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3专业院所(疾控中心)对居民HER有效利用路径4.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民HER有效利用路径4.5社区居民对居民健康档案(HER)有效利用路径社区居民对HER有效利用可以有效地使居民利用HER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HER实现健康自助。见图4、图5。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解决慢性病患者动态管理问题。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根据需求分析,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结果开发出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可以与其它按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开发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结论该系统业务流程统一、规范,具有自动人群分类和随访提醒功能,限制功能全面,协调性、连续性强,实现了对居民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患者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3.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可以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加强信息互通互联,完善信息统计上报制度,提高国家的卫生宏观调控和卫生应急能力。国内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初步进展但问题重重,其瓶颈问题在于国内缺乏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业务模型标准、信息分类标准、数据元素标准、数据采集标准和信息运行规范等一系列社区卫生服务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因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首要任务是建立和制定社区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规范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社区卫生信息数据集标准和功能规范,逐步实现社区卫生信息的垂直流动和平行流动。  相似文献   

4.
新医改方案提出在上海试行家庭医生制度,为此迫切需要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以保证区域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愈加科学,信息化手段愈加便捷,信息化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越来越高。本文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探讨了基于家庭医生制度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的架构,发展趋势以及优势,构建了利用最先进的网络通讯信息技术和高科技图像传输技术实现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途径。要在现有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增强各级机构之间数据资源的共享程度,研究健康档案的分类及各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层次挖掘各种档案包含的项目及这些项目之间的相互关联;探讨健康档案拓扑结构方案,提升健康档案的科学性和利用率,使健康档案真正成为健康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期间,北京卫生信息化建设将以国家和北京市医疗体制改革为依据,继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原则,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宗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工程”,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整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字医学》2012,(4):55-55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各地推进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组织编制完成了《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提出“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要求后,卫生部陆续发布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等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IT企业厂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电子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积极探讨电子健康档案构建方式方法,纷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研制先进实用的系统软件,制订完善相关的管理规章和应用规范,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已经成为各地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前沿,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单一的信息孤岛系统很难满足患者和医疗机构对完整信息链的需求。为此,需要构建统一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和跨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机制,协同不同医疗机构的业务信息系统,实现居民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为相关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决策支持。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是医院信息系统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电子健康档案是电子病历的高级形式,有着电子病历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兼容患者医疗及个人健康保健、家庭健康档案、公共卫生信息、术后随访记录等信息,并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多档合一。它实现了不同医疗机构的信息数据交流,利用更新及交互应用,可提高信息的使用率,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依据及全科医疗的工具,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孕产妇的社区电子健康档案。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推进我国信息化事业发展,工信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了《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到201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进展,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达到0.79。适应医疗机构向群众提供连续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服务的需要,完善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方便居民参与个人健康管理。针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建立完善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实行规范化的临床诊疗路径管理,提高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精细化管理和绩效管理水平。加强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共享。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信息等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10.
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状况的系统文件和资料库,包括个人病患记录、健康检查记录、各年龄阶段的保健记录及个人和家庭一般情况,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记录[1].是一份终生属于自己的完整健康信息资料,对自己的日常健康管理、就医都能提供十分有益的帮助.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了解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2].因此,建立规范统一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性工作[3].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区卫生信息化已经过20年的探索和发展,国家也出台了政策和标准支持社区卫生信息化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然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仍面临着居民健康信息未整合、社区信息化顶层设计缺失、信息系统与实际业务脱离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上海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案例介绍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平台发展阶段、应用成效和未来展望,以期为其他社区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本文首先从基础建设、互联互通、标准集成、系统应用4个阶段总结了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历程,形成了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平台,对医院的业务、居民健康及各个部门管理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其次,介绍了社区卫生信息化应用成效:实现居民健康信息便捷查询,改善居民医疗就诊流程和服务体验,提高医务人员在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和上门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效率,从绩效机制、预算机制、管理机制层面助力社区综合改革,推动社区精细化管理。最后,从健康预警、辅助诊疗、医疗智能审核和社区随访4个方面对社区卫生智能化的未来进行展望。笔者认为,社区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需要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强调互联互通和实践应用的顶层设计,以业务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善服务体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效能为驱动,实现业务系统、信息系统和居民健康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省22个区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方法采取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各区县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结果53.9%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配有相关卫生信息技术人员;82.7%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2008年对卫生信息化投人了一定的建设经费;59.5%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已经在使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但信息系统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情况不佳。结论浙江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存在卫生信息技术专职人员缺乏、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信息系统标准不统一、档案信息共享不够等问题。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基层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加快信息系统标准化和区域化建设,提高数据利用率和信息共享率。  相似文献   

13.
