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的治疗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6例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控制稳定1周后,均以如下介入方法治疗: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术后予以抗凝并随访。结果 6例患者以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压迫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近中期临床疗效明显。主要并发症为无症状性肺栓塞,共2例。无手术致死病例。结论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对治疗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BCS伴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3.
500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1990—2002年接受介入治疗的BCS患者共500例,其中腔静脉阻塞型337例、肝静脉阻塞型77例、混合型86例。所有病例均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PTA),其中120例还做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发生介入治疗并发症共58例(11.6%),死亡1例(0.2%)。术中并发症有误穿心包和心包填塞9例(1.8%),其中心包填塞3例(死亡1例);金属内支架脱落入右心房2例(0.4%);胸腔出血1例(0.2%);腹腔出血2例(0.4%)。术后并发症为急性再狭窄27例,其中单纯PTA后22例(5.8%,22/380),PTA 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5例(4.2%,5/120)。穿刺部位形成假性动脉瘤3例(0.6%);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形成10例(2.0%);穿刺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0.8%)。结论 介入治疗BCS是1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406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心脏压塞症11例,发生率为2.7%。其中急性心脏压塞10例,迟发性1例。8例经立即再次手术清除心包内、外积血、血块、使心脏彻底减压,均获恢复。1例经反复挤压、负压吸引必包引流管而恢复。3例(瓣膜置换2例、法乐四联症涤纶片加宽流出道1例)由于认识不足,未及时手术心脏减压死亡。 相似文献
5.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心脏穿孔与心脏压塞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阐明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心脏穿孔与心脏压塞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与结果 自 1992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 ,对 77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年龄 14岁~ 74岁 )进行了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9例发生了心脏穿孔 ,其中 2例发生心脏压塞 ,经剑突下途径进行造影剂和X线指示下心包穿刺引流术后完全缓解 ,未行外科处理。结论 PBMV时房间隔穿刺针和Mullins鞘管导致的心脏穿孔仅少数可导致心脏压塞 ;有心脏压塞临床症状和X线透视下心影搏动消失可诊断心脏压塞 ;X线透视和造影剂指示下心包穿刺引流术是一种最快速有效的缓解症状的方法 ,多可避免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6.
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静脉型Budd 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方法选择和疗效的评估。方法 36例肝静脉型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 ,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 9例 ,B级 2 1例 ,C级 6例。术前常规行腹部彩超检查及胃镜检查 ,31例患者行CT扫描及肝脏血管重建。介入治疗方法 :经颈静脉 (股静脉 ) 下腔静脉途径行肝静脉 (或副肝静脉 )开通 ;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途径行肝静脉开通 ;经颈静脉行肝内门 腔静脉支架分流术 (改良式TIPS)。术中常规行肝静脉、门静脉造影和测压和下腔静脉造影 ,术后给予护肝、抗感染及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抗凝治疗。结果 19例患者行肝静脉球囊扩张术 ,其中 14例患者扩张后置入网状内支架共 18枚。 5例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副肝静脉球囊扩张术 ,其中 4例患者扩张后共置入网状内支架 4枚。 2 4例患者术后肝静脉 (或副肝静脉 )压力均明显降低 ,术前肝静脉 (或副肝静脉 )压力为 (37.4± 5 .2 )cmH2 O(2 6 .3~ 5 2 .5cmH2 O) ,PTA或内支架置入术后即刻降为 (2 1.4± 4 .6 )cmH2 O(12 .4~ 31.2cmH2 O) (T =12 .34,P <0 .0 1)。 12例患者行改良式TIPS术 ,分流前门静脉主干压力为 (4 5 .2± 3.5 )cmH2 O ,分流后降至 (2 0 .4± 4 .1)cmH2 O。结论 肝静脉型Budd Chiari综合征可根据肝静脉闭塞和肝内侧 相似文献
7.
