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常规静脉麻醉诱导在先天性唇裂修补术患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3~12岁先天性唇裂修补术患儿40例,ASAⅠ或Ⅱ级,体重8~38 kg,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组(A组,n=20)和常规静脉麻醉诱导组(B组,n=20),A组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B组常规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观察指标: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有无呛咳、喉痉挛、气管痉挛、躁动、呕吐、分泌物增多等表现.结果:A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插管前的MAP、HR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而B组下降更明显(P<0.05),插管后3 min B组MAP再次下降(P<0.05);两组的SpO2均100%;两组插管条件优良率都达100%.结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比常规静脉麻醉诱导更加迅速、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在紫绀型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择期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患儿22例,都存在右向左分流,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1例。S组面罩密闭吸入6L/min纯氧及6%七氟醚诱导麻醉,C组入室给予氯胺酮6mg/kg肌注诱导麻醉,待静脉通路建立后给予肌松、镇痛药插管机械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3min(T2),诱导后10min(T3),气管插管后1min(T4),气管插管后5min(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相比C组,S组患儿哭闹时间短,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短(P<0.05);两组在T1,T2时间点SpO2有所下降,且S组SPO2高于C组(P<0.05)。两组MAP、HR无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应用于紫绀型心脏病患儿,可减少患儿哭闹时间、诱导快、缺氧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7):965-966
目的:观察七氟烷应用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麻醉诱导效果。方法:将择期行心脏手术的95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7)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n=48)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诱导时间以及诱导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入室时(T_0时)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诱导后90s(T_3)、120s(T_4)、180s(T_5)、240s(T_6)、插管即刻(T_7)MAP、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的入睡时间、睫毛发射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诱导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氯胺酮比较,七氟烷应用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麻醉诱导时的心率更稳定、诱导时间更短、不良反应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七氟醚在复合不同浓度氧化亚氮情况下对幼儿全凭吸入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眼科麦粒肿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S组、LN组、HN组和OA组各20例,ASA分级I级.S组全凭7%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LN组复合7%七氟醚和50%氧化亚氮吸入麻醉诱导,HN组复合7%七氟醚和66%氧化亚氮吸入麻醉诱导,OA组复合7%七氟醚和50%空气吸入麻醉诱导.观察并记录患儿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2 min时(T2)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气管插管时间△T(气管插管时间指从吸入诱导开始到气管插管成功的时间)和呼气末麻醉气体浓度(MAC)值,记录气管插管时间和气管插管时Cooper评分.结果 4组患者在各时点的HR、SpO2、MAP以及气管插管条件Cooper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1时刻LN组与HN组的MAC值[(2.45±0.22)%、(2.61±0.21)%]均高于S组与OA组[(2.09±0.31)%、(2.11±0.42)%],P<0.05;4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T)相比较,LN组与HN组的△T[(137.85±21.49)s和(113.92±28.73)s]均小于S组与OA组[(187.42±30.51)s和(179.34±32.84)s)],同时LN组与HN组的气管插管时间(△T)相比较,HN组的气管插管时间更短,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66%氧化亚氮用于幼儿全凭吸入麻醉诱导,能有效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且并不导致乏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S组30例采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P组3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置入喉罩)时(T1)、切皮时(T2)及拔管(拔出喉罩)时(T3)各时点患儿MAP、HR,观察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与T0比较:S组T1—T3时点MAP、HR均趋于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1、T3时点MAP、H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S组T1、T3时点MAP、HR均明显降低(P<0.05),T0、T2时点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S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S组喉罩一次成功率较P组插管一次成功率显著升高(P<0.05),S组术后咽喉痛及喉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道并发症少,优于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在小儿紫绀型先心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均为复杂先心病,其中TOF42例,右室双出口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七氟醚吸入组,n=25);对照组(氯胺酮肌注组,n=25)。观察并记录患儿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应消失的时间,各时间点的平均脉压(MAP)、心率(HR)以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应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照组静脉开放前MAP、HR均有升高,观察组静脉开放前MAP、HR无明显变化,SpO2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分泌物增多和体动发生率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出现缺氧发作3例,观察组未出现缺氧发作。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诱导简便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小儿疝气手术中使用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3~12岁择期骨科手术的患儿,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气管插管组(C组)和喉罩组(H组),采用高浓度七氟醚诱导后,C组插入气管导管,H组插入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记录插管前、插管后1min、拔管后1min的MAP、HR、SpO2以及术后咽喉部不适等并发症.结果 C组患儿在插管后1min拔管1min MAP、HR与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咽喉部不适人数C组明显多于H组(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舒适、苏醒迅速,而喉罩通气操作便捷、对气道刺激轻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将两者联合可安全用于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8.
