肾肌酐清除率(Ccr)、每周总尿素氮清除率(Kt/Vtotal)、每周肌酐总清除率(WCcr total)、残余肾尿素及肌酐清除率。对比观察不同RRF状态透析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两组不同残余肾功能状态患者的2年死亡率为8.3%和30%(P=0.034),血红蛋白、钙磷乘积、血清白蛋、Kt/V total、Ccr total、24小时出液量分别为103.6±9.8和94.2±9.2(P=0.003)、47.3±3.8和53.3±4.2(P=0.048)、35.9±3.2和31.6±4.1(P=0.003)、2.20±0.25和1.98±0.98(P=0.002)、67.4±7.2和55.9±5.9(P=0.000)、1014±205和661±160(P=0.000)。结论残余肾功能可以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造血、营养状态、钙磷代谢、炎症状态、容量状态等,保护残余肾功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残余肾功能(RRF)下降对腹膜透析(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年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0%的32名腹膜透析患者,以肾脏尿素与肌酐清除率评估患者RRF,同时密切随访血清白蛋白、饮食蛋白摄入(DPI)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情况。结果随患者RRF下降,尿量明显减少(P<0.01),血清白蛋白显著增加(P<0.01),DPI增加明显。用主观综合评估(SGA)得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从开始透析时的62.5%降低到研究结束时的18.8%(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RRF迅速下降并不一定导致DPI下降与营养状况恶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对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监测RRF、血浆ALB、hs-CRP的变化,以24 h尿量≤400 m L为随访终点。结果:终点事件组患者与无终点事件组相比,血浆ALB明显降低,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LB改变值>1.52 g/L组RRF明显低于<1.52 g/L组,hs-CRP水平则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白蛋白在PD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采取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残余肾功能及并发症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州市第一医院肾内科收入尿毒症患者1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肾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5.
尿毒症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尿毒症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尿毒症治疗效果、合理选择透析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23例尿毒症患者中血透48例,腹透75例。以肾脏病调查表、Karnofsky指数、工作情况、主观症状调查表及对治疗的满意度为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结果家庭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住院透析患者;腹透患者在治疗满意度显著优于血透患者;糖尿病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较低。结论我国应大力提倡家庭透析,更多地开展腹膜透析,努力提高病人复职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血清尿酸(UA)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留取正常人(n=20)、尿毒症非透析(ESRD,n=30)和持续性非卧位腹膜透析(CAPD,n=30)患者血清,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UA。结果:CAPD组血清尿酸显著低于非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7.40±95.26 vs 535.84±134.12,P〈0.01)。CAPD组NO水平与非透析组相比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78±45.32 vs 171.60±33.55,P〉0.05)。结论:腹膜透析可以降低UA,提高血清NO水平,这为临床上预防尿毒症患者心血管事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血肌酐(SCr)等反映透析充分性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评价其在判断腹膜透析(P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状态及透析效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间行PD治疗、病情稳定的118例患者。所有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每3个月进行一次临床随访,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改变,包括Cys C、体表面积(BSA)、尿量(UV)、尿素氮(BUN)、SCr等。测定每周总尿素氮清除率(totalKT/V urea)、每周肌酐总清除率(total weekly CCr)、蛋白质表现率(nPNA)来判断透析效能。RRF以残余肾肌酐清除率(rGFR)表示。按有无尿量分为两组,分别检查Cys C、SCr判断有无RRF,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求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男性患者平均Cys C为(5.87±1.84)mg/L,女性患者为(5.17±1.4)mg/L(t=-2.31,P=0.02)。男性患者SCr为(8.15±3.29)mg/L,女性患者为(8.65±4.2)mg/L(t=0.6,P=0.08)。将rGFR按<1、1.1~4、4.1~8和>8 ml/min×1.73 m2分为四组,Cys C及SCr分别为(6.88±1.49)、(5.67±0.93)、(4.68±0.79)和(3.61±1.01)mg/L以及(12.8±5.25)、(9.3±2.49)、(6.08±1.82)和(4.12±1.46)mg/L。Cys C及SCr与rGFR呈显著负相关(r=-0.66,P<0.05及r=-0.59,P<0.05)。Cys C与total CCr(r=-0.64,P<0.05),以及total KT/V urea(r=-0.57,P=0.05)亦呈明显负相关,与nPNA(r=-0325,P>0.05)不相关。SCr与total CCr(r=-0.57,P<0.05)、total KT/V urea(r=-0.554;P=0.01)、nPNA(r=-0.132,P=0.01)呈明显负相关。Cys C与SCr的相关系数为0.65,P<0.05。ROC曲线显示有尿及完全无尿两组患者Cys C及SCr的AUC曲线完全一致,前者分别为0.921vs0.858,后者为0.707vs0.545,Cys C较SCr更敏感。结论:血清Cys C水平与PD患者的RRF有密切的关系,在判断PD患者RRF方面较SCr更为敏感,而且结果更加稳定,可作为判断PD患者RRF及透析效能变化的内源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透出液中的IL-6、CRP与腹膜转运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规律随访且没有明显炎症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44例,入选患者在腹膜透析1个月时行腹膜平衡试验(PET).根据透出液/血浆肌酐浓度比值(D/Pcr)将患者分为L/A组(D/Pcr≤0.64)22例和H/A组(D/Pcr≥0.65)22例,腹膜透析6个月时再次行PET检查.检测腹膜透析后1、6个月的血清及透出液中CRP、IL-6水平,分析其与腹膜转运功能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残余肾功能和尿素清除指数(K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L/A组,H/A组患者夜间超滤量明显少于L/A组.L/A组和H/A组腹膜透析6个月后血清CRP水平均高于1个月;H/A组腹膜透析1、6个月血清CRP水平高于L/A组,腹膜透析6个月透出液CRP水平高于L/A组.L/A组和H/A组在腹膜透析6个月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1个月;H/A组腹膜透析1、6个月血清IL-6水平均高于L/A组.L/A组6个月后透出液IL-6水平明显高于1个月;H/A组腹膜透析1个月时透出液IL-6水平明显高于L/A组.患者腹膜转运功能可能与血清CRP和IL-6相关,血清CRP和IL-6是影响腹膜转运功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腹膜转运功能可能与血清CRP和IL-6相关,全身微炎症是影响腹膜转运功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