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成都市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的影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截至2021年4月15日,经成都市入境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史被分为疫苗接种组和疫苗未接种组。回顾性收集和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资料。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临床指标、血清抗体和淋巴细胞检测。采用WPS 2019软件整理数据,采用R 4.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5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包括疫苗接种组20例(出现临床症状4例)和疫苗未接种组55例(出现临床症状16例)。疫苗接种组的首针接种时间分布为2020年7-11月,其中接种2剂次疫苗采用一次性接种方式有10例,采取2次间隔接种方式有10例,2次接种间隔14~57 d,完成疫苗接种与发病时间间隔87~224 d。两组病例的分类和临床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疫苗接种组病例分类为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较高(40.00%,8/20),而疫苗未接种组的临床分型以普通型的比例较高(76.36%,42/55)。两组病例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个靶标(ORF1ab和N基因)Ct值、淋巴细胞亚型、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苗接种组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低于疫苗未接种组(P<0.05),但新冠病毒血清抗体IgM、IgG及总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疫苗未接种组(P<0.05)。结论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仍存在感染的风险,但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可迅速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对感染者产生一定保护作用,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病例分类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重复感染Omicron变异株情况,为新冠病毒重复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2年2—9月成都市5轮本土疫情涉及的2 567例感染者为调查对象,于2022年12月18—22日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感染者基本人口学特征、近1个月内核酸及抗原检测情况、临床表现等。通过四川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查询感染者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不同特征人群重复感染率分析。结果 2 263例既往感染者完成调查,应答率为88.16%。男性占44.68%,女性占55.32%;年龄最小1月龄,最大90岁,平均年龄(34.88±19.22)岁;初次感染以轻型病例(61.82%)和无症状感染者(31.64%)居多。接种3剂次疫苗者占55.86%,接种2剂次疫苗者占29.56%,初次感染毒株主要为Omicron BA.2分支(98.89%),2022年11—12月高峰感染疫情之前未报告新冠病毒重复感染者。在流行毒株为BA.5.2高峰感染疫情中重复感染197例,重复感染率为8.71%,时间间隔M(P25~P75)为98(93~104)d;其中193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湘潭市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并探讨其传播模式,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建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描述流行特征,采集患者鼻咽拭子,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5日,湘潭市累计报告42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重症及危重症病例8例。涉及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共发病19人(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占总病例数45.24%;其中4起因武汉返湘潭(简称潭)人员引起,1起因本地病例引起;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为1岁3月~84岁;临床表现出现咳嗽症状比例最高(占70.59%),病例从发病到就诊隔离间隔时间在0~10 d之间,中位数为2 d,发病时已住院隔离观察的病例占比最高为42.11%(8/19),从就诊隔离到确诊的间隔时间在0~7 d 之间,中位数为2 d。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隐匿性,人员密集、聚餐/会、家庭内传播是聚集性疫情的高危因素,应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成年人大规模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疫苗, 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由于较低疫苗覆盖率和较高接触度, 逐渐成为新冠病毒感染的脆弱人群, 有必要总结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新冠病毒感染特征、新冠病毒疫苗对于变异株的免疫效果。本文检索现有文献, 对儿童和青少年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分析儿童和青少年对于新冠病毒的易感性、感染者的传播力和疾病预后以及免疫应答和新冠病毒疫苗的进展等关键特征, 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描述和分析阆中市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患者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感染来源及密切接触者等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描述。结果 该起疫情共报告6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5 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罹患率6.25%(6/96),无病例死亡。首发病例为湖北输入性,二代续发率为5.3%(5/95)。