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目的 探究学龄前儿童睡眠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上海市虹口区随机抽取11所幼儿园, 对其5~7岁儿童进行调查。采用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 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 CSHQ)、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系列中普适性核心量表(4.0)( 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 PedsQL)评估儿童个人基本信息、睡眠情况及儿童生活质量。结果 入组儿童共836名, 男生占49.9%。相比睡眠时间短(<-1s)的儿童, 睡眠时间长(>+1s)的儿童有较高的总体生活质量、生理功能及情感功能。而睡眠节律模式较早(<-1s)的儿童也比睡眠节律较晚(>+1s)的儿童有较好的总体生活质量、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及在幼儿园的表现。结论 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节律模式与生活质量均显著相关。家长及教师应更加关注儿童的睡眠健康。  相似文献   

2.
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在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气质与儿童睡眠行为关系的研究已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学龄前儿童睡眠行为与气质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对3~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的影响。 方法 从南阳市区4所公立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及县区4所幼儿园中选取3~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向其家长发放长处与困难问卷 (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SDQ)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 Questionnaire,CSHQ)对561名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情况及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共回收540份有效问卷。对儿童行为(SDQ总分)与性别、年级、母亲父亲学历、睡眠环境、养育观念、睡眠模式及CSHQ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CSHQ总分平均为(48.60±7.81),SDQ总分平均为(14.96±3.12)。单因素分析显示SDQ总分大于17分与母亲受教育程度(χ2=62.998, P<0.001)、睡眠环境(χ2=23.996, P<0.001)、父母养育观念是否一致(χ2=45.171, P<0.001)、养育风格(χ2=7.991, P=0.018)、平均睡眠时长(χ2=100.510, P<0.001)、夜间睡眠时长(χ2=71.370, P<0.001)、午休时长(χ2=139.795, P<0.01)、夜间就寝时间 (χ2=29.404, P<0.001)、CSHQ总分(χ2=28.484, P<0.001)有关。平均睡眠时长与活动过度呈负相关(r=-0.106, P=0.014)。平均睡眠时间短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46,95%CI:1.713~5.775)。CSHQ总分(r=0.473, P≤0.001)、睡眠持续时间(r=0.128, P=0.003)、睡眠阻抗(r=0.126, P=0.003)、睡眠焦虑(r=0.156, P≤0.001)、睡眠呼吸障碍(r=0.124, P=0.004)、睡眠觉醒(r=0.370, P≤0.001)与SDQ得分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持续时间(OR=3.232,95%CI:3.107~3.361、睡眠焦虑(OR=1.257, 95%CI:1.116~1.417)、睡眠呼吸障碍(OR=1.861,95%CI:1.459~2.373、睡眠觉醒(OR=3.146,95%CI:2.937~3.369)是影响SDQ总分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平均睡眠时长、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觉醒、睡眠阻抗、睡眠焦虑、睡眠呼吸障碍及CHSQ总分与SDQ得分相关,其中平均睡眠时间短、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觉醒、、睡眠焦虑、睡眠呼吸障碍时SDQ分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睡床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提高其睡眠质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2月以珠三角地区139名4~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表了解儿童的睡床方式(即与家人同床、与家人同房不同床及单独睡眠),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分值越高表示存在睡眠问题越严重)调查其睡眠质量,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因素回归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和与家人同床睡眠的儿童比,与家人同房不同床睡眠的儿童(β=-3.23)就寝习惯问题得分低,单独睡眠的儿童(β=-2.06)就寝习惯问题得分低,单独睡眠的儿童睡眠持续时间问题(β=0.98)得分高,夜醒(β=0.51)问题得分高,而睡眠焦虑(β=-1.20)问题得分低。以实际计算的夜间及日间平均睡眠时间为结局,与家人同房不同床、单独睡眠的儿童和与家人同床睡眠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与家人同床睡眠的儿童比,单独睡眠的儿童就寝习惯及睡眠焦虑问题更少,但增加其睡眠持续时间及夜醒问题,而与家人同房不同床睡眠的儿童就寝习惯问题更少。  相似文献   

5.