区域卫生数据中心的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国家卫生部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标准,建立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整合与共享,建立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业务协同信息体系,在区域内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条线管理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之间实现妇幼保健业务协同、出院病人社区随访、第三方临床检验中心、慢性病干预业务协同等信息化医疗服务,大力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区域卫生数据中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均对其做出了相应部署。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鲜明态度,强调要健全并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联体建设等均被明确为重点发展领域。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健康管理正逐步迈向个性化、精确化。“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是指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的获得感。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呈高速发展态势,信息化建设也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利用互联网手段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尚未成熟稳定,国内外均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建设两项工作的开展中均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其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法制司委托开展“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标准化试点”研究,并撰写《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2017年其继续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委托承担“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并在一期项目成果的基础上产出《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二期)》。本指南的制定高度契合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在一期指南的基础上对总体框架进行了补充,并从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社区妇幼人群健康管理、人体生理参数远程监测(以远程血压监测服务为例)三方面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功能规范建议,同时给出了平台的数据规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议,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建设“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文章剪影: “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应用总体框架: 2个体系——数据标准规范体系;网络安全体系。 7个模块——智能化慢性病管理、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妇幼保健协同服务、社区远程血压监测服务、双向转诊系统、移动终端健康服务、健康门户网站。二期指南主要涉及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社区妇幼人群健康管理、居民自我健康管理之可穿戴设备(远程血压监测)。 (1)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 功能描述——在现有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技术,对中医药服务进行外延,将院内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和咨询服务延伸到居民家中,从而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患者端:体质辨识自评估、中医健康教育、中医保健指导、医患互动、中医健康档案自我维护。医生端:中医档案管理、中医随访、中医智库、医患互动。 (2)社区妇幼人群健康管理 功能描述——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针对儿童的预防接种服务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辖区孕产妇的健康指导服务从机构内部延伸至居民家庭,以提高社区卫生妇幼保健服务效率和质量。孕产妇用户端:签约服务、成员托管、医患互动、自我管理。医生端:签约管理、建册管理、医患互动、健康随访、健康教育、远程协作。管理端:基础管理、系统管理、统计分析。 (3)居民自我健康管理之可穿戴设备(远程血压监测) 远程血压监测器械硬件选型原则——具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及相关认证的医疗检测设备,需要符合国家医疗器械相关的认证许可。同时满足:①便携体积小巧,便于携带,考虑到居家个人两种便携方式;②接口灵活;③数据传输效率高;④传输加密;⑤供电效果好、供电状态稳定、待机时间有保障、考虑到客户的使用安全等因素;⑥兼容性强,充分考虑到路由器随时可能介入第三方的数据采集端,路由器设计方面应保留较强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便于临时器械接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效果.方法:克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5月至今陆续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信息化管理,2010年12月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统一启用,信息化管理实施后加快和提高了对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结果:信息化管理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全科团队人员更加熟悉管辖社区的基本情况,对于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准确、清晰,有效减少了差错的发生.结论:运用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识别码准确查找到居民的信息,减少重复工作,有效提高全科团队的工作质量,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新医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苏州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凸显了社区卫生信息化优势,现已建立的信息化系统包括:全科门诊服务信息一卡通体系、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含健康体检在内的市民健康管理系统等。在苏州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展现出的优势有以下方面: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给予了必要的信息支撑;为完善全科医疗的健康档案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卫生信息化成为双向转诊过程中实现连续负责式协调管理病人的信息交换平台与联系纽带;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综合管理中亦发挥出巨大效力。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避免信息化系统开发中存在的重技术轻管理倾向,科学收集、挖掘并合理利用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对信息化工作做出了部署:一要加快推进国家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形成纵向贯穿国家、省、市、县、乡、村,横向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药品供应等主要业务领域的卫生信息化基本架构;二要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工作,推进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完善向转诊和远程会诊;三要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实现标准统一、全国通用;四要制订和完善卫生信息化标准规范;五要实施卫生信息化试点项目;六要探索制订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平台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相关政策,结合上海市2010年全面启动的“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共享工程”,探索如何建立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平台.项目整合多方信息资源,旨在建立全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搭建覆盖多领域需求的信息化平台,推进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业务协同.最终目标是保障区域内居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加强卫生全行业管理,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浙江遂昌县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探索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乡镇卫生院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方法 选择1个乡镇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实施责任医生制度,为农民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重点人群开展随访管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顺利开展,慢性疾病得到逐步规范管理,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农村居民自身的保健意识和基本健康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农民对乡镇卫生院满意度提高.结论 开展以实施责任医生制度,建立和动态管理农民健康档案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有助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但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视并加大投入,改变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服务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农民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20.
居民健康档案的网络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朱晓华  赖瑞南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3):1940-1941
建立一套标准、规范、电子化的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模式及可接通互联网络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社区卫生管理的重要前提。本文结合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的趋势,论述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及国内外居民健康档案网络化的现状,并提出我国居民健康档案实现网络化的举措,对促进社区信息化管理进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