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方式主要考虑因居家聚餐和娱乐而引起的飞沫、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21年河南省新郑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收集2021年7-8月份新郑市报告新冠肺炎本土病例资料,包括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轮疫情自报告第1例(7月31日)至最后1例确诊病例(8月6日)的时间间隔为7 d,共报告12例确诊病例,集中分布在龙湖镇和孟庄镇。年龄8~56岁,中位数33岁;男2例,女10例;职业以家务待业和商业服务业为主,分别占41.7%和33.3%。临床分型为普通型9例、轻型2例和重症1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嗅觉减退、鼻塞、流涕为主。聚集性病例以家庭聚集为主,共4起。通过重点人群筛查、密接筛查和全员核酸检测筛查分别发现4例、3例和5例。住院时长17-118 d,中位数为26 d;核酸阳性持续时长11-130 d,中位数为20 d;全程接种、非全程接种、未接种新冠疫苗的病例(分别为6例、2例、4例)住院时长和核酸阳性持续时长均依次增加,重症病例未接种疫苗;共有2例复阳。结论 新郑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涉及范围局限,控制迅速,在疫情可能涉及到的重点区域开展全员核...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内蒙古满洲里市新冠感染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21年11月28日—12月17日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满洲里市新冠感染病例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9.0软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特点。结果 2021年11月28日—12月17日满洲里市累计报告新冠感染病例548例,男女性别比1.03∶1,31~60岁病例占51.6%,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学生、工人为主,临床严重程度主要为轻型(46.5%)和普通型(47.6%);早期病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咽痛、流涕、发热等流感样症状,具有一定隐匿性;病例的疫苗接种比例较高(90.7%),未接种疫苗病例重型、危重型比例高于接种疫苗病例。结论 2021年11月28日—12月17日的满洲里市疫情为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来源引起的口岸城市疫情,属于Delta变异株,具有场所、家庭、学校聚集特点。疫苗接种可有效降低Delta变异株所致新冠感染患者临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新冠肺炎感染情况,分析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冠肺炎的流行特征,为下一步更好地防控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系统下载2020—2021年云南省德宏州报告的新冠肺炎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新冠肺炎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2020—2021年德宏州辖区医疗机构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包含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 348例,无死亡病例。其中确诊病例1 176例,占云南省64.72%,以境外输入为主,占75.00%;临床分型中轻型和普通型分别占51.11%和47.28%;报告无症状感染者172例。累计报告聚集性/暴发疫情14起,由缅甸疫情输入导致本地感染暴发的疫情12起,占85.71%;省外输入2起,占14.29%。全年均有感染者,无明显季节性;地区分布以瑞丽市报告数最多,占93.99%;16~40岁感染者占79.90%,男女性别比为2.28∶1;境外输入感染者以户籍地为其他省籍人员最多,821例,占86.51%;本地感染者以德宏州籍人员最多,180例,占45.11%。截至2022年2月3日,所有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治愈时间中位数为21.04...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四川省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做支撑。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四川省报告的境外输入新冠肺炎感染者的个案信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对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病例分类、临床严重程度、入境前居住或旅行的国家或地区等特征进行整理和描述性及比较分析。结果 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四川省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1 666例,其中确诊病例1 010例(60.62%),无症状感染者656例(39.38%)。确诊病例中普通型622例(61.58%);轻型388例(38.42%);无重型、危重型病例报告,无死亡病例;报告时间集中在2022年3月17日至2022年4月30日(632例,37.94%),以男性(1 087例)、中青年(21~54岁,1 349例)感染者为主,入境前居住或旅行的国家/地区主要有埃及、柬埔寨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疫苗接种率为84.06%(1 171/1 393),接种2剂次人数占58.36%;54.08%(901例)的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COVID-19)密切接触者(密接者)感染与发病状况,分析COVID-19密接者续发流行特征,为COVID-19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武汉市新冠肺炎密接管理系统(EDC)报告的密接者发病信息,收集截止2020年4月18日其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武汉市某区3 807名密接者感染率为6.23%,其中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疑似病例的密接者感染率分别为9.43%、4.46%、0.56%及0.94%,不同暴露类型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30, P <0.001),均为本地感染,且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无症状感染者、轻型及普通型占病例的绝大多数为86.08%,粗病死率为2.7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8~59岁,占72.57%。家人是感染与发病的主要人群,占94.94%,夫妻关系发病率最高达11.88%,在其他病例中医患关系发病率为10.81%。