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及耐药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吉林省市售八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现状。方法:采集市售八类食品样品,采用显色培养基,API及BAX分离鉴定,K-B法药敏实验。结果:1251份样品共检出单增李斯特菌74株,总检出率为5.9%。主要在熟肉制品(17.0%)和凉拌菜(9.1%)。74株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全部敏感。头孢噻肟、新霉素耐药率达50%以上。其次为恩氟沙星(35.1%)、环丙沙星(33.8%)和诺氟沙星(25.6%)。结论:吉林省市售八类食品中尤其是熟肉制品和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和耐药现象严重。应高度重视并加强污染状况及耐药性监测,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售即食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及污染来源。方法采用MPN法定量检测即食熟肉制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对分离菌株正确鉴定的基础上,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结果 197份即食熟肉制品中有14份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7.11%,平均污染水平为14.31 MPN/g。其中农贸市场采集的样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率(13.89%)高于熟肉专卖店(8.57%)、超市(5.75%)和饭馆(2.56%)。而超市采集样品中该菌的平均污染水平最高,为22.78 MPN/g。共发现13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FGE型,其中从同一农贸市场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到两株同一个PFGE型别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提示加工环境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或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结论北京市售即食熟肉制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农贸市场出售产品污染状况高于超市、熟肉专卖店和饭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增菌培养方法对热损伤LM的复苏/恢复情况以及在市售熟肉制品LM污染调查检测中的运用效果,探索受损伤LM的增菌培养方法,提高食品LM检出率。方法:LM参考菌株经61℃5 min处理,制备热损伤菌液,采用Alanin Martin等推荐的LM前增菌液和LM国标方法LB1、EB增菌液对热损伤细菌进行复苏/恢复,记录、分析细菌增殖、恢复情况。将LM前增菌培养方法与国标法结合(改良法),用于熟肉制品LM污染调查检测,并与单纯国标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热损伤LM经前增菌液培养4-5 h后,基本完成复苏/恢复过程,并开始明显增殖,24 h培养后,菌数较直接使用LB1、EB增菌液培养的菌数增长明显(约增加10^2倍);热损伤LM在LB1、EB增菌液培养早期,菌数一度减少,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前增菌培养方法与LM国标法结合(改良法)用于熟肉制品LM污染调查,较单纯使用国标法的检出率明显提高(χ^2=4.68,P〈0.05)。结论:热损伤LM在LB1、EB增菌液中复苏/恢复比较缓慢,AlaninMartin等提出的LM前增菌方法对热损伤LM有明显的复苏/恢复效果,建议对加工食品进行LM检测时,在现行LM国标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前增菌培养过程,以提高LM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春市食品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为控制和降低李斯特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GB 4789.3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增李斯特菌检验》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结果 2013-2014年长春市164份食品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2.81%。两年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5);在生肉制品、水产及其制品、熟肉制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和餐饮食品中的检出率为43.33%、16.67%、11.43%、2.5%和2.13%;在市场、超市和商店、餐饮店采集的食品中的检出率为19.36%、14.29%、7.14%;散装和定型包装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结论长春市生肉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和熟肉制品中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程度较高,在市场出售的和定型包装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高。食品中存在着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是李斯特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渭南市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受污染的食品种类,为消除单增李斯特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保证居民饮食安全,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1-2015年采集渭南市餐饮服务和流通环节销售的10类共739份食品样品,依据GB 4789.30-201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离和鉴定。 结果 739份样品中共检出单增李斯特菌 22株,总检出率为2.98%;2015年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7.05%),其次为2013年(3.41%)和2011年(1.96%);不同种类食品中生畜禽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17.31%),其次为冷冻挂浆鱼糜制品(5.00%)和熟肉制品(3.33%);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零售便利店的样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9.33%),其次为超市(3.57%)和大中小型餐馆(3.08%);不同年份及不同种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度中第二季度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3.49%)。 