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同学理论是一门比较完善的系统科学理论。本文试图利用协同学理论基本原则,着重构建医院感染管理中:协同导致有序;慢驰豫参量支配有序;非线性反馈保证有序等运作机制,保证医院感染管理与全院科技水平同步、协调、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依据赫尔曼.哈肯的协同学原理,建立了基于协同学原理的区域协同医疗系统的模型,确定了模型关键序参量是协同价值,分析了区域协同医疗系统的自组织运动及协同机制,并以某区域协同医疗系统为例对区域协同医疗系统的构建和协同效应进行探讨,可为构建区域协同医疗系统、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吸烟行为的耗散结构原理与健康相关行为(HRB)的发生动力学机制。方法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综合应用典型分析、比较分析、本质分析以及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尝试吸烟、戒烟等行为发生的耗散结构动力学机制。结果 吸烟行为采用常规理论解释困难,青少年尝试吸烟和戒烟后复吸问题是控烟痛点。尝试吸烟行为、戒烟行为等偶发行为具有耗散结构特征,其发生过程符合耗散结构动力学机制:一个正常的人,当某种/些行为意愿足够强烈时,受某些行为线索的引发而发生行为,之后个体对该行为的认知和意愿会形成一种新的平衡状态,后续行为需要耗散各种正反馈(正向支持或回报)才能维持。基于此机制提出针对青少年尝试吸烟和中老年人戒烟行为的耗散结构干预策略。结论 基于耗散结构原理提出的尝试吸烟、戒烟行为发生动力学机制为解释和干预其他偶发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控烟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为进一步研究复杂行为的发展、演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辛军国  马骁 《现代预防医学》2023,(16):3038-3042+3053
健康相关行为是“如何出现”和“如何消失”的解释问题是健康教育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健康相关行为理论不少,但主要针对行为局部,全面解释行为机制和系统干预行为能力不足。本文梳理和总结了目前从系统科学视角对健康相关行为的认识及相关政策举措,介绍了基于自组织理论开展的“健康相关行为动力学”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健康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一些方向,旨在通过一得之见引起学界对于健康相关行为“科学问题”的重视并激发广泛探索,为行为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健康促进政策制定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健康传播方式对中国不同人群传染病健康素养的影响,探寻不同人群的有效干预模式。方法于2015年5—7月,随机抽取中国东中西部浙江、湖北和甘肃3省的城市社区居民等六类人群,每类人群分5组,每组50人,分别采取1种健康传播方式进行现场干预,干预前后使用中国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测评量表(IDSHL)对干预对象进行测评,通过得分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本研究共干预4 292人。群体传播、新媒体传播、阅读宣传折页手册和观看科普视频4种方式对工地工人的干预效果最好,其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比干预前分别提高了107.88%、38.03%、46.43%和104.22%。人际传播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干预效果最好,素养得分提高44.01%。针对城市社区居民,群体、新媒体和人际传播优于视频;针对城市中学学生,群体、新媒体和宣传折页优于视频;针对宾馆服务员,群体优于其他传播方式;针对工地工人,群体和视频优于其他传播方式;针对农村社区居民,人际优于其他传播方式;针对农村中学学生,人际与新媒体优于其他传播方式。结论开展健康传播可显著提高不同人群的传染病健康素养,新媒体传播适合大部分人群,城市人群更适合健康知识讲座,农村人群更适合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等面对面的人际健康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生活方式干预对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及其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在山东省中西部八个县(市、区)部分乡村,采取发放宣传材料、盐勺、油壶、制作宣传栏、举办健康教育课堂等形式对农村居民进行慢病防治知识宣传与行为生活方式干预,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人群干预效果调查。结果除高血压病防治基本知识外,干预人群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和对照人群在对待膳食中盐油与血压、血脂关系的态度差别最大,干预人群明显优于对照人群,相差20%~40%。干预人群盐、油摄入量分别为11.18、32.72g/(人·d),低于对照人群[分别为12.67、38.57g/(人·d),P〈0.01],盐、油摄入达标率(15.5%和53.3%)均高于对照人群(9.4%和36.6%)。结论生活方式干预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对慢病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地改善了他们对待健康相关问题的态度,生活行为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但健康生活方式仍未形成,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潜在类别模型在广州市社区居民健康行为模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识别吃早餐、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健康体检和不吸烟等5种健康行为的人群行为模式,根据健康行为模式对人群聚类后,进一步比较不同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知识得分。结果识别出健康行为模式(69.60%)和次健康行为模式(30.40%)两类人群。和健康行为模式人群相比,次健康行为模式人群中低年龄者较多、男性、单身比例较高、初中文化程度、工人农民和个体户等职业人群比例较多,行政技术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较少。除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得分外,健康行为模式人群的其余各类健康知识得分均高于次健康行为模式人群。结论潜在类别模型可用于人群健康行为模式研究,揭示健康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和内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健康信念模式下危害高校教师的健康行为成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信念模式已成为人们用以解释和干预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文章在分析该理论模式的基础上,探究了高校教师危害谜康行为形成的内在原因,明确指出提高高校教师对健康行为与疾病关系的认识、为高校教师合理平衡事业与健康创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高校健康中心与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等是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已有的研究证实了成年人往往有多种健康相关行为存在,如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等多种健康危害行为同时存在,而不是单一存在的任何一种健康相关行为。对多种健康行为改变的干预研究已在国外开始了探索,并初步呈现出效果。健康相关行为改变可作为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而开展广泛的多种行为干预研究可应用到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提高人群和个人健康。通过文献复习对多种健康相关行为及改变的干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在青少年群体间逐年上升,且危害性极大,部分青少年反复自伤,对其身心健康不利。该行为可能与心理因素相关,但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病情迁延,治疗具有困难性。国内对NSSI的健康管理起步尚晚,目前尚无统一指南或结论,对青少年群体的干预也鲜有所见。从生物-社会-心理模式来看,心理干预可能是该行为的有效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农民工群体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干预效果,为更好的在该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面检索并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健康干预后,农民工对"愿意与患艾滋病的亲友继续交往"、"最近半年使用安全套"的正向回答率分别提高了16%和23%。结论目前针对农民工艾滋病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管理协同理论,实地调研深圳市10家妇幼保健院及其下属的8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围绕序参量的选择与管理,以妇幼保健机构健联体为例,研究专科医院联盟建设问题.针对专科医院联盟存在的发展目标内外部协同不一致问题,提出以提升专科诊疗技术水平为序参量,成立管理中心,并建立资源共享、沟通交流和约束机制,构建专科医院联盟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3.
