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州市30~79岁成年居民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抽样在广州市抽取12 747名30~79岁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体格检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睡眠质量、睡眠时间、高血压患病情况等信息,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 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别绘制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剂量-反应曲线。结果 12 747名调查对象年龄为(52.68±12.17)岁, 高血压患病率为36.6%(4 664/12 747), PSQI得分为(4.70±2.88)分, 睡眠时间为(7.00±1.32)h。PSQI得分与高血压患病呈线性关联;与PSQI得分0~2分组相比, PSQI得分3~5、5~8、≥9分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较高, OR(95%CI)值分别为1.14(1.02~1.27)、1.17(1.03~1.34)和1.41(1.21~1.64)。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呈"U"型关联, 与6~8 h睡眠时间相...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18~79岁成年人睡眠时间与糖尿病患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间和糖尿病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睡眠时间和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调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5.6%,平均睡眠时间为(7.24±1.15)h。经过多因素调整后,与睡眠时间7~9 h相比,睡眠时间≤7 h者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56%(OR=1.56,95%CI:1.31~1.86),而睡眠时间≥9 h者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并未明显增加(OR=1.13,95%CI:0.78~1.60)。限制性立方样条法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糖尿病患病的关联强度呈“U”型分布(非线性检验χ2=31.259,P<0.001),睡眠时间约为7h时,糖尿病患病风险最低。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成年人睡眠时间过短可能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我国中老年人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最终纳入14 049名观察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生理生物因素等资料。所有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0.3±9.6)岁,其中男性占48.15%,女性占51.85%。每晚睡眠时间6、6~7、7~8、8~9和≥9 h的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7.73%、33.81%、33.25%、30.92%和3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午睡习惯、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与每晚睡眠时间7~8 h者相比,总人群中睡眠时间6 h者高血压患病风险较高(OR=1.15,95%CI:1.03~1.28),睡眠时间8~9 h者高血压患病风险较低(OR=0.88,95%CI:0.78~0.9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5~60岁的人群中,睡眠时间8~9 h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低于睡眠7~8 h者(OR=0.75,95%CI:0.63~0.90);在≥60岁的人群中,每晚睡眠时间6或≥9 h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均高于睡眠7~8 h者(OR值分别为1.25、1.3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性人群中,睡眠时间≥9 h者高血压患病风险高于7~8 h者(OR=1.38,95%CI:1.06~1.79);女性睡眠时间6 h的研究对象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7~8 h者(OR=1.20,95%CI:1.03~1.4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时间可能与高血压患病有关,且与年龄和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睡眠时间长短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在辽宁省锦州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方法随机抽取9 404名农村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根据睡眠时间长度不同将调查对象分类,分别比较不同睡眠时间对被调查者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影响,并评价睡眠时间长度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结果 9 404名农村居民中男性4 77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0.7%,平均年龄(52.1±14.1)岁,平均睡眠时间(7.27±1.12)h,高血压患病率为3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调整了年龄、吸烟、饮酒、锻炼、体质指数和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与睡眠时间为7~8 h的人群相比,睡眠时间≤4 h的女性患高血压的OR值为3.21(95%CI:1.86~5.55),男性患高血压的OR值为1.34(95%CI:0.77~2.32);睡眠时间为5~6 h和≥9 h的男性患高血压的OR值分别为1.40(95%CI:1.20~1.64)和1.36(95%CI:1.07~1.73),女性分别为1.37(95%CI:1.16~1.61)和1.29(95%CI:1.01~1.64)。结论睡眠时间长度与血压呈U型关系,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可能与患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午休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川盆地大气重污染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荣昌区2 998名调查对象基线数据,2018年随机抽取4个乡镇,对户籍在抽中乡镇的30~79岁人群自愿参与调查的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午休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及敏感性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采用软件R 4.1.1绘制。结果 2 998例调查对象中,59.54%有午休睡眠习惯,平均午休睡眠时间为(54.15±31.35) min。