结论 2011-2015年渭南市多种食品及食品餐饮流通环节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较为普遍,存在引发公共卫生问题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食品中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7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并评价不同方法的检测效果,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定量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依据国标GB4789.30-2003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7年年度工作手册进行,同时用EB增菌法、LB增菌法和Fraser肉汤培养法对食品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分离鉴定并进行比较. [结果]7类482份食品样品,检出单增李斯特菌(L.m)56株,检出率为11.62%;在288份生肉和水产品中检出28株产H2S李斯特菌,阳性率为9.72%. [结论]在7类食品中除冰淇淋外,均不同程度受到L.m污染,尤以速冻面米食品污染严重,其次为熟肉制品、生畜禽肉和水产品.LB增菌法明显优于EB增菌法,Fraser肉汤培养法和LB增菌法检出率相等,而后者操作更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秦皇岛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方法]用LB增菌液增菌后,接种青岛海博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动力试验、溶血实验及API生化鉴定。[结果]从120份食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株,总检出率为7.5%,其中从豆制品中检出2株,检出率为20%,速冻米面食品中检出4株,检出率为20%,水产品中检出3株,检出率为15%,其他样品未检出。[结论]我市首次从豆制品水产品速冻米面食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且超市食品中该菌污染严重,应对超市食品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超市奶类和肉类制品中沙门菌的污染情况,初步评价检测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增菌后,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ELISA法、国标法对超市的奶类和肉类制品中的沙门菌进行平行检测,并对其灵敏性和特异性、符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测320份奶类制品和肉制品,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ELISA法、国标法阳性样品数分别为23份、26份、20份,其阳性率分别为7.2%、8.1%、6.3%。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99%,与国标法的符合率达99.1%。ELIS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98%,与国标法符合率98.1%。ELISA法与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的符合率为99.1%。157份奶类制品,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ELISA法、国标法检测阳性样品数分别为6、6及5份,阳性率分别为3.8%、3.8%和3.2%,有2份检测结果不一致。163份肉类制品,阳性样品分别为17、20、15份,阳性率分别为10.4%、12.3%和9.2%,有5份肉食品检测结果不一致。结论: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ELISA法和国标法对超市的奶类和肉类制品中的沙门菌进行平行检测,符合率高。利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ELISA法,可以快速、方便地对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进行批量初筛,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别培养特异性好,更适合食品沙门菌的分离与初筛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情况。方法:菌株分离鉴定应用国标法和VITEK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4.88%,其中生禽畜肉类为18.75%,其次为熟肉制品,为10.00%,生食蔬菜、水产品和乳制品中均未检出该菌。8株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庆大霉素、氯霉素、磺胺嘧啶和利福平全部敏感,仅有一株菌株对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结论:顺义地区部分食品不同程度受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尤以生禽畜肉和熟肉制品污染严重。单增李斯特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成都市市售生猪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农贸市场、超市售卖的生猪肉72份,按改良国标法分离鉴定。结果市售生猪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率达5.56%。结论成都市生猪肉中污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状况不容忽视,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卫生监督力度,预防控制李斯特菌食物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熟肉制品受致病菌污染的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酒店、超市和市场禽类熟肉制品随机采集360份样品,依据国标方法、荧光PCR方法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上述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360份样品共检出致病菌38株,检出率10.56%,其中沙门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单增李斯特菌2株。酱卤类、烧烤类、白切类熟肉制品检出率分别为11.66%、3.33%、16.67%。结论:深圳市熟肉制品受致病菌污染严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单核李斯特菌污染为主;白切类熟肉制品受致病菌污染最为严重为16.67%;其次是酱卤类为11.66%;最后是烧烤类为3.33%。说明酒店、超市熟肉制品存在很大问题,应加大对熟肉制品监管力度,保证食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健康。  相似文献   

12.