了解黄山市区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特征及其与营养状况和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预防控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方便抽取的黄山市区2 395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儿童一般人口学特征、睡眠问题以及行为问题等,同时对儿童进行体格发育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学龄前儿童总体睡眠问题报告率为89.0%,最常见的为就寝习惯问题(64.1%).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延长问题表现为年龄越小,报告率越高;而睡眠持续时间、白天睡眠问题表现为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白天困倦问题的儿童低体重检出率相对较高,有睡眠持续时间问题、白天困倦问题的儿童营养性贫血检出率相对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是否有夜醒外,其他睡眠问题维度均表现为有睡眠问题儿童内化性行问题、外化性行为问题以及总行为问题检出率均高于无睡眠问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异常普遍,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与营养状况、贫血和行为问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与儿童气质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3~6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和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PTS)对1827名3~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型、I-D型及E型儿童中有睡眠障碍者分别为33.67%,32.95%和15.53%;睡眠障碍儿童的节律性、适应性得分及心境得分均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质维度得分与儿童的睡眠时间无相关。结论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与气质类型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影响学龄前儿童血压的生活行为习惯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肾及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根据病因对血压偏高的儿童及早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 ,不仅能提高儿童一生的生活质量 ,对预防成人高血压、推迟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也有重要的意义。1.对象与方法 :我们于 2 0 0 1年 9月从海淀区 192所幼儿园中整群分层抽取 1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的气质特征及其与儿童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2 0 0 3年 7月整群抽样抽取安徽省某市三个乡镇的 1 2 4 5名 3~ 6a的学龄前儿童 ,由专业人员对血压进行测量 ,用儿童气质问卷 (PTQ)和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儿童气质特征及相关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气质特征各维度评分在各年龄组间仅有趋避性显示出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 ;维度评分在性别间的比较结果显示 :活动水平 (P =0 .0 0 0 )、节律性 (P =0 .0 38)、情绪本质 (P =0 .0 0 4 )、反应阈 (P =0 .0 0 6 ) 4个维度差异有显著性 ,其它维度未见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不同气质特征间的儿童血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3~ 6a儿童的气质特征在年龄、性别上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别 ;但在性别间的差别相对于年龄而言更明显。儿童血压与气质特征之间未见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保持合理睡眠时间和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5—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对4 226名3~6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并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平均睡眠时长为(9.46±1.98)h,睡眠不足的比例为56.60%。在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抚养者、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等方面睡眠不足的比例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853、48.424、27.763、19.654、20.06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河南城市>4~4.5岁(OR = 1.313,95%CI:1.064~1.567)、>4.5~5岁(OR = 1.982,95%CI:1.627~2.355)、>5~5.5岁(OR = 2.052,95%CI:1.674~2.435)、>5.5~6岁(OR = 2.374,95%CI:1.812~2.944)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时间<60 min/d(OR = 1.745,95%CI:1.483~2.011)、体力活动时间60~120 min/d(OR = 1.481,95%CI:1.251~1.722)、外祖父母等抚养(OR = 1.222,95%CI:1.061~1.381)、母亲学历初中及以下(OR = 1.364,95%CI:1.147~1.595)、母亲学历高中(OR = 1.171,95%CI:1.024~1.321)者其学龄前儿童的睡眠不足发生率较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河南学龄前儿童睡眠不足问题凸显,年龄、体力活动、视屏时间、抚养者、母亲学历等是导致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给予干预和改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学龄前儿童睡眠延迟、不足等睡眠问题检出率,为中国学龄前儿童睡眠模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0-11月对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安徽、江苏三省共11座城市的27 200名学龄前儿童,以幼儿园为单位进行家长问卷调查,描述学龄前儿童睡眠延迟、不足和睡眠模式的分布特征.