调整混杂因素后,男性午休睡眠时间>0~30 min(OR=0.682,95%CI:0.500~0.929),31~60 min(OR=0.702,95%CI:0.519~0.949),女性午休睡眠时间>0~30 min(OR=0.466,95%CI:0.336~0.647),31~60 min(OR=0.646,95%CI:0.454~0.919)与高血压患病的低风险相关;男性(OR=1.837,95%CI:1.274~2.651)、女性(OR=1.929,95%CI:1.272~2.925...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老年人睡眠、肥胖的联合作用对中老年人功能损失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数据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睡眠、肥胖对功能损失的联合作用。结果 以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正常+夜间睡眠6~<8 h组为参照,腹型肥胖+夜间睡眠0~<4 h组功能损失患病风险最高(OR=1.655,P<0.001)。以WC正常+午睡0~<30 min组为参照,腹型肥胖+无午睡组功能损失患病风险最高(OR=3.360,P=0.008)。以非全身性肥胖+夜间睡眠6~<8 h组为参照,全身性肥胖+夜间睡眠4~<6 h组功能损失患病风险最高(OR=2.359,P<0.001)。以非全身性肥胖+午睡0~<30 min组为参照,全身性肥胖+午睡30~<90 min组功能损失患病风险最高(OR=1.905, 95%CI:1.237~2.933,P=0.003)。结论 夜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中国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联。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方法,数据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共纳入7 885名研究对象,按照夜间睡眠时长分为5组:≤5 h、>5~ < 6 h、6~ < 7 h(参照)、7~ < 8 h、≥8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并建立3个模型,在调整不同协变量下逐步探索不同夜间睡眠时长对高血压发生的影响,获得OR值和95% CI值。  结果  以夜间睡眠时长6~ < 7 h为对照,夜间睡眠时长≤5 h患高血压风险较高(OR=1.37, 95% CI: 1.12~1.69, P=0.002)。进一步按照性别分层分析,逐步调整混杂后,男性睡眠时长≤5 h组患高血压的风险是6~ < 7 h组的1.72倍(95% CI: 1.14~2.59, P=0.009)。而在女性中,调整混杂后并未发现关联(OR=1.26, 95% CI: 0.99~1.59, P=0.055)。  结论  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夜间睡眠时长≤5 h可能是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夜间睡眠时长≤5 h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我国成年人睡眠时长及失眠症状与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的关系。方法主要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的第二次重复调查,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长、有无失眠症状及其年限与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人群每天睡眠时长为(7.4±1.5)h, 9.3%睡眠时间过短(<6 h), 17.4%睡眠时间过长(≥9 h), 29.9%自报有失眠症状。以睡眠时间7~h为参照组, 睡眠时间过长与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呈正相关, 低四肢肌肉重量指数(ASMI)、低全身肌肉重量指数(TSMI)、低手握力和低上肢肌肉质量(AMQ)的OR值(95%CI)分别为1.32(1.18~1.48)、1.26(1.13~1.41)、1.33(1.18~1.49)和1.16(1.03~1.30)。与无失眠症状者相比, 自报有失眠症状者低ASMI和低TSMI的危险性均增加, 且其失眠症状年限越长, 低ASMI和低TSMI的风险越高(线性趋势均P<0.001)。与睡眠时间7~h且无失眠症状者相比, 睡眠时间过短且有失眠症状者低ASMI和低TSMI的风险明显增加, OR值(95%...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7年北京市成人睡眠情况与高血压的关系,为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7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的数据。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13 240名调查对象。监测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男性6 164人,占66.23%,女性7 076人,占33.77%。有睡眠问题的共5 740人,占46.31%,没有睡眠问题的共7 500人,占53.69%。睡眠时长<6、6~<7、7~<8、8~<9和≥9 h/d的分别有759人(6.14%)、2 019人(15.92%)、3 452人(28.02%)、5 185人(37.00%)和1 825人(12.92%)。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没有睡眠问题相比,有睡眠问题使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1.441(95%CI=1.244~1.670)倍。男性和女性中有睡眠问题分别使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1.458(95%C...  相似文献   

10.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睡眠与焦虑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我国≥60岁老年人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状态之间的关联。方法研究纳入"我国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研究"项目2017年7月18日至2018年2月7日调查的≥60岁老年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3897名≥60岁老年人,年龄为(73.4±8.0)岁,焦虑者占6.5%;睡眠质量差者占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在调整一般人口学、社会经济因素、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程度及大气PM2.5暴露等因素后,睡眠时间过短是老年人焦虑的危险因素,与睡眠时长7 h者相比,睡眠时长≤6 h者焦虑的OR值(95%CI)为2.09(1.49~2.93)。与睡眠质量好者相比,睡眠质量差者焦虑的OR值(95%CI)为5.12(3.88~6.7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条目评分升高与焦虑均存在统计学关联,其中睡眠障碍、主观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障碍与焦虑的关联更强,OR值(95%CI)分别为4.63(3.55~6.04)、2.75(2.33~3.23)和2.50(2.19~2.86)。亚组分析显示男性、<80岁老年人的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的关联更强。结论睡眠时间较短和睡眠质量差与老年人焦虑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1.
