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肠内营养(EN)输注方法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82例肠内营养时间〉3d的危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输注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持续输注方法(不间断)。两组每天肠内营养量均为1 000mL~1 500mL,12h~24h输完,使用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37℃~41℃,分别观察两组病人肠内营养的各种并发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两组胃肠道症状、食物反流、胃管堵塞、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代谢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肠内营养持续输注方法可以降低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谭玲玲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3(2):14-15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情况,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的并发症,以胃肠道并发症、代谢性并发症、其它并发症为主。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轻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肠内营养泵、输液加温等措施有计划均速输注,并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肠内营养液滴注,共34例为观察组,以普通输液管滴注肠内营养液34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ICU护士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安全管理,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高了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观察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对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影响,以寻求肠内营养患者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有效输注方法。方法将入住ICU的65例肠内营养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采用改良输注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持续输注方法(不间断),分别观察两组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及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腹泻发生率、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失禁相关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可以降低腹泻的发生率,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外科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监护与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在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合理应用,分析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相关因素及监护方法。方法:对48例外科危重人实施EN,根据病情分单纯消化道手术组(31例)与重症组(17例)。观察2组肠道喂养量。输注速度、EN天数、血清蛋白及肠道耐受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单纯手术组对术后早期EN耐受较好。重症组EN天数、腹泻、腹胀的发生率与高于术组;腹泻发生与ALB水平呈负相关,与APACHE-Ⅱ,输注速度呈正相关,结论:加强外科危重病人EN过程监护及正确选择EN途径及输注方式十分重要,消化道大手术后尽早过渡到EN是安全可地的。重症组EN胃肠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多以PN+EN形式实现其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8.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重症医学与临床营养支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已经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的历史。数十年来大量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住院病人中存在着普遍的营养不良。而早期的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已成为重症病人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只要肠道功能允许,优先选择肠内营养支持已作为营养支持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9.
外科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监护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 (EN)在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合理应用 ,分析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相关因素及监护方法。方法 对 48例外科危重病人实施EN ,根据病情分单纯消化道手术组 (31例 )与重症组 (17例 )。观察 2组肠道喂养量、输注速度、EN天数、血清蛋白及肠道耐受情况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单纯手术组对术后早期EN耐受较好。重症组EN天数、腹泻、腹胀的发生率高于手术组 ;腹泻发生与ALB水平呈负相关 ,与APACHE -Ⅱ、输注速度呈正相关。结论 加强外科危重病人EN过程监护及正确选择EN途径及输注方式十分重要 ,消化道大手术后尽早过渡到EN是安全可行的。重症组EN胃肠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多以PN +EN形式实现其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
改良鼻饲法用于脑外伤病人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鼻饲法对脑外伤病人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颅脑外伤病人采用传统鼻饲法(对照组)与改良鼻饲法(试验组)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比较。试验组用输液瓶装入混合流质或用能全力营养素配液(与营养师根据病情配制)接输血管持续滴注鼻饲法(GCS4~8分),对照组用传统方法鼻饲(营养液同试验组),比较两组鼻饲后胃肠道并发症(呕吐和返流、误吸、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便秘)发生率。结果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输液瓶装入混合流质或能全力营养素液持续滴注鼻饲法可安全用于颅脑外伤病人,且对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营养状态和改善预后有显著临床意义,能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疾病治疗的同时,营养支持治疗被视为基础治疗方法之一。临床营养支持有肠内与肠外两大类,肠内营养的最大优点是有食物通过肠道,有助于改善门静脉系统循环,改进腔肠的功能,特别是肠道的血液灌注与氧的供给,促进肠蠕动,促进肠道激素与免疫蛋白的释放,利于肠黏膜的渗透性,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但是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虽然相对于肠外营养较少,但也是护理人员应注意的。现对我院2001年5月—2004年6月实施肠内营养治疗的危重病人并发症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56例,其中男26例,女30例…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肠内免疫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肠内免疫营养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与展望等。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肠内免疫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肠内免疫营养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与展望等。 相似文献
14.
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对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危重症并行肠内营养患者117例,按是否实施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护理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按我院危重症质控小组制订的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在常规鼻饲护理基础上,加强了护理培训、鼻饲体位、营养泵使用和质量监督等管理。比较两组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VS13.8%,P〈O.05)。结论肠内营养专案改善能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泵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方法]将105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肠内营养泵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的胃管鼻饲。观察两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糖、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死亡3例,改静脉营养治疗2例,对照组死亡4例,改静脉营养治疗8例;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糖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应用肠内营养泵,可减少肠道并发症,促进病人的血糖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16.
改良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方法降低误吸发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危重病人在肠内营养期间误吸发生率降低的护理策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方法统计2007年危重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情况,分析引起误吸的各种原因,制定相关的护理指引,由护理组长督促落实临床执行情况并评价护理效果,并对2008年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期间预防误吸发生的护理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两组误吸发生率比较进行χ^2检验。结果针对发生误吸的原因,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并由高级责任护士严抓落实,病人出现误吸的现象明显减少。结论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安全管理,护理人员不但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护理安全隐患意识,懂得正确、适时的评估,给予恰当、有效的预防干预,护理管理方面还需要人力资源设置及层级管理原则,抓环节质量管理,这样才能杜绝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颅脑外伤患者由于伤后机体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剧增加,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疾病的治疗和痊愈,因此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就成为此类患者的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措施。本文从颅脑外伤患者的代谢特点,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