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Cyclin D1和Surviv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9例手术后单侧发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石蜡标本及相应对侧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yclin D1和Survivin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yclin D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8%,正常组织中阳性率为7.7%,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0%,正常组织中阳性率为2.5%,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部位无关(P>0.05),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Cyclin D1和Surviv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r=0.404,P<0.05)。结论 Cyclin D1和Survivin蛋白表达增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可能有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二者联合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KAI1基因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Real Time-PCR检测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1例癌旁正常组织和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KAI1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3%,在甲状腺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要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包膜侵犯均无关(P>0.05).结论 KAI1 mRNA及其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AG-1、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G-1和HSP7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2种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BAG-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7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中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G-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是否绝经相关(P<0.05)。HSP70与各病理参数均不相关(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AG-1和HSP70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BAG-1蛋白及HSP7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4ARF、Gadd45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乳头状微小癌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Gadd45a、p14ARF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Gadd45a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37/56)、60.0%(12/20)和25.0%(5/20)。p14ARF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3%(22/56)、60.0%(12/20)和95.0%(19/20)。Gadd45a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p14ARF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p14ARF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头状微小癌组织(P〈0.05)。免疫组化检测二者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RNA检测结果相同。在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add45a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4ARF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Gadd45a与p14ARFmRNA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p14ARF、Gadd45a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进展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可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1/6002两步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标本和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AKT和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AKT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TNM分期、有无浆膜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p-AKT和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肿瘤直径的患者,癌组织中二者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p-AKT与PT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5,P<0.05)。结论 p-AKT和PTEN蛋白的表达改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形成有一定关系;二者表达状况的检测对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2F1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E2F1和P53蛋白在21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10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E2F1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表达与肿瘤分级、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分级无关(P>0.05),E2F1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E2F1和P53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协同作用,二者过度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联合检测对判断患者预后是非常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nail蛋白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瘤组织中Snail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nail蛋白的阳性率(71.9%)显著高于甲状腺瘤组织(25.0%)(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阳性率(17.2%)显著低于甲状腺瘤组织(85.0%)(P<0.01);Snail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nail蛋白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P<0.05);Snail蛋白阳性表达者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E-cadherin蛋白阴性表达者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阳性性表达者(P均<0.05).结论 Snail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相关,Snail蛋白表达增强和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张景斌  孙亚东  姜春浩  王海英  杨乐  邸军 《吉林医学》2012,33(31):6733-673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内皮衍生基因-1(EG-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腺体外科收治的24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另取1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病例作为对照组,通过RT-PCR方法对甲状腺组织进行EG-1基因检测。结果: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检测出16例EG-1mRNA的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73%(16/24);10例甲状腺瘤组织中检测出2例EG-1mRNA的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20%(2/10);二者相比较,EG-1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甲状腺瘤组织(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G-1基因异常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和细胞角蛋白17(CK17)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取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甲状腺正常组织(对照组,n=50)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观察组,n=80)中GLP-1R和CK17的表达,并分析二者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中22例(44.00%)有GLP-1R蛋白低表达;观察组中77例(96.25%)有GLP-1R蛋白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有8例(16.00%)CK17表达阳性;观察组中CK17阳性表达有77例(9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LP-1R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17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直径、临床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LP-1R和CK17均高表达,CK17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低分化癌中E-cad、P53、BcI-2蛋白表达情况与它们的病理分级、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用HE和组织化学方法对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7例甲状腺低分化癌进行诊断,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P53、BcI-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低分化癌中E-cad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18/23)和23.5%(4/17),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7%(5/23)和76.5%(13/17),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呈正相关),P<0.05;BcI-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4/23)和70.6%(12/17),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呈正相关),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肺转移2例,甲状腺低分化癌组肺转移8例。原发灶E-cad蛋白均为失表达。结论E-cad、P53、BcI-2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E-cad与甲状腺癌远隔脏器(肺)转移明显相关。它们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检测指标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L1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4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XCL1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XCL14蛋白阳性率(20.83%)较结节性甲状腺肿(85.00%)、正常甲状腺组织(75.