睡眠质量及时间与2型糖尿病风险交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并分析两者间对T2DM交互作用的强度.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3年3-5月调查9 622名徐州市社区常住居民,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T2DM的关系,通过Bootstrap法计算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以评价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T2DM患者和非T2DM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各组分及总分比较,除入睡时间和催眠药物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质量好者与睡眠质量差者相比、睡眠时间6~8h与睡眠时间<6h者相比,T2DM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饮酒、非职业性体育活动、BMI等混杂因素后,睡眠质量差且睡眠时间<6h者与睡眠质量好且睡眠时间在6~8h者相比,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高3.78倍(OR=4.78,95%CI:3.32~6.99);睡眠质量差且睡眠时间>8h者,罹患T2DM的风险增加0.92倍(OR=1.92,95%CI:1.18 ~ 3.31);睡眠质量差合并每天睡眠时间<6 h对发生T2DM的交互作用分别为RERI=2.33 (95%CI:1.23~8.79),AP=0.67 (95%CI:0.21 ~ 0.83),S=6.87(95%CI:2.33~ 10.75);睡眠质量差合并每天睡眠时间>8h对发生T2DM的交互作用分别为RERI=0.33(95%CI:-0.12 ~ 1.13),AP=0.17(95%CI:-0.03 ~ 0.51),S=1.56(95%CI:0.76~2.74).结论 睡眠质量差和睡眠时间短对罹患T2DM有正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居民睡眠时长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为依托,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提供完整的睡眠时长和血压诊断信息的4078名60岁及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结果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年龄为68.41岁,其中男性1915人,女性2163人,城镇1683人,农村2464人。睡眠时长充足(≥7 h/d且<9 h/d)2514人(61.64%),睡眠时长不足(<7 h/d)和过长(≥9 h/d)分别为688人(16.87%)和876人(21.48%),高血压患者人数为1861人(45.64%)。模型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后,与睡眠时长充足相比,睡眠时长不足和过长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性提高,其OR值分别为1.24(95%CI 1.03~1.51)和1.38(95%CI 1.15~1.65)。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调整了静坐时间、吸烟、饮酒和肥胖,与睡眠时长充足相比,睡眠时长不足和过长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性均发生提高,OR值分别...  相似文献   

13.
成年人睡眠时间与脑卒中患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成年人睡眠时间与脑卒中患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浙江省桐乡市项目点57 704名30~79岁常住居民有效基线调查数据,使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研究睡眠时间和脑卒中患病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中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3.15±10.20)岁和(51.72±9.69)岁,14.43%的男性和15.30%的女性报告睡眠时间≤6 h/d,5.39%的男性和5.95%的女性报告睡眠时间≥10 h/d。男性脑卒中患病率为0.92%,女性为0.44%,均随睡眠时间呈“U”形的分布。在调整年龄、社会经济状况、行为习惯和健康状态的因素后,与7 h/d睡眠时间相比,睡眠时间≥10 h/d与男女性脑卒中患病均存在关联,OR值分别为2.11(95%CI:1.32~3.37)和2.13(95%CI:1.24~3.65),睡眠时间不足与脑卒中之间未见统计学关联。此外,女性睡眠时经常打鼾也与脑卒中的患病相关(OR=1.63,95%CI:1.11~2.40)。结论 睡眠时间过长与脑卒中患病存在关联,女性睡眠时经常打鼾能够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影响因素,以期为改善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状况提供线索。方法 随机抽取苏州市1 734名中学生,收集性别、学段、住校情况、≥60 min/d中高强度运动的天数(d/w)和白天户外活动时长(h/d)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的影响因素。结果 1 734名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率为64.7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生较男生发生睡眠时间不足的风险性高(OR=1.470,95%CI:1.153~1.873);高中生较初中生发生睡眠时间不足的风险性高(OR=17.378,95%CI:12.028~25.107);白天户外活动时长1~<2、2~<3、≥3 h/d的中学生均较活动时长<1 h/d中学生发生睡眠时间不足的风险性低(OR值分别为0.617、0.663、0.652,95%CI分别为0.452~0.841、0.449~0.978、0.442~0.962)。结论 苏州市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相当普遍,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以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评估不同特征人群高血压患病状况;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对2011-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进行睡眠时间的连续变化与高血压患病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结果 2011年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每天平均总睡眠时间为(6.90±2.09)小时,高血压患病率为41.55%(95%CI:40.78%~42.32%),并随睡眠时间增加呈"J"形分布。调整年龄、性别、婚姻、受教育水平、饮酒、吸烟、BMI、基线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后,与每天7~9h睡眠时间相比,睡眠时间5h、5~7h、9~11h和≥11h的OR分别为1.173(95%CI:1.080,1.273)、1.115(95%CI:1.050,1.183)、1.065(95%CI:0.993,1.143)和1.304(95%CI:1.139,1.492)。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显示,睡眠时间连续变化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χ~2=15.289,P0.001)。结论纵向数据与剂量反应分析结果提示睡眠时间是高血压患病剂量依赖性的独立影响因素,调节睡眠时间,加强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防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程春梅  胡垚森  曾艺  陶洲  许忠琴  许红 《现代预防医学》2023,(23):4291-4295+4322
