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鑫  冯彩虹 《天津护理》2014,22(5):421-422
<正>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经皮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结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可以明显减少入路相关并发症[1],并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少,康复快等优点,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现将经皮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中护理配合的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背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适用于腰椎任何节段,并且保留了侧椎板和关节突关节的完整,较传统的椎间融合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有关其生物力学性能的研究很少。 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应力方法观察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后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生物力学测试,于2005—08/2006—04在南通大学和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完成。 材料:新鲜1月龄小牛腰椎标本20具。 方法:20具小牛标本模拟临床手术,分别依次建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单纯椎闾融合模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模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模型,每组5个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应变、位移、应力、扭角等力学量。 结果:行单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后,虽然在平均应变和应力上变化不大,但刚度和扭转强度明显减小了,说明虽然椎间融合器的植入能提供即刻的稳定性。分别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其稳定性明显比单纯融合组加强了,甚至超过正常组,附加双侧内固定组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单侧内固定组。虽然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腰椎稳定性逊于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但是其即刻稳定性也大大地加强了,甚至超过了正常标本,说明附加单侧内固定同样也能提供腰椎术后足够的初始稳定性。 结论:单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后,腰椎的初始稳定性是不够的,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都能明显的增加腰椎的初始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14-3415
目的探讨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行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2例,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1例。参照组行正中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研究组行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术前、术后7d、术后随访12个月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两组下肢痛、腰痛情况,以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估腰椎功能,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2个月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术后7d,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参照组,下肢痛、腰痛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融合率(92.68%,38/41)与参照组(90.24%,37/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行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下肢、腰痛,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椎间融合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背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采用微小切口经可扩张通道进行,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相比,微创技术视野小,操作更为精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有利于恢复. 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检索2005至2012年间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4种中文主要骨科杂志,纳入以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为研究对象,比较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及回顾性队列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用 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与结论:经过筛选纳入7个研究(856例患者).7个研究圴选用手术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手术操作时间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6个研究选用术中出血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P <0.00001);2个研究选用手术后下地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开放手术(P <0.00001);6个研究选用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并发症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3个研究选用融合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后融合率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提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较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做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统计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但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腰椎曲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两者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6.
沈惠英  鲁丽敏 《全科护理》2012,10(32):3041-3042
对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行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手术器械、物品准备,手术中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密切配合手术医生及麻醉师,结果20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部分学者认为,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相关的手术器械是按照西方人体格设计,和国人体格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融合物难以置入,所以探讨相关的解剖技术就显得很有必要.目的:测量腰椎椎间孔及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相关的解剖参数.方法:对14具正常成人尸体脊柱腰段椎间孔宽度、长度、高度进行了观测;对腰椎各结构与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进行了观测.结果与结论: 结果表明腰段(L1~L5)椎间孔宽度逐渐变小;L1-L4椎间孔高度逐渐增大,L5略小于L4,L1~L5高度均明显大于其宽度(P<0.01);L1~L5椎间孔长度逐渐增大(P<0.05).L1至L5椎板峡部宽、下关节突最外侧缘至后正中矢状面距离逐渐增大,其性别间、左右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国人经椎间孔入路能满足高度9~14 mm单枚椎间融合器斜向置入,单枚椎间融合器置入不会因牵拉硬膜囊和神经根而导致脊髓与神经根损伤.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35-1936
目的研究经皮可扩张通道(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9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和微创组各46例。开放组采用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微创组采用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VAS)及腰椎功能(ODI)。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P<0.05);两组手术后3个月VAS、ODI分值均低于治疗前,且微创组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微创组(2.17%)低于开放组(17.39%,P<0.05)。结论采用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能进一步提高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在后路腰椎间融合固定的近期疗效.方法 38例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以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放入椎间隙植骨融合.结果 3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8个月,术后X线片示融合率97.3%,手术效果按Nakai标准评定:优3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92.1%.结论 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可靠,能够维持腰椎生理曲度,融合率高,对于恢复脊柱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两种不同椎间融合器植入方式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2例,其中A组36例行双侧开窗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改良,TLIF),B组36例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术(PLIV)。平均随访18.4个月。对2组患者的失血量、住院时间、融合率、好转率及术后硬膜漏、新发神经根性疼痛、感染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融合率和好转率均高于B组,而术中神经损伤及术后感染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合双侧开窗技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器植入技术能很好地完成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具有一次手术完成360。融合、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脊柱稳定性破坏少及融合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