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XCL14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823±0.143),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1.211±0.012)和正常甲状腺组织(1.219±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XCL14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有关(P <0.05)。CXCL14高表达组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CXCL14低表达组(P <0.05)。结论  CXCL14蛋白的表达可能成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恶化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锌指蛋白703(ZNF70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包括阳性率及相对表达量)及阳性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v9000法)检测组织芯片(包括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1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ZNF703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芯片包含的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另收集20例临床新鲜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匹配癌旁组织样本,应用Western blot及RT-PCR技术检测ZNF703在20对组织样本的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免疫组化提示ZNF70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6.7%,较癌旁组织的21.4%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无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estern blot及RT-PCR提示ZNF703在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蛋白相对表达量[(0.893±0.113)vs(0.510±0.072)]及mRNA相对表达量[(6.399±2.096)vs(1.285±0.354)]均高于匹配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NF70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且在癌组织中ZNF703阳性率高低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可见ZNF70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进展中可能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 )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Fox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oxM1 mRNA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腺瘤组织(均P <0.01),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1),包膜侵犯组高于包膜无侵犯组(P <0.01)。FoxM1 mRNA及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TNM分期均无关(P >0.05)。结论FoxM1 mRNA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有关,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1,HMGAl)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和15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MGAl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包埋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MGAl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MGAl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及甲状腺腺瘤组织(P〈0.05)。HMGAl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HMGAl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包膜侵犯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HMGAl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穿刺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4例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26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实验组患者于术后留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2 cm)及术后7 d再次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癌旁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1β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IL-1α、IL-1β和COX-2的mRNA和蛋白
表达水平;分析IL-1α、IL-1β和COX-2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IL-1α、IL-1β和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中IL-1α、IL-1β和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IL-1α与IL-1β、IL-1α与COX-2、IL-1β与COX-2均呈正相关关系(r=0.64,P=0.035;r=
0.71,P=0.042;r=0.69,P=0.038)。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IL-1α、IL-1β和COX-2表达水平上调,提示炎性因子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和转移,其应用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MUCI黏蛋白、β-连锁蛋白(catenin)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生长、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甲状腺标本、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和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中MUCI黏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根据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年龄、性别将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分成亚组,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NIS-Elements BR 2.3测定MUC1表达的灰度值来显示表达量,光学显微镜下MUCI和β-catenin免疫组化染色判定来显示异常表达率.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MUC1表达量(134±10,灰度值)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99±6,灰度值)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101±7,灰度值)(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MUCI异常表达率(56.6%)和β-catenin异常表达率(71.7%)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分别为15.0%和40.0%)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为5.0%和20.0%)(P<0.05或P<0.01).肿瘤直径≥1 cm组的MUC1表达量显著高于肿瘤直径<1 cm组(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UC1表达量和MUC1异常表达率均显著增高(P<0.01).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显著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因素有MUC1的异常表达、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MUC1的表达有显著相关的因素为有无淋巴结转移、β-catenin的异常表达(P<0.05).结论 MUC1的异常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进展和转移中有重要意义,MUC1的表达和β-catenin的表达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E2F1和ki-6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表达,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1例IDC、1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E2F1、ki-6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E2F1和ki-67蛋白表达率在IDC组织分别为47.3%(43/91)和69.2%(63/91),在不典型增生组分别为11.1%(2/18)和16.7%(3/18),正常组均不表达,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乳腺癌组织E2F1和ki-67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E2F1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E2F1、ki-67蛋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它们可能是参与IDC病程进展的重要因子,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TTG1IP蛋白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TG1IP蛋白在25例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23例滤泡性腺瘤、65例乳头状癌、19例滤泡癌和18例未分化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TTG1IP蛋白表达率在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中为28%,在滤泡性腺瘤组织为30.43%,在乳头状癌组织为61.54%,在滤泡癌组织为31.58%,在未分化癌组织为22.22%。PTTG1IP蛋白在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滤泡性腺瘤组织、滤泡癌组织和未分化癌组织(P<0.05)。PTTG1IP蛋白表达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年龄、甲状腺外侵犯和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不同肿瘤中,PTTG1IP蛋白过表达可能在乳头状癌的始发和进展中发挥作用,而与滤泡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生发展无关。PTTG1IP蛋白可能是鉴别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病变及其他恶性滤泡上皮性肿瘤的一个有用指标。PTTG1IP可能为难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钟雪梅  陈敏  邓世山  谢少利 《重庆医学》2015,(25):3488-3490
目的:通过检测 Annexin 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与意义。方法取6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切片,使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Annexin 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nnexin A1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癌组织表达61例(88.41%),癌旁正常组织表达6例(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1 cm 的患者中,Annexin A1表达高于肿瘤小于1 cm 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 Annexin A1的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