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金忠余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539-540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静脉置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再经溶栓导管行药物溶栓治疗.结果 本组治疗有效率达85.71%,随访发现均无临床可察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静脉置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对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及导管腔内溶栓治疗,对其进行术前护理及溶栓中的观察与护理。结果:25例下腔静脉置入加导管内溶栓治疗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临床症状减轻,患肢肿胀消退,阻塞段血管再通,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和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胭静脉置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应用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和经外周静脉溶栓的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肢体肿胀消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2例导管溶栓患者肢体肿胀均消退,无出血并发症,其中44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未发生肺栓塞。8例因拒绝而未放置滤器的患者,2例发生肺栓塞;而46例行外周静脉溶栓患者,26例肢体肿胀完全消退,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尿道出血3例,肺动脉栓塞10例。结论导管溶栓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等优点,早期及时的滤器置人是防止肺栓塞的关键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患侧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8月间,36例下肢DVT患者行经健侧股静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患侧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36例均成功;溶栓治疗疗效显著效31例,其中24例血栓溶解完全,无肺动脉栓塞症及严重出血发生,下肢症状消失,7例血栓溶解不完全,但下肢水肿及症状消失;3例下肢水肿减轻但未完全消退;2例疗效不明显。结论采用经皮经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患侧股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DVT),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为临床常见病,血栓脱落可产生肺动脉栓塞(PE),大的血栓脱落可导致肺动脉主要分支阻塞而危及生命。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已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为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同时给予溶栓或取栓+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溶栓及经股静脉放置腔静脉滤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间,15例下肢DVT患者行经颈内静脉溶栓及经股静脉放置腔静脉滤器。结果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溶栓治疗显效15例,无肺动脉栓塞症及严重出血发生,下肢症状消失。结论腔静脉滤器植入后溶栓治疗下肢DVT,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14例植入永久性腔静脉滤器.16例植入临时性腔静脉滤器;27例分别行单纯静脉溶栓或切开取栓+静脉置管溶栓;全部病例同时行抗凝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症状体征完全消失7例,明显缓解18例,部分缓解5例。滤器植入期间未发生肺栓塞。临时滤器在体内留置时间26~40d,1例取出后2d出现复发性肺栓塞;2例永久性滤器植入者于6个月和14个月出现下腔静脉堵塞。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的临床措施,临时性和永久性滤器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动脉加深静脉置管同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患者,在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其中15例患者行动脉加深静脉置管同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抗凝治疗。另12例患者行单纯患肢深静脉置入溶栓导管溶栓治疗加抗凝治疗。结果随访27例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和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22例患者下肢DVT完全或大部分溶解,下肢肿胀恢复正常。5例达到部分溶解,但深静脉主干有血流通过,并有较多侧枝循环。肿胀明显缓解。其中经动脉加深静脉置管同步溶栓治疗的患者中,完全或大部分溶解15例,单纯静脉溶栓完全或大部分溶解的有5例。结论动脉加深静脉置管同步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一种安全可行、疗效好、起效快的方法,较单纯静脉溶栓时间缩短,而且静脉血栓完全溶解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肺动脉碎栓、局部置管溶栓治疗,以开通肺动脉。结果滤器和导管均成功安全置入,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发脑出血1例,死亡1例;31例患者随访5~48个月,无再发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经导管栓子祛除术是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中植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我院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植入下腔静脉滤器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滤器植入前均进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其中8例有症状性肺栓塞,1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积极抢救得以复苏,3例因某些原因不能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7例主动要求植入滤器。36例滤器由右股静脉穿刺植入,4例由右颈内静脉穿刺植入,所有滤器均植入右肾静脉水平以下1~1.5cm的下腔静脉内L2~L3间。结果40例患者下腔静脉内均成功植入滤器,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36例随访6~14个月,滤器无移位。4例随访1年后失访。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是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孟庆波  赵林 《疑难病杂志》2009,8(11):654-656
目的观察导管取栓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1月,对急性下肢DVT患者56例于DSA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应用10F导管取栓,取栓后将5F直头多侧孔导管置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应用微量推注泵经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每小时5万U左右,行溶栓治疗。21例患者于取栓后溶栓治疗之前行单纯球囊扩张治疗,6例患者于溶栓后行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及健、患肢周径差等指标评价疗效,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56例患者于治疗3个月左右复诊,患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均低于治疗前(P<0.01);行下肢静脉造影复查,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为(65.2±14.6)%。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导管取栓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入腔内溶栓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介入腔内溶栓、抗凝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35例DVT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腔内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处,冲击、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术后患肢末端静脉输注尿激酶溶栓,联合静脉抗凝综合治疗。结果35例患者,25例血栓完全消失,7例血栓部分残留,3例无改变;治疗结束时肢体健患侧周径差明显缩小;总治愈率达91.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介入腔内溶栓综合治疗DVT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抗凝及导管溶栓治疗后存在严重髂静脉狭窄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86例,其中32例经导管溶栓后,联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开通髂静脉(观察组);另54例单纯行导管溶栓治疗(对照组)。