密接者末次暴露至开始观察日期时间间隔中位数较其末次暴露至发病日期中位数时间提前3 d( F =2.89, P <0.01);密接者发病日期至报告日期时间间隔中位数较原发病例发病日期至报告日期缩短6.92d( F =1.68, P <0.01)。 结论 武汉市某区COVID-19密接者发病以聚集性疫情为主,存在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密接者续发情况,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者感染率较低,“五早”防控原则是降低密接者发病风险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一起由德尔塔病毒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及传播链,为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淮安市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特征、新冠疫苗接种史、传播链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该起疫情发病时间为2021年7月28—31日,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例,男女性别比为2∶1,年龄中位数为55.50岁;均从核酸筛查中发现,普通型11例,轻型1例;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者占66.67%,12例病例均接种了新冠疫苗,完成2针次9例(75.00%)。二代病例潜伏期为2 d。密切接触者326人,发病2例,总续发率为0.61%。1号病例密切接触者107人,发病1例,续发率为0.93%;3号病例密切接触者115人,发病1例,续发率为0.87%。本次病例1、2、3号的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为德尔塔毒株,病毒序列和南京市某报告病例一致。结论 本次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病毒序列为德尔塔毒株,近距离接触传播为其主要传播方式。经采取相关管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因素,指导疫情防控。  方法  将河南省安阳市2022年1月本土Omicron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共报告468例感染者,其中重型2例(0.4%),无死亡病例,具有临床症状的90例(19.2%);38例(8.1%)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疫苗,92例(19.7%)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疫苗超过6个月(含完成加强接种在28 d内),338例(72.2%)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在6个月内或完成加强接种超过28 d。有症状的病例中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χ2=4.270,P=0.039);全程接种在6个月内的比例低于无症状的病例(χ2=9.882,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全程接种在6个月内及完成加强接种超过28 d是出现症状的保护因素(OR=0.455, 95% CI: 0.212~0.978, P=0.044)。  结论  对于Omicron,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在6个月内及加强接种可以减少或减轻症状,应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判定,为开展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呼吸道标本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该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12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4例和确诊病例8例.确诊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我国31个省份<18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的流行特征, 为优化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4月29日至2022年5月31日, 中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所有年龄<18岁的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对感染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临床严重程度以及确诊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进行分析, 并分析不同流行阶段感染者的流行特征。结果研究期间, 我国共报告63 916例<18岁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其中, 确诊病例14 777例(23.12%), 无症状感染者49 139例(76.88%)。月报告感染者数在2022年4月达到高峰, 为40 864例。感染者分布在30个省份的1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其中, 上海市(41 562例)、长春市(5 753例)和吉林市(3 888例)占全国报告总数的80.11%(51 203/63 916)。男性占54.34%;感染者年龄M(Q1, Q3)为10(5, 14)岁, 57.73%的感染者集中在6~15岁;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56.14%)。确诊病例的发病至确诊时间M(Q1, Q3)为1(0, 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和续发率,为COVID-19疫情防控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区分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选择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为指示病例,以最短潜伏期1~3 d分别评估传染力和续发率。结果 截至2020年2月18日,广州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349例,其中,确诊病例339例(占97.13%),无症状感染者10例(占2.87%)。共报告聚集性疫情68起,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217例(确诊病例210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每起聚集性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例数中位数为3例,确诊病例数中位数为2例,无症状感染者数中位数为1例。最短潜伏期1~3 d的传染力平均值为2.18(即每起聚集性疫情中每个病例平均传染2.18人),家庭成员传染力平均值为1.86,家庭成员传染力比例为85.32%(1.86/2.18)。