麻醉趋势监测七氟醚麻醉下气管内插管麻醉深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麻醉趋势(NCT)用于七氟醚麻醉下气管内插管时麻醉深度变化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ASA Ⅰ~Ⅱ级、年龄20~49岁择期行全麻下气管插管妇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单纯七氟醚诱导,n=15)和联合用药组(七氟醚联合罗库溴铵诱导,n=15).单药组采用8%七氟醚吸入诱导,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到2 MAC,维持3 min后气管内插管,继续观察3 min;联合组在睫毛反射消失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其余用药与单药组相同.观察麻醉诱导过程中NCT、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诱导前两组患者NCT、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值无显著差异(P>0.05).与插管前比较,单药组患者插管后NCT、BIS值显著上升(P<0.05),但均未超过60,联合组患者插管前后NCT、BIS值无明显改变(P>0.05).插管后两组患者MAP、心律均升高,单药组较联合用药组上升幅度大(P<0.05).结论 单纯七氟醚麻醉诱导过程中,NCT能反映气管内插管伤害性刺激所致麻醉深度的变化.七氟醚联合罗库溴铵麻醉诱导过程中,NCT和BIS均不能反映气管内插管伤害性刺激所致麻醉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异氟醚在小儿腭裂手术全身麻醉维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12例ASAⅠ或Ⅱ级腭裂整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组(n=54例)与异氟醚吸入组(n=58例),在全麻插管机械通气下术中两组均维持麻醉气体呼末浓度在1.3 MAC,术毕带管入麻醉恢复室(PACU)。记录患儿入室(T0)、手术结束即刻(T1)、麻醉结束后(T2)、拔管即刻(T3)和出PACU (T4)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样饱和度(SpO2)的值、滞留PACU的时间和苏醒期不良事件。结果 T1、T2、T3和T4时点两组患者的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和T4时点异氟醚组HR、MAP较七氟醚组低(P<0.05),PACU滞留时间七氟醚组明显低于异氟醚组(P<0.05);与异氟醚组比较,七氟醚组在苏醒过程中躁动发生率低(P<0.05);两组患儿在PACU中低氧血症、呕吐、喉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唇腭裂修复术中应用七氟醚比异氟醚维持麻醉HR、MAP更稳定,其可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缩短PACU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与七氟醚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②方法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为依咪酯组(E组)、七氟醚组(S组).E组采用依托咪酯静脉诱导;S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观测2组患者在入室后(T1)、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3)、气管插管后10min(T4)时的MAP、HR、SPO2、血清皮质醇(Cor)、血糖(Glu)、血乳酸(Lac)浓度.③结果 T3、T4时2组MAP比T1时显著降低(P<0.01),2组间比较,S组MAP比E组显著降低(P<0.01);T3时2组皮质醇均比T1时显著降低,E组(P<0.01)、S组(P<0.05),T4时2组皮质醇变化不明显;T3、T4时2组血糖与T1比较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各时点的乳酸浓度、HR、SPO2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④结论 依托咪酯用于二尖瓣置换术麻醉诱导,对维持循环的稳定、减轻诱导期应激反应方面优于七氟醚.  相似文献   

1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音樱  方才  疏树华  魏昕  朱运莲 《安徽医学》2011,32(4):431-434
目的观察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诱导行气管插管的插管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体质量45~75 kg,随机分为两组(n=25):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麻醉诱导:两组均调节七氟烷挥发罐刻度致8%,氧流量6 L/min,指导患者肺活量法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R组患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0μg.kg-1,S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1,两组均在60 s内缓慢注射。注射完毕60 s后,关闭七氟烷挥发罐,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于给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以及气管插管后的即刻、1 min、3 min和5 min,分别记录MAP、HR和BIS值;记录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及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气管插管的时间;记录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其中R组满意率为88%,S组满意率是96%,两组间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注射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后MAP和HR均下降;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R组气管插管后各时点MAP下降(P〈0.01),而S组MA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前、后BIS值维持于40~60,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均能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平稳,适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选择素的表达作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患者分为非紫绀组32例、紫绀组9例、健康对照组12例.