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像综合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祖茂衡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2,8(2):108-115
根据近10年来国内文献报告,Budd-Chiari综合征在我国黄河和淮河中下游区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苏、鲁、豫、皖交界地区高达10/10万。超声、CT、MRI和血管造造影的综合应用使Budd-Chiari综合征的检出率显著提高。尾状叶增大,肝静脉之间交通支形成,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结构消失,下腔静脉钙化,肝脏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等已经成为Budd-Chiari综合征特有的的影像学表现和征象。尽管Budd-Chiari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但是,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在我国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用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植入能够使阻塞的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再通,多种介入技术的联合应用使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的禁忌证逐渐缩小,采用多途径穿刺可以明显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6%,介入治疗术中病死率低于1/425,再狭窄发生率为20%。介入治疗已经成为Budd-Chiari综合征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完全闭塞型及合并肝静脉病变的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方法和支架移位的防治。方法:12例Budd-Chiair综合征,膜性狭窄7例,节段性病变5例,术前下腔静脉内径平均0.56mm,平均静脉压3.20±0.46kPa。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置入了血管内支架。结果:技术操作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治疗后下腔静脉直径平均达19.80mm,平均静脉压1.50±0.40kPa。经2-23个月(平均11.5个月)的随访,除1例因支架移位引起再狭窄外,其余下腔静脉血流均通畅,未出现再狭窄。结论:Budd-Chiari综合征血管内支架治疗,近期及中期疗效显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经超声和选择性静脉造影确诊的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47例资料完整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根据新的影像学分型,147例患者中,13.6/(20例)为单纯肝静脉阻塞型,66.0/(97例)为下腔静脉膜性阻寨型,6.1/(9例)为下腔静脉膜性闭塞伴远端腔内巨大血栓形成型,14.3/(21例)为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型.根据病变类型分别对147例BCS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局部溶栓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和改良式经皮经肝门体静脉分流术(MTIPS)等.术中根据静脉造影图像判断肝静脉回流改善情况.对147例患者平均随访了(67.3±9.0)个月(16 h至10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忠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查结果和超声检查结果,评价介入治疗的首次开通率与再次治疗开通率,同时对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水平进行Child-Push评分与分级.术前与末次随访评分差异用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统计学评估.结果 PTA的首次治疗开通率为65.6/(86/131),再次治疗开通率为96.9/(124/128).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首次开通率为78.9/(15/19),再次开通率为92.3/(24/26).Ⅰ例Ⅲa型BCS患者在下腔静脉开通后72 h死于不明原因的咯血、1例Ⅰ b型BCS患者MTIPS术后16 h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Ⅰ例Ⅳ b型BCS患者在接受MTIPS术后13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另有1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7~79个月死于与介入治疗无关的其他原因.末次随访,存活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平均Child-Push评分由术前的8分降低至5分(t=2.017,P<0.05).结论 应用多种血管介入技术治疗BCS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伴下腔静脉(IVC)混合型血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BCS伴IVC混合型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22,机械性血栓抽吸后辅以尿激酶溶栓和血管成形术)和对照组(n=21,单纯尿激酶溶栓后辅以血管成形术).结果 研究组IVC-右心房压力差由术前(25.2±4.1) cmH2O改善至术后(9.1±1.6) cmH2O,对照组IVC-右心房压力差由术前(23.3±5.1) cmH2O改善至术后(8.9±1.9) cmH2O,两组间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栓完全溶解率分别为68.2%(15/22)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溶栓天数、尿激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3.4)d、(25.4±13.9) ×105 U、0%,低于对照组(10.3±4.1)d、(40.8±15.7) ×105 U、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24.5±12.7)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再狭窄率分别为9.1%(2/22)和4.8%(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溶栓治疗BCS伴IVC混合型血栓效果与单纯导管溶栓相当,但溶栓天数较少、尿激酶用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2.
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闭塞钝性开通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钝性开通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96例患者中下腔静脉膜性闭塞6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33例,其中15例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透视下,使用开通导丝开通闭塞段下腔静脉。结果96例技术操作全部成功,下腔静脉开通率100%,未出现心脏压塞、下腔静脉破裂、胸腔出血、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钝性破膜开通下腔静脉闭塞段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费用低、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多发伤合并急性心脏压塞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8年1月~1997年12月共收治多发伤合并有急性心脏压塞的病人2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2例;年龄12~50岁。致伤原因:开放性损伤18例,均为锐器伤。胸部伤合并肝破裂3例,脾破裂4例,肠管损伤8例,腹壁上动脉损伤2例,输尿管损伤1例。闭合性损伤5例。其中车祸伤2例,塌方致伤2例,重物压伤1例。胸部损伤合并腹部伤、骨损伤3例,合并颅脑挫伤、骨损伤、腹部损伤1例,合并腹部损伤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0分钟~3小时,入院时血压测不到8例。按AIS-90版评分,ISS>16… 相似文献
14.