目的 探讨健康的植物性饮食与睡眠时长的联合作用对中心性肥胖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7月14日—2023年4月10日对重庆市渝中区521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计算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指数(healthy plant-based diet index,h PDI),以评估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情况,将h PDI得分按照三分位数分为Q1~Q3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h PDI与睡眠时长对成年人中心性肥胖患病的联合作用。结果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32.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与7~8 h睡眠时长且h PDI的Q3组相比,7~8 h睡眠时长且h PDI的Q2组、7~8 h睡眠时长且h PDI的Q1组、<7 h睡眠时长且h PDI的Q3组、<7 h睡眠时长且h PDI的Q2组、<7 h睡眠时长且h PDI的Q1组、>8 h睡眠时长且h PDI的Q3组、>8 h睡眠时长且h PDI的Q2组、>8 h睡眠时长且h PDI的Q1组患有中心性肥胖的OR值及95%CI分别为2.237(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目前高中生的睡眠时间,探讨睡眠时间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为开展高中生睡眠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抽样法抽取上海市28所高中的6 401名高中生,使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高中版)》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中的睡眠时间和自感学习成绩部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秩相关、有序logistic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 401名高中生中,94.8%的学生睡眠时间8 h,其中62.8%的学生7 h。高中生睡眠时间和自感学习成绩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109,P0.01。与睡眠时间7 h的学生相比,睡眠时间≥7 h且8 h和≥8 h的学生自感学习成绩更好,OR值分别为1.42(95%CI:1.29~1.57)和2.04(95%CI:1.65~2.52)。【结论】上海市高中生睡眠不足现象严重,而睡眠时间与自感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对高中生进行促进睡眠健康教育和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并探讨其风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就诊的200例初治HIV/AIDS患者, 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分为睡眠良好组、睡眠障碍组, 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和抗病毒治疗前焦虑抑郁情况, 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2.5%(45/200);CD4+T细胞计数为(414.13±202.16)个/μl, 其中29%(58/200)的患者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睡眠良好组、睡眠障碍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及合并梅毒感染、共病焦虑、共病抑郁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合并梅毒感染(OR=4.606;95%CI:1.973~10.752;P<0.001)、共病焦虑(OR=2.496;95%CI:1.086~5.737;P=0.031)和共病抑郁(OR=2.087;95%CI:0.9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探讨广州市隔离人员在隔离期间心理及身体活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改善隔离人员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12320卫生热线调查正在隔离的居民人口学特征、焦虑和抑郁情况、身体活动和睡眠情况等。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及身体活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应用四项分解法探讨身体活动在心理和睡眠质量中的交互和中介作用。结果 721例调查对象中,24.41%睡眠质量差。以睡眠质量较好为对照,焦虑、抑郁、无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娱乐性静坐时间≥8.00h/d更容易出现睡眠质量差,调整OR(95%CI)分别为16.57(8.22~33.38)、25.23(11.51~55.31)、2.29(1.43~3.66)、4.14(2.25~7.62)。在焦虑和抑郁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中,娱乐性静坐时间≥8.0h/d的单纯中介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95%CI)均为0.17(0.03~0.31)。结论 应及时为隔离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身体活动建议,特别是倡议其减少娱乐性静坐时间,缓解其由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的不良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午睡时间与我国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空腹血糖(FPG)水平升高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其糖尿病发病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年基线数据,根据是否午睡及午睡时间,将8 501名调查对象分为4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每日吃饭次数、体育锻炼、体质指数(BMI)、午睡及晚上睡眠情况。采用SAS 9.4软件进行χ2检验,午睡时间与FPG水平升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我国中老年人群加权后FPG水平升高率为19.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午睡时间1~30 min/d与FPG水平升高相关,未调整混杂因素时OR值为1.353(95%CI:1.113~1.644),调整混杂因素后,OR值为1.322(95%CI:1.086~1.609)。分层分析发现,女性(OR=1.358,95%CI:1.043~1.770)、南方省份(OR=1.398,95%CI:1.089~1.794)和晚间睡眠时长为6~8 h/d(OR=1.433,95%CI:1.125~1.826)人群中,午睡时间为1~30 min/d与FPG水平升高相关。在年龄≥60岁人群中,午睡时间为1~30 min/d(OR=1.589,95%CI:1.180~2.141)和31~60 min/d(OR=1.391,95%CI:1.034~1.872)均与FPG水平升高相关。结论不足30 min/d的午睡时长可能与我国中老年人FPG水平升高风险相关。对于中老年人群,如果午睡,应避免时间过短的午睡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