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及冠心病不同类型证素分布。方法对223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及组合情况,并分析冠心病不同分型证素分布规律。结果胸痹心痛常见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其组合情况:双因素组合中,气虚+血瘀最多,其他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虚+痰浊、阳虚+血瘀、气虚+阳虚、血瘀+阴虚;三因素组合中,气虚+阴虚+血瘀最多,其次为气虚+痰浊+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血瘀+痰浊、阳虚+血瘀+气滞;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胸痹心痛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滋阴化痰的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2.
胸痹心痛的中医危险证型--附375例聚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明确胸痹心痛的中医危险证型.方法对37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证候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聚类分析、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各证型的关系.结果与冠心病关系最近为血瘀证,其次为气虚证,阳虚证、痰浊证、寒凝证更次之,阴虚证与气滞证的关系最远.结论胸痹心痛的中医危险证型依次是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痰浊证、寒凝证,阴虚证和气滞证为胸痹心痛的中医非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3.
胸痹指胸阳不振,气血痹阻而言,症以咳喘憋闷、胸背痛为主;心痛则由心之阴阳气血亏损、寒凝气滞、痰阻血瘀等形成,症以心胸疼痛为主,因两症常相兼出现,故概称为胸痹心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其瘀血的形成,多由正气亏损,气虚阳虚或气阴两虚而致,加之本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日久的特点,属单纯血瘀实证者甚微,多表现为气虚血瘀或痰瘀交阻等夹杂证候[1].在临床治疗胸痹心痛过程中,发现气虚血瘀证占很大比例,我科自2009年以来,采用中药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胸痹心痛气虚血瘀证6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总结郭振球教授论治冠心病的经验。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郭老认为胸痹、心痛属本虚标实之证,气虚、血瘀、痰浊、肝风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证候特点多为气虚、血瘀、痰浊、肝风相交为患,临床应从肝论治以降压熄风,同时祛痰降脂、活血化瘀、补虚复脉并用治疗。  相似文献   

5.
胸痹心痛多由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导致,临证辨清“标本”至为关键。治标多用通法,治本多用补法,病情不稳定可考虑通补兼施。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液的运行有赖气的推动,故气虚者宜补气行血,气滞者宜行气活血,如此方可使气血调达,病情好转。另外,治疗胸痹心痛,临床必须辨证论治,病证合参,方能提高疗效。文中尚以临床病例,说明其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6.
胸痹心痛危险证型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胸痹心痛诸证型的危险度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7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证候分类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证型的危险度。结果进入以“冠状动脉狭窄”和“冠状动脉造影01”为因变量方程的依次是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寒凝证,阳虚证和气滞证未能进入方程。结论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型按其影响程度依次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寒凝证。  相似文献   

7.
孙明军  康坦坦 《河南中医》2013,33(2):170-171
抑郁症躯体化所致胸病胸闷属中医学胸痹范畴,证属本虚标实,以上焦阳气虚衰为本,气滞、痰阻、血瘀为标,治疗本病可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气滞血瘀型、气郁痰阻型辩证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胸痹心痛是临床难治病,处置不当则易转为危急重症。本文介绍国医大师张震两态三三构型规律的证候层次结构理念与疏调气机治法的角度论治胸痹心痛经验。张师认为,本病病机关键在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单独或合邪致使气机失常、痹阻心脉,临床又以气虚或气滞血瘀较为常见。治疗上以疏调气机为基本治法,将活血化瘀贯穿始终,采用疏调汤加减治疗该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王靖教授从气虚痰瘀论治胸痹心痛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胸痹心痛的病机主要为气虚痰瘀,治疗时注重气血辨证,强调以补气养血为主,活血化瘀和化痰祛湿并重,标本并治,通补兼施。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李庆海教授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他从医40年余,理论扎实,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心血管疑难病症。历代医家对胸痹心痛持不同认识,胸痹、心痛是中医学两个疾病诊断名,它与西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症状极其相似。李庆海教授通过多年临床体会和总结,对胸痹心痛有独到见解和认识,形成了"气-痰-瘀"是此病病机核心,其中气包括气虚和气滞,此病机对胸痹心痛的临床治疗指导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痰浊血瘀证是胸痹心痛常见证型之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搜集相关资料,简要概括从痰瘀理论论治冠心病的相关论述,为今后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论治提供一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2.
郭伟星教授治疗胸痹以气虚、痰浊立论,认为胸痹疾病,主因气虚血瘀,痰浊阻滞;治疗突出益气、豁痰为先,气行血行,瘀血得祛,痰浊得化。主张以益气活血,豁痰宣痹为基本方法治疗胸痹心痛,最大限度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全心脏病的简称。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厥心痛、真心痛、心痛、胸痹等证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是以脏气虚亏为主,标实则以瘀血痰阻相关,兼以气滞寒凝等。 血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标证之一。气虚又是血瘀之因。气虚则无力行血,而引起血瘀。血瘀影响气的流畅,而致心脉瘀滞。主要症状为心前区疼痛,痛有定处,胸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百病多由痰作祟。胸痹心痛的发病多与痰密切相关。本文具体介绍刘玉洁教授从寒痰凝滞,痰浊痹阻,气虚痰阻,气血虚损、痰瘀交阻辨证,从痰论治胸痹心痛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绞痛属瘀血阻滞心脉而致胸痹心痛。心脉瘀阻 ,血运不畅则导致心失所养 ,常可合并发生心悸怔忡等证。其治当以活血化瘀为法。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所创活血化瘀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方 ,专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其方治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机相吻合。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张晓星教授认为 :冠心病心绞痛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为多见 ;标实主要为血瘀、气滞 ,其次是痰浊。不论是血瘀、气滞、痰浊 ,还是阴虚、气虚 ,该病主要病机仍为心脉痹阻。张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常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随证加减 ,收到良好疗…  相似文献   

16.
胸痹是以发作性性或持续性心胸闷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段富津教授认为该病虚证以气虚为多,实证以血瘀为最,然临床实践中多见虚实夹杂之证。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畅,气虚鼓动无力,常见血瘀,临床上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亦不在少数。通过对段富津教授运用"三参丹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的验案进行剖析,以示其的临证思路和用药特点,为临床上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提供参考及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有关胸痹的症状及病因病机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难经》首次提出真心痛的病名,胸痹病机概括起来不外乎气血痰瘀虚,其中以气、血、痰、瘀在胸痹发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以气血为纲论治,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虚为气血阴阳虚,实为痰饮、瘀血、气滞。  相似文献   

18.
<正>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等病证的范畴。目前国内对于本病的治疗多从瘀血或痰浊论治。根据气血理论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效果来看,本病瘀血的形成一般由气滞不能行血、气虚帅血无力而致。因此,气血病变是冠心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从气血论治不失为冠心病的证治规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正胸痹心痛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一般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本病心痛稳定期分型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痰阻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热毒血瘀证。笔者采用中药茶饮为主治疗胸痹心痛稳定期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12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淄博市中医医院的住院患者120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  相似文献   

20.
介绍毛以林教授从气论治胸痹的经验。毛教授认为胸痹之病机关键在于气机失调,或气虚,或气滞,导致诸如痰浊、瘀血内停、痹阻心脉所致。治疗上主要分虚实两端,实者采用理气祛痰化瘀之法,方如四逆散合温胆汤加减;虚者采用补气化痰活血之法,方如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