统计血栓消除率、肢体肿胀缓解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第3、6、12、24个月分别采用Villalta评分量表和Vcss量表评估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情况及静脉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结果2组经导管溶栓治疗血栓Ⅲ级消除率达82.6%;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PTS的发生率及血栓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上15 cm周径差较对照组小(P < 0.05);随访3、6、12、24个月,观察组Villalta体征和症状评价、V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清除率高,联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开通髂静脉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下肢DVT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同时行溶栓导管置于血栓处行溶栓治疗,溶栓第3、5、7天再经溶栓导管造影评价溶栓效果及静脉通畅程度,根据通畅程度行单纯球囊扩张或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出院随访。结果:置管溶栓术对急性下肢DVT有效率100%。溶栓成功后10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8例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药物6个月,并应用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随访6个月至5年,疗效满意。结论:置管溶栓术及溶栓后单纯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是治疗急性下肢DVT的有效方法,创伤小,疗效高,并发症少,对防治下肢DVT后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与外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患者,42例患者中15例行外周溶栓术(系统溶栓组),27例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或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导管溶栓组),比较2组并发症、血栓溶解有效率以及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结果  系统溶栓组及导管溶栓组的溶栓剂量分别为(335±134)万U和(304±116)万U,系统溶栓组出现并发症4例,导管溶栓组出现并发症2例,2组溶栓剂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的溶栓有效率分别为53.33%和88.89%,导管溶栓组的血栓溶解有效率高于系统溶栓组(P < 0.05),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的Villalta评分分别为2.53分和1.77分,导管溶栓组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低(P < 0.01);此外,系统溶栓组VEINES-QOL/Sym分别为35.33分及32.67分,而导管溶栓组VEINES-QOL/Sym分别为49.00分及45.67分,显著高于系统溶栓组(P < 0.01)。   结论  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伴有髂静脉狭窄的患者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经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同时予以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行彩超评价静脉通畅程度,患者出院后经门诊随访其近期疗效。结果78例患者成功经右颈内静脉置管以及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48例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滤器放置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随访结果提示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经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同时予以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行彩超评价静脉通畅程度,患者出院后经门诊随访其近期疗效。结果78例患者成功经右颈内静脉置管以及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48例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滤器放置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随访结果提示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下腔静脉变异(inferior vena cava malformation,IVCM)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21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6例下腔静脉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  结果  双下腔静脉(double inferior vena cava,DIVC)变异12例,其中9例合并下肢DVT(5例合并左下肢DVT,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导管溶栓术,3例合并右下肢DVT,行右位IVC滤器植入术,1例合并双下肢DVT, 分别于左右位IVC各置入1枚滤器),3例合并不明原因双下肢肿胀,给予消肿治疗;左位下腔静脉(left inferior vena cava,LIVC)变异4例,其中2例因下肢肿胀行左下肢深静脉造影发现,给予消肿治疗,2例合并右下肢DVT术中经左股静脉穿刺造影发现,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其中1例同时行置管溶栓术。放置永久性滤器1例,可回收滤器10例,所有DVT患者术后均给予抗凝治疗。  结论  IVCM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合适位置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Zhou XL  Guo SG  Fang W  Yin CP  Zhang P  Qiu T  Peng MS  Su HB  Chen C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2):2258-2260
目的 探讨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发挥的临床作用.方法 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对180例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健侧股静脉置入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对其中114例患者同时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术,术后给予抗凝、溶栓及扩血管药物治疗.结果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术后12~24d对142例行滤器取出术,成功取出116例,取出成功率81.69%,滤器捕捉到血栓34例,占29.31%.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预防肺动脉栓塞,使用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是必要的,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能安全、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避免滤器长期留置体内带来的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of treating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with retrievable vena cava filter.Methods A total of 180 patients with DVT in unilateral lower extremity were recruited.There were 82 males and 98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46 years old.After the diagnosis of vascular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retrievable vena cava filter was implanted through contralateral femoral vein.Simultaneously another 114 patients underwent femoral vein embolectomy.All cases received the post-operative therapies of anticoagulation, thrombolysis and vasodilation.Results The implantation of retrievable vena cava filter was successful in all cases.Among 142 cases of attempted extraction, 116 filters were extracted successfully at Days 12 -24.The success rate was 81.69 %.Filters captured thrombosis in 34 cases (29.31% ).Conclusion As a safe and efficaious method, the implantation of retrievable vena cava filter prevents the occurrence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the patients with DVT in unilateral lower extremity.Its timely extraction may avoid the long-term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38例行颈内静脉置管后采用抗凝及经溶栓导管脉冲式灌注尿激酶综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包含11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另15例行患侧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术后3、6、12个月行彩超复查评价静脉通畅程度。结果经颈内静脉置管溶栓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彩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随访1年,无出血、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综合有效率达100%(38/38),高于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组的86.7%(13/15),在α=0.1的水平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76)。结论经颈内静脉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