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紫绀组和紫绀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选择素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紫绀组尤为显著。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存在血小板的活化状态,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更明显,这可能是引起这些患者止血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周维德  音樱  方才 《安徽医学》2011,(10):1707-1709
目的观察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诱导行气管插管的插管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60岁,体质量45~75 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S组:调节七氟烷挥发罐刻度致8%,氧流量6 L/min,指导患者肺活量法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静脉缓慢注射瑞芬太尼1.5μg.kg-1,注射时间不小于1 min。注射完毕60 s后,关闭七氟烷挥发罐,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C组:丙泊酚2.0μg.kg-1,瑞芬太尼1.0μg.kg-1,罗库溴铵0.6 mg.kg-1,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诱导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以及气管插管后的即刻、1 min、3 min和5 min,分别记录MAP、HR、SpO2和BIS值;采用Helbo-Hansen评分系统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两组间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诱导后MAP和HR均下降;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后即刻MAP有所上升(P〈0.05),而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前、后BIS值维持于40~60,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能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较平稳,适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压积、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心肌组织铁分布的改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入组2011年5-11月于新桥医院心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例,非紫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例。以静脉血为标本,送本院检验科检验血红蛋白及平均红细胞压积,以亚铁嗪法检测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以术中右室流出道心肌为标本,Perls-DAB法检测心肌组织中铁的分布。结果与非紫绀组患儿相比,紫绀组先心病患儿血红蛋白含量及平均红细胞压积都明显升高(P<0.05)。紫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铁含量明显低于非紫绀患儿[(23.25±4.4)μmol/L vs(31.34±4.2)μmol/L,P<0.01],并伴有总铁结合力的增加[(69.59±5.8)μmol/L vs(52.67±9.2)μmol/L,P<0.01]。紫绀组患儿心肌组织中铁含量明显增加(P<0.01),广泛分布于心肌中。结论紫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机体处于铁储备相对缺乏状态,而心肌组织内铁含量增加可能为心肌在缺氧环境下的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Sonoc 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分析仪)监测非紫绀型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先心病患儿60例,分为非紫绀型(N组,n=30)和紫绀型(C组,n=30)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和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0 m in后(T2)抽颈内静脉血,检测激活凝血时间(SonACT)、凝集速率(Clot Rate)、血小板功能(PF)并记录术后24h胸腔引流量。结果组内比较:与T1相比,T2时点N组与C组患儿的SonACT、Clot Rate、PF均发生改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1、T2时点,N组与C组间的C lotRate有统计学差异(P<0.01);N组与C组患者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体外循环可引起非紫绀型与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的凝血功能降低;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的Clot Rate在体外循环前后均低于非紫绀型,因而术后更易发生出血;Sonoclot分析仪能准确反映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适用于儿童凝血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更合适的异丙酚诱导给药方案,本文观察了异丙酚不同给药方法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22例成年患者,ASA1~2级,常规术前用药后随机分为2组。A组(n=12)预先静注2μg/kg芬太尼(Fentanyl)后先以4ml(40mg)/10s的速度静注异丙酚(Propofol),当异丙酚用量达到15mg/kg体重时停止给药10s,观察患者反应,若患者入睡则静注肌肉松驰剂,否则继续以2ml(20mg)/10s的速度静注异丙酚直至患者入睡及眼睫毛反射消失后静注琥珀胆碱(2mg/kg)。