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寒  沈思钰  蔡佳宇  蔡辉 《河北中医》2009,31(6):923-92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散见于中医学的阴阳毒、阳毒发斑、蝴蝶丹、蝴蝶斑及脏腑痹等,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危重者即狼疮危象,临床多死于脏器损害和感染,包括狼疮脑病、各种感染、肾脏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等,由于各种损害都继发于SLE,故从整体观念出发,应用中医学“既病防变”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兹将“既病防变”与SLE关系的探讨与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孙伟岳 《江西中医药》2009,40(12):35-36
2型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是现代多发病常见病。笔者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角度,对2型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作以下初探。  相似文献   

3.
中医理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属瘟疫范畴,由"疫毒"致病,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进展易出现耗气、动血、扰神等症状,符合"逆传心包"的传变规律。基于叶天士"逆传心包"理论,分析心肺间密切的相关性,认为NCP的心血管损害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正虚邪实并见,遵循中医学"既病防变"指导原则,气血同调,形神兼顾,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所致心血管损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该文结合“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方面探讨与复感儿的关系.未病先防包括胎养以及儿童日常生活调护;既病防变包括先安未受邪之地,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及早采取阻截措施;病后防复包括内外治法相结合调理体质,强壮身体.为“治未病”理论在复感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是指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一种胃黏膜病理变化,是胃癌发生的重要阶段和炎-癌转化的“黄金转折点”。因此,及时、有效地截断或逆转PLGC对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总纲和基本指导原则,即扶助衰弱之正气,祛逐强盛之邪气,以使正盛邪弱、正胜于邪、疾病向愈。PLGC归于中医的“胃痛”“痞满”等范畴,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发生发展之根本为正衰与邪盛长期作用的结果,正衰(脾胃虚弱)为致病之本,贯穿疾病始终,是感邪和虚实夹杂的基础,反复感邪,出现不同的邪实(滞、痰、瘀、湿、热、毒等)为致病之标,为病理基础,多种邪实互为因果,致使疾病冗杂多变。邪盛与正衰共存于本病不同阶段,治疗应采用扶正祛邪原则,即“健脾益气、养阴益胃、温中散寒”以扶正与“理气、祛湿、除痰、化瘀、解毒”驱邪等治则,根据病机组合,动态施治。大量研究证实,中医中药在改善胃黏膜萎缩、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上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文章基于“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6.
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以女性患者多见,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影响人类健康。甲状腺疾病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痰结”为其总病机,病因多为肝失条达或脾失健运或气郁、痰湿、瘀血留注,聚而成形。中医对瘿病有独特的辨治优势,而瘿病的防治更是围手术期辨治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拟从病因病机的角度,探析“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在瘿病防治中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谢强用“治未病”思想防治变应性鼻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强教授临床重视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擅长应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来防治变应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宫颈HPV感染在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且临床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长期宫颈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呈正相关性。根据中医学伏邪理论,提出"邪伏子门"这一新的概念,认为宫颈HPV感染即等同于"病毒邪气伏于子门",简称"邪伏子门"。根据HPV正虚邪实的发病机制,及其隐匿、潜伏、缠绵难愈、易于复发等致病特点,认为可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运用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即"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对其进行论治,进一步防治宫颈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胃癌癌前病变中医药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早识别和控制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向胃癌方向发展,对预防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有关西医治疗PLGC的临床报道并不多见,且尚缺乏疗效明确的药物。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方法多样、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防治PLGC的有效措施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前景。现就中医药治疗PLGC的近况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此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近年来,董氏[1]称之为“虚痞”,认为其病位在胃,“痞”证为其主要特征。亦有学者把其归于“…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的养生观源于《内经》“天人相应”的观点及“治未病”的思想:调摄精神,将息得宜以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后世医家发明的人痘接种法、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等,均是《内经》养生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无症状HIV感染期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目前艾滋病防治形势,根据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学术思想,从无症状HIV感染期入手,探讨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意义,以期控制病情、延缓发病。  相似文献   

12.
卢殿强 《新中医》2012,(12):14-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中医学之积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有气积、食积、脂积三方面。其治疗应遵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论,辨证治疗从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消积散瘀立法。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 ,处于健康与患病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与体验 ,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认为 ,亚健康属于中医学疾病的范畴 ,可见于中医学的虚劳、郁证、失眠等病证中 ;多由于激烈竞争 ,工作压力过大 ,劳力劳神过度 ,致使心脾两虚 ,肝郁气滞所致。对于亚健康防治 ,应从整体出发 ,重视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 ,属中医肺胀病的范畴。笔者认为 ,从辨病的角度出发 ,中医的既病防变思想在肺心病的治疗中有独特的重要性。肺心病多死于并发症或合并症 ,既病防变思想应贯穿肺心病治疗的全过程。现结合临床谈谈中医治疗肺心病的防变举措 ,以供同道参考。1 防邪从热化外感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 ,表现为肺部急性炎症 ,初始的症状及体征并不一定出现中医的“热象” ,但邪从热化的现象却是普遍的。西医判断肺部炎症加重的临床表现为 :体温升高 ,咳喘加剧 ,痰量增多 ,痰由稀变稠 ,由白变黄 ,心率及…  相似文献   

15.
“表里”是反映疾病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是指导临床用药重要准则。对疾病表里病机的准确辨证,对中医学防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中医学者对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均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但大都从“里证”或脏腑层面进行论述,往往忽视了由“表”致“里”的病机,治疗上多采用补肺益肾、化痰祛瘀等治法,较少从“表”和“里”两个方面同时论治。笔者基于《素问·痹论篇》之“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结合中医学审因论治、标本兼治原则及表里双解治法,提出“内外受邪,肺气郁滞”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病因,“表里同病,肺不散津”致肺焦叶损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病机,“表里双解”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治则。表里双解治法能有效改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减缓或逆转纤维化进程,为中医药防治间质性肺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十个方面,即:养生防病,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传变;先治未病;未盛防盛;病盛防危;已盛防逆;病后防复;先安将受邪之地;先病服药等,论述了《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指出,《伤寒论》治未病思想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代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创新也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亚健康与中医基础理论述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庆祥  朱齐超 《中医药学刊》2003,21(7):1137-1138
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患病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与体验,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认为,亚健康属于中医学疾病的范畴,可见于中医学的虚劳、郁证、失眠等病证中;多由于激烈竞争,工作压力过大,劳力劳神过度,致使心脾两虚,肝郁气滞所致。对于亚健康防治,应从整体出发,重视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18.
毛德文  龙富立  王丽  邱华 《新中医》2008,40(11):4-5
"既病防变"思想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预防神明受戕、脉络受损、水泛三焦、邪从热化、毒瘀痰互结等方面阐述了"既病防变"思想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为预防原发性肝癌进一步恶化开启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冯新玲  何万春 《光明中医》2014,29(12):2629-2630
中医学脾胃是人体脏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气血化生之源.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始终坚持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围绕“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一理论,从根本的病因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防治脾胃病。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点是:起病隐匿,潜伏期长,恶性程度高,疾病侵袭性强,进展快,易转移,预后差。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做好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我们认为应遵循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来防治原发性肝癌,可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