最短潜伏期为1~3 d的全部密切接触者续发率为17.12%~18.99%,其中,家庭成员续发率为46.11%~49.56%。结论 广州市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性为主,传染力强,加强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社区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两种传染病流行期间确诊病例的一般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等相关资料,广州市SARS的资料来源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档案,包括疫情统计报表、疫情简报等(纳入分析病例的时间为2003年1月2日至5月11日);武汉市新冠肺炎来源于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官网公布的疫情资料以及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纳入分析病例的时间为2019年12月9日至2020年3月11日)。对两种传染病流行的时间特征、年龄特征以及发病例数、基本再生指数、医护人员感染比例、粗病死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广州市SARS疫情纳入研究病例1 072例,男女发病比为1∶1.26,年龄中位数为35岁;报告死亡43例,病死率为4.01%,年龄中位数为56岁;早期医务人员感染比例为29.04%(88例)。武汉市新冠肺炎纳入研究病例为49 978例,男女发病比为1.04∶1,年龄中位数为56岁;报告死亡2 423例,病死率为4.85%;早期医务人员感染比例为30.43%(42例)。结论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发病强度高、罹患人群广等特征,但疫情回落迅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邵阳市2020年1月25日至3月16日新冠肺炎病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6日邵阳市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2例、无症状感染者13例,粗发病率1.57/10万;本地病例占65.2%、输入性病例占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截至2020年6月17日的四川省病例的基本资料、流行病学史、发病日期、首发症状等信息,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结果 四川省病例共664例,90.1%的病例集中在2020年1月和2月发病,病例年龄范围1~88岁,19~59岁病例占79.4%,60岁及以上病例的重症及危重症比例(38.0%)高于60岁以下病例(10.1%),输入病例(49.7%)和本地续发病例(33.7%)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新冠病例潜伏期中位数为4(3,8) d,代际间隔中位数为7(3,10) d。病例的首发症状主要为咳嗽(41.11%)和发热(40.06%)。结论 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水平低,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根据人群分布特点,在常态化防控工作中,应加强对老年人和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监测与防控,各场所除常规体温监测外,应并联监测多种症状,出现新发病例时及时关注潜伏期和代际间隔,适度开展重点人群筛查,严防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的再感染率,比较分析再感染者和初次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法 对2020年1月22日至2022年11月8日苏州市报告的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开展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8日新冠病毒感染情况问卷调查。1∶2成组匹配,从苏州市新冠病毒感染社区随访队列人群中选取与再感染者居住社区、年龄组和性别相同的初次感染者,采用χ2检验比较再感染者和初次感染者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情况。结果 既往感染者的再感染率为13.01%(147/1 130);初次感染1~6个月未发现再感染者,距初次感染间隔时间7~12个月和≥24个月者再感染率分别为10.59%(95/897)和45.61%(52/114)。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4剂次的既往感染者再感染率最低(9.09%,1/11)。再感染者感染后出现的主要症状与初次感染者基本相同,除干咳、恶心/纳差和其他症状外,其余各项临床症状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高体温低于初次感染者且发热持续时间短。再感染者的就诊率为4.08%(6/147),低于初次感染者的11.56%(34/294)。再感染者感染后核酸/抗原转阴时间和自我感觉明显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时间短于初次感染者。结论 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中存在再感染,再感染距初次感染的间隔时间和疫苗加强免疫4剂次是再感染率的影响因素;再感染者较初次感染者就诊率低,症状较轻、感染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1月24日—2月11日在聊城市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所涉及的41例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 对相关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 结果 5起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续发率为2.78%~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7,P<0.01);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32例、10户家庭(族),公共场所聚集性疫情涉及16例、2个场所。一、二、三代病例分别有5、22、12例,传染率分别为100.00%、18.18%、0.00%。4例病例的潜伏期为5~10 d,中位数为7.5 d;聚集性疫情中存在潜伏期传播。有疫区旅行史或居住史者4例(9.76%),与潜伏期病例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频繁交谈等有30例(73.17%),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4例(9.76%),未知感染来源3例(7.32%)。 结论 新冠病毒极易引起聚集性疫情,控制本地的聚集性疫情是防控工作的重点;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高浓度气溶胶传播;病例在潜伏期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