B组(n=10)仅以异丙酚及琥珀胆碱完成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均于静注完异丙酚后2min实施气管插管。分别于诱导前(T0),注完异丙酚后1min(T1),2min(T2),气管插管即刻(T3)及气管插管后的3min(T4)观察并记录HR,SBP(收缩压),DBP(舒张压),MAP(平均压),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以之间接反映心肌耗氧量。结果:A组诱导后各时期HR,SBP,MAP,DBP及RPP无显著改变。B组诱导后HR呈逐渐上升趋势,T3时显著高于T0(P<005);T3及T4时RPP显著高于T0(P<001),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速效药快速诱导插管,无正压通气技术在急症饱胃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总结25例急症饱胃患者手术快速诱导插管的经验,即诱导前面罩吸入纯氧5 min后,快速输注胶体300 ml扩容,采用威利方舟TCI-Ⅲ泵于90~120 s恒速泵入预算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混合液。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静注司可林1.5 mg/kg,同时按压环状软骨,封闭食管,快速诱导期间不实施正压辅助通气。记录诱导用药前(T0)、用药毕(T1)、插管后即刻(T2)及成功5 min后(T3)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心电图(ECG),T2及T3的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记录诱导过程中呛咳、呕吐、反流、误吸发生率。结果快速扩容提高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预氧显著提高患者SpO2并达到了驱氮的效果。气管插管前后SpO2、BP、HR无显著变化;诱导及插管过程中无缺氧、反流和误吸发生,T2 PET-CO2升高,T3达到正常。结论对非困难气道、无严重心肺疾病的急症饱胃患者,应用速效药快速全麻诱导插管,应用预氧并无正压通气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25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分非紫绀组和紫绀组)和10例普胸病人,术中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含量(P_(ΕT)CO_2),并与PaCO_2对照,计算 PaCO_2与P_(ΕT)CO_2的差值(P_(a-ΕT)CO_2以及PaCO_2和P_(ΕT)CO_2的相关性。结果:(1)麻醉诱导后普胸组和非紫绀组的PaCO_2和P_(ΕT)CO_2间相关性良好,而紫绀组无相关性,P_(a-ΕT)CO_2明显增高;(2)普胸组和非紫绀组开胸后、非紫绀组转流后P_(a-ET)CO_2明显增高,而紫绀组转流后P_(a-ΕT)CO_2渐缩小,PaCO_2和P_(ΕT)CO_2相关性转好。提示:(1)P_(ΕT)CO_2在普胸和非紫绀先心病病人可替代PaCO_2,而在紫绀组不能替代PaCO_2;(2)体外循环影响非紫绀先心病P_(ΕT)CO_2对PaCO_2估计的准确性,相反,在紫绀型先心病,体外后P_(ΕT)CO_2对PaCO_2的估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七氟醚与异丙酚在小儿心脏手术全麻诱导中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两种方法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ASAⅡ级,年龄1.5-12岁,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诱导组(Sev组,n=30)和异丙酚静脉诱导组(Pro组,n=30)。记录两组从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插管时间,有无插管反应(呛咳、屏气、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时和插管后2m in各时间点的HR、SpO2%及MAP变化,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1)Pro组意识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较Sev组显著缩短(P〈0.01),两组均未有呛咳、屏气、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的发生。(2)Pro组诱导后和插管时的MAP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ro组与Sev组在诱导后、插管时MA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诱导后的HR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ro组插管时HR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该时点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4)两组的SpO2%与诱导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轻微,并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使诱导更平稳,无痛简便,气味芳香,更易于小儿接受,是安全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插管对老年冠心病患者QTc间期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中危开腹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健忘镇痛慢诱导组(J组)(n=30)和常规诱导组(C组)(n=30),分别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和常规快速诱导.记录并分析诱导前(基础状态,T0)、气管插管前2min(T1)、1min(T2),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30s(T4)、2min(T5)以及5min(T6)时的校正QT间期(QTc)、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麻醉诱导及插管前后C组病人的MAP、HR和QTc值波动较明显(P<0.05),J组较平稳(P>0.05).插管后(T4-T6)C组QTc与插管前比较显著延长(P<0.05),J组变化不明显(P>0.05);与C组比较,J组插管后(T4-T6) QTc明显缩短(P<0.05).J组QTc异常发生率低于C组.结论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诱发的QTc间期延长,同时可减弱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