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以及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蛋白排泄率以及空腹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不但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而且显著改善了患者尿蛋白排泄率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Ⅰ组30例,对照组即Ⅱ组30例。Ⅰ组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Ⅱ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内静脉滴注,均qd,15d为一疗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脑梗死临床有效率达93.3%,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以及SOD、MDA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红花黄色素对气虚血淤型中风疗效最佳。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葛恒超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71-3573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x2=11.092,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和BI评分优于对照组(t=10.924、10.451,均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下降较对照组显著,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0.834、10.006、11.093、9.985、8.328、9.557,均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疏血通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组)50例(68眼),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对照组)50例(62眼),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町减轻和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血管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  尹建平 《海峡药学》2009,21(11):115-116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红花黄色素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红花黄色素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方法8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心电图比较,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患者血清VEGF及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12例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2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并比较血清VEGF及CysC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血清VEGF及Cys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EGF、Cys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单纯药物治疗能更有效的降低血清VEGF及CysC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62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1例)和红花黄色素组(31例)。疗程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1-1)水平。结果两组UA患者治疗后GMP-140含量、PA1-1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t—PA活性显著升高(P〈0.05)。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组降低GMP-140和升高t—PA的幅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5例(56眼),采用银杏达莫(对照组)联合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40眼),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安全,可推荐使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静脉滴注红花黄色素;对照组30例,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14d为一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结果两组心绞痛症状均有所缓解,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祛痰化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脑利钠肽(BN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常规西药治疗加服祛痰化瘀汤,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不服用祛痰化瘀汤,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BNP的含量。结果试验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BN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试验组较对照组BNP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试验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祛痰化瘀汤可能有促进心绞痛患者血管生成的作用;试验组较对照组治疗后BNP的下降更明显;加用祛痰化瘀汤治疗心绞痛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安特尔联合万艾可治疗D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DED患者9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的IIEF-5评分、PADAM评分及血清睾酮等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IIEF-5评分显著提高(P〈0.05),PADAM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血清睾酮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血清睾酮无明显变化(P〉0.05);IIEF-5评分,PADAM评分及血清睾酮等变化表明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万艾可联合安特尔可纠正DED的低睾酮水平而显著提高了疗效,两者联合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DR患者54例,其中PDR患者24例,NPDR患者30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55例;正常对照组41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VEGF和TNF-α水平。结果:NDR组和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N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又明显高于NPD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R的严重程度与TNF-α和VEGF显著相关(P〈0.01)。结论:TNF-α和VEGF均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海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74-2275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脂联素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和单纯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组)4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Hcy、VEGF和脂联素水平并比较.结果 DR组和NDR组患者血清Hcy和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DR组血清Hcy和VEGF水平均高于NDR组(均P<0.05).而DR组和NDR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DR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NDR组(均P<0.05).血清脂联素与Hcy和VEGF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Hcy、VEGF和脂联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治疗小鼠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小鼠H22细胞系建立小鼠恶性腹水瘤模型。12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0.9%NS),恩度组1(恩度8mg/kg),恩度组2(造模后24h开始给予恩度8mg/kg),联合组(顺铂1mg/kg+恩度8mg/kg),顺铂组(顺铂1mg/kg),恩度组2从造模后24h开始给药,其余各组从第6天开始给药,顺铂5d,恩度6d,均为1次/d。记录各组小鼠体重、腹水体积、生存期和明显不良反应;测定小鼠腹水伊文思蓝的吸光度值间接反映小鼠腹膜通透性;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腹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均能抑制小鼠腹水生成、延长小鼠生存期,降低小鼠腹膜通透性及小鼠血清、腹水中VEGF、MMP-2水平(P〈0.05),以联合组较明显。结论:恩度联合顺铂治疗小鼠恶性腹腔积液疗效优于恩度、顺铂单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联合用药进一步降低了小鼠血清、腹水中VEGF、MMP-2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血压、血糖和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止血、给氧及维持酸碱平衡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NGF 2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用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MMP-9和SOD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SO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下降或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56,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NGF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血脑屏障破环和改善氧自由基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损害防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将39只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诱导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胰岛素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未治疗组(每组13只),并以13只正常大鼠作对照。于第16周末抽取各组大鼠心脏血测定TNF-α、IL-6、C-反应蛋白、SOD、P物质水平,并处死取股二头肌进行病理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骼肌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含量的变化。结果未治疗组血清IL-6、TNF-α、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胰岛素组和罗格列酮组则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未治疗组血清SOD、SP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组和罗格列酮组的SOD和P物质二者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P<0.05)。组织学观察:糖尿病组骨骼肌普遍萎缩,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缩小;部分肌纤维变性,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胰岛素组和罗格列酮组骨骼肌有部分轻度萎缩,间质轻度水肿,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GEs蛋白、PPAR-γ蛋白均呈棕黄色颗粒状,弥漫或斑片状沉积于骨骼肌细胞胞浆中;在糖尿病组AGEs最高,PPAR-γ最低。结论糖尿病大鼠受损的骨骼肌中有AGEs蓄积和血清炎症因子增高,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损害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氨酸增强胃肠外营养对胰腺癌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2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TACE前后血清VEGF和bFGF水平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胰腺癌组介入治疗前VEGF和bFGF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行TACE后,患者血清VEGF和bFGF水平降低,治疗前后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应用精氨酸治疗组较未用组血清VEGF和bFGF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VEGF和bFGF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浸润转移状况,TACE辅以合理的免疫营养素能增强患者的抗浸润转移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辅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DPN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钴胺。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快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及SCV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能有效治疗DPN,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邰宏明  王芬  唐宗青 《淮海医药》2009,27(3):195-19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酶联法和免疫化学法对31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血清VEGF和血浆HCY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手术治疗前血清VEGF和血浆HCY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手术治疗后3个月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血浆HCY水平的变化对临床观察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