农村年轻主妇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模式研究评价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年轻主妇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健康教育学、社会动员理论、健康行为学等。技术路线是: 问题研究→制订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健康相关行为干预计划→结合卫生工作中心任务实施计划→干预目标人群知识、行为, 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相关资源改善→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频度为12 次/ 年的监测评价→根据监测评价结果研究新问题→及时修正计划并实施。该模式在安徽省界首市运转三年, 结果表明其具有可行性、可推广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已证实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是很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了解人群的健康行为特点,对不同行为模式的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慢性病的管理、高危人群的识别?以及干预措施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正环境保护部近日公布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工作情况,这是我国在该领域首次开展的全国性、大规模研究。环境暴露行为模式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人体生理特征,如身高、体重、呼吸量等;二是人接触空气、水等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时间、频率、途径和方式;三是人居环境中污染源分布情况;四是人对暴露风险的防范行为。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不仅与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相关,还与人的环境暴露行为模式密切相关,了解我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特点,对于提高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准确性,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区常住居民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试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常住居民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提高目标人群预防性病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减少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方法系统收集分析国内外已开展的农村社区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项目成果和经验,结合目标人群的需求,提出有效健康教育模式,选取辽宁省进行试点验证。结果通过经验回顾与总结,提出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综合健康教育模式”。试点地区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为期1年的干预,干预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哓率为74.2%,对照组为57.0%(x2=534.1,P=0.000),各单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干预组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艾滋病正确态度持有率平均在65%以上,对照组平均在45%以下;干预前后,艾滋病危险行为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综合健康教育模式”对农村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科学视角下的健康相关行为(HRB)结构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方法 以钱学森提出的复杂系统研究方法为依据,综合应用典型分析、比较分析、本质分析以及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分析HRB的系统学结构、动力学结构及其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基于HRB的系统性认识,提出个体行为是由一级行为/特定行为、二级行为/组合行为和三级行为/系列行为构成的“系统学三级结构”;基于HRB的动态认识,提出偶发行为、低频率行为以及习惯行为构成了行为发展变化的“动力学三级结构”。基于HRB的系统学和动力学结构,提出生活方式就是系统学结构和动力学结构相对稳定的个人或家庭行为模式,其健康程度取决于有利健康行为的构成占比与发生频率,并提出通过调整个体行为系统结构和影响其动力学结构改善生活方式健康程度的策略。结论 本研究基于系统科学视角提出了HRB结构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为解释和干预生活方式提供了思路,为健康促进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为进一步研究复杂行为的发生、发展、演化机制提供了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8.
王媛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531-1533
目的营养教育是以改善营养状况目的的,通过传播相关营养信息,指导个人、家庭和社区人群选择健康食物,最终改变人群饮食行为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通过不同方式的营养教育,可以在人群中普及膳食营养知识,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公众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本文综述了营养教育对儿童、青年学生及中老年人群饮食行为的影响,以及实施营养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为了取得更加满意的干预效果,在营养教育实践中,应注意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途径相结合,注意保持教育的长期性与有效性,并尽量涵盖不同年龄段和知识层次的人群。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成年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徽省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因素分布状况,为制定慢病防治相关政策和慢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4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样,使用问卷、医学体检方法调查。结果我省成年居民中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率较高,现在吸烟率、被动吸烟率、人群缺乏体育运动率、体重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1.9%、56.8%、83.7%、28.0%、8.5%,男性现在吸烟率、饮酒率更分别高达62.7%、79.0%。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分别为34.9%、11.2%。农村居民每天食用腌制品者达22.0%。结论必须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降低人群患慢病的危险性,对重点人群应加大预防干预力度,大力加强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东城区居民行为危险因素干预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为控制吸烟、消除不参加体育锻炼等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在社区开展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方法在干预社区内广泛开展政策环境支持,社区动员、多部门协调、提高个人技能、提供卫生服务等综合健康促进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社区干预对象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平均上升20%~40%,吸烟、不参加体育锻炼等不健康行为有所下降。结论采用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措施对于改变人群不健康行为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