湖州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湖州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方法:按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对食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生化鉴定。结果:281份样品中共检出22株,污染率为7.83%。其中冷冻/藏鸡肉中污染率最高,为25.00%。结论:湖州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比较严重,应加强对生肉制品等的监督管理,以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赵伟 《卫生研究》2003,32(2):133-133
为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熟肉制品被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氏菌 )的污染情况 ,1999年对采自市场和加工企业委托检验的 78件熟肉制品进行了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污染情况调查。1 材料与方法78件熟肉制品分为两大类 ,其中灌肠类 5 6件 ,酱卤类 2 2件。单增李斯特氏菌标准菌株 ,由中国商检技术研究所提供。依据GB4789.3 0 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规定的检验程序和操作步骤对样品进行检验。2 结果与讨论2 1  78件熟肉制品单增李斯特氏菌检出情况 :总检出率为7 69% ;总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样品均来自灌肠类 ,其…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北京市东城区4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晓玲  赵春玲  吴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670-1671,1675
[目的]为了解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高危食品,为控制各类食品污染致病菌HACCP及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同时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对样品分别进行6种致病菌的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检测生肉(猪、牛、鸡)、熟肉、水产品、生食蔬菜4类食品共计160件,检出致病菌72株,总检出率为45%;其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31株,检出率为19.4%;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4株,检出率为21.2%;检出沙门氏菌6株,检出率为3.8%;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株,检出率为0.6%。4类食品中以生肉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最高,为35%,金黄色葡萄球菌27.5%,沙门氏菌为7.5%;生食蔬菜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率为35%,水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率为16%;熟肉制品致病菌污染率为11.4%。[结论]北京市东城区居民食用的4类食品存在程度不同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生肉和生食蔬菜污染较严重,生肉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最高,其污染率分别为35%和27.5%,生肉(猪肉)沙门氏菌污染较高为20%;水产品中不仅有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同时存在严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4类食品中均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空肠弯曲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农贸市场食品中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按国标方法,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食品进行李斯特菌的分离、生化鉴定,改良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20份样品中共检出李斯特菌36株,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0株;英诺克李斯特菌株23株,其余3株。1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多粘菌素B和萘啶酸100%耐药,对氨苄西林、头胞噻肟、先锋V号、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100%敏感。[结论]本地区农贸市场食品存在着李斯特菌的污染,生肉禽类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比较严重,应加强监督管理;LM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并出现了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南平市部分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李斯特菌)污染状况.方法 据GB 4789.30-2010[1]方法,对市售熟肉制品、熟制米面制品、冷冻饮品、调理肉制品、冷冻肉糜制品、外卖配送餐及学生餐进行李斯特菌检测.结果 7类食品268份样品检出李斯特菌17株,检出率6.3%;其中调理肉制品检出率最高(55.6%),其次为冷冻肉糜制品(20.0%)、熟肉制品(5.0%)和冷冻饮品(3.3%),熟制米面制品、学生餐和外卖配送餐均未检出.结论 南平市售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较严重,应对食品加工生产和销售的各环节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市售散装熟肉制品的安全卫生现状,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间,对辖区内农贸市场、超市中的市售散装熟肉制品进行连续监测,并按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 2013-2015年间,共检测散装熟肉制品278件,总超标率为54.7%,检出致病菌28株,检出率为10.1%,检出率最高的食源性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8.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沙门氏菌(0.7%),其中有32件样品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现象,超标率为11.5%。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市售散装熟肉制品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比较高,未按标准使用亚硝酸盐的现象依然存在,食品生产企业应严格自律,运输、销售等各部门间执行良好的操作规范,监管部门加强管理,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居民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国标定量方法实验室验证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国标定量方法进行实验室验证。方法将单增李斯特菌标准菌株活化,经一系列稀释后染菌样品。再用单增李斯特菌国标定量方法讨论稿中平板计数和MPN法检测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浓度。使用3种分离培养基鉴定,对比检测效果,确定检出限。结果平板计数法的检出限为100CFU/250ml和10CFU/250ml。MPN计数法的检出限为10CFU/250ml和1CFU/250ml。平板计数法中科玛嘉单增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检出限低于PALCAM分离培养基,而MPN计数法中,3种分离培养基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平板计数法和MPN计数法均适合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定量检测,MPN计数法灵敏度更高。平板计数法中科玛嘉单增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普遍优于PALCAM分离培养基,3种培养基都适合MPN计数法,鉴定符合率高。科玛嘉和ALOA上生长典型菌落较PALCAM容易判别。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达州市市售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为科学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依照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0方法对达州市81类市售食品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达州市8类市售食品571件,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0株,其中,水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为20.0%;3类采样地点中,农贸市场销售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高,为5.1%;达州市周边县市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8.3%,高于达州市主城区食品的检出率。结论 达州市市售食品存在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但污染严重程度低于我省部分市州,需要对高风险的食品类别和销售地点进行重点监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江西省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集全省选定的24个市县的超市、百货商场等市场流通环节销售的熟肉制品样品(包括酱卤肉、熏烧烤肉等),参照国家标准G-B 4789.30-2016提供的方法检测和分离单增李斯特菌,采用生化和质谱方法鉴定菌株,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的阳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