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霞 《西部医学》2012,24(1):192-193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于具有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同时可以避免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出现的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合理选择血管和PICC导管,提高穿刺技巧,妥善固定导管,严格规范执行操作规程等可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发生。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处理,能够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申邢 《吉林医学》2013,34(24):5059-5060
目的: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但其置管后易引发机械性静脉炎。方法:对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总结。结果:机械性静脉炎是其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穿刺点上方沿导管方向的静脉出现红、肿、热、痛,严重者可致拔管。结论:合理选择PICC导管,提高穿刺技巧,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穿刺置管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患者计划外拔管,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影响治疗效果。目的:探讨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32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科学护理及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后的及时处理,保证导管的使用安全。结果:在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规范操作,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后,有效避免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充分发挥PICC导管的优越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4.
浅谈PICC置管后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霞 《吉林医学》2010,31(2):215-216
目的:通过对120例PICC置管后所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患者相关护理,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者中,治愈112例,好转8例,效果十分显著。结论: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所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5.
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原因分析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用于多程化疗及长期需要输液治疗的患者,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治疗,降低了因输入高渗液体和化疗药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在临床上PICC穿刺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0%~25%,若护理不当会缩短导管使用时间,影响患者治疗,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葡萄糖复合液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置管术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将147例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7例,对照组70例。干预组置管后2h实施外敷葡萄糖复合液(由50%葡萄糖加25%硫酸镁、维生素B12、地塞米松组成)保持1周,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干预组发生率7.8%;对照组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葡萄糖复合液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这一方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CC导管向上固定和向下固定对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比较。方法:将我科268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38例,对照组138例,实验组将PICC导管折成“u”型向上固定,导管末端朝向近心端,对照组将PICC导管直接向下固定,导管末端朝向远心端,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0例,对照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1例,发生率8.46%;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ICC导管向上固定可以减少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林频谱仪照射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疗效,以期降低留置PICC管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PICC置管临床护理方案,延长PICC管使用期及增加患者舒适度。方法:将164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82例,试验组82例。对照组:PICC置管后常规护理,置管后给予外帖IV3000透明护肤膜,24 h更换敷料后每周更换或敷料随松随脏随时更换,输液期间、输液完后用0.9%NaCl 20 ml脉冲式冲管,用含50 u/ml肝素钠盐水封管,非输液期间每周冲管、封管及更换肝素帽接头一次。试验组:PICC置管后常规护理同对照组,不同的是在置管后30 min裸露照射部位,即术肢穿刺点至肩峰的管道走向部位,给予周林频谱仪照射,高度大约20~40 cm,温度以患者感觉皮肤温热、舒适为宜,每次照射20~30 min,2次/d,连照三天。结果:82例置管患者发生Ⅰ级机械性静脉炎4例。对照组:82例置管患者发生Ⅰ级机械性静脉炎11例、Ⅱ级机械性静脉炎3例、Ⅲ级机械性静脉炎2例。结论:PICC置管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周林频谱仪照射穿刺点至肩峰的管道走向部位,可有效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显著降低了PICC置管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PICC置管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肿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减少PICC置管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7年3月,158例接受PICC置管术化疗的患者,对PICC置管术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进行观察。结果:14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8.86%(14/158)。结论:为避免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引起的静脉炎,应早发现,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肘上置管与肘下置管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96例,分肘上置管肘下置管两组比较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肘上通过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植入PICC导管比肘下植入PICC导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和微插管鞘进行上臂PICC置管,因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使用维护方便、患者带管舒适美观,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靶向治疗患者留置PICC管期间皮肤护理体会与护理经验。方法对5例靶向治疗患者发生皮肤不良反应时,采取局部皮肤对症治疗,从治疗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5例患者皮疹消退,PICC管能正常使用。结论靶向治疗患者同时留置PICC管,当发生皮肤不良反应时,根据不同时期对皮肤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可使皮疹治愈并保证PICC管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的4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其中包括PICC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多项护理措施.结果 410例中共发生静脉炎34例,其中I级19例,占4.63%;Ⅱ级14例,占3.41%;Ⅲ1例,占0.24%;Ⅳ级0例.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PICC术后的机械性静脉炎安全、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赛肤润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预防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肿瘤病区首次行PICC穿刺,且从贵要静脉置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赛肤润涂擦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湿敷,观察1周,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仅3例发生静脉炎,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0例。对照组17例发生静脉炎,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3例。静脉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情况,实验组58例一次成功,对照组32例,实验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赛肤润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用于PICC中.可以降低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严重程度,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刘朋  郭秋娥  李建鹏 《安徽医学》2019,40(5):504-506
目的评价超声显影线定位法辅助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需要行动脉测压的择期手术患者1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1例采用触摸法定位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观察组82例于超声辅助下定位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平均时间,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 02%vs 75. 31%; 89. 02%vs69. 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穿刺、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100. 00%vs 92. 59%; 100. 00%vs 88. 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首次穿刺置管时间、总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5. 44±2. 09) min vs(24. 48±4. 31) min;(22. 36±3. 17) min vs(33. 72±4. 2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均无明显血肿、渗血、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超声显影线定位法辅助桡动脉穿刺置管可提高穿刺置管准确性和成功率,缩短诊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柏散与喜疗妥软膏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PICC相关性静脉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双柏散水蜜制剂外敷,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7.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率65%,总有效率80%。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在治疗24h后各治疗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在12 h治疗时点疼痛评分虽亦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2 h、24 h、36 h和48 h时点的静脉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而在72 h时点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双柏散外敷治疗PICC相关性静脉炎效果优于喜疗妥组,且疼痛症状改善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16.
《右江医学》2016,(5):536-538
目的探讨微波理疗与加味双柏散联合干预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留置PICC的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置管后予常规维护,观察组置管后在常规维护基础上给予微波理疗与加味双柏散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例,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2例,发生率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7,P<0.01)。结论微波理疗与加味双柏散联合干预可降低肿瘤患者留置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提高PICC安全性,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政雄  廖义清  陈笑云 《吉林医学》2013,34(21):4211-4212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对老年慢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50例老年慢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研究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综合评分。结果:研究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慢性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推广应用前景,对于其不良反应要密切关注,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恩替卡韦0.5 mg/d,疗程1年。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V DNA、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Ⅳ-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Ⅳ-C)、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HBV DNA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是一种有效、安全且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与传统股静脉置管术在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中的置管效果。方法:100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组患者(50例)在超声下行股静脉穿刺,盲穿组(50例)行盲穿治疗。结果:超声组50例X线拍片有48例穿刺成功,1例误入动脉,1例未进入静脉,1例导管尖端反折经调整后到达下腔静脉,置管期间均未发生大血肿、静脉炎;盲穿组9例失败,其中误入动脉3例,未进入静脉2例,局部大血肿2例,2例因体位及时间过长确实不耐受而放弃继续置管。两组穿刺时间及穿刺成功率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盲穿股静脉置管术比较,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置管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缩短穿刺时间,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宾馆餐饮部蟑螂侵害情况和采用欧扑得灭蟑胶饵防治的效果。方法密度调查采用粘捕法,化学防治采用欧扑得灭蟑胶饵。结果防治前密度指数为11.14只/盒.夜,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占总捕获数的99.46%。施药后1个月密度指数为0.1只/盒.夜,杀灭率为99.10%。结论该宾馆餐饮部德国小蠊侵害严重,欧扑得灭蟑胶饵能有效控制其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