结果 长江中下游地区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为15.3%,各年龄段平均就寝时点为21∶31,睡眠延迟检出率为86.5%;平均睡眠时长为(10.60±1.12)h,学龄前儿童睡眠不足的检出率为15.7%.睡眠延迟与女童、年龄升高、父母文化程度高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居住在城市、非独生子女和卧室无电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睡眠不足的检出率与高年龄组儿童(4岁组:OR=1.32,95%CI=1.19~1.46;5岁组:OR=2.10,95%CI=1.91~2.32;6岁组:OR=2.47,95%CI=2.20~ 2.77)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卧室无电视(OR=0.91,95%CI=0.84~0.98)和睡觉不开灯(OR=0.87,95%CI=0.78 ~ 0.97)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睡眠延迟和睡眠不足等睡眠问题比较突出受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执行功能问题的发生状况,分析睡眠问题与儿童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期间,对就读于马鞍山市91所幼儿园12 363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由家长评价儿童睡眠问题),运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学龄前版(BRIEF-P)评定儿童的执行功能发育状况。结果 学龄前儿童年龄越大,父母亲文化程度越高,执行功能得分越低(功能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的执行功能得分显著低于男童(P<0.05)。睡眠质量越好,入睡时间越短,睡眠障碍越少,执行功能得分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差(OR=1.93,95%CI:1.51~2.48)、入睡慢(OR=2.05,95%CI:1.52~2.78)、睡眠障碍多(OR=1.54,95%CI:1.35~1.76)是执行功能可疑的危险因素,其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对执行功能的发育有负面影响。家长应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风险与睡眠问题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以合肥市5896名3~5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家长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评价睡眠问题、全球饮食质量评分评估营养不良风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风险、食物摄入频率与睡眠问题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中营养不良中、高风险的儿童占目标人群的49.2%、25.0%,平均睡眠时长不达标、总体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率为56.5%、8.9%。与营养不良风险高风险组比,中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睡眠质量不良(中风险组:OR=0.60,95%CI:0.49~0.74;低风险组:OR=0.44,95%CI:0.34~0.58)、睡眠时长不达标(中风险组:OR=0.83,95%CI:0.73~0.94;低风险组:OR=0.61,95%CI:0.52~0.70)发生风险均显著降低。动物血制品(OR=0.79,95%CI:0.64~0.98)、红黄色蔬菜(OR=0.91,95%CI:0.85~0.98)、奶及奶制品(OR=0.91,95%CI:0.86~0.97)摄入频率增加,糖类(OR=1.28,95%CI:1.14~1.44)和含糖饮料(OR=1.27,95%CI:1.12~1.45)摄入频率降低与睡眠问题发生率减少有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风险更低与睡眠质量更好相关,提示改善饮食质量可能促进学龄前儿童睡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血压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为预防儿童血压偏高提供依据。方法测查血压、身高、体重等相关体格指标,用问卷方式对相关因素进行回顾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血压偏高率为5.7%,血压与BMI呈正相关,男女儿童肥胖及血压偏高的发生率差异有显性,肥胖儿童以舒张压偏高为特点。结论应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建立并完善健康检查制度,控制体重以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陈洋洋  周楠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9):1433-1437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睡眠时间约占其一生的1/3.睡眠作为儿童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脑的基本活动,具有巩固记忆、保证大脑发挥最佳功能的作用.充足优质的睡眠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龄前儿童来说至关重要,是健康成长的保证,对其体格发育、心理健康、认知、注意、记忆、神经、情绪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有重要影响[1-3].睡眠不良则可能使儿童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肥胖、内分泌紊乱,并引发行为情绪等问题[1,4-6],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近年来,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成果颇丰,但研究结论各异.本文就国内学龄前儿童睡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希望引起社会对学龄前儿童睡眠的关注,为儿童保健工作者进行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运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生命早期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以上海市登记注册的4所幼儿园833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750名有效样本运动及睡眠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学习日、休息日运动时间较少比例分别占72.7%(545/750)、27.2%(204/750),参与散步者占73.5%(551/750)。