15.
肝肺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肺综合征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就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上腔静脉综合征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支架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制定合理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对39例不同原因所致的S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均行静脉造影,明确上腔静脉狭窄位置、程度、范围,然后行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后以狭窄程度<50%或狭窄程度减少20%以上,同时患者症状在治疗后短期缓解作为支架植入有效的标准,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9例共植入支架40枚.术后35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率89.7%(35/39).6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5.4%,其中1例因术后化疗有效、病变缩小致支架移位,症状未加重而未予处理;1例因未抗凝等后续治疗导致血栓形成,后行溶栓及放射治疗致支架移位,患者自动出院;1例因植入大网眼Gianturco Z形支架,肿瘤向网眼内生长导致再狭窄,患者自动出院;急性肺梗死及急性右心功能不全各1例,内科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急性心包积液1例,急诊行心包抽液后症状缓解.结论 SVCS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种类较多,部分后果严重.需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合适的支架型号,术中操作轻柔仔细,重视术后处理等方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3)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的治疗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6例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控制稳定1周后,均以如下介入方法治疗: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术后予以抗凝并随访.结果 6例患者以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压迫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近中期临床疗效明显.主要并发症为无症状性肺栓塞,共2例.无手术致死病例.结论 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对治疗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BCS伴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Budd-Chiari综合征肝静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 评价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肝静脉闭塞介入治疗方法及中远期疗效。方法42例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 ,男 17例 ,女 2 5例 ,年龄 18~ 5 7岁 (平均 34 5岁 ) ;肝功能ChildA级 2 3例 ,B级 6例 ,C级 13例。共计 92条肝静脉闭塞 ,其中左肝静脉 2 9条 ,中肝静脉 2 4条 ,右肝静脉 36条 ,副肝静脉 3条。34例伴有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肝静脉治疗方法包括 :( 1)闭塞肝静脉穿通 (经颈、股静脉、经皮肝穿肝静脉或上述两种途径并用 ) ;( 2 )球囊导管扩张 ;( 3)内支架置入。 32例同时行下腔静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或内支架治疗。结果 40例患者的 40条肝静脉均成功开通。PTA治疗后 8例置入内支架。 32例下腔静脉均获通畅。术前肝静脉压力为 34 5cmH2 O ( 2 5 .0~ 48.0cmH2 O) ( 1cmH2 O =0 .0 98kPa) ,术后降为 2 2 0cmH2 O( 12 .0~ 35 .0cmH2 O) (T =11.5 0 ,P <0 0 1)。术后患者症状体征完全缓解 32例 ,8例部分缓解。随访 1~ 5 4个月 (平均 2 7 5个月 ) ,1例因肝功能衰竭术后 1个月死亡 ,2例因肝静脉闭塞经 2次介入治疗再次获得开通。 5例未再接受复查和治疗。余32例均无症状再发 ,超声检查均无肝静脉再闭塞发生 (平均 2 8 9个月 )。结论 ( 1)肝静脉闭塞介入治疗方法多样 ,可综合应用 ;( 2 )介入治 相似文献
20.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经螺旋CT和静脉造影明确诊断,以阻塞远侧静脉压大于22mmHg为支架植入适应证,支架植入前明确伴有继发血栓形成患者行抗凝及溶栓治疗,经肘前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先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然后在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前后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结果28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30枚,3例支架内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经过保留导管溶栓治疗成功溶解血栓,2例术后出现肺栓塞,经过血栓抽吸 抗凝溶栓治疗症状缓解,1例3个月后上腔静脉综合征复发,再次植入1枚支架后上腔静脉重新开通,其余病例在生存期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上腔静脉支架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症状迅速有效、微创、并发症较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