睡眠质量好、中等、差分别占23.9%(179/750)、65.2%(489/750)、10.9%(82/750),调整是否独立睡眠、睡前是否接接触电子产品、是否定时睡觉起床、学习日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参与率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OR=0.430,95%CI:0.205~0.904,P=0.026)、未参与散步(OR=0.399,95%CI:0.175~0.908,P=0.028)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成正向关联。结论 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运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生命早期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以上海市登记注册的4所幼儿园833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750名有效样本运动及睡眠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学习日、休息日运动时间较少比例分别占72.7%(545/750)、27.2%(204/750),参与散步者占73.5%(551/750)。睡眠质量好、中等、差分别占23.9%(179/750)、65.2%(489/750)、10.9%(82/750),调整是否独立睡眠、睡前是否接接触电子产品、是否定时睡觉起床、学习日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参与率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OR=0.430,95%CI:0.205~0.904,P=0.026)、未参与散步(OR=0.399,95%CI:0.175~0.908,P=0.028)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成正向关联。结论 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市4个主城区、3个开发区、3个县和1个地级市7 318名学龄前儿童,使用ACEs问卷和儿童睡眠评估问卷等进行调查,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关联。结果  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不良检出率为34.31%。调整胎次、父母文化水平、父母职业和家庭结构等混杂因素,母亲有ACEs组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的检出率高于母亲无ACEs组,OR(95% CI)值为1.62(1.45~1.81) (P<0.05)。母亲ACEs与学龄前男童、女童睡眠质量不良的风险增加相关,男童OR(95%CI)值为1.66(1.42~1.93),女童OR(95% CI)值为1.58(1.35~1.86)(均有P<0.05)。结论  母亲ACEs暴露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相关,促进学龄前儿童睡眠健康需要关注母亲ACEs的代际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南京市城区学龄前期肥胖儿童的睡眠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市鼓楼区6所幼儿园,以所有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1∶2比例在同班级中配对选取非肥胖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CSHQ儿童睡眠习惯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肥胖儿童140名,非肥胖儿童315名.不同肥胖程度的儿童,在就寝习惯、睡眠行为及晨起习惯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对儿童睡眠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7),对儿童就寝习惯、夜醒问题、晨起习惯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肥胖对儿童睡眠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肥胖程度越高的儿童在睡眠行为障碍上的表现越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3~6岁儿童的睡眠状况和睡眠问题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5~7月对芜湖市弋江区9所幼儿园的1 91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睡眠有关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儿童睡眠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儿童睡眠问题相关症状的总发生率为52.9%,其中入睡困难发生率28.3%,睡眠出汗发生率为28.6%,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10.73±0.90 h,儿童睡眠时间总体呈随年龄增加而逐年减少。影响儿童睡眠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父亲学历、每日接触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等因素。结论芜湖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总发生率偏高,应结合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干预,重点强化家长对儿童睡眠的认识,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驻军部队军人在急性睡眠剥夺后动态血压各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驻军某部队成建制60例健康军人进行研究,采用24h整夜完全睡眠剥夺方法,在睡眠剥夺过程中应用动态血压记录仪监测血压各指标.结果 睡眠剥夺后,(1)夜间血压负荷增高,夜间收缩压负荷为(55.3±37.0)%,夜间舒张压负荷为(26.5±28.8)%.(2)血压、心率昼夜节律消失,24h收缩压夜间血压下降(0.5±4.8)%,24 h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3.8±7.4)%,血压呈非杓型;夜间/日间心率下降率为4%,为非杓型心率.(3)日间平均心率与日间平均收缩压负荷呈正相关(r=0.269,P<0.05);夜间平均心率与夜间舒张压负荷呈正相关(r=0.338,P<0.01).(4)血压变异性增加.结论 24h完全性睡眠剥夺可导致健康成年男性夜间血压负荷增重,昼夜节律频率变化的消失,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